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将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作为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从建立梯次培育结构、发挥商标的市场竞争利器作用等工作要素入手,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商标意识,促进商标事业的良性发展,为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活力。截止2012年12月末,全市有效注册商标15518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件(仅指行政认定)、内蒙古著名商标89件、呼和浩特市知名商标125件。
一、全市注册商标发展特点
(一)地域覆盖全面,总量逐年增加。从地域覆盖情况来看,呼和浩特市9个旗县区均有不同数量的注册商标,其中新城区2796件、回民区1465件、玉泉区1319件、赛罕区1481件、土左旗399件、托县276件、和林县1833件、清水河县119件、武川县172件。从注册商标数量来看,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1年累计注册量13682件,2012年累计注册量15518件,年递增13.4%,商标的有效注册量位居全区第一。
(二)注册门类齐全,商标所涉及的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商品商标注册以轻工、化工、纺织、食品、机械制造为主,服务商标由广告、餐饮、房屋建筑等领域向金融、医疗、教育、科学技术服务等更高层次领域发展。商标覆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三大产业,服务类商标呈现上扬趋势。
(三)驰名、著名商标总量递增,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自呼和浩特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以来,各级商标监管人员主,主体宣传和指导企业培育驰名、著名商标。经过努力,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及商标评审委员会又认定了“绿色心情”为中国驰名商标,至此全市拥有驰名商标 10件(不包含司法认定数量),数量创历史新高,暂居全区首位。与此同时,著名商标争创工作进展顺利,2012年新增内蒙古著名商标23件,认定数为历年最多。目前,呼和浩特市拥有内蒙古著名商标89件。
(四)服务商标崭露头角,成为知名商标新亮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维多利、民族、金锐等大型商场都拥有自己的服务商标。商标评审部门充分考虑均衡产业结构的发展要求,将知名商标评定范围扩展到食品、教育、旅游等13个行业门类。并将注册量相对较低的教育、文化等服务类商标作为知名商标评审的新方向,使“天堂草原”、 “兄妹游泳”等服务商标成为了上榜知名商标,打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亮点的知名商标。
(五)农副产品商标稳步增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步入发展新时代。在涉农旗县区范围内大力实施“品牌富农”工程,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协会申请注册商标,提升农业品牌质量,带动品牌农业发展,推动呼和浩特市特色农业经济走上发展新轨道。截止2012年12月末,全市累计农副产品商标达82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达6件,居全区首位。
二、实施商标战略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成功将推进实施商标战略这一部门业务提升到政府综合管理高度,转化为政府行为,有效推动商标品牌建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商标战略实施支撑体系。继 2011 年市政府下发《呼和浩特市进一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意见》以来,经过工商部门的大力促动,目前,已有 10 个旗县区政府分别出台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具体意见,明确了本区域范围内实施商标战略的远期和近期规划,并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建立了从市政府到各旗县区政府“两个层面”的商标战略推动机制。
(二)建立层级分明的“三大方阵”争创梯队。在商标管理工作中,实施商标培育储备制度,加强对辖区内商标注册情况的采集和分析,按照不同的培育目标分别建立培育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和注册商标数据库。目前,已将“蒙羊”、“浩翔”等65件普通商标列为呼和浩特市知名商标重点培养对象,将“新养道”、“香辣传奇”等30件知名商标列为内蒙古著名商标重点培育对象,将“民族”、“草原红太阳”等8件著名商标列为中国驰名商标重点培育对象,形成层级分明、结构合理的“三大方阵”争创梯队。
(三)建立创牌企业“订制服务”制度,增强商标服务的功效性。工商部门对申请驰名商标的重点企业实行“订制服务”制度,即从企业申请创牌开始,由工商部门拨出专门经费,派出具备商标知识的专业人员组成“创牌专项工作组”,深入企业驻扎服务,开展专业指导,帮助企业收集材料,准备申报事项,并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确保企业创牌成功。目前,通过“订制服务”已成功认定“金河”、“三花”、“绿色心情”等3件驰名商标。
(四)挖掘特色农产品特点,为农业产业品牌化发展注入新活力。鼓励农户建立“公司+农户+商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从而以品牌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土左旗永春农民专业合作社刚起步时建设蔬菜大棚23个,但由于生产出的蔬菜无商标品牌,一度出现滞销状况。了解到有关情况后,商标工作人员指导经营者成功注册了“永春”商标。经过商标包装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宽,价格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该合作社在原有的规模上又扩建了300亩蔬菜大棚,经营范围扩大到采摘、餐饮等多个行业,并形成了“公司十农户十合作社”的良好运作模式。
