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前让出的“双向文明”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chishe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车这么多年,行驶在路上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应该在斑马线前。”庄晓天曾经是一位从业十余年、拥有二十年驾龄的出租车司机,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十年来苏州道路硬件设施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但令他感慨最深的,则是越来越多的车子会自觉地在人行横道前做到主动礼让行人,并做到不以鸣笛的方式来催促行人快走。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斑马线理解成行人的生命线。红灯停绿灯行、请您不闯红灯、车辆要礼让行人……这些小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交通法规,恰恰说明了人行横道的重要性。当然,斑马线也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细节,是现实生活中对驾驶员和行人文明素养提出拷问的文明线。
  礼让,从纸面到路面再到跃入心间
  家住狮山新苑的何玲,工作地点在姑苏区,早晚高峰都要经过极为拥挤的人民路的她直言,宁可早出门10分钟,也不喜欢“开快车”。“安全永远应该摆在第一位,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或者有交通信号灯需要右拐时,能礼让就尽量礼让行人,文明的交通秩序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行。”
  33岁的杨青告诉记者:“我感觉现在驾驶员素养真的越来越好,好几次我带着孩子要横穿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时,司机都会主动停下来示意我们先走。”
  机动车与行人争道抢行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交通“顽疾”,也酿成过很多悲剧。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迈入“汽车时代”,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员数量迅速攀升,这种车与人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事实上,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车让人’有着明确规定,苏州于2010年就开始着手宣传‘车让人’,让机动车和行人对通行路权有所了解,并在2015年逐步完善标志、标线等相关交通设施,以更好地推行‘车让人’这一法规实施。”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艾继祥说。
  为了更好地提示驾驶员注意斑马线和行人,交警部门除了设置显目的“注意行人”的标志,以及白色停止线外,还在停止线前增设了白色菱形的人行横道预告标线,以提示驾驶员前方已接近人行横道,应减速慢行,并需注意行人横过马路。
  艾继祥认为,在交通参与者中,机动车确实要比行人、非机动车更“强势”,理应承担更多的礼让义务。因此,“车让人”既是文明的底线,也是法律的强制要求。“自上而下的规定早已有之,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交通设施的改善,‘车让人’的行为逐渐从一纸法规跃入了驾驶者的心间。”
  细节,一种“双向奔赴”的文明
  “两年前,一个夏日的午后,在南环东路和鼎盛巷路口的斑马线前,一对爷孙正好要过马路,我就停下了车让他们先过,没想到看着大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突然就向我鞠了个躬,这对我感触很深。”庄晓天直言,那是他第一次遇到礼让行人后,行人会主动示意表示感谢。
  在苏州,车辆自觉礼让行人已经成为了日常,那一幕幕礼让行人的温馨画面,从细节处展现着城市文明。而当车辆自觉停下,行人点头示意,则让单向礼让的规矩,变成了双向礼让的自觉。“确实,当我在斑马线前停车礼让时,常常会有被礼让的行人向我挥手或是点头示意,还遇到过老年人对我竖起大拇指呢!”何玲坦言,这些举动都让她深深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记者清楚记得,大概三年前,一位好友来苏游玩。在苏州博物馆门口的斑马线前,遇到司机停车礼让的情形,他一开始还不敢过马路,后来仔细一看,司机正在挥手示意他先走。“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苏州能够吸引那么多人。”好友的这句话实际上给了记者很大感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可能只是一个小举动,但这些逐渐深入苏州人心中的文明意识,对于每一位初到这座城市的人而言,都可能变成温暖他们的细节,让他们对苏州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从而吸引更多人来苏州工作、生活和创业。
  “细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苏州有些道路斑马线前还写着‘车让人,人快走’的字样。”艾继祥强调,这种鼓励相互礼让的细节,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体现。
  城市的风度和温度,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车让人”传递的是一种涵养,行人以“礼”相还构成了城市文明新风的亮丽风景线。毕竟,这一次你是坐在车内的驾驶者,下一次出现在路口,你可能就是行人,彼此常常换位思考、相互礼让才能让斑马线变成真正的安全线。
  交通安全维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交通文明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活。除了斑马线前的礼让,艾继祥强调,为了创建更好的交通环境,苏州还提出了“法礼同行,十禁十让”的文明交通倡导。
  十禁止
  行人闯红灯、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行人跨越隔离护栏、非机动车闯红灯、非机动车越线停车、非机动车逆向骑行、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行驶、机动车违法停车、机动车不礼让行人。
  十礼让
  一、礼让行人
  1.机动车、非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2.在道路上驾驶非机动车在经过公交站台时减速慢行,注意避让上下公共汽车的乘車人。
  二、礼让校车
  3.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后方车辆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校车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校车后方停车等待的机动车不得鸣喇叭或者使用灯光催促校车。
  三、路口礼让
