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但是对于用葡萄酿的酒来说,时间带来的果实并不总是那么甜美。四季轮同,风雨、艳阳、霜雪,岁月中的小事,都会成为决定一瓶酒品质高下的关键。我们选择了六个葡萄酒年份,给你讲讲背后的故事,这里面既有夏秋冬春的四季轮同,也有经典年份背负的光环;既有普遍误解,也有待掘宝藏。原来,这一小串数字背后是时间和葡萄说不完的爱恨情仇。
1982
经典年份的身后事
你知道吗,现在的经典年份曾经也被看低过。
提到红酒,“1982年拉菲”简直成了一个标志,那么,1982年的拉菲究竟有多牛?1982年又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一切要从头说起。
1982年开年,春暖花开,一切顺利。5月底小范围的霜冻对葡萄园无伤大雅。令人期待的夏季到来,气候炎热间或夹杂着降雨,葡萄树挂果均匀。侯伯王酒庄(Haut Brion)当年的酿酒师让伯纳德.德尔马(Jean Bernard Delmas)曾經把1982年的夏季和1989年以及2005年两个经典年份相提并论,干燥却不干旱,堪称完美!可是别高兴太早,虽然前半年顺利度过,但还要看最关键的秋季葡萄采收时节,一旦暴雨狂风,哪怕只有几场,就能粉碎葡萄农们一年的成果。好在一切顺利,1982年葡萄全面早熟,9月初,就连位于产区最北部的梅多克也开始了采收。
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是,与现在对1982年的追捧不同,这个年份曾被很多专家看低。但当时一个入葡萄酒行业不久的美国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却用一生信誉力保1982年是20世纪最好年份之一。
事实成就了帕克,让很多资深专家大跌眼镜:1982年成为了法国波尔多的一个世纪好年,天气炎热而不干燥,让葡萄得以较早成熟;收成时恰逢阳光灿烂,几乎没有雨水——这对葡萄来说是相当完美的气候,收获的葡萄自然是上品。罗伯特帕克也随之声名鹊起。
此外,1982年的高产也让人满意。在1956年2月的霜冻灾害摧毁了波尔多大量葡萄园后,1982年时,很多葡萄树都是重新种植的,这些才20岁出头的葡萄树正值旺年,大量优质收获成为这一年的意外之喜。有意思的是,单看拉菲,之所以这个年份变得重要,也有一个属于它的小故事,在此前,受横扫欧洲大陆的葡萄根瘤蚜病(Phylloxerra)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拉菲的酒质不是很稳定,部分好年的酒相当平庸,而从这年后拉菲的品质也开始变得稳健。这样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时间有时候真神奇,三百多天就能决定铸就的是一个标志般的传奇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庸品。
关于1982年你应该知道的品鉴知识:
1982年左岸和右岸的葡萄酒有极大的陈年差别,右岸的酒大部分拥有非常浓郁的香料味、泥土味、肉味等陈年香气,水果香气不明显或是几乎没有。骨架尚在,但已出现明显老态,不适合再继续陈年。相比而言,左岸的结构仍然坚实,大都拥有丰富的水果香气,但是再陈一段时间,果味也会消失,所以尽早饮用也是好选择。
2003
纷争中的炎夏果实
炎夏对于葡萄酒是好还是坏?2003年的波尔多告诉你答案。
