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部翻拍较为成功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延续原著精髓和影片的观赏性上做到了较好的有机统一。本文通过对人物不同角色的解读,分析了盖茨比,汤姆和尼克三个人在电影中的人物矛盾;并从盖茨比外在的狂妄自大与内在的妄自菲薄、黛西金子一般的外表与石头一般的内心、尼克初始的狂热追求与最终的落寞心理等方面对电影中人物的强烈反差进行了介绍。时至今日,《了不起的盖茨比》依旧在世界文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矛盾与反差;《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创意
作者简介:李瑛(1981-),女,汉族,湖北襄樊人,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法、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2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它出版的那一天起便备受关注,直到今天,它已经被翻拍了多次。2013年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号称是投资最多的一部名著之一,足以见到导演对这部小说的青睐。应该说,小说的内在价值可能要高于它本身的文学价值。单单从小说的故事情节来说,并不是特别引人注意,依旧是穷小子爱上富家女,迫于压力分开,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强大的故事。这是一部结局不那么让人愉快的小说,男主角异常的痴情,甚至不惜为了心爱的人牺牲自己。但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没有采用老套的人物自传的形式,在人物描写上采用了双重主角强调的方法,从尼克的眼里去观察和发现这个世界。在小说中,只有尼克是在被金钱吸引的同时尚且保持一丝客观,独立观看世界。《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之为是“最为动人的美国悲剧”,其中就在于它的语言描写和大量的象征描写。在影片中不断出现的上帝之眼,不管风云变化,悲欢离合,始终冷冷地看着世界发生的一切。它冷冷地看着纽约垃圾场上穷人们的窘迫,看着与此相对的火车上坐着的衣冠楚楚的人。当盖茨比为了证明自己而对尼克大肆吹嘘身世时,场景也经过了那幅具有象征含义的上帝之眼,仿佛一切谎话都欺骗不了他。不断出现的绿光,如同盖茨比的梦想,吸引着他忍住失去爱人的痛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矛盾
(一)盖茨比的人物矛盾
盖茨比表面上享受着金钱给自己带来的众多特权,内心却依旧为自己卑微的身世所敏感。所以他不断强调和证明自己高贵的出身和良好的教育。他甚至拉着尼克去有名望的商人面前证明自己说法的真实性。风光无限的背后是失落与彷徨的巨大反差:唯有在夜深人静、华丽散尽时分,盖茨比才袒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他向往着那道绿光,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身份而夺回属于自己的爱情。盖茨比的感情带有明显的矛盾色彩,在童年中,他就对自己的出身表现出不认同,渴望脱离这种贫穷而又卑微的命运。当善良遇到了金钱的阻挠,善良本性未变,却无法重回单纯。盖茨比无法缓解心中的矛盾,也无法从黛西对自己的抛弃的阴影中走出来,更无法接受自己财富地位已经蒸蒸日上的同时却依然无法改变自身出生卑微的事实,掩盖在内心深处的强烈自卑感最终还是被汤姆的那句话撕开。小说中的盖茨比是试图通过努力抓住机遇、改变自身命运的人,然而其最终命运是悲惨的,跌宕的人生起伏让人感叹。
(二)汤姆的人物矛盾
汤姆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扮演的是一个粗俗虚伪的种族主义者和顽固不化者。他带着一种嫉妒的矛盾心理看着盖茨比比自己富有的事实,更不愿意看到一个处处比自己优秀的人出现在黛西面前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他讽刺盖茨比的财产来源不正,并且丝毫不为自己的不劳而获感到难为情,他更抓住了盖茨比的致命弱点,在黛西的面前揭露了盖茨比的身世的卑微,最终导致了盖茨比心理上的崩溃而情绪失控。另外一方面他恬不知耻以双重标准对待着世界,他无休止地指责别人、评论别人,却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放纵。他对家庭甚少负责,甚至在黛西生产的时候也外出鬼混,他肆无忌惮地任由情人把电话打到家里来而毫不顾忌所有人的感受,然而当黛西要离开他并打算和盖茨比在一起时,他却又表现出万般不舍。总之,汤姆在小说中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当时美国的上流社会生活腐化,思想行为堕落的纨绔子弟,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为至上,在面临新贵的冲击时又想方设法陷害对方,是一个既无知自大又碌碌无为的啃老族。
(三)尼克的人物矛盾