(五)发挥证明商标的优势作用,打造县域经济新亮点。结合地域特点,指导部分农产品专业协会在地理标志注册、管理及增加效益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使地理标志产品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县域经济新亮点。
三、当前实施商标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经济发达的地级市相比,呼和浩特市的商标注册总量、驰名和著名商标拥有量均存在较大差距,且依然保持着“匀速运行”状态,显现出商标战略实施后劲不足的态势。
(一)关于认知程度方面的差距。一是市场主体普遍认知程度不高,存在被动注册问题。由于商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未被社会广泛认同,部分企业负责人商标意识淡薄,以“短期获利”为最高目标,缺乏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产品多以“贴牌”方式销售。二是商标持有者认知程度不高,存在商标闲置问题。部分企业对于一些老牌子置之不理或束之高阁,使商标的价值未得到有效体现,甚至出现了著名商标过期不续展等种种现象。 (二)关于注册质量方面的差距。一是企业商标注册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绝大多数企业仅限于当前产品的单一注册,缺乏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及优势产品系列商标的注册。二是商标资源挖掘培育不充分。对特色产业挖掘不充分,使大量颇具地域特点、周边群众知悉度较高的品牌“默默无闻”植根于本乡本土,并最终 “自生自灭”。三是产品商标的结构不尽合理。全市的15518件注册商标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注册行业门类较为集中和单一,服务商标及涉及高科技等产品商标相对较少。
(三)关于使用效果方面的差距。一是商标企业自我宣传不到位,商品广告不涉及商标认定情况。部分企业负责人商标意识淡薄,在取得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的认定后,未及时在产品的包装上标示“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字样,仅标示“名牌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内容。二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效果不明显。部分农产品协会组织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未建立科学的使用管理制度,使其商标价值大打折扣。三是商标投资入股、质押融资等功能还未有效发挥。2012年内蒙古银监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开展商标质押工作的实施意见》。经了解,目前该办法未在各类商业银行转发,因而商标质押等相关工作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关于防御保护方面的差距。注册商标共分45个类别,1-34类是商品商标,35-45类是服务商标,一个类别需要一份申请,这样才可以在不同的类别中保护自己的商标。笔者发现部分企业在申请商标时,不重视跨类别申请注册商标,认为企业规模小,不必要跨类别保护。而等到企业发展壮大了,经营范围扩大了,准备去申请注册相关的类别时,却早已被他人抢注,后悔莫及。
(五)关于政策支持方面的差距。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空有商标意识,而无具体行动,究其原因则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时,松散型的协会组织无法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使得在当地颇负盛名的优质农产品默默植根于本土,无法给农户带来高额收益。
四、推进实施商标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奖励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将实施商标战略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制定商标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建议政府将商标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比例额的专项经费,用于商标战略实施、驰(著、知)名商标企业奖励和商标专用权保护,对获得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协会组织也给予一定的补贴。
(二)着重推进特色农产品商标建设。呼和浩特市拥有众多品质优良的农副土特产品,但很多农产品由于有品质、无商标,导致竞争力缺乏。应抓住国家工商总局出台《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施意见》、自治区工商局出台《关于支持呼和浩特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的有利契机,引导协会组织围绕“名、优、特、新”农产品,积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经营。
(三)提升旅游文化品牌价值。呼和浩特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文化项目。但全市的旅游、文化等服务商标寥寥无几,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极不相称。要注重发挥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文化服务商标注册,提升旅游文化品牌价值,促进旅游经济链条式发展。
(四)提升商标运用管理能力。广大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地把商标战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完善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对商标发展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同时,要挖掘商标潜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丰富商标内涵,积极研发推出新商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做到“开拓市场、商标先行”。充分发挥商标无形资产的融资功能,通过商标投资入股、质押融资等方式,有效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