2003年是充满争议的一年。这一年,波尔多官方协会宣称的“自1893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热浪席卷了整个欧洲,盘旋约两周时间,气温一下跃过40摄氏度大关。半数红葡萄酒在年轻的时候就已悄然打开,拥有甜美口感。这一年,支持者和反对者势均力敌。支持者们热爱这年成熟度高、果香浓郁的葡萄,虽然2003年整个葡萄生长周期降水量极低,但是土壤却相对清凉,葡萄树并没有遭受太多缺水压力。聪明的葡萄种植者们也针对这种特殊天气,调整了园内作业,比如降低疏叶强度,尽量隔离酷热,保存土壤水分。
反对者们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们觉得这一年酸度、细腻度均有欠缺,酒的陈年实力受到了影响。比如世界葡萄酒评论界当时两大著名人物,美国葡萄酒评论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和英国葡萄酒评论家杰西斯·罗宾逊(Jancis Robinson)就曾在一款柏菲酒庄(Chateau Pavie)2003年份酒的质量和打分上,发生过重大分歧。罗宾逊认为这款酒“过度成熟,波特酒似的甜味让^想起晚收的金粉黛(Zinfandel),而不是带着青绿的波尔多。”这个意见几乎代表了2003年反对者的想法——这个年份缺乏了平衡。虽然葡萄含糖量高,但这个来自干燥,而非形成风味的过程中的自然成熟,这让酵母只能勉强完成发酵。同时,酸度过低导致几乎欧洲所有的种植园都获准往酒中加酸。许多葡萄经受了日晒的困扰,尤其是皮薄且成熟早的美乐葡萄。更有甚者,有些酒庄为了保证风格和品质,干脆就没有在2003年酿酒。
2004
低开高走的捡漏之年
始料未及的冰雹给2004年留下的不仅仅是戏剧化的故事,还有待发掘的宝藏。
同波尔多—样,在法国的勃艮第,年份对酒品质的影响是深远且巨大的。2004年中了一次年份的头彩——一场空前的粉孢袭击了黑皮诺和霞多丽,加之几场严重的冰雹。2004年被看作是最差的勃艮第年份。
即便如此,不服输的酒农们还是酿出极少数的优质酒。比如2004的勒桦(Leroy)村级,这背后有一个“任性”的故事。Domaine Leroy的庄主Lalou-Bize女士拥有9块特级园,但是2004年当她经历爱人离世,加之葡萄品质俱差的打击后,无心酿酒的她做了一件令整个勃艮第都难以置信的事一将所有的红酒不论等级进行混酿并降级出售。
勃艮第AOC法律对于产区及葡萄园之间混酿有明文规定,一旦不同产区的葡萄园混酿则必须降级、同一产区内不同葡萄园混酿则不能在酒标上注明园名,只能以一级园(Premier Cru)或村级标注。因此,几乎从没有人会将特级园(勃艮第33个特级园都是独立的特级产区)与其他葡萄园混酿,因为这意味着特级园(Grand Cru)的光环不复存在。 即便如此,Lalou女士仍然将特级园、一级园和村级葡萄园混酿。但是当2004年份推出的时候,酒品品质出人意料地好。勃艮第最权威的评论家艾伦.米多斯(Allen Meadows)称这些顶级风土混酿确实有些“暴殄天物”,但最终的品质让人欣慰,2004年份勒桦也成为勃艮第有史以来最贵的大区级红酒。
当然,2004年也不是没有好酒,诀窍在于挑白葡萄酒。因为浸皮时间短,或者不带皮发酵,所含的单宁和芳香物质少。让白葡萄酒在2004年的表现反而优于红葡萄酒。比如罗伯特·帕克曾给2004年的夜丘和伯恩丘红葡萄酒打分83分和79分,勃艮第白葡萄酒得到了91分。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由于大家对2004年的期望值过低,加上2005年份的出色表现,导致2004年份的勃艮第价格低廉,非常适合捡漏,成为了性价比突出的好选择。
2008香槟的心酸往事
这一年香槟起泡酒经历的悲喜也让其酸度成为一个标志性未道。
2008年,当人们在北京奥运会上大开香槟的时候,在遥远的欧洲,香槟地区却迎来了一个考验。阴冷多雨的春夏,减慢了葡萄果实的成长速度,酒农们一筹莫展,尤其是莫尼耶皮诺葡萄(Pinot Meunier)。就在香槟酒农们几乎放弃祈祷的时候,峰回路转,9月初的雨水被随后的西北风吹散,天气忽然好转并持续了一个月之久,金秋时节日照充足、夜晚凉爽,为葡萄的成熟创造了干燥清爽的条件,同时赋予葡萄充盈的活力、极佳的新鲜感与无可比拟的酸度。2008一整年充满了悲喜交加的氛围,成就了21世纪最后一个难得的丰收年。
