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包拯在肇庆端州为官三年,对肇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本文对肇庆包公文化的分析研究着重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以包拯在端州留下的文化精神对肇庆当代的影响为基点,围绕肇庆包公文化的挖掘及传承形式,如艺术形式、教育基地、旅游景点、民俗活动阐述包公文化的内涵及商业价值,并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找出文化开发利用中遇到的问题,拟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找到一条合适肇庆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肇庆包公文化 传承 发展 开发问题 解决措施
一、包公文化对肇庆发展的潜在影响
近年来肇庆市的知名度逐渐提高,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其对历史文化的开发力度尚不足,以包公文化为例,它作为一个城市文化传播的名片,应该极力开发,以提升肇庆的软实力。但相对于合肥来说,肇庆缺乏挖掘、开发的有效方法。包拯在开封为官一年零三个月就名扬天下,但是他在肇庆为官三年而世人知之甚少,这是值得思考的现象。鉴于此,传承、解释和开发肇庆的包公历史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包拯在端州为官三年,他所留下的品质及精神对肇庆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模块着重围绕文化和经济分析。
在文化方面,他的孝义及廉政等品质对肇庆的发展有着教化与规范的作用。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文人武士在仕途中经常面临一大困境:家与国、忠与孝的两大矛盾。尽忠则势必远游四方,父母老无所养;尽孝则不能报效祖国。包拯以“清正廉洁”的形象深入人心的同时,他的一片孝心也是广为世人称赞。包拯曾说:“生于草茅,蚤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1]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进士及第是光宗耀祖之事。但是,包拯却为了孝养父母双亲、恪守孝道而辞官归养。这无疑对重视孝治的宋代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在选拔官员制度上,宋朝统治者沿袭了汉以来的政策,孝悌举人成了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因此,以孝道的标准选拔人才,对当时教育的内容和志向等方面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其次,孝成了当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视以孝道教育士民百姓。在宋代科举考试中,《孝经》成了必考的考试科目。接受教育就要学习孝经,孝道观念从而深入人心。如今,肇庆的教育逐渐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如小学开始学习《孝经》、《千字文》等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包拯“孝道”的影响。
包拯对肇庆的影响还体现在经济层面上。他因地制宜,开创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的雏形,为民众开了一条自主的路,拉動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他设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为农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在包拯治理端州期间,端州的官衙得到了新的构建,为当地的劳动力创造了机会。此外,他下令开渠排水,使现在七星岩景区的山水布局显露出雏形。包拯具有“薄赋敛,宽力役,救荒谨,三者不失。然后,幼有所养,老有所终”的理念[2]。在包拯的努力下,端州从一个狭小的军事城堡变成了一个港口城市,而港口城市恰恰让端州的人民有了更多的交流,货物交换的频率也高了。首先,以七星岩为例。七星岩作为肇庆市的旅游景点之一,景色迷人,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这不仅拉动了肇庆旅游业,还拉动了肇庆市的交通业及商业的发展。另外,包公祠作为一个文化产物。对外,它能吸资;对内,它发展自己的文化,宣传包公廉洁奉公的精神,完善肇庆的经济规划。追溯古今,“包公掷砚”的故事,一方面能提高端州砚的宣传力度,促进肇庆砚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砚作为紧密相连的“文房四宝”之一,发展肇庆的制砚业,能拉动肇庆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甚至形成“文房四宝”产业链。除以上一些益处,就影视业而言,除《少年包青天》等电视剧外,“这些年国内外出版的有关包公历史、理论研究、文艺作品等新书籍有20多种”[3]。肇庆的民众在观赏电视剧,购买包公相关书籍及文化产品中能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
由此可见,包公文化对肇庆的发展有了风向标的作用。包公祠作为肇庆的文化载体,如能充分开发,将成为肇庆走出去的有利契机。
