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师毕业生就业层次下移的情况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高中教师饱和后师范生就业渠道必然下移至初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因此,高师学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方向,这也已经成为提升高师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高师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就业流向
作者简介:阮春峰(1983-),男,浙江海盐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中心,助教。(浙江 金华 32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度人文社科类辅导员专项研究项目“体验式就业实践体系发展研究”(项目编号:FDYZX2012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92-02
目前高校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状况如何、实际就业流向如何,成为优化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依据。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今高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初次就业流向,以浙江J师范大学为研究个案,对2008~2010届师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初次就业流向进行了专项调研工作。
一、基本情况
1.J校基本情况
J校2008~2010届师范专业毕业生分别有2258人(其中本科生1697人,专科生561人)、2228人(其中本科生1697人,专科生531人)、2288人(其中本科生1812人,专科生476人),本科师范生数量逐年增加,幼师专科生数量逐年减少。此三年师范类专业总体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以当年8月31日上报省教育厅数据为准,下同),基本情况是幼师专科略高,本科略低,且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2008年师范生总体就业率、幼师专科就业率、师范本科就业率基本一致,均为95.08%,2009年三者分别为96.17%、96.68%、98.31%,2010年三者分别为94.59%、95.15%、97.27%。
2.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2008届1614名毕业生(除幼儿师范学院外,下同)中的1396人接受了有效的调研,占86.49%;2009届1642名毕业生中的1342人接受了有效调研,比例为81.73%;2010届1662名毕业生中的1416人接受了有效调研,比例为85.20%。从参与调研的有效毕业生人数来看,此次调研的相对准确性较高。
二、初次就业流向统计及分析
1.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J校2008~2010届师范专业毕业生生源情况与各地就业人数(除读研和出国的学生外)对照情况见表1。
根据表1可知,杭州和宁波一般都是就业人数大于生源数,吸纳了大量毕业生就业。但同样是省内三大城市之一的温州,则每年都是就业人数小于生源数,其原因需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同时,作为学校所在地的金华,每年吸纳的J校师范生就业人数只略高于生源人数,说明其对于J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远远弱于杭、宁、温等城市。但与省内其他地(市)就业人数都少于生源人数的情况相比,在金华就业人数比生源数多的原因在于学生在金华求学且对金华比较熟悉或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金华地区物价、房价不高等因素适宜居住。
2.就业行业流向统计
2008~2010届J校师范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行业流向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尤其是整体的格局没有改变,仍是以教育系统为主,其次为各类企业。2008~2010年在教育系统就业的人数占师范生就业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8.25%、78.27%、75.98%,说明J校师范专业毕业生的目标职业仍以教师为主。另外,还有一部分师范生因考不上教育局编制而选择放弃教师职业,这个比例一般在20%~30%之间。
3.教育行业内部流向统计
本文所提“教育行业”是广义概念,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整理数据分析得知,2008~2010届师范毕业生有效调查对象中在教育行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3.92%、76.38%、70.13%。在流向上,省一级重点普高分别为8.24%、8.39%、10.07%,其他普高分别为31.20%、25.85%、28.90%,三校(职校、技校、中专)分别为12.50%、14.83%、8.86%,初中分别为30.04%、29.46%、25.68%,小学分别为13.57%、16.88%、18.13%,幼儿园分别为0.39%、0.39%、0.91%,教育培训机构分别为3.49%、4.10%、7.05%。总体明显呈现出以下两大趋势:
(1)师范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就业层次日趋多样化。前毕业生在教师岗位就业渐趋多元化,重点普高、其他普高,公办高中、民办高中,普高、职高,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都成为了J校师范生就业的去向。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师范平台课程建设等都应该紧跟当下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调整,否则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会存在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会更弱。
(2)个别层次学校就业比例有较大起伏。三年间师范生在非一级重点普高就业的比例先跌后扬,特别是2009年之后高中段就业比例(无论省一级重点高中还是其他普高)都出现了上扬情况。究其原因在于经济逐渐回暖且高中学校数量和规模扩张(扩班)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同時,学生在三校(职校、技校、中专)就业的比例急剧下滑。三校除招聘少量文化课教师外,主要招聘专业课教师。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可能当年三校教师需求较少,另一方面可能J校职教师资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市场影响力尚待提升。但J校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应该更加重视和大力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建议
