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东坡之养生诗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东坡诗词的内容与风格是具有多样性的,特别是他在贬谪黄州期间有着与宋代科学家沈括一起收集民间验方、编写《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的特殊经历,使他对于中华的养生理论有了深刻的颖悟,也因此养生诗成了苏东坡诗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苏东坡的养生诗不但记录着他的养生理论,也记录着苏东坡对平凡生活的哲思,具有特殊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苏东坡 养生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以其雄浑壮阔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成为一代豪放派诗人的领军人物。《宋史》评价苏东坡的诗风为“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清代李调元评价苏诗为“其诗声如律吕,气若山河”,《历代诗余》则云:“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这些评论都将苏东坡的诗词定位于“豪放”这个闪光点上,看重的是苏东坡的诗词对于后世豪放诗风的影响。其实,苏东坡的诗词是多样性的,因为其生活阅历的丰富,也因其洞察生活的眼光细致入微,所以苏东坡的诗词内容不但包罗万象,风格更是变化万千,特别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因有着与宋代科学家沈括一起收集民间验方、编写《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的特殊经历,所以使苏东坡对于中华的养生理论也有了深刻的颖悟。因此,苏东坡还写出了一些有关养生的诗,而这些养生诗作为苏东坡诗词中的一个种类,不但记录了他的养生理论,也记录了他对平凡生活的哲思,具有特殊的思想内涵。本文将收集到的苏东坡的养生诗分为以下三个类别论述之。
  一 关于饮食养生的诗
  在中国烹饪史上,苏东坡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他注重饮食烹饪,讲究口味搭配,是一个有着极深饮食文化造诣的人。他独创的“东坡肉”和“东坡羹”等,都是被后人传承的佳肴,特别是清淡可口的“东坡羹”,它的制作原料极其简单,成本低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是一道口味纯正的绿色食物,对调节人体脏器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苏东坡对这道羹汤回味隽永,赞不绝口,并作《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一诗赞美此羹,诗云:
  “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嗜腥。”
  这道以菘菜、蔓菁叶、芦菔叶、荠菜为主要原料,再加入米糁闷煮而成的东坡羹,在营养价值上完全符合《黄帝内经》中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饮食理论,在制作上可就地取材,不需要太多的成本,也不需要鱼肉的配合,是一道真正的平民菜肴。除了《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外,苏东坡还另外做了一首《东坡羹颂》诗来赞颂这道普通羹汤的美味,他得意洋洋地在诗序里写道:
  “东坡羹乃东坡居士所煮菜肴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
   又有诗句云:
   “甘苦尝从极处回,咸酸未必是盐梅。问师此个天真味,根上来么尘上来。”
   而创造出这道美味的“东坡羹”的时候,苏东坡正生活在“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困境之中,在《菜羹赋》里,苏东坡把自己吃菜羹的原因说得非常明白: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
  因为家贫,“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的苏东坡不得不以野菜为生,而以野菜为生时,苏东坡不但不以为苦,反在菜羹里煮出了乐趣,煮出了养生之法。正如“甘苦尝从极处回”句所言,苏东坡是在用菜羹磨练自己的意志,修炼旷达的性格,体会着“甘苦尝从极处回”的人生境界。从《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东坡羹颂》、《菜羹赋》可以看出,苏东坡所要表现的不仅是他的以清淡、绿色为主的饮食养生观念,更有他安于贫困生活的志趣,和置身于野地田间、用“折脚鼎”煮出“珍烹”“天真味”的旷达胸怀。所以专家总结说:
  “‘东坡肉’‘东坡羹’都是他在艰难的生活岁月里创造出来的,东坡在作高官期间,并没有创造出什么著名的菜肴。”
  除了喜欢吃野菜煮成的东坡羹,苏东坡还喜欢吃一种叫做“巢菜”的家乡菜,他在《元菜》一诗中,同样表现出对这种普通菜肴的喜爱:
  “之复湘之,香色蔚其。点酒下盐豉,缕橙毛姜葱。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
  二 关于中药养生的诗
