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化发展,美术教学在高校教学课程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日渐加重,高校绘画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化发展,高校绘画基础教学在教学方法也有了一些改变。本文就以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的观察方式入手,根据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观察方式的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析。
关键词:高校绘画;基础教学;观察方式
如今的高校学生很多都是艺术类学生,在艺术类学生中又包含纯艺术和设计类两大部分。纯艺术学生的主要专业课程便是绘画学习,而设计类学生则区别于纯艺术类的学生。因而,高校在绘画基础教学上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别的学生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高校绘画的素描、色彩课程基本上是学生入学后学习绘画课程的基础,虽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一定的绘画基础,但要再次学习不仅仅是简答的重复,更多的是观察上的再次深入,从而掌握高校绘画基础教学的精髓。
一、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的观察方式教学
(一)学生入学前绘画观察方式的弊端
学生在入学前学习到的观察方式是采用整体方法对观察对象进行形状、特征、属性等各个方面的观察研究,这种观察方式很像印象派的观察方式。虽然这种观察方式使绘画者的作品会更加的接近于实物对象,但与真正的实物对象还有一定的差据。这种观察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学生过度的注重实体物的观察过程,忘记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这种观察形式下的绘画作品虽然很接近实物本质,但因缺乏绘画者的主观感受,因而难以有绘画者的风格特色。
(二)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的观察方式
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是传统的写实方式,这类教学方式的基础课程便是素描和色彩课程。虽然素描和色彩课程在学生入学前已有一定的学习了解,但是这次的基础课程和之前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在本质上有很大的悬殊。在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观察方式的教学,所教授的观察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一方面鉴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所以在观察方式的教学上,高校绘画基础教学的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绘画的主体感受,让学生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实体物品的形状、色彩等物理特征,更加注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即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这种观察方式和以往学生所学习的观察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性化意识的植入,使得学生的绘画作品更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实体物品的复制品。
二、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的观察方式
(一) 整体观察方式
整体观察方式包括对所绘物品形的观察、明暗调子的观察这两大部分,具体如下所述:
1.形的观察
对所绘物品形的观察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对物体整个形态大小的观察,这是物体形状观察法中最基础的观察方式。对于整体形态的观察比较注重物体所呈现的基本形即总体的展现形态。二是对物体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相比于整体观察这种观察更加注重物体的细节形态,而且在观察中讲究的是从外层到内层、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这种的观察模式更加的具体化和细节化,但是这种观察方式相比于局部观察而言,其采用的分析方式还是整体性的分析法。
2.明暗调子的观察
明暗调子的观察首先要把握大的基本色调,及观察物体的主色调。对高校绘画基础课程的初学者而言,若一开始就陷入局部之间的观察,很容易忽略对基本调的理解。明暗调子的观察强调从观察对象和背景的基本色调着手,通过对背光部后背景色调的对照从而确立观察对象感受光的基本调子。然后,根据所观察的基本调子进行深入化分析,确定基本调子的主色调。在确立主色调之后再对大区域的色进行分析,判断局部调子的变化,进而在确立基本调子的变化后,便于对局部色调的调整,使作品更加传神。
(二) 视角观察方式
高校绘画基础课程的观察方式中视角观察也是高校绘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观察方式。根据视角的高低位置不同可以划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还可以进行“俯视”和“鸟瞰”,通过以上几种视角的观察能对物体有一个比较全面化的了解,便于绘画者进行物体的整体着色绘画。此外,采用不同视角观察同一物体,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必然会呈现不同的形状,这就需要绘画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并结合自己对所观察物体的主观感受,进行物体的绘画创作,这样的绘画作品会更富有创作者的个人风格,而且通过学生对物品的细微观察,即便是同一物体所呈现的艺术形态也会千差万别。
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视角观察方式是经常采用的一种观察方式。除了上述视角的观察外,还有一种视角观察方式便是特殊视角的观察,这种特殊视角所观察的物体大部分都是取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物体,因为这些物体的摆放角落和传统的静物摆放有很大的区别,所以通过这种特殊视角下的观察绘画,相比于普通的静物在色调上更加的温暖,能够让人们在作品中体会到真正的温暖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这也是外出采风所无法与之比拟的。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革,高校对绘画基础教学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一来,这使艺术绘画得到更多的重视;二来,有助于艺术人才的培养。高校绘画基础教学是高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艺术课程,虽然这类的课程学生已经在此之前有过学习,但是高校绘画基础教学和学生之前的所学习的课程相比并非简单的重复。在高校绘画基础教学的观察方式上与之前学生的学习就有很大的本质区别,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以及主观意识的观察分析,并强调借助这种观察方式使学生的绘画作品更具个人特色。
参考文献:
[1]杨杰,吴新林.高校绘画基础教学浅谈[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17-117.
[2]杨杰,吴新林.高校绘画基础教学浅谈[J].大众文艺,2014,(6):224.
[3]蒋明林.浅谈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的观察方式[J].大众文艺,2012,(12):268.
