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教质量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幼儿园要形成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机制,以全面推进和深化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而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评价及监控有助于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和策略,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保教质量。为此,近几年来,我园就如何完善保教工作中教师自主监控机制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存在的问题和我们的思考
我们的保教工作评价机制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标准模糊,缺乏外显、可观测的过程性指标来衡量日常的保教行为;使用的评价工具主要是《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些要求如何达成,达成的方式是什么,具体使用哪些措施,教师并不清楚;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控大都以园长或个别管理人员为主体,使得监控成为单纯的自上而下、外在的“监督”,造成教师关注评价结果大于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探寻。这样的评价无法体现教师的自主意愿,也无法达到保障保教质量的目的。
为此,我们进行了反思: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监控一定是全员参与的过程,而非幼儿园管理人员或园长个人的责任,并且是多元主体共同进行的过程,是园长通过价值观的引领、工具的提供与解读来实现课程领导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的保教质量自主监控,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对自身保教过程与结果进行经常化、结构化的反思与自评,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提高保教质量”。它有助于教师主动对工作负责,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行使规划、管理和监控的职责,这是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也是给予教师的发展空间。单纯外在的、从上而下的监督与调控往往是被动的、滞后的,教师由内而外的自我监控是主动的、积极的,如此才可能保持常态化。
二、我们的研究和实践
(一)监控指标体系园本化
1.确立园所监控内容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一日活动皆课程”,以质量为要求的“一日活動”体现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所有环节、师幼互动的整个过程中。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曾提出,“规范”是“质量”的基础,也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底色”。对于我们来说,要给予所有教职员工在规范基础上的“蓝图”。那么这张蓝图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学习、座谈、调查和研究工作。最终在教师们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园所的实际进行综合考量,确定了保教结合、体育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六方面监控内容。
2.制定《教师自主监控手册》
我们参照《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的相关评价指标,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研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保教质量自我监控提示表,包含“环境创设”“保教结合”“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体育活动”以及“家长工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组建了“监控小组”,自下而上开展教师分组意见征询会,与教师共同细致研讨每一个监控点的具体内容以及可行性,然后进行分级汇总,再由各监控小组在实践中对各监控点进行操作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
以“家长工作自我监控点”为例,我们在不同教龄的教师中选出家长工作做得好又有特色的优秀教师组成监控小组,对“家园沟通”“家园互动”两个维度的“家长会、家园之窗、成长档案、日常沟通、亲子活动、家长老师、开放活动”等七个监控点,分别进行梳理,最后形成文本《教师自主监控手册》,在文本中我们则分别从目标、教师思考点、温馨提示三个方面呈现。通过一系列简单而平实的“提示点”来勾勒教师心中的“蓝图”。
比如,其中关于“成长档案”的“思考点”如下:如何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关注点?能否呈现更多个性化内容?是否对幼儿发展进行过程性解读?如何针对家长关注点,满足个性化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和建议?“提示与建议”如下:(1)成长档案即宝宝成长册,能否呈现幼儿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2)成长册中的幼儿作品能否考虑到展示的美观及价值?(3)能否针对照片用简单的文字解读幼儿行为,体现教师专业化?(4)能否有选择性地使用观察记录表,用打勾的方式呈现幼儿的过程性发展?(5)能否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有相应的回复?(6)能否通过家长记录栏给予记录内容和方法的提示?