尼克在文中代表了家族已经没落,在资产上已经转变为穷小子但内心善良的人物。从影片的开始,尼克身上充满了对物质社会的惊艳与憧憬,甚至放弃了自己原先的专业而专注于追逐物质财富。在盖茨比、黛西与汤姆之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事实的记录者,也是影片的叙述者。在亲眼看到了汤姆的不负责任之后,亲手安排了盖茨比与黛西的见面。他以为这是帮助盖茨比圆梦,帮助了两个相爱人的相聚,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他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帮忙。在车祸事件发生之后,他成了唯一一个没有离弃盖茨比的人。但无论他看的有多么透彻,甚至安慰盖茨比“你比他们加起来都要强”,作为局外人的他却始终保持了一个观望者的态度,对黛西和汤姆没有加以任何形式的指责,对朋友盖茨比也只是使用种种暗示,没有从根源上帮助盖茨比。这也反映了尼克所代表的传统的贵族阶层所带有的软弱和妥协。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反差
(一)外在的狂妄自大與内在的妄自菲薄
电影在开头为尼克遇见盖茨比铺设了不少悬念,狂欢的舞会、口径不一的舞会参与者和黑暗中感受到的孤独者都让尼克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迫切认识这位神秘的邻居。影片开端,盖茨比是神通广大的人物,他有着常人难以匹敌的惊人财富,拥有着无数特权,盖茨比本人也完全是个绅士做派。他肆无忌惮得在大街上飙车,他进入酒吧后潇洒自如地向各行各业的权重者打招呼,警监、参议员,所有人都热爱盖茨比、恭维盖茨比,所有人都以认识他为荣。盖茨比在尼克面前表现出的温暖而彬彬有礼的笑容和他接电话时候的凝重严肃而又略带一丝冷酷的面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然而,在涉及到工作的背后,尤其是与黛西重逢之后,他所有的过往经历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些神秘兮兮,他的略显幼稚、又异常偏执地要求黛西向汤姆坦白一切,他的最终被汤姆的话激怒,失去理智的举动以及命案发生后,苦苦等待黛西联系直至生命最后,都让人感到无尽唏嘘。艺术化和夸张化了的主人公的结局给观众以剧烈的心理暗示:社会形态决定人的命运,个人无法改变社会环境,更无法唤醒众多深受金钱社会毒害的中毒颇深的心灵。 (二)金子一般的外表与石头一般的内心
作为电影中给盖茨比命运带来直接影响并与小说中各个人物关系最广泛的女主角,导演前期以一种近乎模棱两可的心态来塑造了这么一位富家女,而在影片的后期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对女主角形象与本质的转换。与盖茨比的华丽出场不同,黛西的出场则显得虚幻而又迷离,影片中导演用无数飘逸的白色丝带隐匿了她的身躯,黛西手上戴着的一颗硕大的闪烁着诱人光芒的钻石戒指却首先出现在尼克的眼中,这由上到下都如金子般的女人对盖茨比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黛西的人物形象显得比较模糊,她的眼神似乎透露着对盖茨比无限的爱,包括在女配角的回忆中,黛西是在苦苦等待无果后接受了纽约最富有的家族继承人—汤姆。影片用一种几乎不为人所察觉的形式映射出黛西最终选择了物资而非爱情。而在这之后的剧情发展依旧没有明显暴露出黛西明显的拜金思想,她要求盖茨比与自己一起私奔,最终答应盖茨比的要求决定向汤姆摊牌,并当着众人的面讽刺和戳穿了汤姆的虚伪,毫无顾忌地表达了自己对盖茨比的爱。然而黛西的态度突然因为那场盖茨比与汤姆之间的对话而完全改变,所有的深深款款与黛西迷人的眼眸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肇事之后的冷漠和逃避。显然,黛西对盖茨比的感情远远不如盖茨比的真挚,黛西更像是在满足自己的曾经未完成的梦想,她只是需要一个短期的,刺激的婚外情而已。黛西自私虚伪、华而不实的本性暴露出来,在美丽耀眼的深处,隐藏着常人没有发现的罪恶与黑暗。
(三)初始的狂热追求与最终的落寞心理
在小说中,尼克除了少数的几场帮助盖茨比的情节之外,更多地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他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怎样发家致富上,却被身边这样一位神秘而又位高权重的人物所吸引,而当盖茨比与自己,与自己的表妹,大学同学等人物建立关系时,几个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始形成故事发展的交往圈,从交往圈的开始建立,到中间的不断碰撞,发展,乃至到最后的破裂,尼克在中间是收获最多的人,也是看得最清楚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尼克也是观影者的化身,尼克的心理变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影响着观众的心理变化。就如尼克的身份—牛津大学的写作高才生一样,即便人在证券公司,也不自觉地被自己周围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的发展变化所吸引。从最初的怀着发家梦的热血青年,到最后目睹了盖茨比的不公正待遇和真正肇事者的逍遥法外之后,尼克的精神世界受到剧烈的颠覆,不得不依靠心理医生进行疏导。尼克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像是一个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思想起伏不定的青年,在不断的事态发展中逐渐看清了掩盖在华丽背后的真实。
