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使用为中职教师提供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机会。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放、灵活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创新能力;职业素养;教学模式
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使用为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机会,给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计算机教师,应重视和思考如何快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很多教法、学法没有一定的模式,我们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灵活的实施教学。
一、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它是一种注重引导学生去主动搜集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它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层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是因为:其一,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主动广泛而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信息的多样性就更需要学生去主动地判断、选择和组合。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对研究课题进行剖析。然后,我们再让学生带着各自的疑问,在网络上独立搜索、阅读,合理选择、融合有关信息。
从这样的实践中,我们得到了两点启发:一是学生学习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和更为丰富多样的背景资料 (如数据、文字、图片、视频等),学生就完全能够去独立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虽然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尚待提高,但他们在信息面前所表现出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和充满灵气、体现创新的独特见地是值得让人钦佩的,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层次将会得到新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开发学生的能力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就不必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一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可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它要求教师在教给某些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掌握这类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把“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
教育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學会创造,构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需要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弄清“教”与“学”的辨证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彩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这样还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如果仍然以陈旧的、过时的知识去教育我们的学生,这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他们离开校门后不适应社会,什么都要从头学起,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又究竟在哪里?因此追踪新技术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和作用,这已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所证实。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学内容注意吸收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成果。通过网络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新技术,追踪新技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有关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对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学校设备更新的速度目前还不能与之同步,无法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些应用技术。比如:在处理如何看待学校设备与科技更新换代方面的问题时,有必要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任务是掌握一种技能,计算机课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我国古代就有“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授之以渔。
三、合理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
由于普及教育年限的延长,现代学生们的职业意识建立得比较晚,加之其毕业后的出路复杂多样,所以中职阶段的职业指导尤为重要。学校应十分重视,广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培养学生对社会职业的兴趣以及独立选择职业的能力。一般按照各年级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指导,各年级有不同的指导主题。一些发达国家中学阶段职业教育强调基础职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基础职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社会职业,培养职业意识,做好就业准备,进入职业角色。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种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益。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将会更深切地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而激起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去,并能广泛猎取知识,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让更多的成功带来兴趣,让成功-兴趣-成功成为一条规律。如:学生在学习新授课的表现成果,我们可以将它们保存起来,让学生互相传阅;对学生提出的任何做法,都会加以重视,并将它们付诸实现,让学生觉得自身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互相管理学习,成果好的介绍操作方法,这比老师在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
2、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利用计算机网络促进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重温发明家、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并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此相应它的评价也应重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运用,重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创造实践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努力形成有助于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通过实施这种学习,将真正地赋予学生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能是以往传统教学无法体现的,但是它的价值却是人所共知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当作我们的责任。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重在参与,都能得到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在学习的起始状态、学习的速度、学习的方式以及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等方面都存有显著的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适应这些差异,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此问题,使个性化学习能得以实现。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在网上质疑问难。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或解答。同时,我们还利用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在网上学习状况,为学有困难者指点迷津或做出示范操作,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促使他们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我们还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允许和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让学生上互联网,在专业网站的BBS上进行问题征解,或在网上寻名师求解难点解法,或查找CAI软件,帮助自己解决难点,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再也不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把它看成是一种乐趣。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总之,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社会对教育的呼唤。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让我们的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习相溶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让学生听得懂,乐意学,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能力;职业素养;教学模式
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使用为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机会,给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计算机教师,应重视和思考如何快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很多教法、学法没有一定的模式,我们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灵活的实施教学。
一、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它是一种注重引导学生去主动搜集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它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层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是因为:其一,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主动广泛而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信息的多样性就更需要学生去主动地判断、选择和组合。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对研究课题进行剖析。然后,我们再让学生带着各自的疑问,在网络上独立搜索、阅读,合理选择、融合有关信息。
从这样的实践中,我们得到了两点启发:一是学生学习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和更为丰富多样的背景资料 (如数据、文字、图片、视频等),学生就完全能够去独立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虽然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尚待提高,但他们在信息面前所表现出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和充满灵气、体现创新的独特见地是值得让人钦佩的,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层次将会得到新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开发学生的能力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就不必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一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可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它要求教师在教给某些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掌握这类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把“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
教育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學会创造,构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需要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弄清“教”与“学”的辨证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彩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这样还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如果仍然以陈旧的、过时的知识去教育我们的学生,这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他们离开校门后不适应社会,什么都要从头学起,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又究竟在哪里?因此追踪新技术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和作用,这已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所证实。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学内容注意吸收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成果。通过网络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新技术,追踪新技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有关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对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学校设备更新的速度目前还不能与之同步,无法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些应用技术。比如:在处理如何看待学校设备与科技更新换代方面的问题时,有必要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任务是掌握一种技能,计算机课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我国古代就有“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授之以渔。
三、合理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
由于普及教育年限的延长,现代学生们的职业意识建立得比较晚,加之其毕业后的出路复杂多样,所以中职阶段的职业指导尤为重要。学校应十分重视,广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培养学生对社会职业的兴趣以及独立选择职业的能力。一般按照各年级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指导,各年级有不同的指导主题。一些发达国家中学阶段职业教育强调基础职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基础职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社会职业,培养职业意识,做好就业准备,进入职业角色。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种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益。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将会更深切地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而激起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去,并能广泛猎取知识,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让更多的成功带来兴趣,让成功-兴趣-成功成为一条规律。如:学生在学习新授课的表现成果,我们可以将它们保存起来,让学生互相传阅;对学生提出的任何做法,都会加以重视,并将它们付诸实现,让学生觉得自身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互相管理学习,成果好的介绍操作方法,这比老师在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
2、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利用计算机网络促进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重温发明家、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并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此相应它的评价也应重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运用,重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创造实践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努力形成有助于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通过实施这种学习,将真正地赋予学生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能是以往传统教学无法体现的,但是它的价值却是人所共知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当作我们的责任。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重在参与,都能得到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在学习的起始状态、学习的速度、学习的方式以及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等方面都存有显著的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适应这些差异,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此问题,使个性化学习能得以实现。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在网上质疑问难。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或解答。同时,我们还利用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在网上学习状况,为学有困难者指点迷津或做出示范操作,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促使他们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我们还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允许和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让学生上互联网,在专业网站的BBS上进行问题征解,或在网上寻名师求解难点解法,或查找CAI软件,帮助自己解决难点,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再也不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而把它看成是一种乐趣。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总之,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社会对教育的呼唤。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让我们的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习相溶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让学生听得懂,乐意学,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