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导读学习单:让学生幸福地阅读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c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是学生获取阅读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篇幅的原因,语文課本上的选文多数只有片段,学生仅仅从片段的阅读是很难真正体会到文章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饱满以及作者是如何巧妙设计文章结构的。但是,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果篇幅过长,学生恐难以读懂内容,就会感到枯燥与乏味,甚至很快就忘记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显然效果不佳。如何将新教材与整本书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语文课堂学习的阅读策略在阅读整本书时更好地运用?如何在幸福阅读课上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更深入地读懂整本书,了解书中情节和理解书中人物?
  在教学实践中,五一小学怀柔分校的教师们进行“三阶段导读学习单”实践研究,对学生进行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的阅读行为加以引导、激趣、分享和拓展,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的阅读体验。
  1.读前准备——阅读书目选择与规划
  阅读书目的合理选择是教师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条件。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的“快乐读书吧”栏目明确了小学各年级各学期同步必读的38篇(册)推荐书目。学校幸福阅读课推荐阅读书目以此为依托,适当增加1-2本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目,旨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实现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每个阅读单元(每本书一个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师由课内文本引申导读,开启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与学生共同确定本单元的阅读书目。阅读书目一经确定,接下来读书学习单的设计就旨在引导学生制订可行的阅读计划,要求简洁明了、易于执行、有一定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依据自身能力合理规划,避免“一刀切”,尽量让大多数人的阅读进度保持相对协调。“导读学习单”包括书籍如何取得、每日的阅读时间保障、单日阅读量及整体进度如何规划等。
  以五年级(下)的推荐书目《三国演义》为例,在第二单元课文《草船借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由点及面,产生从“草船借箭”到“赤壁大战”……直至三国争霸的壮阔历史场景的阅读期待和兴趣。学生按照读书学习单的导引积极制订详尽的阅读计划。最终,绝大部分学生计划以2-3周的时间阅读完一百二十回的全本《三国演义》。
  2.读中导引——多维度的自主探究
  在文学经典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往往是学生在阅读中最感兴趣的,相较于原本单薄的节选课文,学生更容易获得丰富、全面的阅读体验,充分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制于课程标准中特定教学目标的规范和约束,侧重于识字、造句、文法学习、写作训练等较为“功利化”的教学设计,往往忽视了激发学生本体的多维度、持续性的阅读兴趣。
  “幸福阅读”校本课程的设置就是要将阅读的自由和快乐还给学生,不预设统一的教学或训练目标,让学生能够自由徜徉在文学世界中,于潜移默化中汲取文学作品的养分。实际上,不同的人阅读同一部文学作品,他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是各不相同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一定是多维度的。因此,在读中导引阶段,我们尝试设计了基于开放式话题的导读学习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究他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话题乃至课题。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解决问题,最终在阅读中获得幸福与成长。
  在《三国演义》阅读课辅导的第2课时,我们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在阅读中产生的各种稀奇古怪的疑问,诸如:吕布和赵云谁的武功高?除了诸葛亮以外,谁是三国的第二大谋士?天时、地利、人和哪一个更重要……有难题很好,有争论就更好。最后,要求学生将没有找到答案的话题记录在导读学习单中,作为他们个人或小组研究的选题。
  3.读后拓展——延伸、分享、创作
  读完一本书并不意味着阅读行为的终结,学生可能有意犹未尽之感,亦或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惑。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仍没有答案。此时此刻,这些也许都不是最重要的。继续葆有对于阅读的兴趣,愿意开展阅读的延伸或延伸阅读,乐意分享和表达阅读的收获和快乐,甚至产生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再创作的欲望……这些才是开设幸福阅读课的终极目的。因此,在读后拓展阶段,我们开发的导读学习单试图搭建一个让学生基于阅读感悟的分享、表达和创作展示的平台,面向每一学生个体,而非班级整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质能力,在表现形式、内容和评价方式上也更为开放和多元。
  在有质量的阅读之后,学生所焕发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仍以《三国演义》阅读后的课堂展示环节为例。学生按照“导读学习单”的要求,申报、提交、展示和分享了他们的阅读体验和研究创作成果:有推荐阅读《大秦帝国》《隋唐演义》的,有展示三国武将、谋士排行榜的,有研究《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的,有表演小话剧《七步诗》的,还有创作三国人物漫画和故事插画的,甚至有人绘制了“温酒斩华雄”的动画册……如此,这份“导读学习单”实现了“阅读-感悟-分享-实践-阅读”的良性循环。
  根据学生自主阅读的实际需要,老师们从读前兴趣激发、读中问题引导、读后实践应用及分享拓展等角度进行的“三阶段导读学习单”研究与开发,大大促进了学生阅读的深入性。结合语文教材能力结构进行的整本书阅读学习单设计,将课内语文学习迁移到课外阅读实践中来,不断巩固、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将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整本书阅读在能力训练上进行融通,进一步落实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课标要求。
  编辑 _ 李刚刚
其他文献
