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高考”模式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革除传统的“一考定终身”高考弊端,改变“文理”分科带来的影响,调整的新的高效选拔人才方式。具体为:取消“文理分科”,改原来的“语数外+文综/理综”模式为“语数外”必考加上“政史地,理化生”六科选考三科作为选考科目,根据分数折算,赋等级分记入高考成绩的模式。其中外语一年考两次,以最高分记,所有学科科目先通过合格考,才能参加高考,选考六科作为“等级考”。这一模式主要在江苏、上海、浙江等沿海发达地位率先试行,借鉴试行经验,重庆、四川等地在此基础上又作出了一下变革,改为“3+1+2”模式,即:“语数外”必考+选考“历史/物理”(考生要么选择物理,要么选择历史。以原始分记入高考成绩)+“四选二”(地理、政治、生物、化学任选两科作为等级考赋分)。
这两种模式都将思想政治学科作为选考科目,以等级赋分的形式记入高考。高考依然是目前中学教育的指挥棒,家长和学生会敏锐地作出利己选择,无可厚非,但这无疑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热情會带来巨大压力。但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一定不能忽略德育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通过主客观条件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积极性。
一、“新高考”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动力缺乏的表现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重视不够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旧观念依然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学生觉得思想政治学科没有多少适用性,没有必要选择在这一科目进行学习;另一方面由于文科学科特点,学生在考试中不容易得高分也不容易得低分,使得学生觉得没有必要过多专研。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效率低,与高中衔接不够
由于高考对思想政治学科地位要求的下降,初中对思想品德学科要求也随之降低。有些初中学校将思想品德课课时由每周3节减为每周2节;有些地区将思想品德课程边缘化,让非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兼任思想品德教师;有些地区以减轻学生负担的方式,将学生中考分数思想品德科目定为10分;有些地区将思想品德学科考试方式定为开卷考试模式。由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够重视,学校将思想品德学科边缘化,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敷衍了事,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学习效率低下,对一些政治常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习惯、方法、思维没有养成,无法做到与高中学科知识有效衔接,阻碍了学生进入高中后迅速融入课堂。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不够
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投入是不同的,从笔者接触的学生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前预习不够。从所接触的学生来看,几乎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尽管教师提前下发了导学案,布置了预习任务,但是学生完成度很低。二是课堂投入效率低下。课堂上积极参与的热情不足,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响应不够,活动参与不足。三是作业完成度不理想。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不高,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学生较少,抄袭作业的情况比以前大幅增多。
二、“新高考”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
(一)高效专业选拔对思想政治学科要求较少
据2018年高校录取专业需求统计,国内普通高校的专业选科要求选择学生政治学科的不到25%,这大大减弱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动力。
(二)思想政治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
思想政治学科因为其独特性有以下特点:一是理论性强,特别是哲学板块,理解起来比较晦涩。二是思想政治课识记量要求大。三是思想政治课时政性较强,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三)学生学习习惯与方法养成不够
学生由于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进入高中无法迅速进入状态。一是预习与复习习惯没有养成,认为思想政治学科不是主科,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预习和复习认真完成作业。二是没有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系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利用联想法去记忆知识点,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等等。没有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的支撑,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成绩不够理想,不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
(四)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没有适时转变
一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不少思想政治教师仍然坚教师绝对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理念的滞后阻碍了课堂模式的转变。二是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主流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新高考”模式下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动力的方法
(一)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地位
虽然新的高考模式已经形成,但是依然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学科的地位,尤其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背景下,更要积极寻找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方法。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是推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二是推进评价方式的优化调整,改变传统考试的唯一评价方式。三是积极开展活动性课堂,积极创设学生参与的活动。
(三)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
推进课堂模式的转变。一是要基于学情分析,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心理,制定教学目标,分清教学重难点;要充分创设学生熟悉情景,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二是充分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抓好学习重点,教师科学设置学案,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增强学习的预见性;三是提高作业布置的精准度,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切记布置得过多,笔者提倡:当天问题当堂解决,不要将问题留在课后,加重学生负担,要求学生做的作业必须教师已经做过且精选过的内容。
新一轮“高考”模式已经如火如荼地推进,从高考角度出发,思想政治学科地位的下降已经成为不争事实,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考压力的降低也为我们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改革与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契机。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专研学生、专研课堂,认真总结,我们一定能在新一轮“高考”模式下,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动力。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 鄢仕成
