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画这一艺术门类,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如何使油画的发展摆脱欧洲艺术思维的禁锢,形成带有中国烙印的油画民族化,就成了中国油画家们的一项艰巨使命。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相互交织、杂糅,更有甚者提出“架上绘画死亡论”等观念。因此,只有建立在本民族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对油画进行吸收、转化,从而建立东方美学思想下的意象油画美术形式,使它焕发新的生机。
当然,意象油画仍是油画的一个分支,其在线条、色彩、肌理等美术要素和变现性特点等方面,西方现代油画家也早已有所探索。比如后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后印象派、野兽派、纳比派的来源于客观的主观色彩;高更与马蒂斯,卢奥与克利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用线以及从马奈开始的平面化倾向。所以,表现主义中独具意象意味的“似是而非”审美特征,促使了中国的油画先贤们开始接受并改造油画,使其外在形式因素同中国传统精神相契合,真正形成凸显中国精神和中国风韵的意象油画。意象油画正是西方油画中国化、民族化的具体体现。
一、意象油画中的文人画精神
中国传统文人画崇尚气韵的营造和笔墨的经营,在内外兼修之中探求艺术的根源。这种精神在意象油画中也是非常明显的,大多数意象油画作品的气韵是非常连贯的。写生创作一幅作品时,不是简单的描摹眼睛看到的物象,而是借这个物象组织一种笔趣,来制造一种氛围,以达到某种意境。在表现技巧手法方面,意象油画除了继承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之外,也吸收了大量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技巧。使得画面更具意境之美、虚白之美,让观众始终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又由于油画颜料的粘稠性和可塑性,画笔在画布上挥动游走时形成的肌理有一定的凹凸感。使画面在平静之中有了更多的动感,虚白之中更多了几分浑厚的力量。油画颜料在加入一定量的稀释剂后,可以增强颜料的流动性。使原本厚重而不透明的油画颜料变得稀薄而具有一定的透明感,在画布上产生类似于水墨、水彩的效果。意象油画中的技法语言相对于传统油画技法来说更为丰富和多样,吸收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不受透视约束,表现自由的特点,改变了西方传统油画的焦点透视和写实绘画的单一形式。使画面更倾向于自我感情的抒发和氛围的营造,使画面超越了现实物象,着重追求自我内心的感情和修养。
二、意象油画的技法表现
意象油画作为油画艺术门类的一分支,它的技法语言具备油画艺术的基本特征,但又因它和一般西方油画所植根的文化基础、审美标准、思维方式不同,它的技法表现语言又具备一些独特的个性特点:它不追求所谓的焦点透视关系,在乎大感觉的把握;它不求形象上的相似,只求意境上的表达,形成了与西方油画艺术统一中又有变化的艺术语言体系。它从来不曾创造一种新的语言门类,而是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是在西方传统油画语言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标准。
(1)用笔的意象性
在前苏联著名画家菲钦的作品画面上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富有个性特征。饱满的构图、浓重的色彩、奔放的笔触以及虚实的变化、特殊的肌理效果,使整个绘画作品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他为了充分发挥油画特有的性能和表现技巧,用宽大的画笔,奔放流畅、强劲有力地厚堆颜色,有时则轻轻掠过画面,留出底层色彩,使上下层次变化柔和,色彩丰富,有时用刮刀作画,有时直接用手指代笔,运笔讲究凝炼、不拘小节、以少胜多,“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书法用笔,强调在顿、提、撇、捺之间直抒胸臆,这样产生了不同的肌理效果。
(2) 造型的意象性
在中国当代意象油画发展中,意象油画的造型艺术直接移植了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中“经营位置”等的理解,达到主观意境的传情达意。意象油画注重“取法自然”的同时,又讲究对自然对象的主观剥离,抽取自然中最适合表达画家审美情趣的造型部分来抒情表意。王维在《山水论》中提到:“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意在笔先说的是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物象的状态,就好像我们在练书法的时候一样,心里不能总想着某一笔某一画,而应该从宏观上去考虑整个字的味道和精神。
(3)色彩的意象性
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的色彩,在延续西方绘画中追求的绚丽多彩之外,还将传统文人画中独具特色的“随类赋彩”等绘画意识植入油画之中。在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中,画家更注重主观情绪的画面表现,或是壮丽,或是淡雅,或是强烈,或是委婉。虽然在表现语言方式上借鉴了欧洲油画中特别是印象主义后期的色彩,但是在色彩组织深入中,更多的是引入平面化的语言而尽量忽略在西方色彩理论中的空间透视和体积表达等元素,用更单纯、简练的色彩表现主观感受。
三、意象油画的笔触研究
1.笔触的概念和意义