[4]王任波.浅谈当代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范画”教学与改革[J].艺术评论,2012,(6):121-124.
关键词:高校绘画;基础教学;观察方式
如今的高校学生很多都是艺术类学生,在艺术类学生中又包含纯艺术和设计类两大部分。纯艺术学生的主要专业课程便是绘画学习,而设计类学生则区别于纯艺术类的学生。因而,高校在绘画基础教学上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别的学生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高校绘画的素描、色彩课程基本上是学生入学后学习绘画课程的基础,虽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一定的绘画基础,但要再次学习不仅仅是简答的重复,更多的是观察上的再次深入,从而掌握高校绘画基础教学的精髓。
一、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的观察方式教学
(一)学生入学前绘画观察方式的弊端
学生在入学前学习到的观察方式是采用整体方法对观察对象进行形状、特征、属性等各个方面的观察研究,这种观察方式很像印象派的观察方式。虽然这种观察方式使绘画者的作品会更加的接近于实物对象,但与真正的实物对象还有一定的差据。这种观察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学生过度的注重实体物的观察过程,忘记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这种观察形式下的绘画作品虽然很接近实物本质,但因缺乏绘画者的主观感受,因而难以有绘画者的风格特色。
(二)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的观察方式
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是传统的写实方式,这类教学方式的基础课程便是素描和色彩课程。虽然素描和色彩课程在学生入学前已有一定的学习了解,但是这次的基础课程和之前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在本质上有很大的悬殊。在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观察方式的教学,所教授的观察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一方面鉴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所以在观察方式的教学上,高校绘画基础教学的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绘画的主体感受,让学生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实体物品的形状、色彩等物理特征,更加注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即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这种观察方式和以往学生所学习的观察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性化意识的植入,使得学生的绘画作品更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实体物品的复制品。
二、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的观察方式
(一) 整体观察方式
整体观察方式包括对所绘物品形的观察、明暗调子的观察这两大部分,具体如下所述:
1.形的观察
对所绘物品形的观察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对物体整个形态大小的观察,这是物体形状观察法中最基础的观察方式。对于整体形态的观察比较注重物体所呈现的基本形即总体的展现形态。二是对物体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相比于整体观察这种观察更加注重物体的细节形态,而且在观察中讲究的是从外层到内层、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这种的观察模式更加的具体化和细节化,但是这种观察方式相比于局部观察而言,其采用的分析方式还是整体性的分析法。
2.明暗调子的观察
明暗调子的观察首先要把握大的基本色调,及观察物体的主色调。对高校绘画基础课程的初学者而言,若一开始就陷入局部之间的观察,很容易忽略对基本调的理解。明暗调子的观察强调从观察对象和背景的基本色调着手,通过对背光部后背景色调的对照从而确立观察对象感受光的基本调子。然后,根据所观察的基本调子进行深入化分析,确定基本调子的主色调。在确立主色调之后再对大区域的色进行分析,判断局部调子的变化,进而在确立基本调子的变化后,便于对局部色调的调整,使作品更加传神。
(二) 视角观察方式
高校绘画基础课程的观察方式中视角观察也是高校绘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观察方式。根据视角的高低位置不同可以划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还可以进行“俯视”和“鸟瞰”,通过以上几种视角的观察能对物体有一个比较全面化的了解,便于绘画者进行物体的整体着色绘画。此外,采用不同视角观察同一物体,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必然会呈现不同的形状,这就需要绘画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并结合自己对所观察物体的主观感受,进行物体的绘画创作,这样的绘画作品会更富有创作者的个人风格,而且通过学生对物品的细微观察,即便是同一物体所呈现的艺术形态也会千差万别。
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视角观察方式是经常采用的一种观察方式。除了上述视角的观察外,还有一种视角观察方式便是特殊视角的观察,这种特殊视角所观察的物体大部分都是取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物体,因为这些物体的摆放角落和传统的静物摆放有很大的区别,所以通过这种特殊视角下的观察绘画,相比于普通的静物在色调上更加的温暖,能够让人们在作品中体会到真正的温暖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这也是外出采风所无法与之比拟的。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革,高校对绘画基础教学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一来,这使艺术绘画得到更多的重视;二来,有助于艺术人才的培养。高校绘画基础教学是高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艺术课程,虽然这类的课程学生已经在此之前有过学习,但是高校绘画基础教学和学生之前的所学习的课程相比并非简单的重复。在高校绘画基础教学的观察方式上与之前学生的学习就有很大的本质区别,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以及主观意识的观察分析,并强调借助这种观察方式使学生的绘画作品更具个人特色。
参考文献:
[1]杨杰,吴新林.高校绘画基础教学浅谈[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17-117.
[2]杨杰,吴新林.高校绘画基础教学浅谈[J].大众文艺,2014,(6):224.
[3]蒋明林.浅谈高校绘画基础教学中的观察方式[J].大众文艺,2012,(12):268.
[4]王任波.浅谈当代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范画”教学与改革[J].艺术评论,2012,(6):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