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学习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预习和自学能力,学生才有能力独立探究更广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生 预习 习惯 培养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小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预习习惯着为抓手,在教学中为了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进行了尝试。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指导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因为我校的学生90%为打工子女,他们个性差异及行为习惯不同,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不爱学习令人担忧;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花了工夫,但方法不正确,事倍功半;缺乏主动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不利于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着为抓手,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因此,我总结出“预习的四个步骤”的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1.预习先读书,划批注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可以把重点字词 、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预习要有目标,关键找问题
预习前首先引导学生要有目标得预习,知道本课主要讲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要看自己有什么知识不能解决的,勾画下来,以便上课时寻求答案,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如果分不清分数的分子、分母与除法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就要复习一下旧知识除法的基本性质,提示学生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们与除法有哪些关系?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更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3.预习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预习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千万不要死记定律、硬背公式。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4.预习要做一做、练一练
预习中的“试练习,找疑处”是预习的最后一步。预习例题以后,学生可以把例题后面的练习先尝试性地练一练,通过练习,检查一下自己看懂了多少知识,不会做的或看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或提出来。课本中的“做一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以上的四个步骤,刚开始时先上两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制定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总结预习方法等。
二、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上课前先汇报预习作业,再小组讨论学生提的问题,最后小组总结预习的效果,在小组交流讨论问题这一环节上,作为新课的重点内容,我们以学生的提出的问题为引子,引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学习预习习惯一旦养成,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制定激励机制,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评价激励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预习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他们会向下一个目标更加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预习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我在课堂上总结预习的时候,除了口头的激励或批评,我都会奖励学生一颗象征智慧星或加分,通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实践,在班上形成了预习的良好氛围。通过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加了,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學得轻松了。
总之,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只要能持之以恒,就会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生 预习 习惯 培养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小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预习习惯着为抓手,在教学中为了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进行了尝试。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指导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因为我校的学生90%为打工子女,他们个性差异及行为习惯不同,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不爱学习令人担忧;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花了工夫,但方法不正确,事倍功半;缺乏主动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不利于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着为抓手,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因此,我总结出“预习的四个步骤”的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1.预习先读书,划批注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可以把重点字词 、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预习要有目标,关键找问题
预习前首先引导学生要有目标得预习,知道本课主要讲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要看自己有什么知识不能解决的,勾画下来,以便上课时寻求答案,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如果分不清分数的分子、分母与除法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就要复习一下旧知识除法的基本性质,提示学生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们与除法有哪些关系?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更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3.预习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预习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千万不要死记定律、硬背公式。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4.预习要做一做、练一练
预习中的“试练习,找疑处”是预习的最后一步。预习例题以后,学生可以把例题后面的练习先尝试性地练一练,通过练习,检查一下自己看懂了多少知识,不会做的或看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或提出来。课本中的“做一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以上的四个步骤,刚开始时先上两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制定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总结预习方法等。
二、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上课前先汇报预习作业,再小组讨论学生提的问题,最后小组总结预习的效果,在小组交流讨论问题这一环节上,作为新课的重点内容,我们以学生的提出的问题为引子,引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学习预习习惯一旦养成,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制定激励机制,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评价激励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预习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他们会向下一个目标更加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预习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我在课堂上总结预习的时候,除了口头的激励或批评,我都会奖励学生一颗象征智慧星或加分,通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实践,在班上形成了预习的良好氛围。通过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加了,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學得轻松了。
总之,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只要能持之以恒,就会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