  因为苏东坡有在黄州收集民间验方的经历,所以他对中医中药也有一定的造诣,懂得一定的医理,他与沈括合编的《苏沈良方》就是他的中医药知识的汇总。《苏沈良方》又名《苏沈内翰良方》,书中涉及到内外妇儿疾病、草药、针炙及养生炼丹的方法,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的医学古籍。正是在收集这些验方的过程中,苏东坡也学习了大量的中药知识和养生知识,并写下了一些有关中草药药性的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小圃五咏》。这组诗是苏东坡60岁时被贬到岭南惠州所作。小圃,是指他开在罗浮山下的一小块药材种植园地。在《小圃》这组诗里,苏东坡对“人参”、“地黄”、“枸杞”、“甘菊”、“薏苡”等五味常见中药材的药性、功用、来源、形态、种植等进行了描绘,诗云:
  融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地黄》)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似闻朱洞明,中有千岁质。(《枸杞》)
  无人送酒壶,空腹嚼珠宝。香风入牙颊,楚些发天藻。新荑蔚已满,宿根寒不槁。(《甘菊》)
  从上述描绘中,可以看出苏东坡通晓药理的才能,如地黄这味中药,功用就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可用于热病、阴虚内热,发斑发疹等症,所以苏轼的诗里说它“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也就是说它可以化解胸中的积怨之气,达到降火的功效。而枸杞这味中药,《药性论》云:“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食疗本草》云:“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入,去虚劳。”而东坡诗中的“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就是指枸杞的养颜、延缓衰老的功用,而“中有千岁质”则是指枸杞有延年益寿的功用,很显然苏东坡种植这些草药是为了养生,提高身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达到“蕃茂争新春”的目的。
  但是,苏东坡没有把这些草药仅仅写成一种植物,他又将这些植物赋予了人类的性格特征,他写地黄的“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语出《抱朴子》中韩子冶以地黄喂老马的故事,韩子冶以地黄喂老马,使老马返老还童活了130岁,而苏轼自比一匹受伤的老马,也需要有人精心调理,好让他重振精神,再奔腾向前;他写甘菊的“孤根荫长松,独秀无众草”,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松柏之下,其草不植,而菊生其下,可谓独秀。”是想表现菊花的孤傲,它只与性格高尚的青松为伴的品质;写甘菊的“无人送酒壶,空腹嚼珠宝,香风入牙颊,楚些发天藻”,语出《楚辞》名句“夕餐秋菊之落英”,是指甘菊之高洁,非人间俗物,“天藻”乃指华美的文章,是说闻了甘菊的芬芳,吃了甘菊的花瓣,人就有了灵秀之气,可以写出锦绣文章;他写枸杞“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是指枸杞这种良好的药材一旦到了南方却没有人认识,只把它当成荆棘之类而任凭牛羊践踏,果实熟了也没人去采摘,诗句暗喻着诗人自己的坎坷命运,一代奇才苏东坡就是被人随意丢弃,任其岁月老去而不能重用;他写薏苡“能除五溪毒,不救谗言伤,谗言风雨过,瘴疠久亦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因曾在交趾服了薏苡之后,自感身轻防疾,所以返回中原时,也带了一车薏苡。但中原的人不认识这种植物,就诬告马援带回了一车珍珠。所以苏东坡借此议论说,薏苡虽然能防瘴疠,却防不了人间的谗言和中伤,但薏苡的生命力是强大的,它会使谗言消失,也会把病毒消灭掉。由此得知,苏东坡的《小圃五咏》既是写物,也是咏怀,诗中借草药抒发了苏东坡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从而使这组养生诗的意涵更加丰富。
  除了这组中药养生的诗之外,苏东坡还有一些吟咏中药养生价值的诗,如:
  会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初别子由》)
  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石芝诗》)
  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便将径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谢王泽州寄长松》)
  三 关于健身养生的诗
