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当中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文章认为目前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存在的误区有:安全性依然缺乏保障、项目的设置有待商榷、教师的身份不明晰。提出加强体育拓展训练课程安全建设、体育拓展运动设计需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体育拓展运动设计需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注意教师身份的转变问题等对策。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拓展 误区
一、绪言
体育拓展训练是一种利用自然环境,并进行精心设计的体育训练项目。通过体育拓展训练,参与者的个人潜能将得到激发,并提高其分析问题、挑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参与者团队意识,完善参与者的人格。目前体育拓展训练被高校普遍运用,并作为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由于这一运动项目发展的时间较短,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误区。本文针对体育拓展训练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这一运动形式的发展提供建议。
二、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训练存在的误区
体育拓展运动是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开始尝试这一种教学的方式。但就目前而言,高校在开始体育拓展课程中还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一)安全性依然缺乏保障
相比较其它运动形式,由于其运动本身的特点,体育拓展运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但针对这一问题,目前高校主要是依靠指导教师的经验予以查缺补漏,在训练场地缺乏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保障,甚至在训练场地缺乏基本的止血、止痛药物预备后用。这一方面影响了课程的开展,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容易有不踏实的感觉,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安全隐患。
(二)项目的设置有待商榷
对于一些来自国外的体育运动项目,虽然体育拓展运动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项目的设置依然不成体系,多数时候依然沿用国外项目的设置方式。这影响了体育拓展运动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对学生接受项目埋下了文化上的隔阂。
(三)教师的身份不明晰
相对于其他的体育运动而言,在体育拓展运动当中,教师的身份有所不同,它不像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体客体的关系,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融入到教学当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就目前而言,一些高校在开展体育拓展课程时,对这一点不是特别的重视,有的教师在教学当中花过多的时间讲授课程的性质、渊源,使得本已有限的教学时间更加紧迫。
三、对策研究
(一)加强体育拓展训练课程安全建设
在体育拓展训练过程当中,安全问题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永恒的话题。相比较其它的体育运动,由于体育拓展训练在进行的过程当中需要给参与者带来更加刺激的感受,所以有的时候其所选取的项目危险性也相对较大。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足够的教学技能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治疗方法,而在教学场地也需要配备有简单的医疗设备,同时,学校也应该配备专门的医护人以应对紧急事件的发生。笔者认为只有保障学生参与过程安全,使得学生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体育拓展运动设计需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
在我国拓展训练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丰富大学体育教育,满足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当中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商业化的体育拓展俱乐部的时兴,体育拓展运动在内容设置上趋向于多元化,这一方面让我们在选择项目过程当中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种体育拓展运动都适宜于大学生训练,所以笔者认为,在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运动课程的过程当中,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选择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的运动项目。
(三)体育拓展运动设计需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
作为一项外来的体育运动,体育拓展训练的工作者在工作当中有必要积极的借鉴并吸收世界其它国家在体育拓展运动设计中的经验,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了解到中国在文化上与西方不同的地方,在项目设计中需要重视文化的差异。
创新是体育运动发展的灵魂,从身体素质上来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身体上的差异较大,这一点可以在奥运会运动竞赛的夺冠点上看出来,中国人适宜一些技巧性较强的项目,这一特点也可以在体育拓展运动项目设计当中得到反映。此外,一些鲜为人知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可以在体育拓展运动中得到应用,使得学员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还可以感知体育的文化魅力。
(四)注意教师身份的转变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教学当中,学生通常都被放在了客体的位置上,被看作是知识的吸收器。而教师则站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在上世纪开始,人们认识到师生之间除了可以由主客体关系予以维持以外,其身份还可以有交替性特点,新学习观倡导学生在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针对体育拓展运动而言,情况也是这样,大学生一般都是成年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判断与取舍,对这样的人群进行教学,更应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动地位,尽力将教师被动的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的要学。另一方面,体育拓展训练本身也强调参与主体的实践性与体验性,笔者认为,在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身份,并进行有意识的转变,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翔,彭光辉,张新,安汤,万辉.定向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谢恩杰,李萍美,程丽珍.学校拓展训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当中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文章认为目前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存在的误区有:安全性依然缺乏保障、项目的设置有待商榷、教师的身份不明晰。提出加强体育拓展训练课程安全建设、体育拓展运动设计需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体育拓展运动设计需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注意教师身份的转变问题等对策。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拓展 误区
