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欣是Google中国在北京的首位工程师,这也许是不少人艳羡的一个身份。然而,他自己更为骄傲的身份却是——Google中国网球俱乐部的创始人和管理者。在为同事们开启网球之门的道路上,他越走越快乐。
2003:我的网球元年
郑欣与网球的结缘始于他的学生时代,在他就读于清华大学从本科到博士的漫长求学生涯中,网球是其中无法忽略的一笔浓墨重彩。
当网球还是以一项贵族运动的身份更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时,国内的各大高校走在了普及网球运动的前列,而清华大学这样的传统名校更无疑是这支队伍中的“急先锋”。读本科时,郑欣就在网球体育课上初试身手。然而,热门的网球课吸引了太多人的参与,这让郑欣觉得无法尽兴。“当时场地条件有限,学生多老师少,学的效果也不是非常好。”
随着清华紫荆公寓的建成,新建的14片网球场让学校的网球氛围进一步增强。“我记得2003年我去数过,清华一共有31片网球场。我想即使在体育类的院校里,这样的场地条件也是不多见的。”优秀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软环境,加上大学这片网球运动发展的沃土,让不少网球人把目光投向了这里。
2003年,已经读研究生的郑欣在学校里参加了一个业余教练主办的网球培训班——这就是业余圈里赫赫有名的汪俊教练。当时,汪俊的termis123刚刚起步,在清华北大等高校举办了一些推广和试点培训,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在汪俊的课堂上,郑欣的“网球观”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刷新,5个星期、10次课、20个小时的学习让他受益匪浅。“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快乐网球’的理念。原来网球给我们的感觉是第一很贵,第二很容易受伤,第三很难上手。这个教练给我们带来的一个理念是:网球很容易上手,让你觉得把这个球击中,击出一个好球,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儿;而且他们的培训收费也还算合理。”
其实,在上培训班之前,郑欣的网球水平也还算可以,至少能够和人打起回合了。但是上了汪俊的课后,他感到自己在一些动作、训练方法上的观念还是增进了不少。“要真算起接触网球的年头的话,我可能有十年都不止;但是人家要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学球,我会说是2003年。”
2003年的非典也对郑欣的网球之路有着很大的影响。非典期间,学校的教学几乎全面暂停,校方鼓励大家进行户外运动,每天清早5点多钟,郑欣就拿着拍子向球场进发了。“早上场地是很抢手的,球场6点开门,所以我们至少5点半就要出来,球场一开门就冲进去抢场地。”就这样,每天早上起来先打一个早场,然后去实验室,中午有时候会有人来约球,郑欣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一些时间泡在网球场上,这也让他的球技有了不小的进步。
2006:Google中国网球元年
2006年,郑欣从清华大学毕业,加入了Google中国。从校园到社会,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也开启了郑欣网球生活的新篇章。
“我是Google北京的第一个工程师,当时除了我,还有一些销售人员,开复,还有他的助理等等。一共只有12个人,整个公司的人就可以围在这个桌子边吃饭。”在小小的会客室里,郑欣笑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这样一群年轻人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走到了一起。更碰巧的是,这些人里就有两三个网球水平达到3.0的。郑欣在这里找到了他的网球同好。出于对网球的热爱,2006年的3月,在郑欣的努力运作下,Google中国的网球俱乐部正式成立了。
成立之初,俱乐部的人数只有个位数,会打球的两三个,不会打球的五六个。麻雀虽小,郑欣却也将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他将成员们分成了两个level,打得不错的就分在“自由散打组”,不会打球需要培训的,郑欣为大家请来了教练,开起了定期的网球培训班。
网球俱乐部是Google中国最早成立的一个体育俱乐部,这是作为俱乐部创始人的郑欣一直为之骄傲的一件事情,并且,俱乐部发展到现在,所举办的活动从来没有间断过,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
如今,Google中国网球俱乐部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不仅有针对各个级别球友的定期培训、公司内部的个人比赛,郑欣还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到外面参加各类业余网球赛事。每次网球俱乐部开展活动,只要郑欣发出一封报名邮件,半个小时之内收到的回复绝对能让活动“满员”,并且waling list上也少不了排起了队的热情参与者。“Google中国共有十个体育俱乐部。网球俱乐部不客气地说,是历史最久、管理最好、规模最大的。主要是manager最有热情!”郑欣笑了起来,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网球俱乐部有成员100人左右,在总共600多人规模的Coogle中国,真算得上是“声势浩大”。这100多人中,大约有70%的人是来到了Google中国,加入了网球俱乐部以后,才开始接触网球的。“如果我只是在会打网球的人这个圈子里面去发展的话,到现在为止,甚至可能也就是十几个人。”在郑欣看来,让更多的人认识网球、爱上网球,成了他和网球俱乐部的一项重要使命。
