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探究技能,然而探究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探究技能加以训练。在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还要注重其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技能。
一、观察技能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通过多种感觉和仪器进行的比较持久的活动。小学生喜新奇,但观察事物时往往笼统、不精细、不注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间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积极引导,逐步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提高其观察的能力。
突出观察重点。观察前,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观察的重点对象是什么,需要观察什么变化和特征,搜集哪些材料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
传授观察方法。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主次程序法(先中心再向四周)、方法程序法(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分析综合法(先局部后整体,或是先整体后局部)、比较对照法(分析比较、寻找相同点和差异点)、时间推移法(场面、景物、时间等随着观察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按顺序进行观察,可以避免遗漏,也是训练思维条理性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善于根据事物的特点灵活安排观察顺序。
排除干扰,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在实际观察中,要严格训练学生善于全面、细致地观察。所谓全面,就是把握事物的发展和联系,抓住事物的全貌;所谓细致,就是抓住事物的细节,发现隐蔽较深的本质特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善于思考。观察本身就含有思维的因素,因此观察不能停留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要和思维紧密结合,并以发展思维为重点,使思维活动沿着纵向、横向、反向等方向尽兴驰骋,着眼于创造力的培养。
二、提问技能
培养学生会提问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第一,要让学生敢问。如果学生提不出来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如“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比较”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由少变多,慢慢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第二,要让学生善问。有的学生提的问题不着边际,未能触及重点或质疑不全面时,教师可增补质疑,也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如围绕问题提问,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等;还可以让学生经常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比较,评出最佳问题,使学生逐步建立问题的价值观。第三,要让学生会问。小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所限,有时提出的问题意思难以使人明白,这时教师可逐步引导使其说得再明确些,还可以请其他同学来帮助解释,因为同龄人之间最容易沟通,说不定其他同学能听懂它的意思并能叙述得更加明白一些。
三、交流技能
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采用各种方式加以系统化与他人进行分享,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说。首先要培养学生敢说,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说出操作观察的过程;用概括性语言说出获得的结论,用富于逻辑性的语言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和解题方法,对于说话声音响亮,表述清楚,语言简练,且重点突出的学生,教师要不失时机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增强学生“说”的信心
(2)倾听。合作探究中的倾听,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倾听,学生对教师的倾听,而且包括学生之间的倾听。首先:让学生明确并不是发言,板演才是参与,倾听同样也是参与学习。其次使学生养成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在听的同时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吸取他人之长,充实自己。同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做到以上几点,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提一些这样的要求:“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你有什么补充?”“请你评一评他的说法……。”
(3)交往。首先让学生明确,在与人合作交流时,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说话,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次,遇到一些操作性合作任务时要合理分工,不能凭自己的兴趣参与等等。发现一些善于合作交流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观察技能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通过多种感觉和仪器进行的比较持久的活动。小学生喜新奇,但观察事物时往往笼统、不精细、不注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间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积极引导,逐步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提高其观察的能力。
突出观察重点。观察前,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观察的重点对象是什么,需要观察什么变化和特征,搜集哪些材料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
传授观察方法。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主次程序法(先中心再向四周)、方法程序法(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分析综合法(先局部后整体,或是先整体后局部)、比较对照法(分析比较、寻找相同点和差异点)、时间推移法(场面、景物、时间等随着观察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按顺序进行观察,可以避免遗漏,也是训练思维条理性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善于根据事物的特点灵活安排观察顺序。
排除干扰,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在实际观察中,要严格训练学生善于全面、细致地观察。所谓全面,就是把握事物的发展和联系,抓住事物的全貌;所谓细致,就是抓住事物的细节,发现隐蔽较深的本质特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善于思考。观察本身就含有思维的因素,因此观察不能停留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要和思维紧密结合,并以发展思维为重点,使思维活动沿着纵向、横向、反向等方向尽兴驰骋,着眼于创造力的培养。
二、提问技能
培养学生会提问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第一,要让学生敢问。如果学生提不出来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如“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比较”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由少变多,慢慢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第二,要让学生善问。有的学生提的问题不着边际,未能触及重点或质疑不全面时,教师可增补质疑,也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如围绕问题提问,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等;还可以让学生经常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比较,评出最佳问题,使学生逐步建立问题的价值观。第三,要让学生会问。小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所限,有时提出的问题意思难以使人明白,这时教师可逐步引导使其说得再明确些,还可以请其他同学来帮助解释,因为同龄人之间最容易沟通,说不定其他同学能听懂它的意思并能叙述得更加明白一些。
三、交流技能
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采用各种方式加以系统化与他人进行分享,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说。首先要培养学生敢说,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说出操作观察的过程;用概括性语言说出获得的结论,用富于逻辑性的语言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和解题方法,对于说话声音响亮,表述清楚,语言简练,且重点突出的学生,教师要不失时机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增强学生“说”的信心
(2)倾听。合作探究中的倾听,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倾听,学生对教师的倾听,而且包括学生之间的倾听。首先:让学生明确并不是发言,板演才是参与,倾听同样也是参与学习。其次使学生养成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在听的同时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吸取他人之长,充实自己。同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做到以上几点,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提一些这样的要求:“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你有什么补充?”“请你评一评他的说法……。”
(3)交往。首先让学生明确,在与人合作交流时,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说话,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次,遇到一些操作性合作任务时要合理分工,不能凭自己的兴趣参与等等。发现一些善于合作交流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