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部分高校班级管理脱节现象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大力采用全员参与的新型班级管理制度,加强班级内部沟通交流。改变以往像流水线一样的班级管理制度,使全班同学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能够使班级的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对班级的人性化管理,可以使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体会班干部的工作,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给予完全的配合,最终使班级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全员参与;班级管理;脱节;效率;事务透明
目前部分高校班级管理脱节现象严重,高校辅导员、班委会成员与普通学生缺乏沟通,造成管理混乱,上传下达信息丢失,现代高校班级亟需改变这种现状。
建立全员参与的新型班级管理制度,可以改变高校管理脱节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要求将高校班级各项制度,从草拟、制定到执行,一定要与班级内所有同学联系在一起,使所有同学了解制度、熟悉制度,并踏踏实实的执行班级制度。这样,学生们有了主人翁责任感,各种潜质得到发挥。这样,才能有效的贯彻班级管理制度。
所以,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制度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规定:
一、班干部事为人先起带头作用,形成班级凝聚力
班干部就要做出表率,事为人先,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在无形中引导着同学们前进,在无形中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不再是那个事事听从指挥的高中生了。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擦亮了眼睛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即使你是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那就更不用说我们身边的重要领导人,即班干部了。
要想真的形成这样的凝聚力就要要求班干部付诸实践,形成属于他们特有的领导力。全员参与的新型班级管理制度需要与每一个人的品德结合起来,尤其是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他们既要注重班级制度的实施,又要注重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同学们进行领导,做到以德服人。如果他们的言行举止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他们的品德得到同学们的认可,那么班级制度的实施就会变得顺利;班级的活动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同学就会有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
作为一个班干部班级的领导者要想圆满的完成一项活动,首先就要从“我”做起;其次就是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当我们被通知参加某个活动时,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这是集体的事。作为集体里的一员我有义务去做这件事,从而我们会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然而,事事并不会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往往当你怀着满腔的热情去参加活动时,你会发现有很多班干部都没有到场,这就会在我们的心理形成很大的落差。久而久之,班干部就失去了同学们的信任,失去了领导力,进而也会失去对班级的控制力,最终使班级失去了凝聚力成为了一盘散沙。现在进行的早操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所以说要形成班级的凝聚力班干部要事为人先起带头作用。
二、班级事务透明化,使同学有奋斗的动力
在高校里我们都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都希望班干部手里的那碗不偏向任何一个方向,但事与愿违,同学们眼中的这碗水只有在无关痛痒的时候才是平的。在涉及到一些关于自己的事情时就有了倾斜。
当涉及到个人荣誉的一些事情时,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我们有参与权、知情权,然而参与权是徒有虚名,知情权是被告知最后的结果,甚至是不告诉你结果。除此之外,在对于一些评比、评定的事情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只埋头于书本,不去接触书本以外的天地,失去奋斗的动力。所以班级的日常事务的公开化透明化是必需的,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同学们的斗志,让同学们找到自己奋斗的动力。
三、全班参与管理,创造心中理想的制度
部分高校的班级管理中,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就使得一些同学与班级渐行渐远,最后脱离集体,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大学的生活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了,而是一个充满激情、学习与活动并存的时代。说到学习与活动当然少不了参与者,这就需要调动每一位同学了。
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创造和谐友好氛围。仅靠班干部的努力是不够的,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也要参与其中,使班级的管理融入自己的道德品质。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要与班干部的带头作用,还要有同学们拥有良好的集体荣誉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班级是我们大家的班级,不是掌握在班干部手中的班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参与的班级的管理中来,为班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可以进行类似于头脑风暴法的方式进行,让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建议,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经过大家讨论制定出符合自己班级的管理制度。
改变以往像流水线一样的班级管理制度,使全班同学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能够使班级的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对班级的人性化管理,可以使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体会班干部的工作,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给予完全的配合,最终使班级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需要全班同学的参与,以及强化班级内部沟通,让同学们能够各抒己见,建立人本化化的制度,让班级的管理制度不在是简简单单的条条框框,而是充满人性化的条例。