  苏东坡一生多次受到命运的打击:他曾在王安石新政时身陷乌台诗案而贬谪黄州;又在宋哲宗亲政时,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每一次命运的坎坷,都给苏东坡带来身体上的强烈不适:黄州的赤目病几乎导致他双目失明,雷州的痔疮发作又让他疼痛难忍、终夜难眠。漂泊的生活、浪迹天涯的经历、衣食无着的艰辛、强大的心理冲击,使苏东坡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难以把握,也认识到健身强体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重要意义。所以,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注重健身,也曾有过多种多样的健身经历:少年时代的苏东坡曾就读于四川眉山天庆观的北极院,师从道士张易简学习道家理论,并深受道家“清心寡欲”、“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青年时代的苏东坡曾上终南山太平宫潜心学习《黄庭经》,并认真练习其中的内丹;他还师从自己的弟弟苏辙练习内功,听苏辙“腹脐间轰轰如雷鸣”;他还曾去天龙山向道士张天骥父子学习秘诀功和辟谷术。种种学习经历使苏东坡产生了独特的养生感悟,也养成了他独特的健身习惯——用梳头、午睡、游山水方法来养生。苏东坡在《谪居三适三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健身养生法的感受:
  “安眠海自运,浩浩朝黄宫。日出露未,郁郁蒙霜松。老栉从我久,齿含清风。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
  按照北宋内功的要求,人在清晨早起后,要让阳光进入大脑,所以要目接阳光、梳通头发,让阳光从发根进入脑宫。于是喜欢练内功的苏东坡就养成了清早梳头的习惯,他在一夜安睡之后,面对旭日,一梳梳地打理着头发,使头皮血脉通畅,大脑皮层更加活跃,同时也有了一天的好心情。苏东坡不但喜欢这种梳头健身法,还在诗里表达了月下梳头的乐趣:
  “羽虫见月争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干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人霜蓬根。”(《六月十二日酒醒步月理发而》)
  苏东坡的午睡方式是盘坐在蒲团上面,心是只想着庄子笔下的无何有之乡,心神飘飘忽忽,在意志全然放松之中进入宁静状态,这种似睡非睡的午休让苏东坡感到了“神凝疑夜禅,体适剧酒。我生有定数,禄尽空余寿”的全身心的放松,当然也收到了养生的最佳效果。其《午窗坐睡》诗云:
  “蒲团盘两膝,竹几搁双肘。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神凝疑夜禅,体适剧酒。我生有定数,禄尽空余寿。”
  除了这些养生手段之外,苏东坡还用寄情山水的方式让自己心情放松,以达到修身养性的养生效果,这种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同乐的情趣,苏东坡已在《前赤壁赋》里表达得非常充分,其《和游斜川》诗云:
  “谪居淡无事,何异老且休。虽过清明节,未失斜川流。春江绿未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
  这种携子带酒、在清流中任意而下的泛舟活动,不但使肢体得到了锻炼,也是人在逆境中寻求解脱、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养生方式,诗人让自己置身于自然风光之中,眼前天地更加开阔,胸中块垒得以释解,心情平和了,气血通畅了,养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综上所述,苏东坡的养生诗,是其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才华的重要表现。在苏东坡的养生诗里,他将医理、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他的精神境界,也表现出了他的“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诗词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 (明)王十朋注:《东坡诗集注》,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 沈庆法、朱邦贤:《古代养生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 钟来茵:《苏东坡养生艺术》,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 徐爽:《名人养生启示》,青岛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张秀传,女,1953—,湖南衡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文献语言、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薇拉·凯瑟最喜欢用法国名言“la route est tout,la fin n'est rien”来总结她的艺术创作。本文从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通过讨论薇拉·凯瑟四部西部小说中移民的命运,来挖掘其艺术创作中超越时空的后现代逻辑——“路就是全部,人生在于不断成功地‘迁移’”。  关键词:移民 物理迁移 思想迁移 文化迁移 凯瑟逻辑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美国作家薇
期刊
摘要乔治·艾略特的婚姻观体现出了尊崇与反叛的二元对立:一方面,她认为女性的最后归宿应该是婚姻,在婚姻生活中应该学会屈从和自我牺牲;另一方面,她又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追求自己的真爱,并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获得幸福的婚姻。本文即以《米德尔马契》为例探析了艾略特的婚姻观。  关键词:尊崇 反叛 二元对立 婚姻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乔治·艾略特的小说中,爱情婚姻是反复出现的主题。