笔触是指在作画的过程中画笔等作画工具在画布上留下的颜料痕迹,它是绘画作品中颜色和造型的承载体。世间万物本身并没有笔触,它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原始物象处理后的感情流露,是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自我修养和审美趣味与自然物象相融合,通过油画的笔触语言将其转化为具有一定美感和生命力的语言形式。
2.一般油画笔触的表现力研究
油画笔触本身具有触觉和质感美,它轻重、缓急、干湿、厚薄、大小等各种不同表面特征在画面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触最容易表现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激情,更容易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感知这种力量,并且体验到艺术创作的惊奇与喜悦。安格尔的油画作品,表层质感平滑整洁,近似于瓷面的效果。表现主义画家柯可·施卡用粘稠而厚重的颜料在画布上涂抹,笔触与笔触之间相互挤压,相互叠加,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痕迹和质感,笔触的触觉和质感美是油画材料本身的魅力所在,是其他画种和材料无可替代和比拟的。
3.意象油画笔触的表现力和精神取向
油画笔触除了具有质感、触感、力度、节奏这些西方油画所具备的特点之外,还因其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它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笔墨的审美价值和定位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确定了。谢赫在《六法论》中把运笔列在仅次于气韵的位置,
五代荆浩把谢赫的“骨法用笔”延伸为笔与墨,他在《山水决》中提到:“使笔不可仅为笔使,用墨不可仅为墨用。”他不仅把笔墨融合为一体,还将笔和墨上升到更高的审美境界。到了近代,在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等大师的探索下,中国画的笔墨精神被推到了高峰,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笔墨审美文化和价值。
笔触在意象油画表现技法中的运用,除了吸收西方传统绘画的科学理论和厚、薄对比等精髓之外,从中国人的用笔审美情趣出发,在沿袭了中国传统笔墨观念的理念下,将中西方有关笔触研究之优点相互结合,现已逐渐成为探讨中西方艺术融合的重要体现。
近二十年来,艺术家开始真正对于形式语言的探索和研究,形式语言被提到了艺术创作的核心位置,油画笔触不再躲在造型的背后,它的形式美感得以解放和提升。中国学习西方油画必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观念和审美特质之上。一旦脱离了本民族的艺术文化,尤其油画本身就是“舶来之物”的前提下,亦步亦趋的学习别人,盲目遵从,必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运用油画材料的技术语言和表现力,同时又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和审美标准,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下去的方向。
【常贵翔,广西艺术学院】
当然,意象油画仍是油画的一个分支,其在线条、色彩、肌理等美术要素和变现性特点等方面,西方现代油画家也早已有所探索。比如后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后印象派、野兽派、纳比派的来源于客观的主观色彩;高更与马蒂斯,卢奥与克利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用线以及从马奈开始的平面化倾向。所以,表现主义中独具意象意味的“似是而非”审美特征,促使了中国的油画先贤们开始接受并改造油画,使其外在形式因素同中国传统精神相契合,真正形成凸显中国精神和中国风韵的意象油画。意象油画正是西方油画中国化、民族化的具体体现。
一、意象油画中的文人画精神
中国传统文人画崇尚气韵的营造和笔墨的经营,在内外兼修之中探求艺术的根源。这种精神在意象油画中也是非常明显的,大多数意象油画作品的气韵是非常连贯的。写生创作一幅作品时,不是简单的描摹眼睛看到的物象,而是借这个物象组织一种笔趣,来制造一种氛围,以达到某种意境。在表现技巧手法方面,意象油画除了继承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之外,也吸收了大量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技巧。使得画面更具意境之美、虚白之美,让观众始终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又由于油画颜料的粘稠性和可塑性,画笔在画布上挥动游走时形成的肌理有一定的凹凸感。使画面在平静之中有了更多的动感,虚白之中更多了几分浑厚的力量。油画颜料在加入一定量的稀释剂后,可以增强颜料的流动性。使原本厚重而不透明的油画颜料变得稀薄而具有一定的透明感,在画布上产生类似于水墨、水彩的效果。意象油画中的技法语言相对于传统油画技法来说更为丰富和多样,吸收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不受透视约束,表现自由的特点,改变了西方传统油画的焦点透视和写实绘画的单一形式。使画面更倾向于自我感情的抒发和氛围的营造,使画面超越了现实物象,着重追求自我内心的感情和修养。
二、意象油画的技法表现
意象油画作为油画艺术门类的一分支,它的技法语言具备油画艺术的基本特征,但又因它和一般西方油画所植根的文化基础、审美标准、思维方式不同,它的技法表现语言又具备一些独特的个性特点:它不追求所谓的焦点透视关系,在乎大感觉的把握;它不求形象上的相似,只求意境上的表达,形成了与西方油画艺术统一中又有变化的艺术语言体系。它从来不曾创造一种新的语言门类,而是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是在西方传统油画语言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标准。
