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bo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又称为创新思维,主要体现为标新立异。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收敛思维),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性上。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第三,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紧密联系。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参与创造性思维之后,能够结合过去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设,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针对教学内容,适于发展思维训练的,要充分加与利用;不适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如字词识记、课文背诵等,不要牵强凑数。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宜行则行,不行则弃,不能为“创造”而创造,抹杀语文课其他任务目标。
   2、创新原则。心理学上的方法是普遍性的,有普遍指导意义,但那些心理方法移植到语文课创造能力培养上来,不能照抄照搬。一则没有适用万物的方法,二则语文课堂培养创造能力并没有科学系统的成功经验,老师们都只是各自在探索,我们更多地需要尝试、总结。教师创新是必然的,创新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否则可能永远步人后尘而且贻误学生。
   3、兴趣原则。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持久学习、探索的动力源泉。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是长期的过程,缺乏兴趣激励的一切培养手段训练措施都可能随时间而迅速失去吸引力,失去效能。创新性与趣味性是中学语文课堂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重视的两个原则。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充实感性经验,激发求知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思维都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的,都是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不断加工、改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占有足够的感知材料。一方面,要把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和积极扩大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加阅读的信息量,扩展知识的范畴,开阔思维的视野;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观察体验、去研究思考,掌握事物规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二)创设情境, 丰富学生创造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说:“迄今为止获得的最有意义的认识之一是:创造力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敢于创新、敢于想象、敢于打破常规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重视学生独立、民主意识的培养。
   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精神饱满,思维会处于积极状态。如果课堂气氛呆板、严肃、紧张,学生就会疲劳烦躁,如坐针毡,思维处于呆滞状态。因此,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四)抓好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引导他们吃透问题、把握问题实质的前提下,关键是要学生能够打破思维的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运用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尽量地拓展思路,从问题的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进行灵活而敏捷的思考,从而获得众多的假设或结论。
   (五)加强教师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作为教师应加强教师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自身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严格纪律、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对喜欢质疑、喜欢提“怪”问题,回答问题超越课本的学生,应持热情欢迎的态度,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超越教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其他文献
每到教师节,身处各地的学生们便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这不,有的学生寄来了卡片,有的则发来了短信,祝福老师节日快乐。每当面对这种情境时,我总是感到很欣慰,也体验到了作为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但当收到这一封学生的来信时,则让我陷入了沉思,信中是这样写的:   姚老师,提笔祝你教师节快乐,感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照顾。如果没有你,就不会有我的现在。我也许会与父辈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许成
期刊
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不会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大人。”对此,我颇有感触。扪心自问,作为老师,我们习惯了凭说教告诉孩子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依靠师长的威严强迫他们去进行名著阅读,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就是有些学生开始也“听话”地去读几本课外书,但是坚持不久就松懈厌倦,提不起兴趣。因此,我觉得,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然后慢慢地成为他
期刊
一、潜心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老的、教条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枯燥、恐惧与反感。学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题目。这样,他们的情感体验只能是一片空白,情感教育的主观接受上近于停滞。因此,根本谈不上进行什么情感教育。所以,潜心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生情感感受力,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对于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其重要
期刊
一、突出骨干引领——选准亮点,辐射带动   身边的典型最具有影响力。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学校于新学期分学科召开了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与传统意义上的经验交流会有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人员的选择及交流的内容上,可以说是做到了两个精心。   1、精心确定人选:充分发掘本校教师资源优势,由各教研组结合组内教师个人特长,从常规管理、教学成绩、师德修养等多个角度,推荐二十名教师,最终由学校确
期刊
一、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   1、识记。俄国伟大的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第一,识记并非死记。识记与死记的区别,关键在于一个“识”字,这个“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对被识记的内容是否能识别与理解,另一方面是识记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能不能正确认识并做好适当安排。死记是不管懂不懂、不问分量重不重,一味拼命地记。第二,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不记不
期刊
一、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时代赋予的任务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不仅改变着社会的结构和社会关系,也改变着人们长期以来构筑的精神世界。它既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将人们推向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大潮之中。如果社会成员不能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失衡,产生抑郁、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出现心理障碍与行为异常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期刊
一、有情感   (一)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操观沧海的壮志豪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一腔报国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屈之情……怎会不让学生怦然心动
期刊
一、留心生活,在细微处获取材料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材料的积累,要靠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和认真记录。也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玩耍中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点点滴滴的材料储存到自己的作文“仓库”里,学会记生活日记,作文时能从“仓库”里选取材料。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大概是讲他的爸爸爱打麻将,文章写得很空洞。我指导他再观察再回忆,第二次作文时,这位学生便将“一天清晨,彻夜
期刊
(一)民主平等、学会倾听   教师学会倾听是有效利用课堂生成因素的前提,只要做到善于倾听,学生才会迸溅思维的火花。教育家叶澜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因此,老师只有摒弃“唯我独尊”的教学观念,多一些倾听,才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自由地思维,果敢地发言、交流等,为课堂增添魅力。   我在执教《羚羊木雕》一文时,将学生分组围绕“父母对‘我’的批评是否正确”展开辩论,即“亲情”
期刊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要懂得倾听。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一个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难处,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烦恼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