2009:网球团体放光辉
在国内,不少外企对于员工的体育健身都很重视。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模式。例如,微软每个月都会给每个员工设置一笔用于体育运动的预算费用,员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报名参与健身。Google则是在公司内建立健身房、瑜伽室、按摩室,以及桌上足球、台球、乒乓球等运动设施。对于网球这样的户外运动项目,就需要一个员工自发的组织了。郑欣认为:“我觉得我们俱乐部还是很有特色的。我们这个俱乐部不是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的一个员工福利活动,而是一个完全来自于员工,完全服务于员工的组织。大家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就设计怎样的活动,包括比赛、培训等等。”随着俱乐部活动的蓬勃开展,公司也开始加大支持力度。从一开始的支持外出比赛,到每年拨专款资助日常活动。在网球俱乐部的带动下,其他各个俱乐部也一视同仁的得到了资助。对此郑欣也颇为自豪,因为网球俱乐部又一次做了铺路先锋。
2009年,用郑欣自己的话说,是Google中国网球俱乐部“挺光辉的一年”。在他的组织下,网球俱乐部的成员多次外出参赛,成绩都还不错。在新赛点公司组织的一个北京IT企业团体赛中,他们拿到了第四名。“我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实力大概就在这个区间内。大家打得开心,团结合作。就是最好的结果。”
郑欣说,自己其实一直在期待各种比赛。他是一个喜欢组织大家参加比赛的人,尤其是团体赛事更是让他情有独钟。“我觉得团体赛比较有意思,大家有集体荣誉感。个人赛,打得一般的人就觉得‘跟我没关系了’。团体赛可就不一定了,一个公司必须有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你才能拉出一支七、八个人的队伍来。参加这样的比赛,能认识更多网球圈子里、业界圈子里的人。另一方面,公司内部的凝聚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花费也不高,应该是多赢的一个局面。”
作为最有热情的manager,郑欣把许多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网球俱乐部上,但他甘之如饴。“我觉得为大家做了很多事情花了很多时间,但也很有收获,能认识很多人。公司里除了人力资源的人,我认识的同事大概是最多的了。有销售、有财务、有法律、有人力资源等等。有一次,一个同事拿着一张照片向我打听一个漂亮MM。他说他已经问了好多人、一个多星期,就是没有人知道,我一看,这不是我们网球俱乐部的一个新兵吗,马上给他牵线搭桥了。”
2006年3月那一拨网球俱乐部的三名元老级高手,现在只有郑欣一个人还留在俱乐部里,另外两个人虽然还都在公司任职,但是都渐渐淡出了网球。郑欣依旧在为同事们开启网球之门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乐。
2003:我的网球元年
郑欣与网球的结缘始于他的学生时代,在他就读于清华大学从本科到博士的漫长求学生涯中,网球是其中无法忽略的一笔浓墨重彩。
当网球还是以一项贵族运动的身份更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时,国内的各大高校走在了普及网球运动的前列,而清华大学这样的传统名校更无疑是这支队伍中的“急先锋”。读本科时,郑欣就在网球体育课上初试身手。然而,热门的网球课吸引了太多人的参与,这让郑欣觉得无法尽兴。“当时场地条件有限,学生多老师少,学的效果也不是非常好。”
随着清华紫荆公寓的建成,新建的14片网球场让学校的网球氛围进一步增强。“我记得2003年我去数过,清华一共有31片网球场。我想即使在体育类的院校里,这样的场地条件也是不多见的。”优秀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软环境,加上大学这片网球运动发展的沃土,让不少网球人把目光投向了这里。
2003年,已经读研究生的郑欣在学校里参加了一个业余教练主办的网球培训班——这就是业余圈里赫赫有名的汪俊教练。当时,汪俊的termis123刚刚起步,在清华北大等高校举办了一些推广和试点培训,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在汪俊的课堂上,郑欣的“网球观”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刷新,5个星期、10次课、20个小时的学习让他受益匪浅。“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快乐网球’的理念。原来网球给我们的感觉是第一很贵,第二很容易受伤,第三很难上手。这个教练给我们带来的一个理念是:网球很容易上手,让你觉得把这个球击中,击出一个好球,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儿;而且他们的培训收费也还算合理。”
其实,在上培训班之前,郑欣的网球水平也还算可以,至少能够和人打起回合了。但是上了汪俊的课后,他感到自己在一些动作、训练方法上的观念还是增进了不少。“要真算起接触网球的年头的话,我可能有十年都不止;但是人家要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学球,我会说是2003年。”
2003年的非典也对郑欣的网球之路有着很大的影响。非典期间,学校的教学几乎全面暂停,校方鼓励大家进行户外运动,每天清早5点多钟,郑欣就拿着拍子向球场进发了。“早上场地是很抢手的,球场6点开门,所以我们至少5点半就要出来,球场一开门就冲进去抢场地。”就这样,每天早上起来先打一个早场,然后去实验室,中午有时候会有人来约球,郑欣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一些时间泡在网球场上,这也让他的球技有了不小的进步。