这两种模式都将思想政治学科作为选考科目,以等级赋分的形式记入高考。高考依然是目前中学教育的指挥棒,家长和学生会敏锐地作出利己选择,无可厚非,但这无疑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热情會带来巨大压力。但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一定不能忽略德育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通过主客观条件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积极性。
一、“新高考”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动力缺乏的表现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重视不够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旧观念依然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学生觉得思想政治学科没有多少适用性,没有必要选择在这一科目进行学习;另一方面由于文科学科特点,学生在考试中不容易得高分也不容易得低分,使得学生觉得没有必要过多专研。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效率低,与高中衔接不够
由于高考对思想政治学科地位要求的下降,初中对思想品德学科要求也随之降低。有些初中学校将思想品德课课时由每周3节减为每周2节;有些地区将思想品德课程边缘化,让非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兼任思想品德教师;有些地区以减轻学生负担的方式,将学生中考分数思想品德科目定为10分;有些地区将思想品德学科考试方式定为开卷考试模式。由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够重视,学校将思想品德学科边缘化,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敷衍了事,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学习效率低下,对一些政治常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习惯、方法、思维没有养成,无法做到与高中学科知识有效衔接,阻碍了学生进入高中后迅速融入课堂。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不够
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投入是不同的,从笔者接触的学生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前预习不够。从所接触的学生来看,几乎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尽管教师提前下发了导学案,布置了预习任务,但是学生完成度很低。二是课堂投入效率低下。课堂上积极参与的热情不足,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响应不够,活动参与不足。三是作业完成度不理想。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不高,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学生较少,抄袭作业的情况比以前大幅增多。
二、“新高考”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
(一)高效专业选拔对思想政治学科要求较少
据2018年高校录取专业需求统计,国内普通高校的专业选科要求选择学生政治学科的不到25%,这大大减弱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动力。
(二)思想政治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
思想政治学科因为其独特性有以下特点:一是理论性强,特别是哲学板块,理解起来比较晦涩。二是思想政治课识记量要求大。三是思想政治课时政性较强,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三)学生学习习惯与方法养成不够
学生由于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进入高中无法迅速进入状态。一是预习与复习习惯没有养成,认为思想政治学科不是主科,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预习和复习认真完成作业。二是没有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系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利用联想法去记忆知识点,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等等。没有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的支撑,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成绩不够理想,不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
(四)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没有适时转变
一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不少思想政治教师仍然坚教师绝对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理念的滞后阻碍了课堂模式的转变。二是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主流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新高考”模式下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动力的方法
(一)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地位
虽然新的高考模式已经形成,但是依然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学科的地位,尤其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背景下,更要积极寻找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方法。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是推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二是推进评价方式的优化调整,改变传统考试的唯一评价方式。三是积极开展活动性课堂,积极创设学生参与的活动。
(三)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
推进课堂模式的转变。一是要基于学情分析,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心理,制定教学目标,分清教学重难点;要充分创设学生熟悉情景,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二是充分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抓好学习重点,教师科学设置学案,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增强学习的预见性;三是提高作业布置的精准度,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切记布置得过多,笔者提倡:当天问题当堂解决,不要将问题留在课后,加重学生负担,要求学生做的作业必须教师已经做过且精选过的内容。
新一轮“高考”模式已经如火如荼地推进,从高考角度出发,思想政治学科地位的下降已经成为不争事实,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考压力的降低也为我们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改革与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契机。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专研学生、专研课堂,认真总结,我们一定能在新一轮“高考”模式下,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动力。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 鄢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