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财经类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y17866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校荣校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感恩励志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阐述爱校荣校教育重要性,试图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探索新时期加强财经类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财经类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10-003
  爱校荣校教育是运用教育手段,通过有针对性地教育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与热爱自己所在的学校,为学校争荣誉做贡献,从而达到思想上亲近学校、行动上爱护学校的教育目标,即旨在通过指导大学生参加系列教育活动,予以树立自尊心和荣誉感,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感恩励志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试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视角,探索新时期加强财经类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有效途径。
  1 财经类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來,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受办学资源及其条件的限制,广西财经学院作为广西区内唯一一所经济管理类专业较为齐全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出现“两地三区”办学新格局。学校现有明秀校区、相思湖校区、防城港校区三个校区,地处三个不同地方,远离市区且校园面积相对较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仍未完善,而新入学的大学生对学校不甚了解,因此他们在入学报到时总会有些落差感。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的普及,人们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作为追逐科学信息最前沿的“90后”大学生,越来越多表现:以自我为中心,组织纪律性不强;人际关系疏远,对他人漠不关心;对学校缺乏认同感与归属感,集体荣誉感不强。一方面,学校坚持“立足广西,面向基层,服务社会,辐射东盟”办学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优质专科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90后”大学生出现的上述群体特点,如何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目标,把学校育人目标、发展规划与大学生成才发展有机融合,培育爱国、爱校、为校争光、德才兼备的创新型综合人才,则成为当前学校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以加快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重点加强财经类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荣誉感,就显得异常重要。
  2 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提出“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载体,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在高校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趋向、信念、行为准则及生活与思维方式的一种特定精神环境与文化气氛。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功能的一种无形文化力量。它能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与感染力,增强广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依赖性。它自身所具有的时代性强、贴近青年大学生实际、开放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能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为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添新生机增新活力。由此可看出,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与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优良校风、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发展的丰厚土壤,而且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与学校要求的爱校荣校精神意识,规范和约束大学生非理性行为,活化爱校荣校教育内容和方法,营造浓厚爱校荣校氛围。因此,加强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把它作为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3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财经类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
  3.1 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强化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有形阵地
  通过增设校徽、校训及大学精神等标志性符号的方式,整体规划各校区校门、建筑、园区及道路等校园设施,如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公寓楼、体育馆等标志性建筑物、道路、实训基地及文化广场均可以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校友或企业命名,既能体现财经类院校特色,又能让学生感受校园环境内在含义,增强荣誉感。从教育和艺术高度,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文化特征的人文景观,如喷泉、假山、园林等景观的创意布设及美化绿化,以及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的布置,让广大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人文价值,提高认同感。
  3.2 整合与渗透大学精神,加强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精神阵地
  依据办学宗旨与目标,以当今最前沿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财经类人才为目标,整合形成“财经人”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学精神”(明德 弘毅 和谐 日新):挖掘学校办学积淀与历史文化,建立校史馆,疏理学校有特色的专家学者典故;联系学科背景,结合专业特色,重温校训校歌;注重校友文化建设,组建校友联谊会,举办校友事迹报告会,开展“闪光足迹,榜样力量”寻访优秀校友,提高广大学生奋发图强的决心,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3.3 强化校园信息网络建设,以科学的爱校荣校思想信息占领网络阵地
  利用信息网络优势,加强对互联网上的舆论引导,让广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接受爱校荣校教育。如在校园网上开设爱校荣校教育专栏,推进“校长在线”项目,打造“爱校荣校---你我畅谈”活动,利用短信平台开展“短信传箴言”,以“温馨提示”形式向全校学生发送手机短信,与大家回顾学校办学历史、重温学校峥嵘岁月、展示学校巨大成就,进一步激发广大学子的爱校荣校热情。   3.4 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爱校荣校情怀
  3.4.1 以党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依托,激发爱校荣校感情。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党团重大事件或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我在国旗下宣誓”仪式、“学知识,知党团”知识竞赛等,增强广大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举办“爱校荣校、共促和谐”主题班(团)会、“爱校悠悠情,党团在我心”主题党团日等,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大学生爱校荣校、共建和谐的热情。
  3.4.2 以新生入学教育为抓手,开展校情校史介绍。通过组织“学校史,知校情“主题团日、“我的财院”校史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报告会、参观校史展览等方式,让广大新生最直接最全面了解校情校史,鼓舞强烈自尊心和自信心,激起进取心;通过开展“校情通报会”、“职能部门与学生代表面对面”、“形势政策报告会”等活动,搭建与学生沟通桥梁,让他们了解学校发展状况,有效激发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增强爱校荣校意识。