期刊
摘要本文借助弗洛伊德主义有关文学的理论,利用压抑、转移和升华等心理分析概念对奥尼尔的俄狄浦斯情结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深入解读了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中榆树的内涵,具体剖析了剧中深受俄狄浦斯情结折磨的3个主人公的性格刻画及心理活动,旨在说明潜伏于奥尼尔创伤记忆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其从事戏剧创作最基本的动力。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弗洛伊德 俄狄浦斯情结 创伤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中国的苏轼与英国的华兹华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相隔甚远,但拜读二者的生平介绍和文学创作,却能发现二者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尤其是两人作品中均表现出高度的浪漫超然思想。可以说,时空的距离与语言的隔阂不能阻碍东西方诗人心灵的相通。  关键词:苏轼 华兹华斯 相似性 浪漫 超然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浪漫主义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普遍而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浪漫主义诗人及其作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分析西方童话《考罗琳》(中译名《鬼妈妈》)和东方童话《千与千寻》之间的相似点出发,证实了英国学者和作家托尔金的一些童话文学理论,并从这个角度管窥了东西方童话主题的一些相似性。  关键词:童话 《鬼妈妈》 《千与千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吸收了神话的思维特点和小说的叙事特点,兼具了神话想象的奇思妙想、天马行空,以及小说艺术中的叙
期刊
摘要言意之辩自古有之。其中,由儒家所倡导的言可达意派曾一度受到后学者的重视。然而因受西方语言学转向的影响,言可达意一说在近现代渐显低迷之态。本文将从孔子辞达说入手,重新审理这一源远流长的问题。以对“达”的重新解读为切入点,展现“辞”、“达”、“意”三者交错的复杂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辞达而已矣”进行再理解,从而得出孔子此说实乃其实而未现的乌托邦。  关键词:孔子 言意 辞达 困境 乌托邦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本文尝试运用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分析《呼啸山庄》中的异化主题。虚伪的资本主义文明使凯瑟琳异化为非我,她对爱情的背叛导致希斯克利夫的扭曲,后者的复仇又使小林、凯茜及哈里顿失落自我。本文认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深刻探讨了异化主题,《呼啸山庄》体现出了现代派小说的特点。  关键词:《呼啸山庄》 异化 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呼啸山庄》被称为是“唯一没有被时间的尘
期刊
摘要《呼啸山庄》被公认为是英国小说史上最奇特、最具震撼力的小说之一。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以及他们的下一代哈里顿和凯茜之间的爱情贯穿整部小说,而这两代人曲折离奇的爱恨情仇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真爱与世俗的交锋,也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爱情观的体现。  关键词:真爱 世俗 爱情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小说。这部具有奇特想象力的作品
期刊
摘要唐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形式,其在内容上“作意好奇”,在形式上则“叙述宛转,文辞华艳”,这体现在唐人小说诗情画意的特征上,本文即着眼于此进行论述并探讨其成因。  关键词:唐传奇 诗化 成因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宋洪迈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唐人说荟·例言》)他把唐人小说抬到了与诗歌相当的地位,唐人
期刊
摘要金源文宗元好问因金末“崔立碑”一事屡遭后世訾议,而回护者亦不在少数。本文认为,为元氏辨诬者论点失偏,遗山政治有污可为定论。金末士人于本朝政权出现离心倾向,在这种历史语境中,遗山的政治选择理应为后世学者提供一个较以往朝代相对宽松的评价余地。另外,从遗山无意殉国、有意殉道的自觉选择中,我们亦应当从文化的高度给予公正评价。  关键词:元好问 崔立碑 气节 历史语境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