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畅想中国乳业未来十年,相继站在奥运、世博舞台上,摘取IDF乳业大会最高奖的伊利显然已经做好进军国际市场,跻身世界乳业巨头的准备。
2010年初夏,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莫扎特故乡——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悠扬,几天以来,人们谈论的不是音乐,不是艺术,也不是莫扎特,而是一场牛奶的盛会——国际乳品联合会(IDF)第四届全球乳业大会就在这里召开,来自全球29个国家的超过150家乳品企业代表齐聚萨尔茨堡Residenz宫骑士大厅,这座中世纪的古堡到处弥漫着牛奶的香气。
本届大会上,来自中国的企业只拿走了一枚奖牌,却令在场的世界乳业强企代表无不瞩目,这枚奖牌是“2010年IDF最佳功能乳制品创新金奖”,而获奖者是来自中国伊利的“畅轻”。
这是中国酸奶产品首次在国外荣膺金奖,而这也正代表了伊利首次在科技创新方面跨越了国际乳业巨头。那么,伊利“畅轻”获得这枚奖项何以令在场的乳业强企代表瞩目?这枚金奖背后又蕴含了中国乳企与外国巨头怎样的恩怨情仇?伊利带领中国乳业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升级究竟会对跨国乳业巨头产生多大的影响?这一切都要从20多年以前说起。
中外乳企的“恩怨情仇”
国际乳品联合会(IDF),是全世界最权威的非营利性乳业组织。与奥林匹克之于体育,世界杯之于足球一样,每四年一届的IDF乳业大会也是全球乳业的最高盛事。“最佳功能乳制品创新金奖”正是IDF乳业大会“王冠上的明珠”,可以说,伊利所获得的这枚技术创新金奖正是每一个在场的乳企都梦寐以求的。
而跨国乳业巨头更忌惮的是伊利等中国乳企的快速崛起与日渐强大,其后蕴藏着的则是中外乳企过去20多年中的恩怨情仇。
改革开放后,10亿潜在消费者吸引了跨国乳业巨头纷至沓来。以雀巢1990年在华建厂为标志,90年代初,雀巢、达能、明治等全球乳业20强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经过数年的市场培育,部分跨国乳业巨头已经在中国一线城市建立起了营销网络,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虽然当时中国一线城市洋品牌充斥,但洋品牌在中国的成功极大地鼓励了中国乳企,也正是在那时,本土乳企逐渐学习到了世界最先进的乳业技术与跨国公司管理经验、市场运作模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1993年,国内乳业巨头伊利的前身——“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这家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企业第一次迈出了深具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改制当年,伊利一跃成为国内冷饮销售的龙头企业,从此开创了伊利冷饮长达17年雄霸天下的传奇历史,几乎同一时间,上海光明乳业也提出了“创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口号。
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乳企正式发起了对外国乳业巨头的“反攻”,揭开了中国乳业发展史上新的篇章。
科技创新助力“家门口的战争”
面对强大的跨国乳业巨头,中国乳企如何展开反击,打败中国市场上的洋老师?这时,液奶技术的成熟与大规模应用给中国乳企带来了天赐良机。
1998年,随着美国引入液奶新技术,常温液态奶在美国市场上迅速崛起,跨国乳业强企也纷纷试图在中国市场上推广液态奶。但最大的问题是:国外乳企不可能远涉重洋将牛奶运到中国市场上来,若要在中国市场上站稳液态奶市场,必须在当地投入巨资建设奶源及工厂。较外国乳企而言,中国乳企拥有同样的机会,而且更为熟悉本国国情,也更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已经意识到奶源重要性的伊利,已开始踏踏实实的在中国北方草原上构建大规模的奶源基地,为日后雄霸中国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中外乳企第一次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而伊利则代表本土乳企跑赢了这场比赛!
