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模拟构造是幼儿园建构游戏的一种,它在促使幼儿掌握构造技能、培养构造能力以及进行创造性建构活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引导幼儿掌握分析结构对象特征的方法,把握选择建构技能的策略,巧用标记解决空间布局的难题等方式提升大班幼儿模拟构造活动中的技能,旨在为幼儿开展主题构造活动和自由构造活动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
【关键词】大班幼儿 模拟构造 技能 策略
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造型、构造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建筑劳动、建筑物以及各种物品.在这一动手活动中,既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环境的认知模仿与再现,又体现了幼儿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想象及积极的加工创造.
在幼儿园实施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们在组织建构游戏过程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追求游戏中幼儿的自主与创造,导致幼儿建构游戏水平的滑坡.幼儿教育知名人士刘振明这样说:“如果知识是水,则能力是舟,没有水则无法行舟.”也就是说,知识技能是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得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模拟构造活动即模仿结构实例或图纸等进行构造的活动.
幼儿园的模拟构造活动目标之一就是积累建构知识,掌握建构技能.模拟构造的特点就在于模仿结构实例进行构造活动,是建构游戏中三大构造(自由构造、模拟构造、命题构造)活动之一.因此模拟构造在促使幼儿掌握构造技能、培养构造能力以及进行创造性建构活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进行创造性建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幼儿模拟构造活动中的模拟对象主要有4种:结构物的模拟、结构图纸的模拟、实物玩具的模拟、图画的模拟.随着大班幼儿的思维、空间概念等的发展,图画的模拟方法成为大班幼儿模拟构造活动的主要方法.本文就大班幼儿的模拟构造活动尤其是在对图画的模拟构造活动,进行专题探讨与研究,试图引导幼儿掌握建构活动的技能,提升幼儿的建构水平.
一、掌握分析结构对象特征的方法
模拟构造是以模拟结构对象为主要特征的,因而让幼儿掌握观察与分析结构对象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结构对象而言,只有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观察与分析,才能从中体会到建构作品的完整形象.
(一)分析结构对象的组成要素
结构对象的组成要素的提取能让幼儿把握好它的主次,忽略细枝末节,去繁从简,使幼儿的建构作品更能突出主体部分.以建构“小学”为例(如图1),结构对象的要素主要有教学和办公楼、活动场(田径场、球场)这几个部分,这是构造“小学”的基础.
(二)观察并分析结构对象的形状、比例、色彩
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将结构对象几何化,这是建构前的一个简捷而有效的方法.物体几何化,其实就是让结构对象简单化,使幼儿清晰而明了地感知对象的外形,为建构中材料的选择、形体的搭建奠定基础.仍以“小学” 为例(如图2):小学=长方体+正方体+椭圆形+长方形.同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比较各部分之间的大小比例.为便于比较,可先引导幼儿将各要素标上序号(如图3),然后进行对比:①与②大小、形状一样,在楼群中较高;③与⑥大小、形状一样,在楼群中最矮;④与⑤大小、形状一样,在楼群中最高;⑨⑩B11大小、形状一样,在楼群中比较高;⑦似椭圆形;⑧为长方形,两活动场占较大面积.依据以上特点,启发幼儿进行色彩的选择搭配.为保证结构对象的美观与风格统一,可引导幼儿将同组的结构对象使用相同的建构材料,包括色彩相同.
通过对模拟图的形状、大小比较、色彩的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幼儿能更有目的也更为准确地选择材料,构造出更具形象和艺术性的作品.
二、把握选择建构技能的策略
当运用形象图画作为模拟构造对象时,它们呈现给孩子的只是形象的造型(或非造型),幼儿需经过二次创作才能将平面图纸变为立体的结构造型,因此,教师应教会幼儿在对结构对象的特征分析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建构技能.
(一)依几何化图形选择建构基本技能
幼儿在将结构对象几何化之后,依据形体选择建构技能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某种形状对应着某种技能,例如,长方形(体)、正方形(体)物体常常运用交叉连接、整体连接、加高端点连接、盖顶等技能;圆形(体或弧线造型)运用“围合”的技能较多;而三角形(锥体)最典型的建构技能是“逐渐缩小排列”.
