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杨万里的亭台堂阁记共 46 篇,占其记体文的近三分之二。在这些记中,以写景为主的有很多。不仅如此,杨万里还善于跳出写景之外,或记人,或议论,令人耳目一新,拓展了亭台记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杨万里;亭台楼阁;思想内容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诗坛的名家,也是南宋散文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杨万里的散文,体裁齐全,尤其记体散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学性、实用性都很强。其亭台堂阁记共 46 篇,占记体文的近三分之二。在这些亭台记中,以写景为主的有很多。但不仅如此,杨万里亭台堂阁记还善于在写景之外,或记人,或议论,令人耳目一新。
杨万里的亭台堂阁记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描写正直为民的官吏,表达仁政思想
杨万里生活在南宋中期,当时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危机重重,有识之士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努力。对于杨万里而言,他不仅是一位入仕为官的文人士大夫,更是一位深受理学濡染的道学之士。杨万里的内心怀有强烈的“致君行道”的价值理想,以报国安民为己任,他尤为敬佩那些忠直爱民、施行仁政的地方官员,在为他们做的一些堂室记中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赞赏之情,同时也于其中表达了自己以儒道为吏治的政治主张。
杨万里的《怀种堂记》是一篇纪念隆兴知府刘琪善政的文章,描写了刘公为奉新县三乡解决寓税之弊,“于是三乡昔无田而有税者,今无其所有;昔有乡而无民者,今有其所无。”高度赞扬了刘公治理好百姓的政绩。杨万里在最后发表了对忠臣立国的看法,他认为国之所立在于民,保国之大计在结民心。真正的爱国忠臣应该像刘公一样“一言而除民百世之害”。记文的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刘琪的深深敬佩之情。
在其后记篇《隆兴府奉新县怀种堂后记》中,杨万里补叙了另外两个为民谋利的官员:奉新县令张琯和隆兴府帅张枃。张馆为奏请减营田之赋,多次拜谒州官而受阻,几欲解印辞官而去。后龙图阁学士张枃知隆兴府,蠲税才终于得行。杨万里表达了为官者应主动体恤民情,不为私利或打着“国利”、“州利”的名号而害民的思想。
二、叙写正直清高的君子,赞美高风亮节之士
杨万里以儒家人格标准立身行事,在他的亭台记中,就有许多赞美忠臣名士的作品,表露出他尊崇儒家道德名节的思想。
《玉立斋记》是一篇以竹论人的文章。文中以竹之“立“与世之君子之“立”对比,认为“立”当从小节做起,不为小利小害而改变自己的品节。竹子之“立”虽小,却立得正,立得直,认为此种品格足以成为做人之典范。并将唐德明的“庄静端直”比作“美竹”,认为唐德明其为人庄静而端直,犹如“抗节玉立”的竹,足以磨砺世俗。同时也进一步规劝、讽剌那些趋慕荣利、丧失品格的人。
同时,杨万里的记文中还有直接对名士道德的热情称颂以及对小人行径的批判,真实地表现了杨万里内心强烈的名节观。如《宜州新豫章先生祠堂记》记述了现任宜州太守韩璧翻新山谷先生祠堂的事迹,文中对韩侯尊崇山谷、续传山谷学问人品的做法大加赞赏。杨万里还在文中追述了黄庭坚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因党争被贬宜州的遭遇,发表了一番君子与小人的议论。在杨万里看来,君子的品德学行必将流芳百世,不会因小人的刁难而受到丝毫的污损,而小人陷害君子谄媚取荣的行径,则将遗臭万年。
三、赞扬有学之士,阐发为学之道
儒家认为,道德与知识是统一的,《中庸》里将二者的关系表述为“尊德性而道问学”。所谓“尊德性”是指不断地加强人生的道德修养;所谓“道问学”则是对知识、学问的追求。德性可以促进君子的学问,而学问也可以促进君子德性的养成,两者相辅相成。宋代理学家特别重视和强调道德的养成,因此在他们看来,“尊德性”要比“道问学”更重要一些。与其他宋儒一样,杨万里也将“尊德性”排在第一位,但他同时也非常注重后天学习对德行养成的重要作用。他在《陆贽不负所学论》中说;“君子之学问也,真,故君子之名节也,全。[ 辛更儒:《杨万里集笺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他看重“学”,孜孜以求地治学,自觉承续学术传统。
《一经堂记》是为永新县谭微仲的书斋所作的一篇文章,文中表达了自己对“以儒书传子孙”的看法。他认为,书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相对于易消耗失去的财物而言,是更值得作为遗产留给子孙的,“以书守家”是“为子孙计者”。但是,如果书只是当作一种物品来珍藏,那么这些藏书也算不上可以留传给子孙的财富。因此,杨万里认为书应该“不家于藏而身于藏”,通过学习将书中的知识“藏”于身上,内化为人的学识、品行。
四、描摹山水风景,表达自然哲理
杨万里不仅是宋代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他在社会政治思想、理学思想、易学思想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杨万里的“记”中,同样也有其深刻思想的流露,从这些“记”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宇宙、对人生的思索。