又如,其中关于“亲子活动”的“思考点”如下:能否根据班级需求,有选择性地开展外出亲子活动及来园亲子活动?能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相关主题内容确定相适应的活动方案?“提示与建议”如下:(1)活动前,能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活动前在班级和年级组中进行活动方案的研讨、策划;能根据天气预报确定合适的来园活动时间,准备相应的雨天预案;外出活动需进行踩点体验,初步确定路线;确定活动需要的物质准备(音乐、材料、环境等)、后勤保障(车辆、医务等)。拟订“告家长书”,包括家长义工及人数、注意细则(对幼儿服装、鞋子、所带物品要求)、活动流程告知等;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提出活动要求。(2)活动中,能否关注活动细节,保障活动正常顺利进行?如:上下车及时清点人数;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家庭的情况,对特殊家庭(如老人、保姆带孩子)要给予帮助;关注孩子们参与各项活动的意愿、情绪和表现,了解是否需要帮助。(3)活动后,能否进行总结,为以后活动提供指导建议?如,活动后及时将当天的场景与幼儿沟通,再次体验活动的快乐感受,激发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家园栏、网站、成长册中将孩子们的收获反馈给家长,包括互动性文字、照片、家长反馈、幼儿活动中的记录、作品等;可根据各班自身特点开展延伸活动。
为了保障保教质量自我监控的有效实施,我们根据幼儿园教师的保教工作实际,给教师提供适当结构化的保教质量自我监控工具,即《教师自我监控评价表》主要包括内容、时间、对象、方法等几方面。 《教师自主监控手册》初稿形成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学年的实践操作。然后又分组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教师们对监控手册及监控评价表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进行调整和完善。例如,“家长工作自主监控点”小组中,年轻的教师们提出了很多新的家园沟通形式及制作孩子成长档案的方法,有经验的成熟型教师则针对家长会的细节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我们便将这些好的建议编入“教师自主监控手册”中。在接下去的自主监控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与其说“自我监控点”是用来监控教育行为及课程执行情况的,不如说是一份教师执行课程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指引。
在实施教师自主监控的同时,我们尝试对保育员的保教结合工作展开自主监控。我们根据园所保育员的实际情况分两步进行,先实施规范操作的自主监控,再开展保教结合的自主监控。起初我们先对一日生活及保育常规工作进行自主监控,将保育员工作分为“清洁与消毒”“餐点”“盥洗”“运动”“睡眠”等五个部分,每部分的提示点都体现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便于不同能力水平的保育员进行自我监控。在保育员的常规工作质量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我们便着手实施对保育员的保教结合工作的自主监控。
(二)实施自主监控
我园在实施保教工作教师自主监控过程中体现了以下3个特点。
1.监控方法科学化
在方法上,我们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采用内评与外评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同伴及家长的力量定期进行自我诊断或针对自己的某项工作进行专题诊断,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能的偏差,实现主动调控。我们坚持收集客观的保教质量的信息,帮助教师进行判断、分析、反思、调整,以激发教师内心的质量监控需求,保障教师有效地进行自主质量监控。
2.监控参与对象团队化
通常幼儿园会将质量监控的对象定位为教师个体,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突破,将监控的对象团队化,即质量监控对象除了教师个体,还可以是班级团队或教研组团队。如,在某个“家长开放活动”中,我们将自主监控对象确定为教研组团队。这样一来,教研组便把工作任务分配到各班,每个班组再自行分工,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要点,这样在监控过程中保教质量是以班组及教研组打包评价的。
3.监控主体多元化
监控主体往往决定了监控的价值导向,单一化的监控主体难以满足幼儿、家庭、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对幼儿园教育和服务的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所以,我们所谓的“自主监控”并非是单一的自我监控而是在关注多方评价的基础上,凸显自主管理,让管理者、专家、其他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到质量监控之中,实现不同监控主体间的对话,形成多元化的保教质量监控共同体,吸纳不同监控主体的建议。为教师自我监控提供参考,最终实现提升保教质量的目标。
三、“自主监控”促教师成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自主监控”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过程。下面分享两个在实施“自主监控”过程中教师自主成长的案例。
●新教师小文的困惑
新教师小文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应聘面试时,她以娴熟的美工技能与较强的执教能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但当她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时问题就出来了:虽然与幼儿互动尚可,但保教护理知识和技能都较弱;虽然美工技能较高,但是班级区域环境创设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小文一度陷入困惑,几次常规考核都成绩不佳。就在这时,我们的《教师环境创设自主监控手册》刚好整理完毕,印发到了每位教师手上。其中有一块内容就是关于班级区域环境创设。上进好学的小文通过深入学习,对照手册上的提示对班级的区域环境进行调整,创设了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背景墙,并提供了适宜的操作材料等,很受孩子们喜爱。
小文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实践中产生一些困惑在所难免。《教师自主监控手册》在理念与实践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适时给她指明了方向,并及时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蓝图”,使她逐渐走出了困惑。
●保育员小华的改变
小华是我园一名40多岁的保育员,她是幼儿园里那批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工作了20多年老保育员中的典型代表。这些老保育员敬业,做事规范、有耐心,但是有时对一些新的理念、做法有抵触情绪。在《教师自主监控手册》制定之初,她们比较反感,总觉得管理者在想方设法为难她们。因此,在“自主监控”实施之初,我们组织了“保育金点子”活动,让保育员之间互相学习好的保教结合做法及日常规范招数。小华介绍的是她用了9种方法让卫生间保持清洁,让孩子们在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中生活。她的做法得到了很多青年教师的赞赏,并表示要向小华学习。小华的有些金点子也以“温馨提示点”的形式编入《保育员保教结合自主监控手册》。在这一过程中,小华深切地意识到了“自主监控”对自我成长的意义,也看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从此,她不再是“自主监控”的反对者,而是积极的实施者和推动者,还经常为此出谋划策。
在实施保教质量“自主监控”过程中,我们还收获了很多意想之中和意料之外的成果:获邀参加上海市课程支持系統的编写;成为上海市游戏专业委员会关于角色游戏的两个展示园之一;在2014年度的示范园验收中,专家对于我园的课程及质量给予高度评价:管理全面优质,健康课程实施监控效果良好。
四、对后续研究的设想
到今天,我们对“教师自主监控”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研究。如,我们还需要研究如何引导教师树立质量监控的意识,研究质量监控的工作机制,如自评、他评、互评怎么评?评价周期、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如何更科学更规范?如何将质量监控的工作机制文本化、制度化?