2006:Google中国网球元年
2006年,郑欣从清华大学毕业,加入了Google中国。从校园到社会,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也开启了郑欣网球生活的新篇章。
“我是Google北京的第一个工程师,当时除了我,还有一些销售人员,开复,还有他的助理等等。一共只有12个人,整个公司的人就可以围在这个桌子边吃饭。”在小小的会客室里,郑欣笑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这样一群年轻人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走到了一起。更碰巧的是,这些人里就有两三个网球水平达到3.0的。郑欣在这里找到了他的网球同好。出于对网球的热爱,2006年的3月,在郑欣的努力运作下,Google中国的网球俱乐部正式成立了。
成立之初,俱乐部的人数只有个位数,会打球的两三个,不会打球的五六个。麻雀虽小,郑欣却也将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他将成员们分成了两个level,打得不错的就分在“自由散打组”,不会打球需要培训的,郑欣为大家请来了教练,开起了定期的网球培训班。
网球俱乐部是Google中国最早成立的一个体育俱乐部,这是作为俱乐部创始人的郑欣一直为之骄傲的一件事情,并且,俱乐部发展到现在,所举办的活动从来没有间断过,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
如今,Google中国网球俱乐部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不仅有针对各个级别球友的定期培训、公司内部的个人比赛,郑欣还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到外面参加各类业余网球赛事。每次网球俱乐部开展活动,只要郑欣发出一封报名邮件,半个小时之内收到的回复绝对能让活动“满员”,并且waling list上也少不了排起了队的热情参与者。“Google中国共有十个体育俱乐部。网球俱乐部不客气地说,是历史最久、管理最好、规模最大的。主要是manager最有热情!”郑欣笑了起来,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网球俱乐部有成员100人左右,在总共600多人规模的Coogle中国,真算得上是“声势浩大”。这100多人中,大约有70%的人是来到了Google中国,加入了网球俱乐部以后,才开始接触网球的。“如果我只是在会打网球的人这个圈子里面去发展的话,到现在为止,甚至可能也就是十几个人。”在郑欣看来,让更多的人认识网球、爱上网球,成了他和网球俱乐部的一项重要使命。
2009:网球团体放光辉
在国内,不少外企对于员工的体育健身都很重视。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模式。例如,微软每个月都会给每个员工设置一笔用于体育运动的预算费用,员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报名参与健身。Google则是在公司内建立健身房、瑜伽室、按摩室,以及桌上足球、台球、乒乓球等运动设施。对于网球这样的户外运动项目,就需要一个员工自发的组织了。郑欣认为:“我觉得我们俱乐部还是很有特色的。我们这个俱乐部不是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的一个员工福利活动,而是一个完全来自于员工,完全服务于员工的组织。大家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就设计怎样的活动,包括比赛、培训等等。”随着俱乐部活动的蓬勃开展,公司也开始加大支持力度。从一开始的支持外出比赛,到每年拨专款资助日常活动。在网球俱乐部的带动下,其他各个俱乐部也一视同仁的得到了资助。对此郑欣也颇为自豪,因为网球俱乐部又一次做了铺路先锋。
2009年,用郑欣自己的话说,是Google中国网球俱乐部“挺光辉的一年”。在他的组织下,网球俱乐部的成员多次外出参赛,成绩都还不错。在新赛点公司组织的一个北京IT企业团体赛中,他们拿到了第四名。“我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实力大概就在这个区间内。大家打得开心,团结合作。就是最好的结果。”
郑欣说,自己其实一直在期待各种比赛。他是一个喜欢组织大家参加比赛的人,尤其是团体赛事更是让他情有独钟。“我觉得团体赛比较有意思,大家有集体荣誉感。个人赛,打得一般的人就觉得‘跟我没关系了’。团体赛可就不一定了,一个公司必须有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你才能拉出一支七、八个人的队伍来。参加这样的比赛,能认识更多网球圈子里、业界圈子里的人。另一方面,公司内部的凝聚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花费也不高,应该是多赢的一个局面。”
作为最有热情的manager,郑欣把许多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网球俱乐部上,但他甘之如饴。“我觉得为大家做了很多事情花了很多时间,但也很有收获,能认识很多人。公司里除了人力资源的人,我认识的同事大概是最多的了。有销售、有财务、有法律、有人力资源等等。有一次,一个同事拿着一张照片向我打听一个漂亮MM。他说他已经问了好多人、一个多星期,就是没有人知道,我一看,这不是我们网球俱乐部的一个新兵吗,马上给他牵线搭桥了。”
2006年3月那一拨网球俱乐部的三名元老级高手,现在只有郑欣一个人还留在俱乐部里,另外两个人虽然还都在公司任职,但是都渐渐淡出了网球。郑欣依旧在为同事们开启网球之门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