责任编辑:张桂林
一、全市注册商标发展特点
(一)地域覆盖全面,总量逐年增加。从地域覆盖情况来看,呼和浩特市9个旗县区均有不同数量的注册商标,其中新城区2796件、回民区1465件、玉泉区1319件、赛罕区1481件、土左旗399件、托县276件、和林县1833件、清水河县119件、武川县172件。从注册商标数量来看,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1年累计注册量13682件,2012年累计注册量15518件,年递增13.4%,商标的有效注册量位居全区第一。
(二)注册门类齐全,商标所涉及的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商品商标注册以轻工、化工、纺织、食品、机械制造为主,服务商标由广告、餐饮、房屋建筑等领域向金融、医疗、教育、科学技术服务等更高层次领域发展。商标覆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三大产业,服务类商标呈现上扬趋势。
(三)驰名、著名商标总量递增,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自呼和浩特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以来,各级商标监管人员主,主体宣传和指导企业培育驰名、著名商标。经过努力,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及商标评审委员会又认定了“绿色心情”为中国驰名商标,至此全市拥有驰名商标 10件(不包含司法认定数量),数量创历史新高,暂居全区首位。与此同时,著名商标争创工作进展顺利,2012年新增内蒙古著名商标23件,认定数为历年最多。目前,呼和浩特市拥有内蒙古著名商标89件。
(四)服务商标崭露头角,成为知名商标新亮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维多利、民族、金锐等大型商场都拥有自己的服务商标。商标评审部门充分考虑均衡产业结构的发展要求,将知名商标评定范围扩展到食品、教育、旅游等13个行业门类。并将注册量相对较低的教育、文化等服务类商标作为知名商标评审的新方向,使“天堂草原”、 “兄妹游泳”等服务商标成为了上榜知名商标,打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亮点的知名商标。
(五)农副产品商标稳步增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步入发展新时代。在涉农旗县区范围内大力实施“品牌富农”工程,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协会申请注册商标,提升农业品牌质量,带动品牌农业发展,推动呼和浩特市特色农业经济走上发展新轨道。截止2012年12月末,全市累计农副产品商标达82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达6件,居全区首位。
二、实施商标战略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成功将推进实施商标战略这一部门业务提升到政府综合管理高度,转化为政府行为,有效推动商标品牌建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商标战略实施支撑体系。继 2011 年市政府下发《呼和浩特市进一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意见》以来,经过工商部门的大力促动,目前,已有 10 个旗县区政府分别出台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具体意见,明确了本区域范围内实施商标战略的远期和近期规划,并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建立了从市政府到各旗县区政府“两个层面”的商标战略推动机制。
(二)建立层级分明的“三大方阵”争创梯队。在商标管理工作中,实施商标培育储备制度,加强对辖区内商标注册情况的采集和分析,按照不同的培育目标分别建立培育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和注册商标数据库。目前,已将“蒙羊”、“浩翔”等65件普通商标列为呼和浩特市知名商标重点培养对象,将“新养道”、“香辣传奇”等30件知名商标列为内蒙古著名商标重点培育对象,将“民族”、“草原红太阳”等8件著名商标列为中国驰名商标重点培育对象,形成层级分明、结构合理的“三大方阵”争创梯队。
(三)建立创牌企业“订制服务”制度,增强商标服务的功效性。工商部门对申请驰名商标的重点企业实行“订制服务”制度,即从企业申请创牌开始,由工商部门拨出专门经费,派出具备商标知识的专业人员组成“创牌专项工作组”,深入企业驻扎服务,开展专业指导,帮助企业收集材料,准备申报事项,并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确保企业创牌成功。目前,通过“订制服务”已成功认定“金河”、“三花”、“绿色心情”等3件驰名商标。
(四)挖掘特色农产品特点,为农业产业品牌化发展注入新活力。鼓励农户建立“公司+农户+商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从而以品牌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土左旗永春农民专业合作社刚起步时建设蔬菜大棚23个,但由于生产出的蔬菜无商标品牌,一度出现滞销状况。了解到有关情况后,商标工作人员指导经营者成功注册了“永春”商标。经过商标包装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宽,价格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该合作社在原有的规模上又扩建了300亩蔬菜大棚,经营范围扩大到采摘、餐饮等多个行业,并形成了“公司十农户十合作社”的良好运作模式。
(五)发挥证明商标的优势作用,打造县域经济新亮点。结合地域特点,指导部分农产品专业协会在地理标志注册、管理及增加效益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使地理标志产品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县域经济新亮点。