(注:基金项目:衡水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3043))
作者简介:郭环洲(1980-),男,汉族,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经济等。孙国春(1991-),女,汉族,河北承德人,衡水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2011级学生。
[关键词]全员参与;班级管理;脱节;效率;事务透明
目前部分高校班级管理脱节现象严重,高校辅导员、班委会成员与普通学生缺乏沟通,造成管理混乱,上传下达信息丢失,现代高校班级亟需改变这种现状。
建立全员参与的新型班级管理制度,可以改变高校管理脱节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要求将高校班级各项制度,从草拟、制定到执行,一定要与班级内所有同学联系在一起,使所有同学了解制度、熟悉制度,并踏踏实实的执行班级制度。这样,学生们有了主人翁责任感,各种潜质得到发挥。这样,才能有效的贯彻班级管理制度。
所以,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制度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规定:
一、班干部事为人先起带头作用,形成班级凝聚力
班干部就要做出表率,事为人先,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在无形中引导着同学们前进,在无形中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不再是那个事事听从指挥的高中生了。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擦亮了眼睛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即使你是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那就更不用说我们身边的重要领导人,即班干部了。
要想真的形成这样的凝聚力就要要求班干部付诸实践,形成属于他们特有的领导力。全员参与的新型班级管理制度需要与每一个人的品德结合起来,尤其是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他们既要注重班级制度的实施,又要注重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同学们进行领导,做到以德服人。如果他们的言行举止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他们的品德得到同学们的认可,那么班级制度的实施就会变得顺利;班级的活动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同学就会有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
作为一个班干部班级的领导者要想圆满的完成一项活动,首先就要从“我”做起;其次就是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当我们被通知参加某个活动时,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这是集体的事。作为集体里的一员我有义务去做这件事,从而我们会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然而,事事并不会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往往当你怀着满腔的热情去参加活动时,你会发现有很多班干部都没有到场,这就会在我们的心理形成很大的落差。久而久之,班干部就失去了同学们的信任,失去了领导力,进而也会失去对班级的控制力,最终使班级失去了凝聚力成为了一盘散沙。现在进行的早操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所以说要形成班级的凝聚力班干部要事为人先起带头作用。
二、班级事务透明化,使同学有奋斗的动力
在高校里我们都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都希望班干部手里的那碗不偏向任何一个方向,但事与愿违,同学们眼中的这碗水只有在无关痛痒的时候才是平的。在涉及到一些关于自己的事情时就有了倾斜。
当涉及到个人荣誉的一些事情时,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我们有参与权、知情权,然而参与权是徒有虚名,知情权是被告知最后的结果,甚至是不告诉你结果。除此之外,在对于一些评比、评定的事情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只埋头于书本,不去接触书本以外的天地,失去奋斗的动力。所以班级的日常事务的公开化透明化是必需的,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同学们的斗志,让同学们找到自己奋斗的动力。
三、全班参与管理,创造心中理想的制度
部分高校的班级管理中,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就使得一些同学与班级渐行渐远,最后脱离集体,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大学的生活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了,而是一个充满激情、学习与活动并存的时代。说到学习与活动当然少不了参与者,这就需要调动每一位同学了。
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创造和谐友好氛围。仅靠班干部的努力是不够的,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也要参与其中,使班级的管理融入自己的道德品质。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要与班干部的带头作用,还要有同学们拥有良好的集体荣誉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班级是我们大家的班级,不是掌握在班干部手中的班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参与的班级的管理中来,为班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可以进行类似于头脑风暴法的方式进行,让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建议,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经过大家讨论制定出符合自己班级的管理制度。
改变以往像流水线一样的班级管理制度,使全班同学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能够使班级的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对班级的人性化管理,可以使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体会班干部的工作,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给予完全的配合,最终使班级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需要全班同学的参与,以及强化班级内部沟通,让同学们能够各抒己见,建立人本化化的制度,让班级的管理制度不在是简简单单的条条框框,而是充满人性化的条例。
(注:基金项目:衡水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3043))
作者简介:郭环洲(1980-),男,汉族,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经济等。孙国春(1991-),女,汉族,河北承德人,衡水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2011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