另外,幼儿园教育评价须遵循以评价促发展的原则,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追求的理念。幼儿园保教质量既要关注“保基础”,又要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我们认为,要处理好这一问题,“教师自主监控”中“指标”构建是关键,保教质量指标既不能像“松紧带”,使保教质量偏离规范;也不能像“紧箍咒”,影响教师的个性发展。所以在制定指标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每人一把“尺”。在幼儿发展评价中如何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过程;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如何在一个标准下兼顾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2)上不封顶。“底线”之上发挥教师个人教育机智的内容可以用“亮点加分”的方式,给予量化评价,留给教师不断上升的空间。(3)要动态呈现教师的发展。指标的具体内容应开放,根据需要定期调整、更新,充分体现教师的发展水平。
最重要的是,“教师自主监控”是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是需要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彼此建立相互信任关系,让教师积极参与双向互动的过程。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教师发展性评价,我们要思考:如何建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自主性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根据教师不同的经验,在指标的制定上能体现让教师通过互动式自我规划、阶段式综合诊断、总结式反馈汇总等一系列过程,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自我反思调整系统?总之,建立较完善的“教师自主监控体系”,我们只迈出了一小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一、存在的问题和我们的思考
我们的保教工作评价机制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标准模糊,缺乏外显、可观测的过程性指标来衡量日常的保教行为;使用的评价工具主要是《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些要求如何达成,达成的方式是什么,具体使用哪些措施,教师并不清楚;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控大都以园长或个别管理人员为主体,使得监控成为单纯的自上而下、外在的“监督”,造成教师关注评价结果大于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探寻。这样的评价无法体现教师的自主意愿,也无法达到保障保教质量的目的。
为此,我们进行了反思: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监控一定是全员参与的过程,而非幼儿园管理人员或园长个人的责任,并且是多元主体共同进行的过程,是园长通过价值观的引领、工具的提供与解读来实现课程领导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的保教质量自主监控,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对自身保教过程与结果进行经常化、结构化的反思与自评,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提高保教质量”。它有助于教师主动对工作负责,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行使规划、管理和监控的职责,这是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也是给予教师的发展空间。单纯外在的、从上而下的监督与调控往往是被动的、滞后的,教师由内而外的自我监控是主动的、积极的,如此才可能保持常态化。
二、我们的研究和实践
(一)监控指标体系园本化
1.确立园所监控内容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一日活动皆课程”,以质量为要求的“一日活動”体现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所有环节、师幼互动的整个过程中。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曾提出,“规范”是“质量”的基础,也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底色”。对于我们来说,要给予所有教职员工在规范基础上的“蓝图”。那么这张蓝图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学习、座谈、调查和研究工作。最终在教师们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园所的实际进行综合考量,确定了保教结合、体育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六方面监控内容。
2.制定《教师自主监控手册》
我们参照《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的相关评价指标,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研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保教质量自我监控提示表,包含“环境创设”“保教结合”“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体育活动”以及“家长工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组建了“监控小组”,自下而上开展教师分组意见征询会,与教师共同细致研讨每一个监控点的具体内容以及可行性,然后进行分级汇总,再由各监控小组在实践中对各监控点进行操作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
以“家长工作自我监控点”为例,我们在不同教龄的教师中选出家长工作做得好又有特色的优秀教师组成监控小组,对“家园沟通”“家园互动”两个维度的“家长会、家园之窗、成长档案、日常沟通、亲子活动、家长老师、开放活动”等七个监控点,分别进行梳理,最后形成文本《教师自主监控手册》,在文本中我们则分别从目标、教师思考点、温馨提示三个方面呈现。通过一系列简单而平实的“提示点”来勾勒教师心中的“蓝图”。
比如,其中关于“成长档案”的“思考点”如下:如何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关注点?能否呈现更多个性化内容?是否对幼儿发展进行过程性解读?如何针对家长关注点,满足个性化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和建议?“提示与建议”如下:(1)成长档案即宝宝成长册,能否呈现幼儿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2)成长册中的幼儿作品能否考虑到展示的美观及价值?(3)能否针对照片用简单的文字解读幼儿行为,体现教师专业化?(4)能否有选择性地使用观察记录表,用打勾的方式呈现幼儿的过程性发展?(5)能否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有相应的回复?(6)能否通过家长记录栏给予记录内容和方法的提示?