1999年,伊利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将国际最先进的常温奶保鲜与包装技术引入中国,并大规模地更新生产设备,通过技术创新全面破解了延长乳制品保质期的“科技密码”,从此来自大草原的牛奶开始走上普通消费者的餐桌。在伊利的带领下,中国乳业一跃进入“黄金十年”,此后10年中,中国乳品市场增长率超过同期世界市场10倍以上,伊利也藉此成为中国乳业第一个销售额突破百亿的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本土乳业巨头,并初步具备了与跨国巨头抗衡的实力。
如何继续赢得这场“家门口的战争”?在赢得“液态奶”之争后,伊利董事长潘刚仔细考察了国际市场,发现国际乳业巨头都拥有着科学而平衡的产品结构,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更是跨国巨头席卷国际市场的“利器”。于是潘刚下定决心扭转了单一以液态奶为依托的伊利的产品结构,在产品科技创新上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与变革,大力加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在这一阶段伊利锻造出了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构筑起了液奶、奶粉、冷饮、酸奶等四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的均衡产品结构。到2009年,除了原本就拥有巨大优势的液奶、冷饮业务板块之外,伊利奶粉也率领国产品牌成功阻击洋奶粉,销量跃居全国第一,捍卫了国产品牌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同期,伊利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已经占业务总额40%以上,趋近跨国乳业强企。
荣膺全球乳业最高奖伊利迈向国际
2005年,伊利集团正式携手北京奥运会,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舞台上,伊利的成长故事也吸引了哈佛商学院的关注。2007年以来,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麦伟略先后多次带领着他的学生们来到伊利考察。麦教授惊讶于伊利的成长传奇,在美国从来没有任何一家乳企能进行全国市场布局。令他的学生们更感兴趣的是,这家中国乳企是否能以同样的速度在国际市场称雄?如果能,它将凭借什么?
科技创新当然不是答案的全部,但科技创新无疑是中国乳企将来立足国际市场的最重砝码之一。过去多年中,伊利致力于科技创新,2007年前后,先后推出了备受业界瞩目的中国第一款有机奶“伊利金典”以及破解“乳糖不耐症”的“伊利营养舒化奶”,以其完美品质征服了奥运,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2009年,伊利正式成为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标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服务的企业,站在世博舞台上的伊利向全世界展现了其强大的创新能力。仅2009年一年,伊利就新增或改进产品200余种,伊利QQ星儿童成长牛奶也获得了第十届中国国际食品与饮料展览会(SIALChina)2009产品创新大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一年里,伊利成功推出具备“实现通畅,促进吸收”双重功效的“畅轻”酸奶,权威临床医学检测表明:连续饮用“畅轻”21天,对普通人群胃肠道健康状况的改善率高达95%以上,通畅效果也达到95%以上。
2010年,在IDF全球乳业大会上,正是凭借“畅轻”酸奶,伊利击败众多世界乳业巨头,从来自全球29个国家150多家乳企中脱颖而出,荣膺“2010年IDF最佳功能乳制品创新金奖”,完成了本土乳企在科技创新方面对于跨国乳业巨头的首次超越。
从十年前开创液态奶时代,到锤炼出了堪与世界乳业强企媲美的全能产品结构,成为中国市场上跨国乳企最为忌惮的竞争对手,再到摘取IDF乳业大会“王冠上的明珠”,跻身科技创新一流强企,伊利演绎了乳业界的中国式传奇,更带领中国乳业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升级。畅想中国乳业未来十年,相继站在奥运、世博舞台上,摘取IDF乳业大会最高奖的伊利显然已经做好进军国际市场,跻身世界乳业巨头的准备。而随着伊利这家未来世界级乳品企业的崛起,中国乳业也必将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助力中国跻身世界乳业强国之列。
什么是IDF?