为了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持续提供支持和帮助,最终实现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和进步的目标,我们开设了“家长云课堂”。  1.调研家长真正需求  课程内容与授课对象的需求的契合度决定了授课效果。我们在每期家长云课堂实施前,都专门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育儿问题,更加精准地定位家长真正的困惑和需求。调查显示,家长们的焦虑主要聚焦在“孩子的学习”这一话题上。因此,我们设计了为期六天的“学习动力训练营”,引导家长们
在学校家校协同育人的德育工作背景下,学校小学部设立“家校记事本”,架起家校间心灵的彩虹桥,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打造和谐的教育生态。  1.架起桥梁,汇聚力量  景山学校的学生自入学起,就人手一本“家校记事本”,学生主要记录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在校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感受和收获,老师会记录下学生在校的表现,家长每天就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记事本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需要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层面如何落实,如何科学设计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评价,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诚敬敏毅”为校训,通过丰富育人载体,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为学生创建体验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成长。  首先,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丰富育人的载体。学校研发出版了《冠山教育例话——学生品质阶梯培养课程》教材。教材以校训“诚敬敏毅”为四条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设计了36个教学主题,以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为途径,以体验式活动为主要教育方式,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培养序
期刊
自从2001年国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以来,校本课程就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小学“疯狂”地生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课程乱象”,如课程泛化、重复或者散点式开发、重开发轻实施等问题。在新一轮中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如何走向深处呢?  注重价值判断  在学习无处不在、课程资源遍地的时代,学校需要对应该开发什么课程作出一个价值判断。  1.确保课程的意识形态正确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
期刊
学校按照“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标准,多方发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依托课堂进行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抓手。学校借助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做人做事习惯的培养。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在坐姿、站姿、读写姿势、回答提问、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等方面严格要求;另一方面,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纳入课堂常规管理,把对学生习
艺术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质量决定着学校美育实践的有效性,影响着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落实。学校自建校以来,就一直探索构建艺术课程体系。经过三年的持续建设,学校初步形成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小学艺术课程体系。  课程理念: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学校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一方面,坚持全人教育理念,明确艺术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实施方式等方面予以
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单元编排、教学内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动和变化,由道德主线转向德与法兼容。因此,用好统编教材,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我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一课为例,讲一讲我是如何运用DOK理论开展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的。  1.运用DOK理论开展深度学习的适用性分析  1997年,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提出了“知识深度(
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具体学科知识背后的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概念或思想。它反映学科的主要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学科结构的骨架和主干部分。它充分揭示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更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生成新知识的能力,是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学校以学科大概念为支点,撬动课堂改革,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圆”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  1.找准核心概念,重构单元内容  重构前
期刊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学科,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激发求异思维  创新型人才的第一个表现为:喜欢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标新立异,积极努力探索未知问题,它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及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把握程度,是鉴别一个人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例如,在分数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