在本次调研中,专门组织开展了毕业生对学校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研,问题设计为:“您认为J校师范生培养方面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并提供了选项供毕业生选择。2008~2010届师范毕业生对学校师范生培养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的分别有864人、898人、1077人,经统计分布情况见图1、图2、图3。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届师范毕业生最希望学校加强和改进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意见建议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新课程改革学习解读、见习、说课,比较关注应对教育局招考应试能力的训练;2009届师范毕业生则最关注见习、专业知识教学、课程体系,一方面看重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希望学校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教授学生真才实学;2010届师范毕业生则更加关注专业知识教学,关注自己四年(或二年)的“套餐”课程体系设计,关注新课程改革学习解读和教师专业成长。应该说,这些都是师范技能培养必不可少的,而且彼此相关,当务之急还是改进教育教学。
毕业生对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意见建议主要归纳如下:一是建议学校更加重视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与锻炼。重视教育实习等教学环节,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加派指导教师帮助实习生“摸着门道”;增加实践与实训的机会,让师范生多上讲台,强化微格教学,常抓教师基本功,由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其悉心指导,多开展教学诊断与分析。二是在大学期间应多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应多鼓励教师带学生做项目,同时也应尽早地让师范生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发展路径。三是存在有些课程知识相对陈旧、培养方案未能很好地贴近学生就业需要等问题,因此专业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四、小结
经过此次专项调研和后期分析,发现J校师范生总体专业知识扎实,就业竞争力较强,但近年来在教育行业就业层次出现下移的情况较为明显。除在高中就业之外,J校师范毕业生在初中、小学就业,甚至在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就业已经越来越常见。因此,如何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扎实有序推进师范生培养环节的教育教学改革,辅之以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已经成为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常俊红.大学生就业流向研究——基于ERG视角[J].学理论,2012,
(13).
[2]喬宝刚,李秀光,薛清元.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流向——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
[3]马莉萍,岳昌君.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3).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高师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就业流向
作者简介:阮春峰(1983-),男,浙江海盐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中心,助教。(浙江 金华 32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度人文社科类辅导员专项研究项目“体验式就业实践体系发展研究”(项目编号:FDYZX2012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92-02
目前高校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状况如何、实际就业流向如何,成为优化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依据。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今高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初次就业流向,以浙江J师范大学为研究个案,对2008~2010届师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初次就业流向进行了专项调研工作。
一、基本情况
1.J校基本情况
J校2008~2010届师范专业毕业生分别有2258人(其中本科生1697人,专科生561人)、2228人(其中本科生1697人,专科生531人)、2288人(其中本科生1812人,专科生476人),本科师范生数量逐年增加,幼师专科生数量逐年减少。此三年师范类专业总体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以当年8月31日上报省教育厅数据为准,下同),基本情况是幼师专科略高,本科略低,且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2008年师范生总体就业率、幼师专科就业率、师范本科就业率基本一致,均为95.08%,2009年三者分别为96.17%、96.68%、98.31%,2010年三者分别为94.59%、95.15%、97.27%。
2.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2008届1614名毕业生(除幼儿师范学院外,下同)中的1396人接受了有效的调研,占86.49%;2009届1642名毕业生中的1342人接受了有效调研,比例为81.73%;2010届1662名毕业生中的1416人接受了有效调研,比例为85.20%。从参与调研的有效毕业生人数来看,此次调研的相对准确性较高。
二、初次就业流向统计及分析
1.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J校2008~2010届师范专业毕业生生源情况与各地就业人数(除读研和出国的学生外)对照情况见表1。
根据表1可知,杭州和宁波一般都是就业人数大于生源数,吸纳了大量毕业生就业。但同样是省内三大城市之一的温州,则每年都是就业人数小于生源数,其原因需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同时,作为学校所在地的金华,每年吸纳的J校师范生就业人数只略高于生源人数,说明其对于J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远远弱于杭、宁、温等城市。但与省内其他地(市)就业人数都少于生源人数的情况相比,在金华就业人数比生源数多的原因在于学生在金华求学且对金华比较熟悉或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金华地区物价、房价不高等因素适宜居住。