(1)用笔的意象性
在前苏联著名画家菲钦的作品画面上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富有个性特征。饱满的构图、浓重的色彩、奔放的笔触以及虚实的变化、特殊的肌理效果,使整个绘画作品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他为了充分发挥油画特有的性能和表现技巧,用宽大的画笔,奔放流畅、强劲有力地厚堆颜色,有时则轻轻掠过画面,留出底层色彩,使上下层次变化柔和,色彩丰富,有时用刮刀作画,有时直接用手指代笔,运笔讲究凝炼、不拘小节、以少胜多,“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书法用笔,强调在顿、提、撇、捺之间直抒胸臆,这样产生了不同的肌理效果。
(2) 造型的意象性
在中国当代意象油画发展中,意象油画的造型艺术直接移植了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中“经营位置”等的理解,达到主观意境的传情达意。意象油画注重“取法自然”的同时,又讲究对自然对象的主观剥离,抽取自然中最适合表达画家审美情趣的造型部分来抒情表意。王维在《山水论》中提到:“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意在笔先说的是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物象的状态,就好像我们在练书法的时候一样,心里不能总想着某一笔某一画,而应该从宏观上去考虑整个字的味道和精神。
(3)色彩的意象性
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的色彩,在延续西方绘画中追求的绚丽多彩之外,还将传统文人画中独具特色的“随类赋彩”等绘画意识植入油画之中。在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中,画家更注重主观情绪的画面表现,或是壮丽,或是淡雅,或是强烈,或是委婉。虽然在表现语言方式上借鉴了欧洲油画中特别是印象主义后期的色彩,但是在色彩组织深入中,更多的是引入平面化的语言而尽量忽略在西方色彩理论中的空间透视和体积表达等元素,用更单纯、简练的色彩表现主观感受。
三、意象油画的笔触研究
1.笔触的概念和意义
笔触是指在作画的过程中画笔等作画工具在画布上留下的颜料痕迹,它是绘画作品中颜色和造型的承载体。世间万物本身并没有笔触,它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原始物象处理后的感情流露,是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自我修养和审美趣味与自然物象相融合,通过油画的笔触语言将其转化为具有一定美感和生命力的语言形式。
2.一般油画笔触的表现力研究
油画笔触本身具有触觉和质感美,它轻重、缓急、干湿、厚薄、大小等各种不同表面特征在画面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触最容易表现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激情,更容易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感知这种力量,并且体验到艺术创作的惊奇与喜悦。安格尔的油画作品,表层质感平滑整洁,近似于瓷面的效果。表现主义画家柯可·施卡用粘稠而厚重的颜料在画布上涂抹,笔触与笔触之间相互挤压,相互叠加,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痕迹和质感,笔触的触觉和质感美是油画材料本身的魅力所在,是其他画种和材料无可替代和比拟的。
3.意象油画笔触的表现力和精神取向
油画笔触除了具有质感、触感、力度、节奏这些西方油画所具备的特点之外,还因其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它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笔墨的审美价值和定位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确定了。谢赫在《六法论》中把运笔列在仅次于气韵的位置,
五代荆浩把谢赫的“骨法用笔”延伸为笔与墨,他在《山水决》中提到:“使笔不可仅为笔使,用墨不可仅为墨用。”他不仅把笔墨融合为一体,还将笔和墨上升到更高的审美境界。到了近代,在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等大师的探索下,中国画的笔墨精神被推到了高峰,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笔墨审美文化和价值。
笔触在意象油画表现技法中的运用,除了吸收西方传统绘画的科学理论和厚、薄对比等精髓之外,从中国人的用笔审美情趣出发,在沿袭了中国传统笔墨观念的理念下,将中西方有关笔触研究之优点相互结合,现已逐渐成为探讨中西方艺术融合的重要体现。
近二十年来,艺术家开始真正对于形式语言的探索和研究,形式语言被提到了艺术创作的核心位置,油画笔触不再躲在造型的背后,它的形式美感得以解放和提升。中国学习西方油画必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观念和审美特质之上。一旦脱离了本民族的艺术文化,尤其油画本身就是“舶来之物”的前提下,亦步亦趋的学习别人,盲目遵从,必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运用油画材料的技术语言和表现力,同时又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和审美标准,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下去的方向。
【常贵翔,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