杨万里多在描摹山水风景中思考自然哲理。《景延楼记》是杨万里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景物,后半部分借人与山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令人深思的人生矛盾。作者认为,人与山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真正能欣赏山水享受到乐趣的人,并不贪图占有山水,而据有山水的人又未必能真正享受到山水的乐趣。由此构成了“山水之乐,易得而不易得,不易得而易”的矛盾。为什么贪图山水之乐的人得不到真正的山水,而不企求山水之乐的人却能拥有它呢?作者以庾亮、谢安和李白为例加以说明,他们都是胸怀大志的高洁之士,“非一丘一壑之人”,他们有喜爱山水的生活趣向,可是为了建功立业、忙于奔走而无法满足自己的山水情趣,只有当郁郁失意、离开名利场之后才真正领悟到了自然山水的美妙和神奇。由此而引出了出世与入世这种深层的人生矛盾。杨万里“记”中像这样表述对宇宙、人生思考的还有很多。如《玉立斋记》、《爱教堂记》、《山居记》。因为杨万里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他还是一个理学家,其散文常有哲思流露。
杨万里为官三十余载,仕而己,已而仕,人生历程的多变,决定了其记体文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多样性。他的亭台堂阁记作品众多,包罗较广。总之,亭台堂阁记在杨万里的手中,大多是他政治观点、道德思想、学术思想及自我性情的书写,表达了他的爱国爱民之心、为人处世之道和达观自适之性。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觉担当道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并又保持自身独立人格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
参考文献:
[1]杨万里:《杨万里集笺校》,辛更儒笺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
[2]湛之:《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
[3]张瑞君:《杨万里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于北山:《杨万里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5]张玖青,曹建国:论杨万里的散文观,《长江学术》,2008年第3期
[6]扶平凡:杨万里散文艺术论,《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关键词】:杨万里;亭台楼阁;思想内容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诗坛的名家,也是南宋散文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杨万里的散文,体裁齐全,尤其记体散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文学性、实用性都很强。其亭台堂阁记共 46 篇,占记体文的近三分之二。在这些亭台记中,以写景为主的有很多。但不仅如此,杨万里亭台堂阁记还善于在写景之外,或记人,或议论,令人耳目一新。
杨万里的亭台堂阁记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描写正直为民的官吏,表达仁政思想
杨万里生活在南宋中期,当时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危机重重,有识之士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努力。对于杨万里而言,他不仅是一位入仕为官的文人士大夫,更是一位深受理学濡染的道学之士。杨万里的内心怀有强烈的“致君行道”的价值理想,以报国安民为己任,他尤为敬佩那些忠直爱民、施行仁政的地方官员,在为他们做的一些堂室记中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赞赏之情,同时也于其中表达了自己以儒道为吏治的政治主张。
杨万里的《怀种堂记》是一篇纪念隆兴知府刘琪善政的文章,描写了刘公为奉新县三乡解决寓税之弊,“于是三乡昔无田而有税者,今无其所有;昔有乡而无民者,今有其所无。”高度赞扬了刘公治理好百姓的政绩。杨万里在最后发表了对忠臣立国的看法,他认为国之所立在于民,保国之大计在结民心。真正的爱国忠臣应该像刘公一样“一言而除民百世之害”。记文的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刘琪的深深敬佩之情。
在其后记篇《隆兴府奉新县怀种堂后记》中,杨万里补叙了另外两个为民谋利的官员:奉新县令张琯和隆兴府帅张枃。张馆为奏请减营田之赋,多次拜谒州官而受阻,几欲解印辞官而去。后龙图阁学士张枃知隆兴府,蠲税才终于得行。杨万里表达了为官者应主动体恤民情,不为私利或打着“国利”、“州利”的名号而害民的思想。
二、叙写正直清高的君子,赞美高风亮节之士
杨万里以儒家人格标准立身行事,在他的亭台记中,就有许多赞美忠臣名士的作品,表露出他尊崇儒家道德名节的思想。