这是一部个人的悲剧,也是一部时代的悲歌,它以优美的语言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把一部看似剧情并无创新的小说送到世界小说的顶尖领域。而已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观众们再次把目光投在这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作家笔下的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形态,以及不同阶层下人物不一样命运,很容易与现实产生联想,虽已近百年时间过去,但人们依旧能够从导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给予小说的真实刻画和适当拓展中思考时间带给这个世界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02:107-109.
[2]李炎芳.《了不起的盖茨比》文本与影像的“爵士时代”差别[J].电影文学,2014,24:74-75.
[3]陈红.《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作特点评析[J].戏剧之家,2014,18:326-327.
[4]李军平.从文本到影像多维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电影文学,2014,23:111-112.
[5]黎蕾.论《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J].文化学刊,2015,03:130-134.
[6]宋海波;及物性系统与权力关系——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的文体分析[J];国外文学;2005年04期.
[7]杜永新;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双重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杜龙鼎;《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之梦”的泥潭[J];山花;2011年14期.
[9]尹鸿涛;《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性解讀[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关键词:矛盾与反差;《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创意
作者简介:李瑛(1981-),女,汉族,湖北襄樊人,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法、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2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它出版的那一天起便备受关注,直到今天,它已经被翻拍了多次。2013年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号称是投资最多的一部名著之一,足以见到导演对这部小说的青睐。应该说,小说的内在价值可能要高于它本身的文学价值。单单从小说的故事情节来说,并不是特别引人注意,依旧是穷小子爱上富家女,迫于压力分开,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强大的故事。这是一部结局不那么让人愉快的小说,男主角异常的痴情,甚至不惜为了心爱的人牺牲自己。但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没有采用老套的人物自传的形式,在人物描写上采用了双重主角强调的方法,从尼克的眼里去观察和发现这个世界。在小说中,只有尼克是在被金钱吸引的同时尚且保持一丝客观,独立观看世界。《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之为是“最为动人的美国悲剧”,其中就在于它的语言描写和大量的象征描写。在影片中不断出现的上帝之眼,不管风云变化,悲欢离合,始终冷冷地看着世界发生的一切。它冷冷地看着纽约垃圾场上穷人们的窘迫,看着与此相对的火车上坐着的衣冠楚楚的人。当盖茨比为了证明自己而对尼克大肆吹嘘身世时,场景也经过了那幅具有象征含义的上帝之眼,仿佛一切谎话都欺骗不了他。不断出现的绿光,如同盖茨比的梦想,吸引着他忍住失去爱人的痛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矛盾
(一)盖茨比的人物矛盾