时至今日,2008年已经过去快十年,现在看来2008年竟然是近十年来气候最为凉爽的年份之一。同样也是受海洋影响颇深的年份,温和冬季和凉爽夏季,近乎全年凉爽的气候为该年份的香槟起泡酒烙上了独一无二的印记。自1996年以来,没有一个年份像2008年一样,成熟葡萄能获得如此高的酸度。
2008年的香槟中,引人注目者不在少数。比如以酿造细腻雅致、花香馥郁的霞多丽香槟著称的巴黎之花(Perrier-Jouet),就酿造了一款巴黎之花花样年华白中白香槟(Champagne Perrier Jouet Belle Epoque 2008),来自Cramant和Avize特级葡萄园的霞多丽来负责清新与优雅;来自兰斯山的黑皮诺实现饱满精致的丰富口感,将霞多丽的细腻无限延长;最后,来自迪济(Dizy)的莫尼耶皮诺带来圆润丝滑,让余味悠长。同时,这款香槟在巴黎之花酒窖中窖藏超过6年方能成熟,再加之较低的补糖量(9g/1),回味十分饱满。另—款宝禄爵香槟(Pol Roger)发布的2008年份的干型桃红香槟,是来自不同葡萄园的黑皮诺和霞多丽混酿而成。这批桃红香槟在酒泥上熟成达7年,远远长于规定的3年。
可以看出,2008年的香槟成于其酸度,但也因稍显封闭,酸度突出,所以市面上的2008年份香槟多数是酒农香槟(Growers’Champagne),大酒商集团不会急于上市,而是选择让这一年的年份酒留在酒窖中等待绽放。这让人相信,2008年的春天还没到来,耐心收藏几年再享用会令这个年份更加绽放。
2012不一样的春天故事
2012年的晚春给波尔多和南澳带来不一样的酿酒轨迹。
时间有多神奇呢?即使是同一年份,身处地球的不同地区,人们从土地里收获的结果也大不相同。
比如2012年的波尔多,天气就很微妙,继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季后,春天葡萄树发芽比以往都要晚一些,甚至比2011年整整推迟了3个星期。被雨水打湿的整个春季在四月还经历了一场冰雹袭击,葡萄的授粉受到影响。6、7月间,高温、潮湿天气交替出现。直到8月,天气才开始稳定,葡萄慢慢开始成熟。即便果农已经积极介入到葡萄生长过程,尽可能减少天气影响,但这也无力挽回波尔多2012年的败局。
在j塞个不“友好”的2012年,很多酒庄如滴金酒庄(Chateau d’Yquem)、莱粤诂堡(Chateau Rieussec)和雷蒙拉丰酒庄(Chateau Raymond Lafon)甚至放弃了酿制2012年份的正牌酒。这也是以酿酒规则严格著称的滴金酒庄20年来第一次放弃酿制贵腐甜白葡萄酒。有趣的是,纵观历史上他们没有出产贵腐甜酒的几个年份(1952年、1972年和1992年),每一个周期间隔都接近20年。
与此同时,南澳大陆却焕发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南澳葡萄酒品牌杰卡斯(Jaccob’s Creek)的前任首席酿酒师伯纳德.希肯(Bernard Hickin)甚至说,2012年份是最近20年内的最佳年份之一。后来的成果和早期迹象已经显示,这个让波尔多“心神不宁”的2012年,成为最伟大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年份之一——仅次于1990年份和1991年份。
按图索骥GQ挑酒指南
看了这么多年份故事,仍然挑不好一瓶酒?别急,我们总结了从60年代至今各个年份的酒特点,哪里是宝哪里是坑一目了然,相信你之后的每一瓶都能挑到不错的酒。