《玉立斋记》是一篇以竹论人的文章。文中以竹之“立“与世之君子之“立”对比,认为“立”当从小节做起,不为小利小害而改变自己的品节。竹子之“立”虽小,却立得正,立得直,认为此种品格足以成为做人之典范。并将唐德明的“庄静端直”比作“美竹”,认为唐德明其为人庄静而端直,犹如“抗节玉立”的竹,足以磨砺世俗。同时也进一步规劝、讽剌那些趋慕荣利、丧失品格的人。
同时,杨万里的记文中还有直接对名士道德的热情称颂以及对小人行径的批判,真实地表现了杨万里内心强烈的名节观。如《宜州新豫章先生祠堂记》记述了现任宜州太守韩璧翻新山谷先生祠堂的事迹,文中对韩侯尊崇山谷、续传山谷学问人品的做法大加赞赏。杨万里还在文中追述了黄庭坚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因党争被贬宜州的遭遇,发表了一番君子与小人的议论。在杨万里看来,君子的品德学行必将流芳百世,不会因小人的刁难而受到丝毫的污损,而小人陷害君子谄媚取荣的行径,则将遗臭万年。
三、赞扬有学之士,阐发为学之道
儒家认为,道德与知识是统一的,《中庸》里将二者的关系表述为“尊德性而道问学”。所谓“尊德性”是指不断地加强人生的道德修养;所谓“道问学”则是对知识、学问的追求。德性可以促进君子的学问,而学问也可以促进君子德性的养成,两者相辅相成。宋代理学家特别重视和强调道德的养成,因此在他们看来,“尊德性”要比“道问学”更重要一些。与其他宋儒一样,杨万里也将“尊德性”排在第一位,但他同时也非常注重后天学习对德行养成的重要作用。他在《陆贽不负所学论》中说;“君子之学问也,真,故君子之名节也,全。[ 辛更儒:《杨万里集笺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他看重“学”,孜孜以求地治学,自觉承续学术传统。
《一经堂记》是为永新县谭微仲的书斋所作的一篇文章,文中表达了自己对“以儒书传子孙”的看法。他认为,书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相对于易消耗失去的财物而言,是更值得作为遗产留给子孙的,“以书守家”是“为子孙计者”。但是,如果书只是当作一种物品来珍藏,那么这些藏书也算不上可以留传给子孙的财富。因此,杨万里认为书应该“不家于藏而身于藏”,通过学习将书中的知识“藏”于身上,内化为人的学识、品行。
四、描摹山水风景,表达自然哲理
杨万里不仅是宋代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他在社会政治思想、理学思想、易学思想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杨万里的“记”中,同样也有其深刻思想的流露,从这些“记”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宇宙、对人生的思索。
杨万里多在描摹山水风景中思考自然哲理。《景延楼记》是杨万里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景物,后半部分借人与山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令人深思的人生矛盾。作者认为,人与山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真正能欣赏山水享受到乐趣的人,并不贪图占有山水,而据有山水的人又未必能真正享受到山水的乐趣。由此构成了“山水之乐,易得而不易得,不易得而易”的矛盾。为什么贪图山水之乐的人得不到真正的山水,而不企求山水之乐的人却能拥有它呢?作者以庾亮、谢安和李白为例加以说明,他们都是胸怀大志的高洁之士,“非一丘一壑之人”,他们有喜爱山水的生活趣向,可是为了建功立业、忙于奔走而无法满足自己的山水情趣,只有当郁郁失意、离开名利场之后才真正领悟到了自然山水的美妙和神奇。由此而引出了出世与入世这种深层的人生矛盾。杨万里“记”中像这样表述对宇宙、人生思考的还有很多。如《玉立斋记》、《爱教堂记》、《山居记》。因为杨万里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他还是一个理学家,其散文常有哲思流露。
杨万里为官三十余载,仕而己,已而仕,人生历程的多变,决定了其记体文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多样性。他的亭台堂阁记作品众多,包罗较广。总之,亭台堂阁记在杨万里的手中,大多是他政治观点、道德思想、学术思想及自我性情的书写,表达了他的爱国爱民之心、为人处世之道和达观自适之性。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觉担当道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并又保持自身独立人格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
参考文献:
[1]杨万里:《杨万里集笺校》,辛更儒笺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
[2]湛之:《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
[3]张瑞君:《杨万里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于北山:《杨万里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5]张玖青,曹建国:论杨万里的散文观,《长江学术》,2008年第3期
[6]扶平凡:杨万里散文艺术论,《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