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强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内部控制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各项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与准确性,对监督管理我国事业单位所有经济行为以及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策略
1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涵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资金活动的内部会计控制。即针对于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不断完善授权批准制度,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确保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安全。第二,采购与付款的内部会计控制。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通过加强采购、验收以及付款等诸多环节的会计控制,在保障事业单位生产经营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下,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第三,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通过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存货盘点清查制度、发出和领用审批权限制度等,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第四,工程费用的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健全的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项目预算、招投标以及质量管理等会计控制,进而,降低各种舞弊行为和决策失误率。第五,全面预算的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促进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
2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树立单位形象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中存在会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等现象,造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不高,利用率不高的状况产生,并且给事业单位的单位形象造成了极大影响。加强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对单位会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保证会计的工作效率以及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使事业单位的形象在员工以及社会群众心中成功树立。
2.2 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规范化、合理化
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内部控制,能够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凭证记录,使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状况得到真实的反映,确保国家资金得到合理利用,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在财务支出中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并且,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保证财务账簿的统一,能够强化对事业单位的总账以及明细账的核对和控制,促进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的管理与调度。
3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3.1 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部分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时过于形式化,缺少实质性内容。同时缺乏对领导层的管理,部门、岗位之间缺少相互制约,存在不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出现一些违反会计制度、财经法规规定的的现象。并且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不能形成对单位业务的必要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致使会计内部控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
3.2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控制薄弱
由于没有成熟的财务预算制度可拿来借鉴,致使对财务预算控制薄弱。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没有经过认真的规划和预算,仅是财务部门套用以往的财务状况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业务活动与财力支持相脱节,与当前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相违背,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出现很多问题,极大影响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3.3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较少,无法对其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国家没有十分明确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借鉴,各个事业单位只能根据《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来制定自己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理论依据与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接洽,极有可能导致建立起来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适用于本事业单位,导致已经建立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能完全执行,无法对本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工作加以监督和管理。
3.4 资产的控制不严格
我国对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并且对事业单位所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一些事业单位正因为有了这些资金的注入,然而其会计内部控制又不够严格,所以在进行设备购置和决策投资时,并没有科学地进行预算,盲目攀比,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片面认为其所购置的产品越多就越好,投资的规模越大就越好等。而也正是因为这些没有进行科学预算就购买了过多产品、做无用投资的行为,极大地造成了资金的浪费。此外,在对多余资产进行处理时,没有进行科学估价,也没有严格地做好资产清点工作,比如没有详细记录损坏、丢失、变卖和处置的资产事实,最终导致了账面的极度混乱,这些都对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4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分析
4.1 强化内部控制监督管理
内部监督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手段。成立由单位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内部监督领导小组,对会计内控的建立和执行进行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内部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经下几个方面:第一,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是否有效分离、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范围各程序。第二,财务授权审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的明确,制空权审批的手续是否健全;岗位责任制是否建立并得到落实,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第三,收支业务是否实行归口管理、印章和票据的使用和保管是否存在不当和漏洞;相关凭据的审核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第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和管理情况。有无存在系统设计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
4.2 加强财务部门预算控制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的编制。首先,在編制预算支出方面,单位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支出进行编制核对,并落实资金的方向及用途,对于具体的项目支出要全面和细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要沟通协调,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要相结合、与具体工作要相对应。其次,在预算执行的环节应进一步对财政预算进行控制,加强管理,防止滥用乱用资金的现象出现,要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按进度合理规范支出,控制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再者,要完整、准确、真实编制决算报表,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4.3 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首先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必须相互分离,根据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责任制度,每个岗位明确分工,定期轮岗,并进行一定的考核,避免舞弊行为发生。其次是建立授权审批控制,从财务的角度来看,财务人员应该明确授权批准方式、程序以及相关权限,在处理相关经济业务时按照批准条件和权利等级的规定对支出加以控制,起到限制滥用职权和保证既定方针执行的作用;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集体决策或联签。第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控制,财产保护控制,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全面预算控制,财务报告控制等,在现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单位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权责清晰,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策略
