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的春风里,时时飘旋着一只滴溜溜打转的皮囊,是那种橄榄状尖尖的、以一根根细亮的长丝悠悠地悬挂在杨树或柳树上、终生躲藏在叶子和丝粘织成坚韧如皮的小巢里、自以为聪明的小虫。我至今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打小只管它叫皮虫。
皮虫乌溜溜肥嘟嘟的,个头、长相酷似蚕虫,习性也相似,能吐丝,以树叶为食。所不同的是它一生都蜗牛般包藏在那只黑褐色的皮囊里,负着它啃食树叶,吃饱了就将自己用那根细细的长丝悬吊在树枝上,悠哉游哉地睡大觉。殊不知这恰恰是它最薄弱之处。风骤起、雨大作时,那细细的丝如何能维系得住它的小命?更不用说人的侵害了。如果它在树上还不易碰到,但它悬着,手一揽就将它捉住了。再一挤,一个个无可奈何地露出头来,成了人所蓄养的鸡鸭的美食。少时家贫,我家养了不少鸡鸭,课余总拿个铁桶,四处采皮虫剥了喂鸡。那时并没什么特别的联想,大了,工作了,遇到什么事情了,或又看见它了,那探头缩脑的皮虫,尤其是那根细长发亮的命运之丝,倒时不时地会在思维中闪烁几下。有时,便觉得这小虫怪倒霉,也蠢,将自己的命运系于一根游丝上,如何经得起风雨飘摇?但再想想,却又觉得这不过是它们注定了的生存方式,也必有其优长。而且,它们的命运极富象征意味。大千世界,无数生命,形形色色,包括我们人类,总体来看,都在太太平平世世代代地生生息息,但具体看,哪一个个体的命运不因了种种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因素而像皮虫一样,安危悬于一丝?区别的仅是那根细丝有形或无形罢了。战乱、病痛、天灾人祸等种种不测,岂不也像一只只看不见的手,随时随地可能将我们的命运之丝一掐而断?
年轻时,我在苏南煤矿当过几年电工,是那种常年在高低电杆(包括几十米高的铁塔)上爬上爬下的外线电工。就在那时,我特别会产生一种自己像皮虫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高压线路检修——我受命更换电站门前一根电线杆上的瓷瓶。早上8点整,我接到已停电可以上杆的通知,便开始登杆。当我爬到距高压线伸手可及之处时,发现我的登高板绳扣有些松,就停下来看了一下,就是这鬼使神差的短暂停顿,使我幸免于难——别!别动!一声因恐惧而失了真的尖叫拉住了我——原来刚才停的是另一路线,这条路线8点半才停!幸亏有人及时发现这一失误,再迟3秒,只要我一伸手,6600伏电源足以将我在刹那间烧成焦炭,从天飞落!
不久之后我改了行,从此不再与电打交道,但我发现我并没有因此而特别安全起来。相对于浩渺人世中的庞大、繁复、玄奥、矛盾,个体意识和力量实在是太微乎其微了。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总能因了有意无意的某种必然而免于偶然的不幸,但意外的叵測及其后果的严重性,仍不免让我们在事后大大地出上一把冷汗。有一回,我与同事谈笑风生于公路上时,骤然间被一声巨响震呆——我们的小车与一辆高速交会的卡车劈面相擦,卡车扬长而去,我们的司机座左侧后视镜被卡车撞断又打在玻璃上,玻璃粉碎,渣子迸满车中,司机头面、左臂鲜血迸流……而真正的危险并不在此,如果会车时两车再近那么一两厘米,想必我已不可能再在此絮叨了。
过去我曾以为,相对于肩负着种种人生、社会磨砺的成人而言,活动很少的老人或备受呵护的孩子,安全系数要大些。但当我有了个儿子以后,却发现情形正好相反。比起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都强得多的成人,他们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要大得多。且不说疾病抗御、应付地震火灾之类特异意外的能力,他们要差得多,就是一般性意外在他们身上的发生率,似乎也高得多。
儿子一岁多时,我在新村河边钓鱼。小保姆用婴儿车推着他来看热闹,孩子高兴起来,手一伸,脚一蹬,突然就从没停稳当的婴儿车里翻出。小保姆措手不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从倾斜的岸坡上骨碌碌地滚向河中。幸好,水边的草丛挡住了他。而全神于鱼漂的我,在小保姆冲下土坡抱起孩子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至今仍然清晰记得那份后怕的滋味,并且时时于深夜临睡或夜半梦醒时钻入意识、令我情感痉挛的是儿子5岁那年夏天,发生在夜间游泳池里的一瞬。
我与他在浅水池嬉戏一阵后,便用只救生圈套住他,将他带到深水区,嘱他坐在池沿别动,自己去游一个来回过把瘾。或许是父亲的本能,或许是意识到某种疏忽,当我游到泳池中间时,觉得有什么不对头,便回头搜寻他的踪影,但我看见的只有一只空荡荡的救生圈!我一个猛子扎向水底,返身狂游。幸运的是泳池的水清可见底,我才得以准确及时地抓住那两条无力地挣扎于池底的胳膊。事情就这么防不胜防——我刚下水,无知的孩子便俯身向池中嬉水,于是,滑入了足以淹没好几个他身高者的深水。
摸着孩子冰凉鼓胀的肚子,看着他那勉强挤出的在橙黄的灯光下分外惨淡的笑容,我的思维一片空白,无心揣测他那幼小的心灵此时正经历着什么样的恐惧、惊疑与悲哀,脑海中只有“差一点”三个字,风中皮虫般反反复复地盘旋、抖颤……
凡此种种,谅非我个人特有之经验。相信任何人一生中必定经验许多甚至比我多得多也玄得多的这类命运游戏。俗语道:一岁死到一百岁。实际上从另一面说出了人生的这种微妙、无常之情状——任何时候都可能有某种无法左右的因素使我们惜别这个危机四伏却魅力无穷的世界。仅从安全这个层面上看,一岁和一百岁是没有任何差异的。生命之丝维系了一百年者只能说是幸运些,决不能说是更安全些——相反,倒说明了他经历过比别人多得多的危机,付出过更优、更多的心智和体能。即便如我幸免于难的会车危机,看似偶然,实际上主要还是两车呼啸相交的一瞬间里,司机的经验和意志赢得了可贵的两三厘米间距。而若无对儿子安危的强烈关顾与及时的救助,儿子岂有从池底生还之理?