2013意料外的纳帕之年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经历过2013年秋季的纳帕谷对这点最有体会。
2013年,众人期盼的波尔多葡萄酒进入一个几十年不遇的困难年份。但是大洋彼岸的北美洲葡萄酒产区,却是另外—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据纳帕谷酒商协会(Napa Valley Vinmers)的2013年份报告,此年春季温暖干燥,葡萄的花期提前,有利于抑制葡萄树生长得过度繁茂和葡萄果粒过大。小颗粒的果实意味着葡萄皮与葡萄汁的比例更高,因此其颜色和丹宁也相对更高,风味物质也会更加集中。接着,2013年6月末、7月初的天氣达到了热峰值并持续了很久。8月初,葡萄就进入了采收期,这也可能是纳帕谷有史以来最早的收获期。酒农们都说这一年采摘分外轻松。赤霞珠的收获期甚至较往年长了一倍。整个8月,纳帕谷的白葡萄品种基本都收获完成,甚至9月中期的两场降雨也没有对收获造成影响,绝大多数敏感脆弱的葡萄在那时早已收获完成。雨后放晴,微风为还未收获葡萄提供了干燥的成熟环境,避免了腐烂。
就这样,少见却优良的天气条件让2013年的北美洲成为了一个特别的年份,就像1900年创立的璞立酒庄(Beaulieu Vineyard)首席酿酒师杰夫瑞·斯坦波尔(Jeffey Stambor)说:“2013年是我在璞立酒庄工作的27年中最早迎来丰收的一年,独特的风土条件造就了赤霞珠的绝佳品质。”加州膜拜酒作品一号(Opus One)的酿酒师迈克尔·斯拉兹(Micharl Silacci)也说这是一个葡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一定水平的年份,两者之间的这种平衡关系也最终现在2013年的葡萄酒上——香气和果味复杂多变,风味凝练,口感新鲜。
让纳帕人更喜出望外的是,经过2012年之后,大自然又慷慨地将2013年馈赠于纳帕谷,形成了少有的双优秀年份。所以,记住这两个年份,在纳帕谷基本上可以放心地挑选葡萄酒。谁能想到,波尔多的一年困境,却成就了纳帕谷的永远骄傲。
1982
经典年份的身后事
你知道吗,现在的经典年份曾经也被看低过。
提到红酒,“1982年拉菲”简直成了一个标志,那么,1982年的拉菲究竟有多牛?1982年又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一切要从头说起。
1982年开年,春暖花开,一切顺利。5月底小范围的霜冻对葡萄园无伤大雅。令人期待的夏季到来,气候炎热间或夹杂着降雨,葡萄树挂果均匀。侯伯王酒庄(Haut Brion)当年的酿酒师让伯纳德.德尔马(Jean Bernard Delmas)曾經把1982年的夏季和1989年以及2005年两个经典年份相提并论,干燥却不干旱,堪称完美!可是别高兴太早,虽然前半年顺利度过,但还要看最关键的秋季葡萄采收时节,一旦暴雨狂风,哪怕只有几场,就能粉碎葡萄农们一年的成果。好在一切顺利,1982年葡萄全面早熟,9月初,就连位于产区最北部的梅多克也开始了采收。
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是,与现在对1982年的追捧不同,这个年份曾被很多专家看低。但当时一个入葡萄酒行业不久的美国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却用一生信誉力保1982年是20世纪最好年份之一。
事实成就了帕克,让很多资深专家大跌眼镜:1982年成为了法国波尔多的一个世纪好年,天气炎热而不干燥,让葡萄得以较早成熟;收成时恰逢阳光灿烂,几乎没有雨水——这对葡萄来说是相当完美的气候,收获的葡萄自然是上品。罗伯特帕克也随之声名鹊起。