又如,其中关于“亲子活动”的“思考点”如下:能否根据班级需求,有选择性地开展外出亲子活动及来园亲子活动?能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相关主题内容确定相适应的活动方案?“提示与建议”如下:(1)活动前,能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活动前在班级和年级组中进行活动方案的研讨、策划;能根据天气预报确定合适的来园活动时间,准备相应的雨天预案;外出活动需进行踩点体验,初步确定路线;确定活动需要的物质准备(音乐、材料、环境等)、后勤保障(车辆、医务等)。拟订“告家长书”,包括家长义工及人数、注意细则(对幼儿服装、鞋子、所带物品要求)、活动流程告知等;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提出活动要求。(2)活动中,能否关注活动细节,保障活动正常顺利进行?如:上下车及时清点人数;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家庭的情况,对特殊家庭(如老人、保姆带孩子)要给予帮助;关注孩子们参与各项活动的意愿、情绪和表现,了解是否需要帮助。(3)活动后,能否进行总结,为以后活动提供指导建议?如,活动后及时将当天的场景与幼儿沟通,再次体验活动的快乐感受,激发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家园栏、网站、成长册中将孩子们的收获反馈给家长,包括互动性文字、照片、家长反馈、幼儿活动中的记录、作品等;可根据各班自身特点开展延伸活动。
为了保障保教质量自我监控的有效实施,我们根据幼儿园教师的保教工作实际,给教师提供适当结构化的保教质量自我监控工具,即《教师自我监控评价表》主要包括内容、时间、对象、方法等几方面。 《教师自主监控手册》初稿形成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学年的实践操作。然后又分组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教师们对监控手册及监控评价表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进行调整和完善。例如,“家长工作自主监控点”小组中,年轻的教师们提出了很多新的家园沟通形式及制作孩子成长档案的方法,有经验的成熟型教师则针对家长会的细节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我们便将这些好的建议编入“教师自主监控手册”中。在接下去的自主监控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与其说“自我监控点”是用来监控教育行为及课程执行情况的,不如说是一份教师执行课程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指引。
在实施教师自主监控的同时,我们尝试对保育员的保教结合工作展开自主监控。我们根据园所保育员的实际情况分两步进行,先实施规范操作的自主监控,再开展保教结合的自主监控。起初我们先对一日生活及保育常规工作进行自主监控,将保育员工作分为“清洁与消毒”“餐点”“盥洗”“运动”“睡眠”等五个部分,每部分的提示点都体现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便于不同能力水平的保育员进行自我监控。在保育员的常规工作质量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我们便着手实施对保育员的保教结合工作的自主监控。
(二)实施自主监控
我园在实施保教工作教师自主监控过程中体现了以下3个特点。
1.监控方法科学化
在方法上,我们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采用内评与外评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同伴及家长的力量定期进行自我诊断或针对自己的某项工作进行专题诊断,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能的偏差,实现主动调控。我们坚持收集客观的保教质量的信息,帮助教师进行判断、分析、反思、调整,以激发教师内心的质量监控需求,保障教师有效地进行自主质量监控。
2.监控参与对象团队化
通常幼儿园会将质量监控的对象定位为教师个体,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突破,将监控的对象团队化,即质量监控对象除了教师个体,还可以是班级团队或教研组团队。如,在某个“家长开放活动”中,我们将自主监控对象确定为教研组团队。这样一来,教研组便把工作任务分配到各班,每个班组再自行分工,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要点,这样在监控过程中保教质量是以班组及教研组打包评价的。
3.监控主体多元化
监控主体往往决定了监控的价值导向,单一化的监控主体难以满足幼儿、家庭、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对幼儿园教育和服务的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所以,我们所谓的“自主监控”并非是单一的自我监控而是在关注多方评价的基础上,凸显自主管理,让管理者、专家、其他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到质量监控之中,实现不同监控主体间的对话,形成多元化的保教质量监控共同体,吸纳不同监控主体的建议。为教师自我监控提供参考,最终实现提升保教质量的目标。
三、“自主监控”促教师成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自主监控”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过程。下面分享两个在实施“自主监控”过程中教师自主成长的案例。