二、肇庆包公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脍炙人心的包公故事逐渐衍化成肇庆独具特色的包公文化,对包拯在肇庆留下的文化进行发掘与传承,将丰富肇庆整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为肇庆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条件。
(一)出现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传承包公清政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日渐丰富多样。近几年来,广东肇庆基于包公故事与文化,不断创作出许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
例如2015年底,肇庆本地美术家创作的《包公兴端州》连环画正式出版。该书以64幅惟妙惟肖的简笔画,图文并茂地娓娓道出包公在端州勤政为民、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教兴文、清正廉洁的事迹,传扬清正廉明思想,部分《包公兴端州》连环画被赠予端州区部分小学,鼓励学生读包公历史、学包公精神[4]。又例如,2015年8月,在肇庆包公文化园宋文化街上,吴川木偶戏协会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演绎包公故事。2016年,肇庆包公文化园清风艺术团编排轻型情景剧《包公颂》,传扬包公廉洁文化等,运用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社会广泛传扬包公文化的多次创新尝试,力图使包公文化深入人心。
(二)开发出肇庆包公祠、包公文化园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
历史具有传承性,包拯的政绩于今天来看,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我国,人们自古就有修建祠堂纪念祖宗或名人的习惯,以至于到如今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道风景线——祠堂文化。因此,肇庆人民为了纪念包公,便仿照宋代的建筑群,建造出占地面积11500平方米且具有岭南古建筑风格和特色的建筑,成了端州的一大旅游景点。不仅如此,也成为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品德廉政的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包公文化园常常举办不同的活动,如吟诵“三字经”、招募学生志愿者、开展古玩市场活动,促使肇庆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做到参与活动与学习传承包公文化两不误,体现出肇庆历史文化的价值。包公文化园的魅力、亲和力贯穿在创意、艺术享受及文化休闲上,所以各个年龄层的游客都能通过园区建设感受文化的氛围。这里既有地方特色又遍及全国、有现实的基础又有历史脉搏,不是通过枯燥乏味的说教方式就能让人潜移默化地学习感悟中国廉政文化的。包公文化园的建立,不仅传承了肇庆包公文化,更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肇庆旅游的发展。开园不到1个月,已接待参观学习34000多人次,其中252个机关单位8000多名党,党员干部、26000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平均每天客流量达1200多人次[5]。2017年的“包公诞”活动还表示40集的新版包青天将在端州区开拍,这无疑是将肇庆文化搬上荧屏,拉动肇庆旅游业的发展。 (三)恢复利用“包公诞”包公巡演的民俗活动
据包公文化园馆藏明代碑刻“宋包孝肃公新祠记”所载,因包公有功于民而祀之,古端州有官民春秋两祭包公的规例。后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在端州举办的“包公诞”成为传袭千百年的节庆习俗,现已被列为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公诞”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包公贺寿、包公巡游送福、醒狮武术表演、有奖竞猜、文化街产品展销、舞台演出等。其中,包公贺寿环节,将按传统恢复奠币、献酒、诵祭文、饮福受胙、民众瞻拜等祭祀仪式。这对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包公精神,营造文明和谐、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建设美丽肇庆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除了端州“包公诞”外,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砚洲岛的包公楼上都会开展砚州岛包公诞“包公巡游”庆典活动。砚洲当地村民及社会人士为了缅怀包拯,勉励后人,自觉地用牲口、果品拜祭包公,久而久之,成为村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包公诞属于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巡演的过程中能够传承历史文化,同时,学生可以从中弘扬传统文化。
作为肇庆历史文化的标志,包公文化本身凸显的历史、科学、艺术及社会价值巨大,对于肇庆有着巨大的教育意义,同时促进了肇庆经济发展。
三、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肇庆包公文化园是肇庆市实行肇庆历史文化商业化开发的成功典例,是集“廉政教育、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三位于一体,以解析包公故事内容,展现民俗文化为宗旨,以传承包公的孝道思想、廉洁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产地。