此外,1982年的高产也让人满意。在1956年2月的霜冻灾害摧毁了波尔多大量葡萄园后,1982年时,很多葡萄树都是重新种植的,这些才20岁出头的葡萄树正值旺年,大量优质收获成为这一年的意外之喜。有意思的是,单看拉菲,之所以这个年份变得重要,也有一个属于它的小故事,在此前,受横扫欧洲大陆的葡萄根瘤蚜病(Phylloxerra)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拉菲的酒质不是很稳定,部分好年的酒相当平庸,而从这年后拉菲的品质也开始变得稳健。这样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时间有时候真神奇,三百多天就能决定铸就的是一个标志般的传奇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庸品。
关于1982年你应该知道的品鉴知识:
1982年左岸和右岸的葡萄酒有极大的陈年差别,右岸的酒大部分拥有非常浓郁的香料味、泥土味、肉味等陈年香气,水果香气不明显或是几乎没有。骨架尚在,但已出现明显老态,不适合再继续陈年。相比而言,左岸的结构仍然坚实,大都拥有丰富的水果香气,但是再陈一段时间,果味也会消失,所以尽早饮用也是好选择。
2003
纷争中的炎夏果实
炎夏对于葡萄酒是好还是坏?2003年的波尔多告诉你答案。
2003年是充满争议的一年。这一年,波尔多官方协会宣称的“自1893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热浪席卷了整个欧洲,盘旋约两周时间,气温一下跃过40摄氏度大关。半数红葡萄酒在年轻的时候就已悄然打开,拥有甜美口感。这一年,支持者和反对者势均力敌。支持者们热爱这年成熟度高、果香浓郁的葡萄,虽然2003年整个葡萄生长周期降水量极低,但是土壤却相对清凉,葡萄树并没有遭受太多缺水压力。聪明的葡萄种植者们也针对这种特殊天气,调整了园内作业,比如降低疏叶强度,尽量隔离酷热,保存土壤水分。
反对者们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们觉得这一年酸度、细腻度均有欠缺,酒的陈年实力受到了影响。比如世界葡萄酒评论界当时两大著名人物,美国葡萄酒评论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和英国葡萄酒评论家杰西斯·罗宾逊(Jancis Robinson)就曾在一款柏菲酒庄(Chateau Pavie)2003年份酒的质量和打分上,发生过重大分歧。罗宾逊认为这款酒“过度成熟,波特酒似的甜味让^想起晚收的金粉黛(Zinfandel),而不是带着青绿的波尔多。”这个意见几乎代表了2003年反对者的想法——这个年份缺乏了平衡。虽然葡萄含糖量高,但这个来自干燥,而非形成风味的过程中的自然成熟,这让酵母只能勉强完成发酵。同时,酸度过低导致几乎欧洲所有的种植园都获准往酒中加酸。许多葡萄经受了日晒的困扰,尤其是皮薄且成熟早的美乐葡萄。更有甚者,有些酒庄为了保证风格和品质,干脆就没有在2003年酿酒。
2004
低开高走的捡漏之年
始料未及的冰雹给2004年留下的不仅仅是戏剧化的故事,还有待发掘的宝藏。
同波尔多—样,在法国的勃艮第,年份对酒品质的影响是深远且巨大的。2004年中了一次年份的头彩——一场空前的粉孢袭击了黑皮诺和霞多丽,加之几场严重的冰雹。2004年被看作是最差的勃艮第年份。
即便如此,不服输的酒农们还是酿出极少数的优质酒。比如2004的勒桦(Leroy)村级,这背后有一个“任性”的故事。Domaine Leroy的庄主Lalou-Bize女士拥有9块特级园,但是2004年当她经历爱人离世,加之葡萄品质俱差的打击后,无心酿酒的她做了一件令整个勃艮第都难以置信的事一将所有的红酒不论等级进行混酿并降级出售。