  3.4.3 以建校周年庆典为契机,激发爱校荣校责任意识。校庆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即可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举办包括教学、科研及师生等方面的成果荣誉展览,校训、校歌、校徽等方面的知识竞赛,“美丽的校园,我的财院”摄影作品展,“今天我以财院为骄傲、明日财院以我为自豪”万人签名、校友恳谈、师生大联欢等活动,藉以激发全校学生爱校情怀和荣校热情,树立集体荣誉感和与学校同舟共济的主人翁意识。
  3.4.4 以“广西新发展,厅局长进校园”系列报告会为契机,推进大学生爱校情怀与荣校热情。通过邀请广西区内厅局以上干部走进校园,开展主题丰富多彩,内容各具特色的大型报告会。他们的现身讲授,不仅让广大学生全面了解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便于进一步服务广西新发展,而且有利于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为激发广大学生爱校情怀和荣校热情,推动爱校荣校教育奠定基础。
  3.4.5 以嘉和励学金评选为平台,开展“评先进,树典型”活动,促进爱校荣校教育深入开展。通过网络投票方式,评选嘉和励学金,鼓励广大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成为开拓进取、崇尚美德的时代先锋,成为关爱母校、感恩社会精神的传承人。借此平台,广泛开展“评先进,树典型”活动,如评选“三好学生”、“十佳优秀学生”、“十大杰出青年”等,为其他在校大学生做出榜样,籍以这种评先树优的办法来促进爱校荣校教育深入持续开展。
  3.5 将爱校荣校教育与国家、班级和学生个人有机结合,拓宽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形式与途径
  将爱校荣校教育与爱党爱国有机结合,着力引导与培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把他们培养成为财经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走向社会,为母校增光;将爱校荣校教育与爱班级有机结合,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各种集体活动,养成热爱集体的良好习惯和意识;将爱校荣校教育与学生个人发展有机结合,教育与引导学生把爱院爱校的自尊自爱自重同追求思想、学习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将自我发展融入集体发展。
  大学生爱校荣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愛校荣校环境氛围,让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处受爱校荣校意识和思想感染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校荣校情感,升华“五爱”情感和精神,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爱校荣校情怀,使爱校荣校成为校园舆论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 王新学,李四忠.高校爱校荣校教育的实施思路与行动策略——以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3).
  2 王永利.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7).
  3 王仲民,魏晨,王都伟.浅谈高校爱校荣校教育[J].华章,2011(18).
其他文献
摘 要:积极德育是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也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及其模式的深刻反思。积极德育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并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形成合力。积極德育的实施在当前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展望德育未来走向,积极德育是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一种崭新模式。  关键词:积极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1
期刊
摘 要: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热切关注的课题。在我国,这一课题处于起步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发展迅速,并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实践方面,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依然存在着分布不平衡以及整体结构性缺陷等不足。但即便如此,这一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依然有着十分诱人的前景,而建立跨地区的数字图书馆联盟和激励个人数字图书馆将是这一课题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
期刊
摘 要:自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首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为减轻民办高校就业压力,笔者利用问卷调查、建立档案、定期培训等方法对的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章将阶段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方法供参考。目前阶段研究成果已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初步认可,今后还将深入研究,为切实的提升民办
期刊
摘 要:数字人文学科的迅猛发展,有力地冲击着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工作,迫使图书馆急需针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文章概述了馆藏文献和文本挖掘的基本含义,指明了开展馆藏文献资源文本挖掘的意义,对文本挖掘技术及步骤进行了简要地分析,进一步应用开源文本挖掘工具,使馆藏文献资源真正得到深度挖掘。  关键词:馆藏文献;文献资源;文本挖掘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竞争主要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必须品质。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动态,正对存在问题开展教育。大学生心理发展是随时代发展的动态过程,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实效。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拓展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新渠道。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在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分析网络传播途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优势与局限,把握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优势;局限;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思想涉猎生物学、物理学、哲学等诸多领域,他对当时美国社会教育问题也进行了关注和反思,逐渐形成了系统方法论视角下的教育观。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首要环节,关系教育全局的成败。与一般系统论思想相观照,进行入学教育的整合研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系统论;入学教育;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6-00
期刊
摘 要:随着外国留学生培训规模的逐年扩大,人员成份、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保障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外国留学生管理中,探索和实践院校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模式,对于营造健康和谐的培训环境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对进一步拓展培训的政治外交功能,培植知华、亲华、支华力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 外训学员;院校管理;社会管理  中图分娄号:G647 文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一些新困难、新问题,本文从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出发,简单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13-003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期刊
摘 要:如今的网络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思维影响之深、冲击之巨前所未有,使每個人都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印记。网络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必须能够认清网络给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个人素质,搭建网络平台,加强舆论引导,使自己成为一名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掌握网络技术的新型辅导员。  关键词:网络时代;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81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