据本课题组成员的调查报告显示:17%的市民认为肇庆历史文化商业化利大于弊;30%的市民认为弊大于利;21%的市民认为利弊相当,有8%的市民则不了解。这一数据表明,肇庆历史文化的商业化开发是一把双刃剑。但是肇庆市“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规划要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根本,完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以高效的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经营能力,突出思想引领,坚持以“文”化人,确保2017年成功进入第五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因此,肇庆历史文化商业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肇庆包公文化园在进行商业化开发时,难免出现一些常见的弊病。第一,开发力度不够。该文化园分为五个部分——包公祠、清心园、文化广场、文化街和观景平台。文化街是采用溯源模式,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对宋朝的街道进行复原。經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文化街人烟稀少,现代的餐厅与古代的建筑产生强烈的违和感,而且文化街引入的特色店铺形同虚设,例如公益性的书吧“小悟龟”内的书籍均是一些杂志,与包公园的文化格格不入。追根究底,部分人只注意到以经济目标为主导,修建表面工程,缺乏对包公文化与人文价值的重视;第二,知名度较低。外地游客只知道肇庆的七星岩、鼎湖山,较少人知道肇庆的包公文化园。据调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宣传力度不够。现如今人们常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途径了解信息,但包公文化园的相关负责人并没有有效利用以下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例如文化园的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少,信息更新不及时。2.景区品味定位在休闲,缺乏一定的娱乐性。虽说文化园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但青少年具有追求娱乐性的心理,文化园只是展现包公文化,缺乏魅力。3.区位劣势。文化园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位置,距离鼎湖山、七星岩、阅江楼等著名景点较远,游客大部分来源于当地居民,外来游客少。4.交通不便,只有一班公交车到达目的地,没有和其他景点连成一条完整的旅游路线。
面对以上弊病,我们小组提出以下见解。其一,文化街店铺要以肇庆的著名老字号为主,进行有机的组合,形成以饮食为主,以手工品、摄影、书吧等娱乐性项目为辅。肇庆的著名饮食产品并不少,例如与包公文化有一定的渊源的裹蒸粽。从外形看,裹蒸粽似包拯的铁拳,象征着包拯的大公无私。另外,手工品、摄影、书吧等新颖的娱乐性项目可以有效吸引青少年。纸墨笔砚作为紧密相连的文房四宝,又与肇庆传奇故事“包公掷砚”息息相关。在文化街出售笔墨纸砚,不仅可以宣传包公精神,还会拉动肇庆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从组织活动创新入手,例如,在文化街的商品展销过程中,设置有关包公文化的知识竞猜赢取奖品。不仅在每年的3月12日恢复“包公诞”的巡游活动,还可以在周末让表演人员在舞台演出,重现活动原貌。从文化园到文化街,从古文化实物、现代技艺到活动组织,形成完整且有层次的展示体系。其二,组织各级单位,例如各类学校、党政机关部门进行参观,通过群体参观交流感受文化氛围。同时,参观者可以通过写观后感、拍摄短视频等方式,上传至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网页等公众平台,扩大影响力。其三,面对交通不便的劣势,可以借鉴珠海的旅游景点路线设置,开设旅游路线巴士,将各大景点连成一条完整的旅游路线,形成短暂的一日游。其四,可以学习鼎湖山在不同的文化区设置微信二维码,将导游的讲解录入,既简单,又可以节约导游的财政支出,将资金运用到文化园的建设中。最后,建设资料外借站,形成一个小型图书馆,开设阅读室,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
英国学者Bella Dicks说:“文化成了旅游业的核心,旅游业也就成了文化的核心。”[6]为了让包公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我们要让文化与旅游业相辅相成,找准合适的发展方向,结合肇庆具有的包公文化,走出一条具有肇庆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包拯,撰,杨国宜,校注.包拯集校注·求外任[M].合肥:黄山书社,1999:195.
[2]杨国宜.包拯集校注[M].膈肥:黄山书院,1999:137.
[3]程如峰.论包公文化的由来与发展[J].江淮论坛,1997(1).
[4]伍欣琦.首本包公治端历史连环画出版本地画家历时近一年创作《包公兴端州》[N].西江日报,2015-12-30.
[5]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监督委员会.肇庆:包公文化园传扬廉政文化让包公精神植根于人民心中——廉洁广东行·2015廉洁文化采风系列报道之二[J/OL].南粤清风网,2015-07-09/2017-07.