盖茨比表面上享受着金钱给自己带来的众多特权,内心却依旧为自己卑微的身世所敏感。所以他不断强调和证明自己高贵的出身和良好的教育。他甚至拉着尼克去有名望的商人面前证明自己说法的真实性。风光无限的背后是失落与彷徨的巨大反差:唯有在夜深人静、华丽散尽时分,盖茨比才袒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他向往着那道绿光,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身份而夺回属于自己的爱情。盖茨比的感情带有明显的矛盾色彩,在童年中,他就对自己的出身表现出不认同,渴望脱离这种贫穷而又卑微的命运。当善良遇到了金钱的阻挠,善良本性未变,却无法重回单纯。盖茨比无法缓解心中的矛盾,也无法从黛西对自己的抛弃的阴影中走出来,更无法接受自己财富地位已经蒸蒸日上的同时却依然无法改变自身出生卑微的事实,掩盖在内心深处的强烈自卑感最终还是被汤姆的那句话撕开。小说中的盖茨比是试图通过努力抓住机遇、改变自身命运的人,然而其最终命运是悲惨的,跌宕的人生起伏让人感叹。
(二)汤姆的人物矛盾
汤姆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扮演的是一个粗俗虚伪的种族主义者和顽固不化者。他带着一种嫉妒的矛盾心理看着盖茨比比自己富有的事实,更不愿意看到一个处处比自己优秀的人出现在黛西面前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他讽刺盖茨比的财产来源不正,并且丝毫不为自己的不劳而获感到难为情,他更抓住了盖茨比的致命弱点,在黛西的面前揭露了盖茨比的身世的卑微,最终导致了盖茨比心理上的崩溃而情绪失控。另外一方面他恬不知耻以双重标准对待着世界,他无休止地指责别人、评论别人,却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放纵。他对家庭甚少负责,甚至在黛西生产的时候也外出鬼混,他肆无忌惮地任由情人把电话打到家里来而毫不顾忌所有人的感受,然而当黛西要离开他并打算和盖茨比在一起时,他却又表现出万般不舍。总之,汤姆在小说中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当时美国的上流社会生活腐化,思想行为堕落的纨绔子弟,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为至上,在面临新贵的冲击时又想方设法陷害对方,是一个既无知自大又碌碌无为的啃老族。
(三)尼克的人物矛盾
尼克在文中代表了家族已经没落,在资产上已经转变为穷小子但内心善良的人物。从影片的开始,尼克身上充满了对物质社会的惊艳与憧憬,甚至放弃了自己原先的专业而专注于追逐物质财富。在盖茨比、黛西与汤姆之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事实的记录者,也是影片的叙述者。在亲眼看到了汤姆的不负责任之后,亲手安排了盖茨比与黛西的见面。他以为这是帮助盖茨比圆梦,帮助了两个相爱人的相聚,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他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帮忙。在车祸事件发生之后,他成了唯一一个没有离弃盖茨比的人。但无论他看的有多么透彻,甚至安慰盖茨比“你比他们加起来都要强”,作为局外人的他却始终保持了一个观望者的态度,对黛西和汤姆没有加以任何形式的指责,对朋友盖茨比也只是使用种种暗示,没有从根源上帮助盖茨比。这也反映了尼克所代表的传统的贵族阶层所带有的软弱和妥协。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反差
(一)外在的狂妄自大與内在的妄自菲薄
电影在开头为尼克遇见盖茨比铺设了不少悬念,狂欢的舞会、口径不一的舞会参与者和黑暗中感受到的孤独者都让尼克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迫切认识这位神秘的邻居。影片开端,盖茨比是神通广大的人物,他有着常人难以匹敌的惊人财富,拥有着无数特权,盖茨比本人也完全是个绅士做派。他肆无忌惮得在大街上飙车,他进入酒吧后潇洒自如地向各行各业的权重者打招呼,警监、参议员,所有人都热爱盖茨比、恭维盖茨比,所有人都以认识他为荣。盖茨比在尼克面前表现出的温暖而彬彬有礼的笑容和他接电话时候的凝重严肃而又略带一丝冷酷的面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然而,在涉及到工作的背后,尤其是与黛西重逢之后,他所有的过往经历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些神秘兮兮,他的略显幼稚、又异常偏执地要求黛西向汤姆坦白一切,他的最终被汤姆的话激怒,失去理智的举动以及命案发生后,苦苦等待黛西联系直至生命最后,都让人感到无尽唏嘘。艺术化和夸张化了的主人公的结局给观众以剧烈的心理暗示:社会形态决定人的命运,个人无法改变社会环境,更无法唤醒众多深受金钱社会毒害的中毒颇深的心灵。 (二)金子一般的外表与石头一般的内心