(二)按分步建构和整体组合建构顺序选择建构技能
在上述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幼儿即可进行具体的操作构造活动,其基本步骤包括分步建构和整体组合建构,即首先运用分步建构方式观察对象的组成,将各部分作为独立的个体逐一建构完成;然后将每一个体进行整体的组合.通过这两个建构步骤,幼儿可以克服建构过程中的盲目性.如建构“列东大桥”,桥的主体元素是桥墩、桥面、照明灯,幼儿首先将每一个元素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建构,然后按照“桥面与桥墩连接——照明灯与桥面的护栏连接”进行整体组合建构.通过这样的步骤幼儿建构的目的性加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了,就会有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巧用标记解决空间布局的难题
在模拟建构活动中,如何将平面图纸的整体布局转换为立体布局,空间方位的准确性是十分关键的.在日常建构活动中,我们常常遇到空间布局混乱的问题,以主题模拟建构活动“我们的幼儿园”为例,对于主题中各建筑物元素——园门、雕塑、办公楼、操场、教学楼等,在分步单个建构时,幼儿往往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建构,而在整体布局完成主题构造活动中,各建筑物之间的空间方位关系就成了模拟构造活动中的一大难点.常常发现幼儿建构出的这些典型建筑物在场景中的摆放随意性强而且凌乱,缺乏章法和艺术性.空间位置的准确布局需要老师或组织个别幼儿来完成,让幼儿独立而准确地进行空间布局有一定的困难.
大班幼儿空间概念发展中过程有一个特点,即从以自我为中心辨别物体方位逐渐向以客体为中心辨别物体方位发展.但以自我为中心仍是大班幼儿判断物体空间方位的主要方式.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我们尝试运用标记法解决模拟构造活动中幼儿空间布局的难题.
(一)标记解决整体布局的朝向问题
标记法即运用某一简单图案做指向性标记.在模拟构造活动中我们运用小人图片替代幼儿作为本体,在模拟构造活动中先将“小人”在场景中定位,让幼儿明确场景中的“小人”就是其自身,整体布局时的方向就要朝向“小人”.因“小人”区别于幼儿本体,它在场景中是固定的,这样整体布局的朝向问题就比较容易得到解决了.
(二)标记解决构造要素的空间位置问题
有了“小人”标记,幼儿在建构对象的组成要素时就能把握它的空间位置了.判断各组成要素的空间位置时,教师引导幼儿站在“小人”位置上,感知各要素是在自己的什么位置(前、后、左、右).以建构“小学”为例,③④⑤⑥楼房在前面;①②楼房在右边;⑨⑩B11楼房在左边;运动场在中间.通过这样的标记感知,幼儿在布局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有效得到控制,物体空间位置摆放的准确性加强了,幼儿的空间感得到提升,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模拟构造中空间布局能力的发展.
近一年模拟构造活动的探索与尝试,使幼儿的建构活动更具目的性、艺术性,既体现了孩子对现实的模仿与再现,又在建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加工和创造.它为幼儿开展主题构造活动和自由构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技能基础,同时引发教师进一步思考在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的幼儿园建构活动中,如何把握好技能与幼儿主体性、创造性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园的建构活动更有成效.
【关键词】大班幼儿 模拟构造 技能 策略
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造型、构造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建筑劳动、建筑物以及各种物品.在这一动手活动中,既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环境的认知模仿与再现,又体现了幼儿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想象及积极的加工创造.
在幼儿园实施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们在组织建构游戏过程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追求游戏中幼儿的自主与创造,导致幼儿建构游戏水平的滑坡.幼儿教育知名人士刘振明这样说:“如果知识是水,则能力是舟,没有水则无法行舟.”也就是说,知识技能是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得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模拟构造活动即模仿结构实例或图纸等进行构造的活动.
幼儿园的模拟构造活动目标之一就是积累建构知识,掌握建构技能.模拟构造的特点就在于模仿结构实例进行构造活动,是建构游戏中三大构造(自由构造、模拟构造、命题构造)活动之一.因此模拟构造在促使幼儿掌握构造技能、培养构造能力以及进行创造性建构活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进行创造性建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幼儿模拟构造活动中的模拟对象主要有4种:结构物的模拟、结构图纸的模拟、实物玩具的模拟、图画的模拟.随着大班幼儿的思维、空间概念等的发展,图画的模拟方法成为大班幼儿模拟构造活动的主要方法.本文就大班幼儿的模拟构造活动尤其是在对图画的模拟构造活动,进行专题探讨与研究,试图引导幼儿掌握建构活动的技能,提升幼儿的建构水平.
一、掌握分析结构对象特征的方法
模拟构造是以模拟结构对象为主要特征的,因而让幼儿掌握观察与分析结构对象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结构对象而言,只有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观察与分析,才能从中体会到建构作品的完整形象.
(一)分析结构对象的组成要素
结构对象的组成要素的提取能让幼儿把握好它的主次,忽略细枝末节,去繁从简,使幼儿的建构作品更能突出主体部分.以建构“小学”为例(如图1),结构对象的要素主要有教学和办公楼、活动场(田径场、球场)这几个部分,这是构造“小学”的基础.