勃艮第AOC法律对于产区及葡萄园之间混酿有明文规定,一旦不同产区的葡萄园混酿则必须降级、同一产区内不同葡萄园混酿则不能在酒标上注明园名,只能以一级园(Premier Cru)或村级标注。因此,几乎从没有人会将特级园(勃艮第33个特级园都是独立的特级产区)与其他葡萄园混酿,因为这意味着特级园(Grand Cru)的光环不复存在。 即便如此,Lalou女士仍然将特级园、一级园和村级葡萄园混酿。但是当2004年份推出的时候,酒品品质出人意料地好。勃艮第最权威的评论家艾伦.米多斯(Allen Meadows)称这些顶级风土混酿确实有些“暴殄天物”,但最终的品质让人欣慰,2004年份勒桦也成为勃艮第有史以来最贵的大区级红酒。
当然,2004年也不是没有好酒,诀窍在于挑白葡萄酒。因为浸皮时间短,或者不带皮发酵,所含的单宁和芳香物质少。让白葡萄酒在2004年的表现反而优于红葡萄酒。比如罗伯特·帕克曾给2004年的夜丘和伯恩丘红葡萄酒打分83分和79分,勃艮第白葡萄酒得到了91分。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由于大家对2004年的期望值过低,加上2005年份的出色表现,导致2004年份的勃艮第价格低廉,非常适合捡漏,成为了性价比突出的好选择。
2008香槟的心酸往事
这一年香槟起泡酒经历的悲喜也让其酸度成为一个标志性未道。
2008年,当人们在北京奥运会上大开香槟的时候,在遥远的欧洲,香槟地区却迎来了一个考验。阴冷多雨的春夏,减慢了葡萄果实的成长速度,酒农们一筹莫展,尤其是莫尼耶皮诺葡萄(Pinot Meunier)。就在香槟酒农们几乎放弃祈祷的时候,峰回路转,9月初的雨水被随后的西北风吹散,天气忽然好转并持续了一个月之久,金秋时节日照充足、夜晚凉爽,为葡萄的成熟创造了干燥清爽的条件,同时赋予葡萄充盈的活力、极佳的新鲜感与无可比拟的酸度。2008一整年充满了悲喜交加的氛围,成就了21世纪最后一个难得的丰收年。
时至今日,2008年已经过去快十年,现在看来2008年竟然是近十年来气候最为凉爽的年份之一。同样也是受海洋影响颇深的年份,温和冬季和凉爽夏季,近乎全年凉爽的气候为该年份的香槟起泡酒烙上了独一无二的印记。自1996年以来,没有一个年份像2008年一样,成熟葡萄能获得如此高的酸度。
2008年的香槟中,引人注目者不在少数。比如以酿造细腻雅致、花香馥郁的霞多丽香槟著称的巴黎之花(Perrier-Jouet),就酿造了一款巴黎之花花样年华白中白香槟(Champagne Perrier Jouet Belle Epoque 2008),来自Cramant和Avize特级葡萄园的霞多丽来负责清新与优雅;来自兰斯山的黑皮诺实现饱满精致的丰富口感,将霞多丽的细腻无限延长;最后,来自迪济(Dizy)的莫尼耶皮诺带来圆润丝滑,让余味悠长。同时,这款香槟在巴黎之花酒窖中窖藏超过6年方能成熟,再加之较低的补糖量(9g/1),回味十分饱满。另—款宝禄爵香槟(Pol Roger)发布的2008年份的干型桃红香槟,是来自不同葡萄园的黑皮诺和霞多丽混酿而成。这批桃红香槟在酒泥上熟成达7年,远远长于规定的3年。
可以看出,2008年的香槟成于其酸度,但也因稍显封闭,酸度突出,所以市面上的2008年份香槟多数是酒农香槟(Growers’Champagne),大酒商集团不会急于上市,而是选择让这一年的年份酒留在酒窖中等待绽放。这让人相信,2008年的春天还没到来,耐心收藏几年再享用会令这个年份更加绽放。
2012不一样的春天故事
2012年的晚春给波尔多和南澳带来不一样的酿酒轨迹。
时间有多神奇呢?即使是同一年份,身处地球的不同地区,人们从土地里收获的结果也大不相同。
