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是中组部、教育部根据大规模干部培训、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需求所实施的重大举措。设立高校基地的初衷就是要利用高校在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新本领等知识教育方面的优势,来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使高校成为广大干部开放眼界、开放思路、开放胸襟的知识库。如何走出一条体现浙大特色、突显浙江经验的道路,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与水平,浙江大学在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建设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23-02
一、浙大基地的建设探索
1.加强基地建设管理,提高服务发展能力。2009年浙大基地设立之时,学校对基地的建设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首先要“举全校之力建设好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其次明确浙大基地不只是一块牌子,而是要充分发挥基地大品牌、高平台的作用,做实事,做大事。因此在组织机构设置时,面向社会办学,浙大基地是一个品牌,针对校内工作落实,基地是一个平台,引领和支撑全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在内部管理上,基地设立在学校主要的办学实体继续教育学院,充分依托已有的办学基础,促进进一步发展。
2.构建基地组织架构,确保工作有效落实。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基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浙大基地执行机构,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基地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任常务副主任,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任副主任,并设有专职副主任。浙大基地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心三个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并设立专家工作室,对基地培训项目研发和课程开发提供学术支撑。
3.完善基地运行机制,优化编制人员队伍。基地通过不断自我完善和协调,调动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的潜力,做好、做强、做大浙江大学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目前基地三个职能部门的人员配置到位,综合管理办公室6人,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6人,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心4人,合计16人。
4.推进后勤设施改造,大力提升办学条件。浙大基地设立于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华家池校区占地1,257.4亩(教学区范围),华家池水面84亩,大小建筑达106栋以上,各类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基地能很好地利用华家池校区的学习生活体育等配套设施,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医院等。
二、浙大基地开展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
浙大基地充分发挥“两浙优势”,即浙江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和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先优势,将这两大资源融汇、提炼、转化成生动丰富、针对性与实效性很强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同时依据这两大资源优势,浙大基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实际,形成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干部培训模式,并以此积极推进特色化、品牌化建設。
1.凝练前沿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在浙大基地建立之时,学校确定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树立品牌、做大贡献”的工作方针,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将基地建设成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要、紧密联系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充分体现浙江大学办学特色、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较强培训品牌影响力的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基地;推进政产学研紧密合作、东西部地区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干部教育培训理论研究与国际交流的重要中心;集教学、办公与生活于一体的高标准、国际化的干部教育培训场所。
2.通过“竞争、择优”模式,创新培训内容,培育品牌项目。浙大基地能够有效整合全校各专业学院的优质资源,提高培训项目的研发与设计能力,进一步提升培训项目对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汇总精选培训项目。在现有的办学基础上,遴选一批能代表浙江大学办学水平的校内最优秀的培训项目,不断地加以扶持和优化,形成充分反映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代表浙江大学办学特色、品质和品位的品牌项目。如服务型政府与公共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建设、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转型升级等专题项目。
——建立优秀项目选拔机制。为了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和新变化,更好地选拔优秀项目参加全国性干部教育培训招标工作,更好地树立浙江大学培训品牌,基地建立了优秀项目评选选拔机制,即在项目报送之前,在内部通过评审会、匿名评审、网上评审等多种方式,选拔优秀项目。为此基地出台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培训招标项目评审办法》,组建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培训招标项目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如在2012年3月针对云南省委组织部2012年厅处级领导干部出省培训重点班次招投标项目举行了校内项目评审会,通过纵横比较、研判分析,在众多项目中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通过这种方式培育了一批优势品牌项目,增强了浙大干部培训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3.多渠道构建,集聚高端师资队伍。在培训管理、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和学习生活服务等多个培训环节中,师资队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师资授课水平决定着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因此浙大基地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尤其是适合干部教育培训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专家工作室、特聘专家、主讲教师制、签约教师制等路径多渠道构建师资队伍,集聚高端培训力量。2010年基地启动专家工作室建设工作,制定《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专家工作室管理办法》,聘请高水平学术专家在基地平台上成立专家工作室。目前专家工作室专家在招标项目评审、培训项目咨询、案例教材建设、重点班次教学、培训质量评估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作用。