三、当前实施商标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经济发达的地级市相比,呼和浩特市的商标注册总量、驰名和著名商标拥有量均存在较大差距,且依然保持着“匀速运行”状态,显现出商标战略实施后劲不足的态势。
(一)关于认知程度方面的差距。一是市场主体普遍认知程度不高,存在被动注册问题。由于商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未被社会广泛认同,部分企业负责人商标意识淡薄,以“短期获利”为最高目标,缺乏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产品多以“贴牌”方式销售。二是商标持有者认知程度不高,存在商标闲置问题。部分企业对于一些老牌子置之不理或束之高阁,使商标的价值未得到有效体现,甚至出现了著名商标过期不续展等种种现象。 (二)关于注册质量方面的差距。一是企业商标注册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绝大多数企业仅限于当前产品的单一注册,缺乏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及优势产品系列商标的注册。二是商标资源挖掘培育不充分。对特色产业挖掘不充分,使大量颇具地域特点、周边群众知悉度较高的品牌“默默无闻”植根于本乡本土,并最终 “自生自灭”。三是产品商标的结构不尽合理。全市的15518件注册商标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注册行业门类较为集中和单一,服务商标及涉及高科技等产品商标相对较少。
(三)关于使用效果方面的差距。一是商标企业自我宣传不到位,商品广告不涉及商标认定情况。部分企业负责人商标意识淡薄,在取得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的认定后,未及时在产品的包装上标示“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字样,仅标示“名牌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内容。二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效果不明显。部分农产品协会组织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未建立科学的使用管理制度,使其商标价值大打折扣。三是商标投资入股、质押融资等功能还未有效发挥。2012年内蒙古银监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开展商标质押工作的实施意见》。经了解,目前该办法未在各类商业银行转发,因而商标质押等相关工作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关于防御保护方面的差距。注册商标共分45个类别,1-34类是商品商标,35-45类是服务商标,一个类别需要一份申请,这样才可以在不同的类别中保护自己的商标。笔者发现部分企业在申请商标时,不重视跨类别申请注册商标,认为企业规模小,不必要跨类别保护。而等到企业发展壮大了,经营范围扩大了,准备去申请注册相关的类别时,却早已被他人抢注,后悔莫及。
(五)关于政策支持方面的差距。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空有商标意识,而无具体行动,究其原因则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时,松散型的协会组织无法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使得在当地颇负盛名的优质农产品默默植根于本土,无法给农户带来高额收益。
四、推进实施商标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奖励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将实施商标战略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制定商标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建议政府将商标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比例额的专项经费,用于商标战略实施、驰(著、知)名商标企业奖励和商标专用权保护,对获得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协会组织也给予一定的补贴。
(二)着重推进特色农产品商标建设。呼和浩特市拥有众多品质优良的农副土特产品,但很多农产品由于有品质、无商标,导致竞争力缺乏。应抓住国家工商总局出台《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施意见》、自治区工商局出台《关于支持呼和浩特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的有利契机,引导协会组织围绕“名、优、特、新”农产品,积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经营。
(三)提升旅游文化品牌价值。呼和浩特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文化项目。但全市的旅游、文化等服务商标寥寥无几,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极不相称。要注重发挥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文化服务商标注册,提升旅游文化品牌价值,促进旅游经济链条式发展。
(四)提升商标运用管理能力。广大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地把商标战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完善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对商标发展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同时,要挖掘商标潜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丰富商标内涵,积极研发推出新商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做到“开拓市场、商标先行”。充分发挥商标无形资产的融资功能,通过商标投资入股、质押融资等方式,有效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
责任编辑: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