国际乳品联合会(IDF)成立于1903年,是一个“独立的、非政治性的、非营利性的世界性乳业组织”,目前拥有50多个成员国,覆盖全球86%的牛奶产量,其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世界乳业大会也是全世界最具规模和权威性的乳制品行业会议之一,素有“全球乳业的奥林匹克”之称。
2010年初夏,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莫扎特故乡——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悠扬,几天以来,人们谈论的不是音乐,不是艺术,也不是莫扎特,而是一场牛奶的盛会——国际乳品联合会(IDF)第四届全球乳业大会就在这里召开,来自全球29个国家的超过150家乳品企业代表齐聚萨尔茨堡Residenz宫骑士大厅,这座中世纪的古堡到处弥漫着牛奶的香气。
本届大会上,来自中国的企业只拿走了一枚奖牌,却令在场的世界乳业强企代表无不瞩目,这枚奖牌是“2010年IDF最佳功能乳制品创新金奖”,而获奖者是来自中国伊利的“畅轻”。
这是中国酸奶产品首次在国外荣膺金奖,而这也正代表了伊利首次在科技创新方面跨越了国际乳业巨头。那么,伊利“畅轻”获得这枚奖项何以令在场的乳业强企代表瞩目?这枚金奖背后又蕴含了中国乳企与外国巨头怎样的恩怨情仇?伊利带领中国乳业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升级究竟会对跨国乳业巨头产生多大的影响?这一切都要从20多年以前说起。
中外乳企的“恩怨情仇”
国际乳品联合会(IDF),是全世界最权威的非营利性乳业组织。与奥林匹克之于体育,世界杯之于足球一样,每四年一届的IDF乳业大会也是全球乳业的最高盛事。“最佳功能乳制品创新金奖”正是IDF乳业大会“王冠上的明珠”,可以说,伊利所获得的这枚技术创新金奖正是每一个在场的乳企都梦寐以求的。
而跨国乳业巨头更忌惮的是伊利等中国乳企的快速崛起与日渐强大,其后蕴藏着的则是中外乳企过去20多年中的恩怨情仇。
改革开放后,10亿潜在消费者吸引了跨国乳业巨头纷至沓来。以雀巢1990年在华建厂为标志,90年代初,雀巢、达能、明治等全球乳业20强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经过数年的市场培育,部分跨国乳业巨头已经在中国一线城市建立起了营销网络,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虽然当时中国一线城市洋品牌充斥,但洋品牌在中国的成功极大地鼓励了中国乳企,也正是在那时,本土乳企逐渐学习到了世界最先进的乳业技术与跨国公司管理经验、市场运作模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1993年,国内乳业巨头伊利的前身——“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这家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企业第一次迈出了深具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改制当年,伊利一跃成为国内冷饮销售的龙头企业,从此开创了伊利冷饮长达17年雄霸天下的传奇历史,几乎同一时间,上海光明乳业也提出了“创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口号。
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乳企正式发起了对外国乳业巨头的“反攻”,揭开了中国乳业发展史上新的篇章。
科技创新助力“家门口的战争”
面对强大的跨国乳业巨头,中国乳企如何展开反击,打败中国市场上的洋老师?这时,液奶技术的成熟与大规模应用给中国乳企带来了天赐良机。
1998年,随着美国引入液奶新技术,常温液态奶在美国市场上迅速崛起,跨国乳业强企也纷纷试图在中国市场上推广液态奶。但最大的问题是:国外乳企不可能远涉重洋将牛奶运到中国市场上来,若要在中国市场上站稳液态奶市场,必须在当地投入巨资建设奶源及工厂。较外国乳企而言,中国乳企拥有同样的机会,而且更为熟悉本国国情,也更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已经意识到奶源重要性的伊利,已开始踏踏实实的在中国北方草原上构建大规模的奶源基地,为日后雄霸中国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中外乳企第一次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而伊利则代表本土乳企跑赢了这场比赛!
