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从教已七年多了。记得大学的时候听很多老师讲过:历史教学向来都是“投入”大于“回报”,甚至可称为“少(收益少)”、“慢(见效慢)”、“差(不实用)”、“废(忘得快)”的学科。开始还半信半疑,现在有些切身体会了。有时候想不通,自己花了不少时间,也经常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一起探讨教学问题,为什么收效甚微,结果不尽人意。
究竟怎样才能让历史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爱听你的课?我想,这也是大家一直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呢?以前很多人认为,老师教得好、学生考得好,就是“有效的教学”。这样回答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少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用今天的标准看就值得商榷了。究竟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基本上没有几个人能作出全面的回答。“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①有学者指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②也有学者认为,“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③正如刘向荣在《多角度看“历史有效教学”》中所言:“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历史有效教学的有效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多角度的考察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最终的指针是以人为本,完善人的道德品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推动社会的进步。”
据去年对本校高中学生的200多份抽样问卷调查显示,有近80%学生反映自己很喜欢历史,可是却有51%的学生不喜欢历史课,觉得历史课本乏味,历史课堂死气沉沉,既没有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也没有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有的只是一堆简单堆砌起来的枯燥无味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原因,我觉得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教材知识点多,趣味性少
一到上课,学生昏昏欲睡,这与当下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格格不入。而新近在网络上广为流行的、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力超百万的《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著)则让读者耳目一新。作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到明末的276年历史。此文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消遣,皆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无事消遣之首选读物”。再如,《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和纪连海先生说清史,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收视率,我想这除了他们有较好的历史和文学修养外,还得益于其能以生动平实、幽默风趣的语言抓住观众的心。相比之下,我们能否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呢?
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相信每一位走上讲台的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使学生受益匪浅。然而,从教育教学实际看,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寥寥。这不仅使学生失望、家长不满,甚至施教者本人也是十分困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革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正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对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重结果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那什么样的历史课才是有效的?说到底,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就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否符合21世纪的人才要求。“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④因此,要真正做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了:
1.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不断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和目标,历史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对本学科的发展史以及要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历史涵盖太多的学科知识,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上课过程中,如能将文学、政治、地理等各相关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给学生的感觉就会大大不同,这样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因此,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各类新课程的培训,还需要读一些文明史的专著,如《历史研究》(阿诺德·汤因比)、《中国人史纲》(柏杨)、《一口气读完历史》(曼雷德·马伊)、《人类的故事》(房龙)、《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等。
2.应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就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在教育理论上有全面的认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历史新课程标准蕴涵着许多全新的理念,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继续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实际上,学习的途径有很多。既可以参加暑期继续教育,参加地区或学校组织的培训会,也可以阅读各类书籍进行自学,还可以和其他老师进行教学探讨,等等。但是,最有效的学习,也是高层次的学习,则是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进行的学习。平时应多研究历史新课程标准,多利用网上资源,多看优秀教学刊物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等,将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日益走向成熟。
3.要更新传统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面对新课程标准,广大历史教师要大胆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通过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⑤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導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尽可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以极大的兴趣、热情和毅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采取适合自己的形式和方法学习,逐渐形成科学的历史学习方式。
4.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时代在前进,历史教学的手段也必然跟着发生变化。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往的历史教学,一般是靠嘴巴讲,有时会挂上一些图表,以增加感性认识,但形式仍比较单一,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再者,历史教材跨越时空之宽,信息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中学生来说并没有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而且教科书所选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不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来面貌,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再靠这些手段进行历史教学,就显得有些落后了。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把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生动地反映出来,从而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接受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一些问题,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即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愉快地成长,就成为我们历史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说过:“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相信我们只要本着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理念执着地学习,定能在教育教学领域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
[2]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3]余文森.《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赵亚夫.《找准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
[5]祝庆松.《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及思考》.
究竟怎样才能让历史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爱听你的课?我想,这也是大家一直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呢?以前很多人认为,老师教得好、学生考得好,就是“有效的教学”。这样回答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少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用今天的标准看就值得商榷了。究竟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基本上没有几个人能作出全面的回答。“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①有学者指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②也有学者认为,“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③正如刘向荣在《多角度看“历史有效教学”》中所言:“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历史有效教学的有效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多角度的考察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最终的指针是以人为本,完善人的道德品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推动社会的进步。”
据去年对本校高中学生的200多份抽样问卷调查显示,有近80%学生反映自己很喜欢历史,可是却有51%的学生不喜欢历史课,觉得历史课本乏味,历史课堂死气沉沉,既没有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也没有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有的只是一堆简单堆砌起来的枯燥无味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原因,我觉得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教材知识点多,趣味性少
一到上课,学生昏昏欲睡,这与当下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格格不入。而新近在网络上广为流行的、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力超百万的《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著)则让读者耳目一新。作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到明末的276年历史。此文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消遣,皆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无事消遣之首选读物”。再如,《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和纪连海先生说清史,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收视率,我想这除了他们有较好的历史和文学修养外,还得益于其能以生动平实、幽默风趣的语言抓住观众的心。相比之下,我们能否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呢?
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相信每一位走上讲台的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使学生受益匪浅。然而,从教育教学实际看,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寥寥。这不仅使学生失望、家长不满,甚至施教者本人也是十分困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革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正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对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重结果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那什么样的历史课才是有效的?说到底,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就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否符合21世纪的人才要求。“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④因此,要真正做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了:
1.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不断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和目标,历史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对本学科的发展史以及要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历史涵盖太多的学科知识,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上课过程中,如能将文学、政治、地理等各相关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给学生的感觉就会大大不同,这样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因此,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各类新课程的培训,还需要读一些文明史的专著,如《历史研究》(阿诺德·汤因比)、《中国人史纲》(柏杨)、《一口气读完历史》(曼雷德·马伊)、《人类的故事》(房龙)、《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等。
2.应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就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在教育理论上有全面的认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历史新课程标准蕴涵着许多全新的理念,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继续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实际上,学习的途径有很多。既可以参加暑期继续教育,参加地区或学校组织的培训会,也可以阅读各类书籍进行自学,还可以和其他老师进行教学探讨,等等。但是,最有效的学习,也是高层次的学习,则是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进行的学习。平时应多研究历史新课程标准,多利用网上资源,多看优秀教学刊物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等,将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日益走向成熟。
3.要更新传统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面对新课程标准,广大历史教师要大胆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通过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⑤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導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尽可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以极大的兴趣、热情和毅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采取适合自己的形式和方法学习,逐渐形成科学的历史学习方式。
4.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时代在前进,历史教学的手段也必然跟着发生变化。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往的历史教学,一般是靠嘴巴讲,有时会挂上一些图表,以增加感性认识,但形式仍比较单一,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再者,历史教材跨越时空之宽,信息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中学生来说并没有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而且教科书所选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不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来面貌,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再靠这些手段进行历史教学,就显得有些落后了。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把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生动地反映出来,从而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接受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一些问题,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即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愉快地成长,就成为我们历史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说过:“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相信我们只要本着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理念执着地学习,定能在教育教学领域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
[2]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3]余文森.《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赵亚夫.《找准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
[5]祝庆松.《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