[6][英]贝拉·迪克斯(Bella Dicks).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肇庆学院大创项目“肇庆历史故事之文化解析与传承”(201610580101)。
关键词: 肇庆包公文化 传承 发展 开发问题 解决措施
一、包公文化对肇庆发展的潜在影响
近年来肇庆市的知名度逐渐提高,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其对历史文化的开发力度尚不足,以包公文化为例,它作为一个城市文化传播的名片,应该极力开发,以提升肇庆的软实力。但相对于合肥来说,肇庆缺乏挖掘、开发的有效方法。包拯在开封为官一年零三个月就名扬天下,但是他在肇庆为官三年而世人知之甚少,这是值得思考的现象。鉴于此,传承、解释和开发肇庆的包公历史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包拯在端州为官三年,他所留下的品质及精神对肇庆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模块着重围绕文化和经济分析。
在文化方面,他的孝义及廉政等品质对肇庆的发展有着教化与规范的作用。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文人武士在仕途中经常面临一大困境:家与国、忠与孝的两大矛盾。尽忠则势必远游四方,父母老无所养;尽孝则不能报效祖国。包拯以“清正廉洁”的形象深入人心的同时,他的一片孝心也是广为世人称赞。包拯曾说:“生于草茅,蚤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义之分。”[1]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进士及第是光宗耀祖之事。但是,包拯却为了孝养父母双亲、恪守孝道而辞官归养。这无疑对重视孝治的宋代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在选拔官员制度上,宋朝统治者沿袭了汉以来的政策,孝悌举人成了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因此,以孝道的标准选拔人才,对当时教育的内容和志向等方面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其次,孝成了当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视以孝道教育士民百姓。在宋代科举考试中,《孝经》成了必考的考试科目。接受教育就要学习孝经,孝道观念从而深入人心。如今,肇庆的教育逐渐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如小学开始学习《孝经》、《千字文》等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包拯“孝道”的影响。
包拯对肇庆的影响还体现在经济层面上。他因地制宜,开创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的雏形,为民众开了一条自主的路,拉動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他设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为农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在包拯治理端州期间,端州的官衙得到了新的构建,为当地的劳动力创造了机会。此外,他下令开渠排水,使现在七星岩景区的山水布局显露出雏形。包拯具有“薄赋敛,宽力役,救荒谨,三者不失。然后,幼有所养,老有所终”的理念[2]。在包拯的努力下,端州从一个狭小的军事城堡变成了一个港口城市,而港口城市恰恰让端州的人民有了更多的交流,货物交换的频率也高了。首先,以七星岩为例。七星岩作为肇庆市的旅游景点之一,景色迷人,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这不仅拉动了肇庆旅游业,还拉动了肇庆市的交通业及商业的发展。另外,包公祠作为一个文化产物。对外,它能吸资;对内,它发展自己的文化,宣传包公廉洁奉公的精神,完善肇庆的经济规划。追溯古今,“包公掷砚”的故事,一方面能提高端州砚的宣传力度,促进肇庆砚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砚作为紧密相连的“文房四宝”之一,发展肇庆的制砚业,能拉动肇庆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甚至形成“文房四宝”产业链。除以上一些益处,就影视业而言,除《少年包青天》等电视剧外,“这些年国内外出版的有关包公历史、理论研究、文艺作品等新书籍有20多种”[3]。肇庆的民众在观赏电视剧,购买包公相关书籍及文化产品中能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
由此可见,包公文化对肇庆的发展有了风向标的作用。包公祠作为肇庆的文化载体,如能充分开发,将成为肇庆走出去的有利契机。
二、肇庆包公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脍炙人心的包公故事逐渐衍化成肇庆独具特色的包公文化,对包拯在肇庆留下的文化进行发掘与传承,将丰富肇庆整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为肇庆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条件。
(一)出现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传承包公清政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日渐丰富多样。近几年来,广东肇庆基于包公故事与文化,不断创作出许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