(二)观察并分析结构对象的形状、比例、色彩
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将结构对象几何化,这是建构前的一个简捷而有效的方法.物体几何化,其实就是让结构对象简单化,使幼儿清晰而明了地感知对象的外形,为建构中材料的选择、形体的搭建奠定基础.仍以“小学” 为例(如图2):小学=长方体+正方体+椭圆形+长方形.同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比较各部分之间的大小比例.为便于比较,可先引导幼儿将各要素标上序号(如图3),然后进行对比:①与②大小、形状一样,在楼群中较高;③与⑥大小、形状一样,在楼群中最矮;④与⑤大小、形状一样,在楼群中最高;⑨⑩B11大小、形状一样,在楼群中比较高;⑦似椭圆形;⑧为长方形,两活动场占较大面积.依据以上特点,启发幼儿进行色彩的选择搭配.为保证结构对象的美观与风格统一,可引导幼儿将同组的结构对象使用相同的建构材料,包括色彩相同.
通过对模拟图的形状、大小比较、色彩的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幼儿能更有目的也更为准确地选择材料,构造出更具形象和艺术性的作品.
二、把握选择建构技能的策略
当运用形象图画作为模拟构造对象时,它们呈现给孩子的只是形象的造型(或非造型),幼儿需经过二次创作才能将平面图纸变为立体的结构造型,因此,教师应教会幼儿在对结构对象的特征分析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建构技能.
(一)依几何化图形选择建构基本技能
幼儿在将结构对象几何化之后,依据形体选择建构技能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某种形状对应着某种技能,例如,长方形(体)、正方形(体)物体常常运用交叉连接、整体连接、加高端点连接、盖顶等技能;圆形(体或弧线造型)运用“围合”的技能较多;而三角形(锥体)最典型的建构技能是“逐渐缩小排列”.
(二)按分步建构和整体组合建构顺序选择建构技能
在上述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幼儿即可进行具体的操作构造活动,其基本步骤包括分步建构和整体组合建构,即首先运用分步建构方式观察对象的组成,将各部分作为独立的个体逐一建构完成;然后将每一个体进行整体的组合.通过这两个建构步骤,幼儿可以克服建构过程中的盲目性.如建构“列东大桥”,桥的主体元素是桥墩、桥面、照明灯,幼儿首先将每一个元素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建构,然后按照“桥面与桥墩连接——照明灯与桥面的护栏连接”进行整体组合建构.通过这样的步骤幼儿建构的目的性加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了,就会有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巧用标记解决空间布局的难题
在模拟建构活动中,如何将平面图纸的整体布局转换为立体布局,空间方位的准确性是十分关键的.在日常建构活动中,我们常常遇到空间布局混乱的问题,以主题模拟建构活动“我们的幼儿园”为例,对于主题中各建筑物元素——园门、雕塑、办公楼、操场、教学楼等,在分步单个建构时,幼儿往往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建构,而在整体布局完成主题构造活动中,各建筑物之间的空间方位关系就成了模拟构造活动中的一大难点.常常发现幼儿建构出的这些典型建筑物在场景中的摆放随意性强而且凌乱,缺乏章法和艺术性.空间位置的准确布局需要老师或组织个别幼儿来完成,让幼儿独立而准确地进行空间布局有一定的困难.
大班幼儿空间概念发展中过程有一个特点,即从以自我为中心辨别物体方位逐渐向以客体为中心辨别物体方位发展.但以自我为中心仍是大班幼儿判断物体空间方位的主要方式.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我们尝试运用标记法解决模拟构造活动中幼儿空间布局的难题.
(一)标记解决整体布局的朝向问题
标记法即运用某一简单图案做指向性标记.在模拟构造活动中我们运用小人图片替代幼儿作为本体,在模拟构造活动中先将“小人”在场景中定位,让幼儿明确场景中的“小人”就是其自身,整体布局时的方向就要朝向“小人”.因“小人”区别于幼儿本体,它在场景中是固定的,这样整体布局的朝向问题就比较容易得到解决了.
(二)标记解决构造要素的空间位置问题
有了“小人”标记,幼儿在建构对象的组成要素时就能把握它的空间位置了.判断各组成要素的空间位置时,教师引导幼儿站在“小人”位置上,感知各要素是在自己的什么位置(前、后、左、右).以建构“小学”为例,③④⑤⑥楼房在前面;①②楼房在右边;⑨⑩B11楼房在左边;运动场在中间.通过这样的标记感知,幼儿在布局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有效得到控制,物体空间位置摆放的准确性加强了,幼儿的空间感得到提升,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模拟构造中空间布局能力的发展.
近一年模拟构造活动的探索与尝试,使幼儿的建构活动更具目的性、艺术性,既体现了孩子对现实的模仿与再现,又在建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加工和创造.它为幼儿开展主题构造活动和自由构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技能基础,同时引发教师进一步思考在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的幼儿园建构活动中,如何把握好技能与幼儿主体性、创造性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园的建构活动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