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平均体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的关系探讨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关系,分析MPV预测CABG术后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实施CABG治疗后3~5年再发可疑心肌缺血事件而入院治疗的患者35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静脉桥血管狭窄(SVGD)组233例和静脉桥血管通畅(SVG)组121例。配对t检验分析不同因素与桥血管通畅性的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PV及其他因素对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响。静脉桥血管狭窄>50%被认为有意义且影响心肌供血。

结果

SVGD组患者MPV(10.2±1.5)fl较SVG组(9.6±1.5)fl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SVG组和SVGD组MPV值(OR=1.268,95%CI:1.053~1.570,P=0.014)、年龄(OR=1.007,95%CI:1.038~1.117,P=0.000)、性别(OR=0.452,95%CI:0.250~0.816,P=0.008)、糖尿病(OR=2.319,95%CI:1.221~4.405,P=0.010)是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老年SVG组和SVGD组患者性别(OR=0.495,95%CI:0.251~0.976,P=0.042)、糖尿病(OR=2.237,95%CI:1.105~4.527,P=0.025)、MPV(OR=1.334,95%CI:1.050~1.694,P=0.018)、纤维蛋白原定量(OR=1.654,95%CI:1.020~2.682,P=0.041)是静脉桥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SVG组和SVGD组患者年龄(OR=1.178,95%CI:1.116~1.244,P=1.178)为静脉桥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MPV水平≥12 fl者狭窄率(92.6%,25/27)高于MPV水平处于<12 fl者狭窄率(63.6%,208/327);ROC曲线结果显示,MPV曲线下面积为0.610,年龄、性别、糖尿病、维蛋白原定量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394、0.626、0.654,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96,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价值(P<0.01)。

结论

MPV水平是静脉桥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维蛋白原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贵州传染病种类多,主要有霍乱、天花、伤寒、斑疹伤寒、痢疾、猩红热、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回归热、疟疾、砂眼、急性结膜炎、皮肤病、性病、麻风病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民国贵州传染病频发。特殊的地理环境、水灾多发等是民国贵州传染病频发的自然因素,医疗水平落后、生活方式不科学、卫生意识淡薄、风俗习惯独特、交通条件变化等社会因素助长了传染病的发生。传染病造成了贵州大量人口染疫及死亡,带
期刊
《明史·礼志》所载的嘉靖朝医祀三皇事宜存在两处失实之处。一是祭祀时间上"仲秋"实为"仲冬"之误。二是祭祀地点的建造时序上存在混乱,应是先建圣济殿,后建景惠殿,具体过程为:嘉靖十五年(1536),遵照祖制建圣济殿祀先医;嘉靖二十一年(1542),因太医院一直供奉三皇小像的旧庙残破不堪,嘉靖皇帝始命展拓,次年七月竣工,命名为景惠殿,亦祀先医。
期刊
《医学纲目》的特色之一为辑录了大量明以前医学资料,通过对书中所引文献简称及内容的系统梳理,发现其征引文献数量多达百余部,时代跨度自汉至元。从征引频率分析,楼英之学本于《内经》,在学术观点上与朱丹溪和易水学派更有共鸣,对文史资料中的医学内容也有所涉猎。
期刊
高血压病及其相关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损害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和人口质量。距今约一个世纪前,高血压病在中国的研究和防治尚处于起步阶段。民国时期的中国医学家在物质、文化条件极度受限的环境下,艰难开展了国内不同人群的血压普查,并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基础机制和临床研究,同时在医学教育与科普工作中完成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翻译了一系列西方国家的生理学与内科学教材,出版了《高血压的预防与疗养》等一批优秀的科普书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D-D)监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结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至11月收治的5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13例,年龄64~91岁,平均(74.3±10.5)岁;女39例,年龄60~89岁,平均(71.4±7.3)岁。在局部麻醉下行椎体成形术,其中PVP 29例,PKP 23例。所有病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肌少症患者的代谢指标、身体成分和营养膳食摄入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地区9家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652例(男性327例,女性325例),采用生物阻抗法(BIA)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并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肌少症诊断标准为ASMI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健康年轻人最低五分位值,诊断截值为男性<7.18 kg/m2、女性<5.73 kg/m2。将全部受试者分
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且高性价比的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措施,体外反搏的早期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即时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近年研究表明,体外反搏具有保护血管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血管生物学效应,其诱导的血流切应力增加可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和形态、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并促进血管新生和血管形成,对改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体外反搏的工作原理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