2.就业行业流向统计
2008~2010届J校师范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行业流向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尤其是整体的格局没有改变,仍是以教育系统为主,其次为各类企业。2008~2010年在教育系统就业的人数占师范生就业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8.25%、78.27%、75.98%,说明J校师范专业毕业生的目标职业仍以教师为主。另外,还有一部分师范生因考不上教育局编制而选择放弃教师职业,这个比例一般在20%~30%之间。
3.教育行业内部流向统计
本文所提“教育行业”是广义概念,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整理数据分析得知,2008~2010届师范毕业生有效调查对象中在教育行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3.92%、76.38%、70.13%。在流向上,省一级重点普高分别为8.24%、8.39%、10.07%,其他普高分别为31.20%、25.85%、28.90%,三校(职校、技校、中专)分别为12.50%、14.83%、8.86%,初中分别为30.04%、29.46%、25.68%,小学分别为13.57%、16.88%、18.13%,幼儿园分别为0.39%、0.39%、0.91%,教育培训机构分别为3.49%、4.10%、7.05%。总体明显呈现出以下两大趋势:
(1)师范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就业层次日趋多样化。前毕业生在教师岗位就业渐趋多元化,重点普高、其他普高,公办高中、民办高中,普高、职高,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都成为了J校师范生就业的去向。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师范平台课程建设等都应该紧跟当下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调整,否则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会存在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会更弱。
(2)个别层次学校就业比例有较大起伏。三年间师范生在非一级重点普高就业的比例先跌后扬,特别是2009年之后高中段就业比例(无论省一级重点高中还是其他普高)都出现了上扬情况。究其原因在于经济逐渐回暖且高中学校数量和规模扩张(扩班)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同時,学生在三校(职校、技校、中专)就业的比例急剧下滑。三校除招聘少量文化课教师外,主要招聘专业课教师。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可能当年三校教师需求较少,另一方面可能J校职教师资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市场影响力尚待提升。但J校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应该更加重视和大力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建议
在本次调研中,专门组织开展了毕业生对学校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研,问题设计为:“您认为J校师范生培养方面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并提供了选项供毕业生选择。2008~2010届师范毕业生对学校师范生培养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的分别有864人、898人、1077人,经统计分布情况见图1、图2、图3。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届师范毕业生最希望学校加强和改进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意见建议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新课程改革学习解读、见习、说课,比较关注应对教育局招考应试能力的训练;2009届师范毕业生则最关注见习、专业知识教学、课程体系,一方面看重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希望学校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教授学生真才实学;2010届师范毕业生则更加关注专业知识教学,关注自己四年(或二年)的“套餐”课程体系设计,关注新课程改革学习解读和教师专业成长。应该说,这些都是师范技能培养必不可少的,而且彼此相关,当务之急还是改进教育教学。
毕业生对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意见建议主要归纳如下:一是建议学校更加重视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与锻炼。重视教育实习等教学环节,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加派指导教师帮助实习生“摸着门道”;增加实践与实训的机会,让师范生多上讲台,强化微格教学,常抓教师基本功,由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其悉心指导,多开展教学诊断与分析。二是在大学期间应多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应多鼓励教师带学生做项目,同时也应尽早地让师范生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发展路径。三是存在有些课程知识相对陈旧、培养方案未能很好地贴近学生就业需要等问题,因此专业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四、小结
经过此次专项调研和后期分析,发现J校师范生总体专业知识扎实,就业竞争力较强,但近年来在教育行业就业层次出现下移的情况较为明显。除在高中就业之外,J校师范毕业生在初中、小学就业,甚至在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就业已经越来越常见。因此,如何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扎实有序推进师范生培养环节的教育教学改革,辅之以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已经成为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常俊红.大学生就业流向研究——基于ERG视角[J].学理论,2012,
(13).
[2]喬宝刚,李秀光,薛清元.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流向——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
[3]马莉萍,岳昌君.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3).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