例如2015年底,肇庆本地美术家创作的《包公兴端州》连环画正式出版。该书以64幅惟妙惟肖的简笔画,图文并茂地娓娓道出包公在端州勤政为民、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教兴文、清正廉洁的事迹,传扬清正廉明思想,部分《包公兴端州》连环画被赠予端州区部分小学,鼓励学生读包公历史、学包公精神[4]。又例如,2015年8月,在肇庆包公文化园宋文化街上,吴川木偶戏协会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演绎包公故事。2016年,肇庆包公文化园清风艺术团编排轻型情景剧《包公颂》,传扬包公廉洁文化等,运用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社会广泛传扬包公文化的多次创新尝试,力图使包公文化深入人心。
(二)开发出肇庆包公祠、包公文化园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
历史具有传承性,包拯的政绩于今天来看,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我国,人们自古就有修建祠堂纪念祖宗或名人的习惯,以至于到如今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道风景线——祠堂文化。因此,肇庆人民为了纪念包公,便仿照宋代的建筑群,建造出占地面积11500平方米且具有岭南古建筑风格和特色的建筑,成了端州的一大旅游景点。不仅如此,也成为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品德廉政的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包公文化园常常举办不同的活动,如吟诵“三字经”、招募学生志愿者、开展古玩市场活动,促使肇庆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做到参与活动与学习传承包公文化两不误,体现出肇庆历史文化的价值。包公文化园的魅力、亲和力贯穿在创意、艺术享受及文化休闲上,所以各个年龄层的游客都能通过园区建设感受文化的氛围。这里既有地方特色又遍及全国、有现实的基础又有历史脉搏,不是通过枯燥乏味的说教方式就能让人潜移默化地学习感悟中国廉政文化的。包公文化园的建立,不仅传承了肇庆包公文化,更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肇庆旅游的发展。开园不到1个月,已接待参观学习34000多人次,其中252个机关单位8000多名党,党员干部、26000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平均每天客流量达1200多人次[5]。2017年的“包公诞”活动还表示40集的新版包青天将在端州区开拍,这无疑是将肇庆文化搬上荧屏,拉动肇庆旅游业的发展。 (三)恢复利用“包公诞”包公巡演的民俗活动
据包公文化园馆藏明代碑刻“宋包孝肃公新祠记”所载,因包公有功于民而祀之,古端州有官民春秋两祭包公的规例。后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在端州举办的“包公诞”成为传袭千百年的节庆习俗,现已被列为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公诞”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包公贺寿、包公巡游送福、醒狮武术表演、有奖竞猜、文化街产品展销、舞台演出等。其中,包公贺寿环节,将按传统恢复奠币、献酒、诵祭文、饮福受胙、民众瞻拜等祭祀仪式。这对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包公精神,营造文明和谐、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建设美丽肇庆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除了端州“包公诞”外,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砚洲岛的包公楼上都会开展砚州岛包公诞“包公巡游”庆典活动。砚洲当地村民及社会人士为了缅怀包拯,勉励后人,自觉地用牲口、果品拜祭包公,久而久之,成为村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包公诞属于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巡演的过程中能够传承历史文化,同时,学生可以从中弘扬传统文化。
作为肇庆历史文化的标志,包公文化本身凸显的历史、科学、艺术及社会价值巨大,对于肇庆有着巨大的教育意义,同时促进了肇庆经济发展。
三、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肇庆包公文化园是肇庆市实行肇庆历史文化商业化开发的成功典例,是集“廉政教育、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三位于一体,以解析包公故事内容,展现民俗文化为宗旨,以传承包公的孝道思想、廉洁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产地。