比如2012年的波尔多,天气就很微妙,继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季后,春天葡萄树发芽比以往都要晚一些,甚至比2011年整整推迟了3个星期。被雨水打湿的整个春季在四月还经历了一场冰雹袭击,葡萄的授粉受到影响。6、7月间,高温、潮湿天气交替出现。直到8月,天气才开始稳定,葡萄慢慢开始成熟。即便果农已经积极介入到葡萄生长过程,尽可能减少天气影响,但这也无力挽回波尔多2012年的败局。
在j塞个不“友好”的2012年,很多酒庄如滴金酒庄(Chateau d’Yquem)、莱粤诂堡(Chateau Rieussec)和雷蒙拉丰酒庄(Chateau Raymond Lafon)甚至放弃了酿制2012年份的正牌酒。这也是以酿酒规则严格著称的滴金酒庄20年来第一次放弃酿制贵腐甜白葡萄酒。有趣的是,纵观历史上他们没有出产贵腐甜酒的几个年份(1952年、1972年和1992年),每一个周期间隔都接近20年。
与此同时,南澳大陆却焕发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南澳葡萄酒品牌杰卡斯(Jaccob’s Creek)的前任首席酿酒师伯纳德.希肯(Bernard Hickin)甚至说,2012年份是最近20年内的最佳年份之一。后来的成果和早期迹象已经显示,这个让波尔多“心神不宁”的2012年,成为最伟大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年份之一——仅次于1990年份和1991年份。
按图索骥GQ挑酒指南
看了这么多年份故事,仍然挑不好一瓶酒?别急,我们总结了从60年代至今各个年份的酒特点,哪里是宝哪里是坑一目了然,相信你之后的每一瓶都能挑到不错的酒。
2013意料外的纳帕之年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经历过2013年秋季的纳帕谷对这点最有体会。
2013年,众人期盼的波尔多葡萄酒进入一个几十年不遇的困难年份。但是大洋彼岸的北美洲葡萄酒产区,却是另外—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据纳帕谷酒商协会(Napa Valley Vinmers)的2013年份报告,此年春季温暖干燥,葡萄的花期提前,有利于抑制葡萄树生长得过度繁茂和葡萄果粒过大。小颗粒的果实意味着葡萄皮与葡萄汁的比例更高,因此其颜色和丹宁也相对更高,风味物质也会更加集中。接着,2013年6月末、7月初的天氣达到了热峰值并持续了很久。8月初,葡萄就进入了采收期,这也可能是纳帕谷有史以来最早的收获期。酒农们都说这一年采摘分外轻松。赤霞珠的收获期甚至较往年长了一倍。整个8月,纳帕谷的白葡萄品种基本都收获完成,甚至9月中期的两场降雨也没有对收获造成影响,绝大多数敏感脆弱的葡萄在那时早已收获完成。雨后放晴,微风为还未收获葡萄提供了干燥的成熟环境,避免了腐烂。
就这样,少见却优良的天气条件让2013年的北美洲成为了一个特别的年份,就像1900年创立的璞立酒庄(Beaulieu Vineyard)首席酿酒师杰夫瑞·斯坦波尔(Jeffey Stambor)说:“2013年是我在璞立酒庄工作的27年中最早迎来丰收的一年,独特的风土条件造就了赤霞珠的绝佳品质。”加州膜拜酒作品一号(Opus One)的酿酒师迈克尔·斯拉兹(Micharl Silacci)也说这是一个葡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一定水平的年份,两者之间的这种平衡关系也最终现在2013年的葡萄酒上——香气和果味复杂多变,风味凝练,口感新鲜。
让纳帕人更喜出望外的是,经过2012年之后,大自然又慷慨地将2013年馈赠于纳帕谷,形成了少有的双优秀年份。所以,记住这两个年份,在纳帕谷基本上可以放心地挑选葡萄酒。谁能想到,波尔多的一年困境,却成就了纳帕谷的永远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