4.校地合作,大力建设特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浙大基地以浙江省及长三角区域创新为主线,以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为题材,以干部能力提升为目的建设特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加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努力将经验型、感性的内容通过具体的案例呈现出来,同时增加互动和研讨环节,提升学习效果。为此基地制定了首批特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重点建设计划,通过制定现场教学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现场教学示范基地合作协议、现场教学流程、现场教学考评办法、教学基地质量测评表、教学基地自评评价表、投入建设经费等进行建设。
5.构筑纵横联通的合作渠道,提高社会服务成效。“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是浙大基地遵循的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理念,因此从长远的发展着眼,基地着力构筑纵横联通合作渠道,打造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大环境。
——省校互动交流,形成合作双赢的有效机制。基地与浙江、云南、广西、山东、广东、福建、贵州多个省(区)的组织部等职能部门进行互访与交流,与浦东、延安和井冈山三个干部学院互动学习,并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还专门为贵州省编写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弘扬浙大西迁精神、助力“4515”大培训计划、服务贵州科学发展的方案》,共汇集52个项目方案。
——以培训为平台,形成政企、区域和产学研互动。在华家池校区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学员,这为政府与企业界的对接创造了良好机会。学校作为培训班的举办者,针对他们的需求,牵线布局,促进政企、区域、产学研互动交流。多次举办班与班、班与校、班与企业间的多重互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动学校科研成果和专利转让。党政干部班和企业班在学习之际,希望得到浙大技术创新与研究成果支持,基地积极搭建平台,邀请科研院宣介浙大的科研成果和专利,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如山东省省委组织部委托的省国资委企业高端人才培训班,在培训期间与我校科学研究院就学校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成功对接。
——在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浙江大学在进行干部教育培训的同时,时刻牢记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基地积极承担并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如向学员发出“从优秀到卓越,从私人财富到社会责任,让我们一同汇聚善的力量,筹建免费午餐基金,让贫困学子免于饥饿”的倡议,得到学员积极响应,捐资30余万元,设立湄潭贫困学子免费午餐基金,解决贫困学子的免费午餐问题。2012年9月又启动彩虹计划——“爱心捐助”,向衢州青阳小学捐赠价值30万元的电脑和空调等基础教学设备。此外我们还在西藏、四川等地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和扶贫活动,参与社会公益。
作者简介:吴文明(1982-),女,浙江义乌人,硕士研究生,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综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兼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高教管理七级职员,研究方向:干部教育培训研究。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23-02
一、浙大基地的建设探索
1.加强基地建设管理,提高服务发展能力。2009年浙大基地设立之时,学校对基地的建设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首先要“举全校之力建设好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其次明确浙大基地不只是一块牌子,而是要充分发挥基地大品牌、高平台的作用,做实事,做大事。因此在组织机构设置时,面向社会办学,浙大基地是一个品牌,针对校内工作落实,基地是一个平台,引领和支撑全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在内部管理上,基地设立在学校主要的办学实体继续教育学院,充分依托已有的办学基础,促进进一步发展。
2.构建基地组织架构,确保工作有效落实。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基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浙大基地执行机构,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基地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任常务副主任,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任副主任,并设有专职副主任。浙大基地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心三个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并设立专家工作室,对基地培训项目研发和课程开发提供学术支撑。
3.完善基地运行机制,优化编制人员队伍。基地通过不断自我完善和协调,调动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的潜力,做好、做强、做大浙江大学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目前基地三个职能部门的人员配置到位,综合管理办公室6人,教学管理与研究中心6人,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心4人,合计16人。
4.推进后勤设施改造,大力提升办学条件。浙大基地设立于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华家池校区占地1,257.4亩(教学区范围),华家池水面84亩,大小建筑达106栋以上,各类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基地能很好地利用华家池校区的学习生活体育等配套设施,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医院等。
二、浙大基地开展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
浙大基地充分发挥“两浙优势”,即浙江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和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先优势,将这两大资源融汇、提炼、转化成生动丰富、针对性与实效性很强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同时依据这两大资源优势,浙大基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实际,形成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干部培训模式,并以此积极推进特色化、品牌化建設。