1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涵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资金活动的内部会计控制。即针对于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不断完善授权批准制度,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确保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安全。第二,采购与付款的内部会计控制。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通过加强采购、验收以及付款等诸多环节的会计控制,在保障事业单位生产经营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下,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第三,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通过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存货盘点清查制度、发出和领用审批权限制度等,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第四,工程费用的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健全的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项目预算、招投标以及质量管理等会计控制,进而,降低各种舞弊行为和决策失误率。第五,全面预算的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促进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
2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树立单位形象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中存在会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等现象,造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不高,利用率不高的状况产生,并且给事业单位的单位形象造成了极大影响。加强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对单位会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保证会计的工作效率以及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使事业单位的形象在员工以及社会群众心中成功树立。
2.2 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规范化、合理化
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内部控制,能够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凭证记录,使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状况得到真实的反映,确保国家资金得到合理利用,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在财务支出中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并且,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保证财务账簿的统一,能够强化对事业单位的总账以及明细账的核对和控制,促进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的管理与调度。
3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3.1 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部分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时过于形式化,缺少实质性内容。同时缺乏对领导层的管理,部门、岗位之间缺少相互制约,存在不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出现一些违反会计制度、财经法规规定的的现象。并且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不能形成对单位业务的必要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致使会计内部控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
3.2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控制薄弱
由于没有成熟的财务预算制度可拿来借鉴,致使对财务预算控制薄弱。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没有经过认真的规划和预算,仅是财务部门套用以往的财务状况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业务活动与财力支持相脱节,与当前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相违背,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出现很多问题,极大影响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3.3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较少,无法对其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国家没有十分明确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借鉴,各个事业单位只能根据《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来制定自己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理论依据与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接洽,极有可能导致建立起来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适用于本事业单位,导致已经建立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能完全执行,无法对本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工作加以监督和管理。
3.4 资产的控制不严格
我国对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并且对事业单位所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一些事业单位正因为有了这些资金的注入,然而其会计内部控制又不够严格,所以在进行设备购置和决策投资时,并没有科学地进行预算,盲目攀比,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片面认为其所购置的产品越多就越好,投资的规模越大就越好等。而也正是因为这些没有进行科学预算就购买了过多产品、做无用投资的行为,极大地造成了资金的浪费。此外,在对多余资产进行处理时,没有进行科学估价,也没有严格地做好资产清点工作,比如没有详细记录损坏、丢失、变卖和处置的资产事实,最终导致了账面的极度混乱,这些都对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4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分析
4.1 强化内部控制监督管理
内部监督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手段。成立由单位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内部监督领导小组,对会计内控的建立和执行进行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内部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经下几个方面:第一,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是否有效分离、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范围各程序。第二,财务授权审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的明确,制空权审批的手续是否健全;岗位责任制是否建立并得到落实,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第三,收支业务是否实行归口管理、印章和票据的使用和保管是否存在不当和漏洞;相关凭据的审核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第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和管理情况。有无存在系统设计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
4.2 加强财务部门预算控制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的编制。首先,在編制预算支出方面,单位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支出进行编制核对,并落实资金的方向及用途,对于具体的项目支出要全面和细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要沟通协调,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要相结合、与具体工作要相对应。其次,在预算执行的环节应进一步对财政预算进行控制,加强管理,防止滥用乱用资金的现象出现,要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按进度合理规范支出,控制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再者,要完整、准确、真实编制决算报表,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4.3 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首先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必须相互分离,根据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责任制度,每个岗位明确分工,定期轮岗,并进行一定的考核,避免舞弊行为发生。其次是建立授权审批控制,从财务的角度来看,财务人员应该明确授权批准方式、程序以及相关权限,在处理相关经济业务时按照批准条件和权利等级的规定对支出加以控制,起到限制滥用职权和保证既定方针执行的作用;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集体决策或联签。第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控制,财产保护控制,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全面预算控制,财务报告控制等,在现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单位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权责清晰,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