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七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以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学习 培养兴趣 具体办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完成好这一伟大的使命,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谁的数学教学效果就好。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學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姚明投球片段,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然后老师问:“姚明投球投的准不准?”“有多准?谁能用较好的方法表示出来?”学生思维活跃,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本节结束时经测试,全班学生都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圆满完成了本节学习目标。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会这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创设了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2 动手操作,引发兴趣
教师应该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学生亲自动手,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具体形象,便于认知,易于促进兴趣,有利于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把圆平均分成8等分、16等分、32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割拼,虽然需要的时间长些,但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加深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教学,提起兴趣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却又枯燥,因此数学教师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而运用信息技术就可顺利达到效果。笔者在讲授“无理数”时,就做了几张有关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的幻灯片,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我还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直观地表现了三线合一的现象,让学生从感官上区别具体概念,加深了记忆;运用《几何画板》指导学生自制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积变形课件,同时又引导他们由此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形象直观,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挂图、模型、幻灯片、教学录像、多媒体电脑等资源进行教学,是教学手段的创新,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能够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 民主教学,营造兴趣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民主,也只有民主教学,才能更好地营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后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5 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兴奋状态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质疑,教师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应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具有挑战性习题的理解。同时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6 关心学生,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上无人体贴和照顾,这些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应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学生学习很吃力。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学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课外不仅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重课内的辅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讲课时特别注意观察他们;课堂提问时尽量让他们回答能够回答的问题;学生作业时,重点辅导他们;学困生的作业尽量当堂面批,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补救。这样持之以恒,学困生就会逐步转变。学困生往往很自卑,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发上进心,努力学习。
7 运用直观,发展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做了兩个活动的彩色小人,贴在黑板上,首先出示准备题:小华和小明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小华每小时走4千米,小明每小时走3千米,4小时后两人各走多少千米?让学生移动小人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各自走的路程。然后教师提问两人除了从甲地去乙地这种走法,还可以怎样走?有的学生说对着走。于是教师又问:如果两人相对走会越来越怎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提问引出新课,于是教师把准备题改为: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3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向而行)。再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走的路程及相遇过程,使学生悟出两人3小时行的路的和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进而启发学生:两人相遇后还可怎样走?继续走下去,两人相距就越来越怎样呢?用小人演示一下。于是把准备题再改编为(相背而行)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小华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每小时行3千米,3小时后相距多少千米?通过运用同一教具演示,使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总之,中小数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
【关键词】 数学学习 培养兴趣 具体办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完成好这一伟大的使命,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谁的数学教学效果就好。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學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姚明投球片段,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然后老师问:“姚明投球投的准不准?”“有多准?谁能用较好的方法表示出来?”学生思维活跃,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本节结束时经测试,全班学生都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圆满完成了本节学习目标。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会这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创设了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2 动手操作,引发兴趣
教师应该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学生亲自动手,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具体形象,便于认知,易于促进兴趣,有利于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把圆平均分成8等分、16等分、32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割拼,虽然需要的时间长些,但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加深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教学,提起兴趣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却又枯燥,因此数学教师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而运用信息技术就可顺利达到效果。笔者在讲授“无理数”时,就做了几张有关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的幻灯片,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我还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直观地表现了三线合一的现象,让学生从感官上区别具体概念,加深了记忆;运用《几何画板》指导学生自制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积变形课件,同时又引导他们由此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形象直观,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挂图、模型、幻灯片、教学录像、多媒体电脑等资源进行教学,是教学手段的创新,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能够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 民主教学,营造兴趣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民主,也只有民主教学,才能更好地营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后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5 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兴奋状态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质疑,教师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应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具有挑战性习题的理解。同时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6 关心学生,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上无人体贴和照顾,这些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应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学生学习很吃力。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学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课外不仅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重课内的辅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讲课时特别注意观察他们;课堂提问时尽量让他们回答能够回答的问题;学生作业时,重点辅导他们;学困生的作业尽量当堂面批,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补救。这样持之以恒,学困生就会逐步转变。学困生往往很自卑,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发上进心,努力学习。
7 运用直观,发展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做了兩个活动的彩色小人,贴在黑板上,首先出示准备题:小华和小明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小华每小时走4千米,小明每小时走3千米,4小时后两人各走多少千米?让学生移动小人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各自走的路程。然后教师提问两人除了从甲地去乙地这种走法,还可以怎样走?有的学生说对着走。于是教师又问:如果两人相对走会越来越怎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提问引出新课,于是教师把准备题改为: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3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向而行)。再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走的路程及相遇过程,使学生悟出两人3小时行的路的和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进而启发学生:两人相遇后还可怎样走?继续走下去,两人相距就越来越怎样呢?用小人演示一下。于是把准备题再改编为(相背而行)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小华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每小时行3千米,3小时后相距多少千米?通过运用同一教具演示,使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总之,中小数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