作为电影中给盖茨比命运带来直接影响并与小说中各个人物关系最广泛的女主角,导演前期以一种近乎模棱两可的心态来塑造了这么一位富家女,而在影片的后期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对女主角形象与本质的转换。与盖茨比的华丽出场不同,黛西的出场则显得虚幻而又迷离,影片中导演用无数飘逸的白色丝带隐匿了她的身躯,黛西手上戴着的一颗硕大的闪烁着诱人光芒的钻石戒指却首先出现在尼克的眼中,这由上到下都如金子般的女人对盖茨比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黛西的人物形象显得比较模糊,她的眼神似乎透露着对盖茨比无限的爱,包括在女配角的回忆中,黛西是在苦苦等待无果后接受了纽约最富有的家族继承人—汤姆。影片用一种几乎不为人所察觉的形式映射出黛西最终选择了物资而非爱情。而在这之后的剧情发展依旧没有明显暴露出黛西明显的拜金思想,她要求盖茨比与自己一起私奔,最终答应盖茨比的要求决定向汤姆摊牌,并当着众人的面讽刺和戳穿了汤姆的虚伪,毫无顾忌地表达了自己对盖茨比的爱。然而黛西的态度突然因为那场盖茨比与汤姆之间的对话而完全改变,所有的深深款款与黛西迷人的眼眸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肇事之后的冷漠和逃避。显然,黛西对盖茨比的感情远远不如盖茨比的真挚,黛西更像是在满足自己的曾经未完成的梦想,她只是需要一个短期的,刺激的婚外情而已。黛西自私虚伪、华而不实的本性暴露出来,在美丽耀眼的深处,隐藏着常人没有发现的罪恶与黑暗。
(三)初始的狂热追求与最终的落寞心理
在小说中,尼克除了少数的几场帮助盖茨比的情节之外,更多地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他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怎样发家致富上,却被身边这样一位神秘而又位高权重的人物所吸引,而当盖茨比与自己,与自己的表妹,大学同学等人物建立关系时,几个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始形成故事发展的交往圈,从交往圈的开始建立,到中间的不断碰撞,发展,乃至到最后的破裂,尼克在中间是收获最多的人,也是看得最清楚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尼克也是观影者的化身,尼克的心理变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影响着观众的心理变化。就如尼克的身份—牛津大学的写作高才生一样,即便人在证券公司,也不自觉地被自己周围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的发展变化所吸引。从最初的怀着发家梦的热血青年,到最后目睹了盖茨比的不公正待遇和真正肇事者的逍遥法外之后,尼克的精神世界受到剧烈的颠覆,不得不依靠心理医生进行疏导。尼克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像是一个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思想起伏不定的青年,在不断的事态发展中逐渐看清了掩盖在华丽背后的真实。
这是一部个人的悲剧,也是一部时代的悲歌,它以优美的语言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把一部看似剧情并无创新的小说送到世界小说的顶尖领域。而已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观众们再次把目光投在这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作家笔下的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形态,以及不同阶层下人物不一样命运,很容易与现实产生联想,虽已近百年时间过去,但人们依旧能够从导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给予小说的真实刻画和适当拓展中思考时间带给这个世界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02:107-109.
[2]李炎芳.《了不起的盖茨比》文本与影像的“爵士时代”差别[J].电影文学,2014,24:74-75.
[3]陈红.《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作特点评析[J].戏剧之家,2014,18:326-327.
[4]李军平.从文本到影像多维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电影文学,2014,23:111-112.
[5]黎蕾.论《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J].文化学刊,2015,03:130-134.
[6]宋海波;及物性系统与权力关系——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的文体分析[J];国外文学;2005年04期.
[7]杜永新;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双重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杜龙鼎;《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之梦”的泥潭[J];山花;2011年14期.
[9]尹鸿涛;《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性解讀[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