1999年,伊利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将国际最先进的常温奶保鲜与包装技术引入中国,并大规模地更新生产设备,通过技术创新全面破解了延长乳制品保质期的“科技密码”,从此来自大草原的牛奶开始走上普通消费者的餐桌。在伊利的带领下,中国乳业一跃进入“黄金十年”,此后10年中,中国乳品市场增长率超过同期世界市场10倍以上,伊利也藉此成为中国乳业第一个销售额突破百亿的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本土乳业巨头,并初步具备了与跨国巨头抗衡的实力。
如何继续赢得这场“家门口的战争”?在赢得“液态奶”之争后,伊利董事长潘刚仔细考察了国际市场,发现国际乳业巨头都拥有着科学而平衡的产品结构,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更是跨国巨头席卷国际市场的“利器”。于是潘刚下定决心扭转了单一以液态奶为依托的伊利的产品结构,在产品科技创新上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与变革,大力加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在这一阶段伊利锻造出了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构筑起了液奶、奶粉、冷饮、酸奶等四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的均衡产品结构。到2009年,除了原本就拥有巨大优势的液奶、冷饮业务板块之外,伊利奶粉也率领国产品牌成功阻击洋奶粉,销量跃居全国第一,捍卫了国产品牌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同期,伊利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已经占业务总额40%以上,趋近跨国乳业强企。
荣膺全球乳业最高奖伊利迈向国际
2005年,伊利集团正式携手北京奥运会,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舞台上,伊利的成长故事也吸引了哈佛商学院的关注。2007年以来,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麦伟略先后多次带领着他的学生们来到伊利考察。麦教授惊讶于伊利的成长传奇,在美国从来没有任何一家乳企能进行全国市场布局。令他的学生们更感兴趣的是,这家中国乳企是否能以同样的速度在国际市场称雄?如果能,它将凭借什么?
科技创新当然不是答案的全部,但科技创新无疑是中国乳企将来立足国际市场的最重砝码之一。过去多年中,伊利致力于科技创新,2007年前后,先后推出了备受业界瞩目的中国第一款有机奶“伊利金典”以及破解“乳糖不耐症”的“伊利营养舒化奶”,以其完美品质征服了奥运,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2009年,伊利正式成为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标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服务的企业,站在世博舞台上的伊利向全世界展现了其强大的创新能力。仅2009年一年,伊利就新增或改进产品200余种,伊利QQ星儿童成长牛奶也获得了第十届中国国际食品与饮料展览会(SIALChina)2009产品创新大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一年里,伊利成功推出具备“实现通畅,促进吸收”双重功效的“畅轻”酸奶,权威临床医学检测表明:连续饮用“畅轻”21天,对普通人群胃肠道健康状况的改善率高达95%以上,通畅效果也达到95%以上。
2010年,在IDF全球乳业大会上,正是凭借“畅轻”酸奶,伊利击败众多世界乳业巨头,从来自全球29个国家150多家乳企中脱颖而出,荣膺“2010年IDF最佳功能乳制品创新金奖”,完成了本土乳企在科技创新方面对于跨国乳业巨头的首次超越。
从十年前开创液态奶时代,到锤炼出了堪与世界乳业强企媲美的全能产品结构,成为中国市场上跨国乳企最为忌惮的竞争对手,再到摘取IDF乳业大会“王冠上的明珠”,跻身科技创新一流强企,伊利演绎了乳业界的中国式传奇,更带领中国乳业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升级。畅想中国乳业未来十年,相继站在奥运、世博舞台上,摘取IDF乳业大会最高奖的伊利显然已经做好进军国际市场,跻身世界乳业巨头的准备。而随着伊利这家未来世界级乳品企业的崛起,中国乳业也必将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助力中国跻身世界乳业强国之列。
什么是IDF?
国际乳品联合会(IDF)成立于1903年,是一个“独立的、非政治性的、非营利性的世界性乳业组织”,目前拥有50多个成员国,覆盖全球86%的牛奶产量,其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世界乳业大会也是全世界最具规模和权威性的乳制品行业会议之一,素有“全球乳业的奥林匹克”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