据本课题组成员的调查报告显示:17%的市民认为肇庆历史文化商业化利大于弊;30%的市民认为弊大于利;21%的市民认为利弊相当,有8%的市民则不了解。这一数据表明,肇庆历史文化的商业化开发是一把双刃剑。但是肇庆市“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规划要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根本,完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以高效的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经营能力,突出思想引领,坚持以“文”化人,确保2017年成功进入第五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因此,肇庆历史文化商业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肇庆包公文化园在进行商业化开发时,难免出现一些常见的弊病。第一,开发力度不够。该文化园分为五个部分——包公祠、清心园、文化广场、文化街和观景平台。文化街是采用溯源模式,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对宋朝的街道进行复原。經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文化街人烟稀少,现代的餐厅与古代的建筑产生强烈的违和感,而且文化街引入的特色店铺形同虚设,例如公益性的书吧“小悟龟”内的书籍均是一些杂志,与包公园的文化格格不入。追根究底,部分人只注意到以经济目标为主导,修建表面工程,缺乏对包公文化与人文价值的重视;第二,知名度较低。外地游客只知道肇庆的七星岩、鼎湖山,较少人知道肇庆的包公文化园。据调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宣传力度不够。现如今人们常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途径了解信息,但包公文化园的相关负责人并没有有效利用以下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例如文化园的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少,信息更新不及时。2.景区品味定位在休闲,缺乏一定的娱乐性。虽说文化园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但青少年具有追求娱乐性的心理,文化园只是展现包公文化,缺乏魅力。3.区位劣势。文化园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位置,距离鼎湖山、七星岩、阅江楼等著名景点较远,游客大部分来源于当地居民,外来游客少。4.交通不便,只有一班公交车到达目的地,没有和其他景点连成一条完整的旅游路线。
面对以上弊病,我们小组提出以下见解。其一,文化街店铺要以肇庆的著名老字号为主,进行有机的组合,形成以饮食为主,以手工品、摄影、书吧等娱乐性项目为辅。肇庆的著名饮食产品并不少,例如与包公文化有一定的渊源的裹蒸粽。从外形看,裹蒸粽似包拯的铁拳,象征着包拯的大公无私。另外,手工品、摄影、书吧等新颖的娱乐性项目可以有效吸引青少年。纸墨笔砚作为紧密相连的文房四宝,又与肇庆传奇故事“包公掷砚”息息相关。在文化街出售笔墨纸砚,不仅可以宣传包公精神,还会拉动肇庆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从组织活动创新入手,例如,在文化街的商品展销过程中,设置有关包公文化的知识竞猜赢取奖品。不仅在每年的3月12日恢复“包公诞”的巡游活动,还可以在周末让表演人员在舞台演出,重现活动原貌。从文化园到文化街,从古文化实物、现代技艺到活动组织,形成完整且有层次的展示体系。其二,组织各级单位,例如各类学校、党政机关部门进行参观,通过群体参观交流感受文化氛围。同时,参观者可以通过写观后感、拍摄短视频等方式,上传至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网页等公众平台,扩大影响力。其三,面对交通不便的劣势,可以借鉴珠海的旅游景点路线设置,开设旅游路线巴士,将各大景点连成一条完整的旅游路线,形成短暂的一日游。其四,可以学习鼎湖山在不同的文化区设置微信二维码,将导游的讲解录入,既简单,又可以节约导游的财政支出,将资金运用到文化园的建设中。最后,建设资料外借站,形成一个小型图书馆,开设阅读室,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
英国学者Bella Dicks说:“文化成了旅游业的核心,旅游业也就成了文化的核心。”[6]为了让包公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我们要让文化与旅游业相辅相成,找准合适的发展方向,结合肇庆具有的包公文化,走出一条具有肇庆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包拯,撰,杨国宜,校注.包拯集校注·求外任[M].合肥:黄山书社,1999:195.
[2]杨国宜.包拯集校注[M].膈肥:黄山书院,1999:137.
[3]程如峰.论包公文化的由来与发展[J].江淮论坛,1997(1).
[4]伍欣琦.首本包公治端历史连环画出版本地画家历时近一年创作《包公兴端州》[N].西江日报,2015-12-30.
[5]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监督委员会.肇庆:包公文化园传扬廉政文化让包公精神植根于人民心中——廉洁广东行·2015廉洁文化采风系列报道之二[J/OL].南粤清风网,2015-07-09/2017-07.
[6][英]贝拉·迪克斯(Bella Dicks).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肇庆学院大创项目“肇庆历史故事之文化解析与传承”(2016105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