1.凝练前沿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在浙大基地建立之时,学校确定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树立品牌、做大贡献”的工作方针,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将基地建设成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要、紧密联系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充分体现浙江大学办学特色、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较强培训品牌影响力的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基地;推进政产学研紧密合作、东西部地区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干部教育培训理论研究与国际交流的重要中心;集教学、办公与生活于一体的高标准、国际化的干部教育培训场所。
2.通过“竞争、择优”模式,创新培训内容,培育品牌项目。浙大基地能够有效整合全校各专业学院的优质资源,提高培训项目的研发与设计能力,进一步提升培训项目对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汇总精选培训项目。在现有的办学基础上,遴选一批能代表浙江大学办学水平的校内最优秀的培训项目,不断地加以扶持和优化,形成充分反映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代表浙江大学办学特色、品质和品位的品牌项目。如服务型政府与公共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建设、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转型升级等专题项目。
——建立优秀项目选拔机制。为了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和新变化,更好地选拔优秀项目参加全国性干部教育培训招标工作,更好地树立浙江大学培训品牌,基地建立了优秀项目评选选拔机制,即在项目报送之前,在内部通过评审会、匿名评审、网上评审等多种方式,选拔优秀项目。为此基地出台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培训招标项目评审办法》,组建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培训招标项目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如在2012年3月针对云南省委组织部2012年厅处级领导干部出省培训重点班次招投标项目举行了校内项目评审会,通过纵横比较、研判分析,在众多项目中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通过这种方式培育了一批优势品牌项目,增强了浙大干部培训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3.多渠道构建,集聚高端师资队伍。在培训管理、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和学习生活服务等多个培训环节中,师资队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师资授课水平决定着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因此浙大基地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尤其是适合干部教育培训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专家工作室、特聘专家、主讲教师制、签约教师制等路径多渠道构建师资队伍,集聚高端培训力量。2010年基地启动专家工作室建设工作,制定《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专家工作室管理办法》,聘请高水平学术专家在基地平台上成立专家工作室。目前专家工作室专家在招标项目评审、培训项目咨询、案例教材建设、重点班次教学、培训质量评估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作用。
4.校地合作,大力建设特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浙大基地以浙江省及长三角区域创新为主线,以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为题材,以干部能力提升为目的建设特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加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努力将经验型、感性的内容通过具体的案例呈现出来,同时增加互动和研讨环节,提升学习效果。为此基地制定了首批特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重点建设计划,通过制定现场教学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现场教学示范基地合作协议、现场教学流程、现场教学考评办法、教学基地质量测评表、教学基地自评评价表、投入建设经费等进行建设。
5.构筑纵横联通的合作渠道,提高社会服务成效。“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是浙大基地遵循的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理念,因此从长远的发展着眼,基地着力构筑纵横联通合作渠道,打造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大环境。
——省校互动交流,形成合作双赢的有效机制。基地与浙江、云南、广西、山东、广东、福建、贵州多个省(区)的组织部等职能部门进行互访与交流,与浦东、延安和井冈山三个干部学院互动学习,并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还专门为贵州省编写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弘扬浙大西迁精神、助力“4515”大培训计划、服务贵州科学发展的方案》,共汇集52个项目方案。
——以培训为平台,形成政企、区域和产学研互动。在华家池校区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学员,这为政府与企业界的对接创造了良好机会。学校作为培训班的举办者,针对他们的需求,牵线布局,促进政企、区域、产学研互动交流。多次举办班与班、班与校、班与企业间的多重互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动学校科研成果和专利转让。党政干部班和企业班在学习之际,希望得到浙大技术创新与研究成果支持,基地积极搭建平台,邀请科研院宣介浙大的科研成果和专利,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如山东省省委组织部委托的省国资委企业高端人才培训班,在培训期间与我校科学研究院就学校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成功对接。
——在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浙江大学在进行干部教育培训的同时,时刻牢记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基地积极承担并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如向学员发出“从优秀到卓越,从私人财富到社会责任,让我们一同汇聚善的力量,筹建免费午餐基金,让贫困学子免于饥饿”的倡议,得到学员积极响应,捐资30余万元,设立湄潭贫困学子免费午餐基金,解决贫困学子的免费午餐问题。2012年9月又启动彩虹计划——“爱心捐助”,向衢州青阳小学捐赠价值30万元的电脑和空调等基础教学设备。此外我们还在西藏、四川等地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和扶贫活动,参与社会公益。
作者简介:吴文明(1982-),女,浙江义乌人,硕士研究生,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综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兼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高教管理七级职员,研究方向:干部教育培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