  4.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交叉路口,在进入路口前停车瞭望,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5.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行人先行。
  6.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机动车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
  7.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准备进入环形路口的让已在路口内的机动车先行。
  三、路段礼让
  8.车辆进出道路,应当让在道路内正常行驶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
  9.机动车在车道减少的路段,遇有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的,应当每车道一辆依次交替通行。
  10.借道通行或者变更车道,左右两侧车道的车辆向同一车道变更时,左侧车道的车辆让右侧车道的车辆先行。
其他文献
苏州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细节之美  贝聿铭曾说:“没有一件优秀的作品是在瞬间完成的,是可以不经历时间考验的。无论是建筑还是艺术,它最真正的價值最终都只能交给时间去做评判。”城市亦然。拥有两千五多百年的苏州,文化底蕴深厚,从古至今都是一座温文尔雅的城市。  2020年,苏州更是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并历史性地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化“满堂红”。今年伊始,苏州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开始向
期刊
“顶多跑一次”“服务越来越好”“管理越来越人性化”……这些都是苏州市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环境不断优化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建设文明城市,苏州市一直以为民、惠民为出发点,刀刃向内,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塑造城市气质,持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指数。  “小窗口”里的大民生  “小女儿马上要开学了,今年5月给她办理新生信息采集时,我是全程在手机上完成的。”家住园区湖西的王丽,对于此次新生入学的“云”
期刊
尧峰山位于苏州西南郊,地跨吴中区横泾、越溪两街道,是七子山西南支脉。明陈仁锡《尧峰山志》记载,尧峰山有清晖轩、碧玉沼、多景岩、宝云井、白龙洞等十景,旧时是文人雅士隐居和雅集之所。沧海桑田,今尧峰十景所剩无几,但宝云井仍在使用中。  在宝云井的西北面,是一大片茶园。在茶园中间,有一古墓址,宝顶塌陷,罗城基本完整。青石墓碑高1米多,宽约70厘米,斜靠着罗城。墓碑刻:“吴灵岩退翁和尚骨藏处”,落款:“弟
期刊
大型商场、农贸市场、公共卫生间这三个空间,几乎是每位苏州人都会踏入的地方。商场是居民购物、休闲、社交的重要场所之一;农贸市场是市民的“菜篮子”,与每位苏州人生活息息相关;人有三急,出门在外谁能保证不会需要公共卫生间呢?  作为“直面”市民、游客的城市“门面”,空间里的贴心设计也成为了城市文明程度最直接的反映。  温情母婴室商场里最有爱的空间  “我记得2013年,大宝出生后,我还是比较少带他出门的
期刊
我们形容一位姑娘漂亮,是因为颜值高,而如果形容她很有气质,往往还带有对其整体形象,包括了穿衣打扮、言行举止和谈吐的夸奖,而在众多溢美之词中,“满腹诗书气自华”应该是最为熨帖的。  赞美一座城市同样如是。夸好看,看的是建筑、道路和绿化等目之所及之处,但说某座城市有气质,则需要去看看这里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都有哪些内容,去探究下生活于此的人,都能享受到哪些文化供给。  众所周知,公共文化服务是文明
期刊
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行至苏州时,被河网密布、枕河人家的景致所震撼,于是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此后,徜徉在血脉里的天堂之水,成为了世界认识苏州的第一张名片。  因水而生,护万物之生  苏州人被水哺育、与水共生,也开河建渠、与水抗争。时至今日,湖泊河川所滋养的子民们积累了更多的智慧,在保护水资源方面,也收获了不少成效。  80后小张从小住在十
期刊
近日,有细心的群众发现在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部分路段道路交通标志发生了变化,夜间行车远远地就能看见前方的“发光路牌”,而且十分地清晰。据了解,自2020年11月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开展以来,苏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全市范围实施了交通标志标线系统优化提升工程,营造安全、有序、友好、美观的道路交通环境。  其实,在苏州,像“发光路牌”之类的举措不计其数,也正是星星点点的交通整治、提升行动,令
期刊
看到阳明先生的一句话“登山即是学。虽登千仞之山,面前止见一步,只登一步,不做高山欲速之想,即是学。”联想起2021年初的一次登山。  那时候,身体状况还没有现在好,但还是完成了登顶天池山。记得很清楚,刚开始爬非常容易累,因为头脑中会习惯性地浮现出“上山好累啊”“我腿好酸啊”“可能我并不适合爬山吧”等等想法。之后我想起来打开蓝牙耳机随机播放储存在手机里的歌曲,并且开始像平日晨练那样,有意识地只是去感
期刊
2020年,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粉丝突破1000万,成为了首个在该平台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她的每一个视频,播放量几乎都在500万以上。视频里,那些农家的衣食住行,光影之间流动着的烟火气和怡然自得的田园气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也有许多人质疑,说真正的中国农村非常落后破败,根本不是这种归田园居的理想化模样。其实,那些梦想中的美丽乡村在苏州比比皆是,踏进各具特色的苏州乡村,就能看到了理想村居
期刊
今年6月,一场以“企业信用看苏州”为主题,围绕苏州企业信用建设情况展开的活动在苏州举行,作为2021年“诚信苏州”系列宣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引人矚目。  事实上,苏州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砥砺深耕,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就,例如成功创建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中长期保持前列;在国家和省的各类评比中屡获大奖。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批“信易+”联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