当然,相对于客观矛盾和危机的错综复杂,个人的心力和体力都显得软弱不堪。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会感到难以把握、左右自己的命运和安危,并将之归结为宿命的原因之一。但我不想这么看,我只想说说我此刻突然生出的一个感慨:人的命运在某种层面上看,有些类似于皮虫。但是,人毕竟不是皮虫。人与皮虫乃至一切其他动物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人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高级动物。因此,在维护自身及种族之生存、发展的斗争中,大多数的人都算得上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古往今来,关于英雄的定义何止千种百种,但无论如何,提起“英雄”,人们的脑海中油然浮起的总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伟岸形象。然而,想到人生中有那么多的战争、疾病和种种飞来横祸,想到一个人从出生直到死亡所必不可免地经历过、抗御过的种种艰难险阻,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人每一秒钟都面临着生命的考验,每一分钟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与形形色色的磨难、矛盾甚至死神搏斗!我敢深情地为之一呼:生命是伟大而无与伦比的,生存本身就是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诗篇。除去那些人类的公敌和丧失起码人伦的苟活者,每一个一息尚存的人,毫无疑问都是一个英雄、一个生的勇士——活着,本身便是一首凯歌。
我亦英雄。
姜琍敏: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散文学会会长。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皮虫乌溜溜肥嘟嘟的,个头、长相酷似蚕虫,习性也相似,能吐丝,以树叶为食。所不同的是它一生都蜗牛般包藏在那只黑褐色的皮囊里,负着它啃食树叶,吃饱了就将自己用那根细细的长丝悬吊在树枝上,悠哉游哉地睡大觉。殊不知这恰恰是它最薄弱之处。风骤起、雨大作时,那细细的丝如何能维系得住它的小命?更不用说人的侵害了。如果它在树上还不易碰到,但它悬着,手一揽就将它捉住了。再一挤,一个个无可奈何地露出头来,成了人所蓄养的鸡鸭的美食。少时家贫,我家养了不少鸡鸭,课余总拿个铁桶,四处采皮虫剥了喂鸡。那时并没什么特别的联想,大了,工作了,遇到什么事情了,或又看见它了,那探头缩脑的皮虫,尤其是那根细长发亮的命运之丝,倒时不时地会在思维中闪烁几下。有时,便觉得这小虫怪倒霉,也蠢,将自己的命运系于一根游丝上,如何经得起风雨飘摇?但再想想,却又觉得这不过是它们注定了的生存方式,也必有其优长。而且,它们的命运极富象征意味。大千世界,无数生命,形形色色,包括我们人类,总体来看,都在太太平平世世代代地生生息息,但具体看,哪一个个体的命运不因了种种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因素而像皮虫一样,安危悬于一丝?区别的仅是那根细丝有形或无形罢了。战乱、病痛、天灾人祸等种种不测,岂不也像一只只看不见的手,随时随地可能将我们的命运之丝一掐而断?
年轻时,我在苏南煤矿当过几年电工,是那种常年在高低电杆(包括几十米高的铁塔)上爬上爬下的外线电工。就在那时,我特别会产生一种自己像皮虫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高压线路检修——我受命更换电站门前一根电线杆上的瓷瓶。早上8点整,我接到已停电可以上杆的通知,便开始登杆。当我爬到距高压线伸手可及之处时,发现我的登高板绳扣有些松,就停下来看了一下,就是这鬼使神差的短暂停顿,使我幸免于难——别!别动!一声因恐惧而失了真的尖叫拉住了我——原来刚才停的是另一路线,这条路线8点半才停!幸亏有人及时发现这一失误,再迟3秒,只要我一伸手,6600伏电源足以将我在刹那间烧成焦炭,从天飞落!