一、绪言
体育拓展训练是一种利用自然环境,并进行精心设计的体育训练项目。通过体育拓展训练,参与者的个人潜能将得到激发,并提高其分析问题、挑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参与者团队意识,完善参与者的人格。目前体育拓展训练被高校普遍运用,并作为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由于这一运动项目发展的时间较短,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误区。本文针对体育拓展训练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这一运动形式的发展提供建议。
二、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训练存在的误区
体育拓展运动是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开始尝试这一种教学的方式。但就目前而言,高校在开始体育拓展课程中还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一)安全性依然缺乏保障
相比较其它运动形式,由于其运动本身的特点,体育拓展运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但针对这一问题,目前高校主要是依靠指导教师的经验予以查缺补漏,在训练场地缺乏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保障,甚至在训练场地缺乏基本的止血、止痛药物预备后用。这一方面影响了课程的开展,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容易有不踏实的感觉,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安全隐患。
(二)项目的设置有待商榷
对于一些来自国外的体育运动项目,虽然体育拓展运动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项目的设置依然不成体系,多数时候依然沿用国外项目的设置方式。这影响了体育拓展运动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对学生接受项目埋下了文化上的隔阂。
(三)教师的身份不明晰
相对于其他的体育运动而言,在体育拓展运动当中,教师的身份有所不同,它不像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体客体的关系,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融入到教学当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就目前而言,一些高校在开展体育拓展课程时,对这一点不是特别的重视,有的教师在教学当中花过多的时间讲授课程的性质、渊源,使得本已有限的教学时间更加紧迫。
三、对策研究
(一)加强体育拓展训练课程安全建设
在体育拓展训练过程当中,安全问题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永恒的话题。相比较其它的体育运动,由于体育拓展训练在进行的过程当中需要给参与者带来更加刺激的感受,所以有的时候其所选取的项目危险性也相对较大。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足够的教学技能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治疗方法,而在教学场地也需要配备有简单的医疗设备,同时,学校也应该配备专门的医护人以应对紧急事件的发生。笔者认为只有保障学生参与过程安全,使得学生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体育拓展运动设计需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
在我国拓展训练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丰富大学体育教育,满足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当中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商业化的体育拓展俱乐部的时兴,体育拓展运动在内容设置上趋向于多元化,这一方面让我们在选择项目过程当中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种体育拓展运动都适宜于大学生训练,所以笔者认为,在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运动课程的过程当中,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选择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的运动项目。
(三)体育拓展运动设计需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
作为一项外来的体育运动,体育拓展训练的工作者在工作当中有必要积极的借鉴并吸收世界其它国家在体育拓展运动设计中的经验,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了解到中国在文化上与西方不同的地方,在项目设计中需要重视文化的差异。
创新是体育运动发展的灵魂,从身体素质上来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身体上的差异较大,这一点可以在奥运会运动竞赛的夺冠点上看出来,中国人适宜一些技巧性较强的项目,这一特点也可以在体育拓展运动项目设计当中得到反映。此外,一些鲜为人知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可以在体育拓展运动中得到应用,使得学员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还可以感知体育的文化魅力。
(四)注意教师身份的转变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教学当中,学生通常都被放在了客体的位置上,被看作是知识的吸收器。而教师则站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在上世纪开始,人们认识到师生之间除了可以由主客体关系予以维持以外,其身份还可以有交替性特点,新学习观倡导学生在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针对体育拓展运动而言,情况也是这样,大学生一般都是成年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判断与取舍,对这样的人群进行教学,更应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动地位,尽力将教师被动的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的要学。另一方面,体育拓展训练本身也强调参与主体的实践性与体验性,笔者认为,在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身份,并进行有意识的转变,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翔,彭光辉,张新,安汤,万辉.定向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谢恩杰,李萍美,程丽珍.学校拓展训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