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责任心也叫作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关键词:小学生 责任心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1-02
前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意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有责任意识决定着将来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责任意识。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蓬勃。他们的经历是一帆风顺的,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但是目前社会现实中,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他们自立意识和生活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心理学者李丹认为:“依赖心理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自信心与独立感。具有依赖心理的人始终要求别人的帮助。”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缺乏责任感,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做事马虎、不懂谦让、不知珍惜、推卸责任等现象比较普遍。
“责任”一词在《汉语大字典》中有以下几个含义:一是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二是份内应做的事;三是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而应该承担的职责。在当代哲学和心理学上“责任”一词有两层含义:对过失的归因和义务。概括而言之,责任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生存的个人,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在所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对社会、他人和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并对个人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和过错负责。
所谓“责任意识”则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我们也经常称之为:责任心或是责任感。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和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前提,是道德教育的内核,是道德教育评价最一般的价值尺度。离开责任心教育,就无从谈起道德教育。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心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未来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意识,责任心的培养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如何培养孩子成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而培养孩子成才的关键是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的话——“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的衣服从来就没有自己洗过,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被子要让妈妈叠,洗脚要让妈妈打好温水,写作业要让妈妈给念题目,上学时书包也要让家长给背。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难怪孩子们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普遍缺乏责任心了!
赋予儿童一些适当的权利、自由和选择,他才会积极地完成任务,并在履行职责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首先应该让学生成为家庭的主人,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只需要把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如学习、做家务等的目的告诉孩子,使其认识到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可利用一些节日创设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例如: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件事,唱首歌,亲手做张贺卡,为妈妈洗一次脚;重阳节,为爷爷、奶奶捶捶背,说说心里话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家人的关心和理解,使他们明确: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为家庭出一份力。在家里要为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一点任务,让他们感受做事认真负责的乐趣,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不但享受着别人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而且还肩负着为他人和社会创造精神与物质财富的责任。一个不尽社会责任的人,是一个对人类无益的人。
二、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另一个重要基地。不仅是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场所,最重要的是育人。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着眼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并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一切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就要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都要有责任。
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小学生的种种行为习惯都在静观默察中,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于那些后进生,教师应尽量耐心地辅导,更应充满爱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并帮助他们改正,信任他们。可以这样说,教师“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为。”责任心的信念将使学生付诸责任心的行为。
同时,小学生责任心的养成还取决于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生活中才能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要调动学生对集体事务有主体参与意识,有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中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不再对学生加以束缚,而只是采取启发诱导,补充完善,协调督促的作用,给学生创设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维护集体利益,养成自觉投入的好习惯。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目标,设计活动方案,并指导他们组织实施和评价,这样,集体目标的形成就具有了全员参与性,每一个学生都会因亲身参与了目标制定而积极主动地去努力,不但使每个同学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勤于为集体做好事的责任心。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及时召开班队会进行责任心教育。
发挥班集体优势,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加强班队工作的管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成任务与执行任务的矛盾,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行动服从集体行动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任劳任怨、情绪稳定等性格品质。责任心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小学生独立性的增强,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对其各方面的发展,对其将来的事业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需要我们教育者持之以恒,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最终才能使学生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明天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通过日积月累,长期不断地进行教育、督促,逐步地强化而形成的。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不断去探索。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的一点一滴,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抓起,在小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培养出责任心!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定能促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颗责任心!
参考文献
[1]刘 冰责任与生存——新世纪生存教育书系(中学版)[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2]陈鹤琴 活教育的理论与实施[M].上海:上海立达圈书服务社,1946
[3]杨冰教育孩子从父母开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冯会发 学生责任心及其培养之管见[J].长江职工大报,2001(3)
[5]郑成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4)
关键词:小学生 责任心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1-02
前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意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有责任意识决定着将来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责任意识。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蓬勃。他们的经历是一帆风顺的,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但是目前社会现实中,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他们自立意识和生活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心理学者李丹认为:“依赖心理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自信心与独立感。具有依赖心理的人始终要求别人的帮助。”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缺乏责任感,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做事马虎、不懂谦让、不知珍惜、推卸责任等现象比较普遍。
“责任”一词在《汉语大字典》中有以下几个含义:一是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二是份内应做的事;三是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而应该承担的职责。在当代哲学和心理学上“责任”一词有两层含义:对过失的归因和义务。概括而言之,责任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生存的个人,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在所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对社会、他人和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并对个人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和过错负责。
所谓“责任意识”则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我们也经常称之为:责任心或是责任感。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和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前提,是道德教育的内核,是道德教育评价最一般的价值尺度。离开责任心教育,就无从谈起道德教育。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心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未来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意识,责任心的培养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如何培养孩子成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而培养孩子成才的关键是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的话——“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的衣服从来就没有自己洗过,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被子要让妈妈叠,洗脚要让妈妈打好温水,写作业要让妈妈给念题目,上学时书包也要让家长给背。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难怪孩子们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普遍缺乏责任心了!
赋予儿童一些适当的权利、自由和选择,他才会积极地完成任务,并在履行职责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首先应该让学生成为家庭的主人,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只需要把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如学习、做家务等的目的告诉孩子,使其认识到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可利用一些节日创设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例如: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件事,唱首歌,亲手做张贺卡,为妈妈洗一次脚;重阳节,为爷爷、奶奶捶捶背,说说心里话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家人的关心和理解,使他们明确: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为家庭出一份力。在家里要为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一点任务,让他们感受做事认真负责的乐趣,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不但享受着别人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而且还肩负着为他人和社会创造精神与物质财富的责任。一个不尽社会责任的人,是一个对人类无益的人。
二、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另一个重要基地。不仅是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场所,最重要的是育人。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着眼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并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一切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就要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都要有责任。
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小学生的种种行为习惯都在静观默察中,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于那些后进生,教师应尽量耐心地辅导,更应充满爱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并帮助他们改正,信任他们。可以这样说,教师“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为。”责任心的信念将使学生付诸责任心的行为。
同时,小学生责任心的养成还取决于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生活中才能充分展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要调动学生对集体事务有主体参与意识,有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中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不再对学生加以束缚,而只是采取启发诱导,补充完善,协调督促的作用,给学生创设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维护集体利益,养成自觉投入的好习惯。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目标,设计活动方案,并指导他们组织实施和评价,这样,集体目标的形成就具有了全员参与性,每一个学生都会因亲身参与了目标制定而积极主动地去努力,不但使每个同学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勤于为集体做好事的责任心。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及时召开班队会进行责任心教育。
发挥班集体优势,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加强班队工作的管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成任务与执行任务的矛盾,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行动服从集体行动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任劳任怨、情绪稳定等性格品质。责任心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小学生独立性的增强,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对其各方面的发展,对其将来的事业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需要我们教育者持之以恒,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最终才能使学生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明天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通过日积月累,长期不断地进行教育、督促,逐步地强化而形成的。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不断去探索。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的一点一滴,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抓起,在小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培养出责任心!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定能促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颗责任心!
参考文献
[1]刘 冰责任与生存——新世纪生存教育书系(中学版)[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2]陈鹤琴 活教育的理论与实施[M].上海:上海立达圈书服务社,1946
[3]杨冰教育孩子从父母开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冯会发 学生责任心及其培养之管见[J].长江职工大报,2001(3)
[5]郑成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