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语文课本所选范文因饱含美的形式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开拓视野、注重创新,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道德水平,塑造崇高的人格。
以初中课本中朱自清的《春》为例。我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后,发现有如下效果:一是学生感到文章用语活泼亲切,与作者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二是课文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而极富诗情画意,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三是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节奏强烈、感情热烈奔放,饱含着对春天的向往、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我从文章的整体效果入手分析,将学生往更深一层的理解上引导:作者笔下的春天是如此具有魅力。无论是勃发的春草、竟放的春花,还是和煦的春风、迷人的春雨,在作者看来,春天的一切都是如此生机勃勃、情趣盎然,作者娓娓道来,令人心驰神往。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无限向往、热爱、赞美之情;进一步说,文章是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无限热爱的形象体现与流露。作者的这种诚挚感情透过那些动人的画面展现给每一位读者,让每一位读者在如诗如画的风景前无不心潮起伏。作者那饱蘸情感的文字,让每个人的灵感无不得到一次美的熏陶。
再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我让学生写小作文《善听国兴》,他们联系现实,侃侃而谈,表达出强烈地关注社会、忧国有民的意识。
二、作文批改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周作人先生曾说:“文学是人学。”学生的作文往往写的是真情实感,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是五花八门,正误杂糅的。所以在作文批改中,除了从写作技巧和语言色彩入手,还要对学生纷繁的思想进行浓批重改,写一些批评之语、勉励之词、建议之言。比如,我曾让学生以“门”为话题写作文,有一学生谈他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愿跨进家门,是因为怕看见母亲那双恶狠狠的眼睛。我就下批语:伟大的母亲,无私的母爱。母爱是女性的天赋,你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老师的母亲已经去世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位学生看了我的批语后,当场就热泪盈眶,又主动找我谈心,谈自己的家事。我趁热打铁,最终使母子关系融洽起来。
三、课外阅读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可以利用《语文读本》中的精彩文章熏陶、激励学生。在阅读优美的散文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在前沿的科普读物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进取、赶超时代的精神。其次,指定课外阅读篇目,共同欣赏,共同讨论,使大家有目标、有兴趣地进行阅读。比如我们共读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被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所感染,立志要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再如我让学生读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他们对作品中的副主教克罗德切齿痛恨,对有正义感的奇丑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充满由衷的敬佩。通过阅读更加深了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认识。总之,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抓住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适时恰当地点拨,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四、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开展朗诵、演讲、讨论、参观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通过朗诵、演讲能促使学生站到讲台上说话,这需要勇气和信心,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帮助。再如通过参观革命遗址等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树立崇高的理想。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勤于探索,大胆尝试,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去教育和培养学生,用孜孜不倦的努力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陈廷雪,河北省威县第一中学)
语文课本所选范文因饱含美的形式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开拓视野、注重创新,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道德水平,塑造崇高的人格。
以初中课本中朱自清的《春》为例。我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后,发现有如下效果:一是学生感到文章用语活泼亲切,与作者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二是课文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而极富诗情画意,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三是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节奏强烈、感情热烈奔放,饱含着对春天的向往、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我从文章的整体效果入手分析,将学生往更深一层的理解上引导:作者笔下的春天是如此具有魅力。无论是勃发的春草、竟放的春花,还是和煦的春风、迷人的春雨,在作者看来,春天的一切都是如此生机勃勃、情趣盎然,作者娓娓道来,令人心驰神往。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无限向往、热爱、赞美之情;进一步说,文章是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无限热爱的形象体现与流露。作者的这种诚挚感情透过那些动人的画面展现给每一位读者,让每一位读者在如诗如画的风景前无不心潮起伏。作者那饱蘸情感的文字,让每个人的灵感无不得到一次美的熏陶。
再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我让学生写小作文《善听国兴》,他们联系现实,侃侃而谈,表达出强烈地关注社会、忧国有民的意识。
二、作文批改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周作人先生曾说:“文学是人学。”学生的作文往往写的是真情实感,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是五花八门,正误杂糅的。所以在作文批改中,除了从写作技巧和语言色彩入手,还要对学生纷繁的思想进行浓批重改,写一些批评之语、勉励之词、建议之言。比如,我曾让学生以“门”为话题写作文,有一学生谈他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愿跨进家门,是因为怕看见母亲那双恶狠狠的眼睛。我就下批语:伟大的母亲,无私的母爱。母爱是女性的天赋,你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老师的母亲已经去世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位学生看了我的批语后,当场就热泪盈眶,又主动找我谈心,谈自己的家事。我趁热打铁,最终使母子关系融洽起来。
三、课外阅读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可以利用《语文读本》中的精彩文章熏陶、激励学生。在阅读优美的散文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在前沿的科普读物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进取、赶超时代的精神。其次,指定课外阅读篇目,共同欣赏,共同讨论,使大家有目标、有兴趣地进行阅读。比如我们共读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被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所感染,立志要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再如我让学生读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他们对作品中的副主教克罗德切齿痛恨,对有正义感的奇丑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充满由衷的敬佩。通过阅读更加深了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认识。总之,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抓住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适时恰当地点拨,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四、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开展朗诵、演讲、讨论、参观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通过朗诵、演讲能促使学生站到讲台上说话,这需要勇气和信心,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帮助。再如通过参观革命遗址等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树立崇高的理想。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勤于探索,大胆尝试,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去教育和培养学生,用孜孜不倦的努力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陈廷雪,河北省威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