不久之后我改了行,从此不再与电打交道,但我发现我并没有因此而特别安全起来。相对于浩渺人世中的庞大、繁复、玄奥、矛盾,个体意识和力量实在是太微乎其微了。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总能因了有意无意的某种必然而免于偶然的不幸,但意外的叵測及其后果的严重性,仍不免让我们在事后大大地出上一把冷汗。有一回,我与同事谈笑风生于公路上时,骤然间被一声巨响震呆——我们的小车与一辆高速交会的卡车劈面相擦,卡车扬长而去,我们的司机座左侧后视镜被卡车撞断又打在玻璃上,玻璃粉碎,渣子迸满车中,司机头面、左臂鲜血迸流……而真正的危险并不在此,如果会车时两车再近那么一两厘米,想必我已不可能再在此絮叨了。
过去我曾以为,相对于肩负着种种人生、社会磨砺的成人而言,活动很少的老人或备受呵护的孩子,安全系数要大些。但当我有了个儿子以后,却发现情形正好相反。比起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都强得多的成人,他们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要大得多。且不说疾病抗御、应付地震火灾之类特异意外的能力,他们要差得多,就是一般性意外在他们身上的发生率,似乎也高得多。
儿子一岁多时,我在新村河边钓鱼。小保姆用婴儿车推着他来看热闹,孩子高兴起来,手一伸,脚一蹬,突然就从没停稳当的婴儿车里翻出。小保姆措手不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从倾斜的岸坡上骨碌碌地滚向河中。幸好,水边的草丛挡住了他。而全神于鱼漂的我,在小保姆冲下土坡抱起孩子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至今仍然清晰记得那份后怕的滋味,并且时时于深夜临睡或夜半梦醒时钻入意识、令我情感痉挛的是儿子5岁那年夏天,发生在夜间游泳池里的一瞬。
我与他在浅水池嬉戏一阵后,便用只救生圈套住他,将他带到深水区,嘱他坐在池沿别动,自己去游一个来回过把瘾。或许是父亲的本能,或许是意识到某种疏忽,当我游到泳池中间时,觉得有什么不对头,便回头搜寻他的踪影,但我看见的只有一只空荡荡的救生圈!我一个猛子扎向水底,返身狂游。幸运的是泳池的水清可见底,我才得以准确及时地抓住那两条无力地挣扎于池底的胳膊。事情就这么防不胜防——我刚下水,无知的孩子便俯身向池中嬉水,于是,滑入了足以淹没好几个他身高者的深水。
摸着孩子冰凉鼓胀的肚子,看着他那勉强挤出的在橙黄的灯光下分外惨淡的笑容,我的思维一片空白,无心揣测他那幼小的心灵此时正经历着什么样的恐惧、惊疑与悲哀,脑海中只有“差一点”三个字,风中皮虫般反反复复地盘旋、抖颤……
凡此种种,谅非我个人特有之经验。相信任何人一生中必定经验许多甚至比我多得多也玄得多的这类命运游戏。俗语道:一岁死到一百岁。实际上从另一面说出了人生的这种微妙、无常之情状——任何时候都可能有某种无法左右的因素使我们惜别这个危机四伏却魅力无穷的世界。仅从安全这个层面上看,一岁和一百岁是没有任何差异的。生命之丝维系了一百年者只能说是幸运些,决不能说是更安全些——相反,倒说明了他经历过比别人多得多的危机,付出过更优、更多的心智和体能。即便如我幸免于难的会车危机,看似偶然,实际上主要还是两车呼啸相交的一瞬间里,司机的经验和意志赢得了可贵的两三厘米间距。而若无对儿子安危的强烈关顾与及时的救助,儿子岂有从池底生还之理?
当然,相对于客观矛盾和危机的错综复杂,个人的心力和体力都显得软弱不堪。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会感到难以把握、左右自己的命运和安危,并将之归结为宿命的原因之一。但我不想这么看,我只想说说我此刻突然生出的一个感慨:人的命运在某种层面上看,有些类似于皮虫。但是,人毕竟不是皮虫。人与皮虫乃至一切其他动物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人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高级动物。因此,在维护自身及种族之生存、发展的斗争中,大多数的人都算得上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古往今来,关于英雄的定义何止千种百种,但无论如何,提起“英雄”,人们的脑海中油然浮起的总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伟岸形象。然而,想到人生中有那么多的战争、疾病和种种飞来横祸,想到一个人从出生直到死亡所必不可免地经历过、抗御过的种种艰难险阻,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人每一秒钟都面临着生命的考验,每一分钟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与形形色色的磨难、矛盾甚至死神搏斗!我敢深情地为之一呼:生命是伟大而无与伦比的,生存本身就是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诗篇。除去那些人类的公敌和丧失起码人伦的苟活者,每一个一息尚存的人,毫无疑问都是一个英雄、一个生的勇士——活着,本身便是一首凯歌。
我亦英雄。
姜琍敏: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散文学会会长。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