●新教师小文的困惑
新教师小文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应聘面试时,她以娴熟的美工技能与较强的执教能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但当她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时问题就出来了:虽然与幼儿互动尚可,但保教护理知识和技能都较弱;虽然美工技能较高,但是班级区域环境创设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小文一度陷入困惑,几次常规考核都成绩不佳。就在这时,我们的《教师环境创设自主监控手册》刚好整理完毕,印发到了每位教师手上。其中有一块内容就是关于班级区域环境创设。上进好学的小文通过深入学习,对照手册上的提示对班级的区域环境进行调整,创设了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背景墙,并提供了适宜的操作材料等,很受孩子们喜爱。
小文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实践中产生一些困惑在所难免。《教师自主监控手册》在理念与实践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适时给她指明了方向,并及时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蓝图”,使她逐渐走出了困惑。
●保育员小华的改变
小华是我园一名40多岁的保育员,她是幼儿园里那批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工作了20多年老保育员中的典型代表。这些老保育员敬业,做事规范、有耐心,但是有时对一些新的理念、做法有抵触情绪。在《教师自主监控手册》制定之初,她们比较反感,总觉得管理者在想方设法为难她们。因此,在“自主监控”实施之初,我们组织了“保育金点子”活动,让保育员之间互相学习好的保教结合做法及日常规范招数。小华介绍的是她用了9种方法让卫生间保持清洁,让孩子们在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中生活。她的做法得到了很多青年教师的赞赏,并表示要向小华学习。小华的有些金点子也以“温馨提示点”的形式编入《保育员保教结合自主监控手册》。在这一过程中,小华深切地意识到了“自主监控”对自我成长的意义,也看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从此,她不再是“自主监控”的反对者,而是积极的实施者和推动者,还经常为此出谋划策。
在实施保教质量“自主监控”过程中,我们还收获了很多意想之中和意料之外的成果:获邀参加上海市课程支持系統的编写;成为上海市游戏专业委员会关于角色游戏的两个展示园之一;在2014年度的示范园验收中,专家对于我园的课程及质量给予高度评价:管理全面优质,健康课程实施监控效果良好。
四、对后续研究的设想
到今天,我们对“教师自主监控”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研究。如,我们还需要研究如何引导教师树立质量监控的意识,研究质量监控的工作机制,如自评、他评、互评怎么评?评价周期、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如何更科学更规范?如何将质量监控的工作机制文本化、制度化?
另外,幼儿园教育评价须遵循以评价促发展的原则,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追求的理念。幼儿园保教质量既要关注“保基础”,又要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我们认为,要处理好这一问题,“教师自主监控”中“指标”构建是关键,保教质量指标既不能像“松紧带”,使保教质量偏离规范;也不能像“紧箍咒”,影响教师的个性发展。所以在制定指标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每人一把“尺”。在幼儿发展评价中如何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过程;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如何在一个标准下兼顾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2)上不封顶。“底线”之上发挥教师个人教育机智的内容可以用“亮点加分”的方式,给予量化评价,留给教师不断上升的空间。(3)要动态呈现教师的发展。指标的具体内容应开放,根据需要定期调整、更新,充分体现教师的发展水平。
最重要的是,“教师自主监控”是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是需要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彼此建立相互信任关系,让教师积极参与双向互动的过程。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教师发展性评价,我们要思考:如何建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自主性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根据教师不同的经验,在指标的制定上能体现让教师通过互动式自我规划、阶段式综合诊断、总结式反馈汇总等一系列过程,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自我反思调整系统?总之,建立较完善的“教师自主监控体系”,我们只迈出了一小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