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算得上是《诗经》里人们熟悉的诗之一,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它承担着太多典范教育的意义,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温柔敦厚”的内核。关于这一点,很多人觉得难以接受,这明明就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怎么就成了教育典范?
《关雎》写的是一则爱情故事,在春天温暖的季节,河水欢快地流淌,水里藻荇长得正茂盛,关雎鸟的鸣叫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温柔缠绵,怕是唱乱了行人的心。他一抬头,看见了那位在水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故事就這样开始了。
接下来的发展是追求,追求不顺利,“求之不得”,故事发展有了波折。“文如看山,喜曲不喜平。”诗歌在不经意中把读者带进了“寤寐思服”的纠结中,然而这纠结并不揪心,它展现为“悠哉悠哉”的淡淡失意、淡淡思慕,有爱恋之美,而无相思之苦。他的“辗转反侧”更多的是悠悠情丝,有心动的甜蜜,而无失眠之苦。诗歌跳过了再次追求的过程,直接展现了故事的结局:以雅乐求娶了姑娘。这一瞬间,之前所有的思慕浅愁都化作了浓浓的喜悦,故事在热闹喜庆的欢乐迎娶中戛然而止,像不像童话故事里“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首诗,就这样不知不觉向读者展示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始———发展———波折———结局(高潮),其中还有环境描写的衬托:关关雎鸠、参差荇菜;暗含了心理描写: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还有详写与略写的安排:多次描写一个不眠夜,却只字不提再次追求。在人物活动的紧要处,镜头一换,出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像电影的切换镜头一样,在人物活动紧要处忽然切换至美丽的风景,使得情感的表现含蓄、悠远、绵长,让读者意犹未尽、回味不已。这样的写作手法堪比精心布局的长篇小说,诗歌却用简洁的语言全都表现出来了,令人赞不绝口:作者写故事的水平真是高超!
我们还要注意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君子与淑女。这是特定的称谓,显示两人身份不凡。据研究,《诗经》所处年代的“君子”一般指以下这三种人:一是王公贵族,身份高贵的人;二是品德高尚的有志之士;三是女子对丈夫或情郎的昵称。从诗歌故事的开始看,君子还未追求到淑女,可以排除第三种人。那么这位君子身份就高贵了,不是一般贩夫走卒。“淑”本义指善良、美好的女子,再加上“窈窕”这种品貌兼美的描绘,不像贫寒人家养育出来的气质,所以,淑女有一定身份。
诗中还有一处细节:琴瑟、钟鼓。我们现在看来很平常,却不知在《诗经》的年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能力、有资格使用,尤其是钟鼓更是有严格的使用等级。能以钟鼓迎娶淑女的,非王公贵族不可。所以,不少人猜测这首诗写的是文王与太姒的“天作之合”、家国结合的爱情典范,不是没有道理的。即使不是专指他们两个,也是写王公贵族的婚恋,千万别错当成普通老百姓的爱情故事。
《关雎》这首诗信息含量极大,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
从诗的思想内容上看,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君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表达,以组建家庭为目的的追求,以琴瑟钟鼓为手段的高雅情操,开忠贞重义之道,创温柔敦厚之风,定夫妇人伦之始,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
从诗的写作手法上看,我们可以学到写故事要有开头———发展———波折———结局(高潮)一个完整的过程,其间可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注意详略安排,还有高超的“镜头切换”。包括人物的名称、细节的运用,都具有象征意义。这告诉我们:写故事不仅要给人物起恰当的名字,还要注重细节的安排,赋予物件象征意义。
诗歌还写到了关雎鸟、荇菜这些动植物,从这个方面进行品析,也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孔子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亦是研究《诗经》的一个重要课题。
无论是品析诗歌本身,还是跟着学习写故事,《关雎》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从《关雎》中品读出怎样的况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算得上是《诗经》里人们熟悉的诗之一,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它承担着太多典范教育的意义,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温柔敦厚”的内核。关于这一点,很多人觉得难以接受,这明明就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怎么就成了教育典范?
《关雎》写的是一则爱情故事,在春天温暖的季节,河水欢快地流淌,水里藻荇长得正茂盛,关雎鸟的鸣叫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温柔缠绵,怕是唱乱了行人的心。他一抬头,看见了那位在水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故事就這样开始了。
接下来的发展是追求,追求不顺利,“求之不得”,故事发展有了波折。“文如看山,喜曲不喜平。”诗歌在不经意中把读者带进了“寤寐思服”的纠结中,然而这纠结并不揪心,它展现为“悠哉悠哉”的淡淡失意、淡淡思慕,有爱恋之美,而无相思之苦。他的“辗转反侧”更多的是悠悠情丝,有心动的甜蜜,而无失眠之苦。诗歌跳过了再次追求的过程,直接展现了故事的结局:以雅乐求娶了姑娘。这一瞬间,之前所有的思慕浅愁都化作了浓浓的喜悦,故事在热闹喜庆的欢乐迎娶中戛然而止,像不像童话故事里“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首诗,就这样不知不觉向读者展示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始———发展———波折———结局(高潮),其中还有环境描写的衬托:关关雎鸠、参差荇菜;暗含了心理描写: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还有详写与略写的安排:多次描写一个不眠夜,却只字不提再次追求。在人物活动的紧要处,镜头一换,出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像电影的切换镜头一样,在人物活动紧要处忽然切换至美丽的风景,使得情感的表现含蓄、悠远、绵长,让读者意犹未尽、回味不已。这样的写作手法堪比精心布局的长篇小说,诗歌却用简洁的语言全都表现出来了,令人赞不绝口:作者写故事的水平真是高超!
我们还要注意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君子与淑女。这是特定的称谓,显示两人身份不凡。据研究,《诗经》所处年代的“君子”一般指以下这三种人:一是王公贵族,身份高贵的人;二是品德高尚的有志之士;三是女子对丈夫或情郎的昵称。从诗歌故事的开始看,君子还未追求到淑女,可以排除第三种人。那么这位君子身份就高贵了,不是一般贩夫走卒。“淑”本义指善良、美好的女子,再加上“窈窕”这种品貌兼美的描绘,不像贫寒人家养育出来的气质,所以,淑女有一定身份。
诗中还有一处细节:琴瑟、钟鼓。我们现在看来很平常,却不知在《诗经》的年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能力、有资格使用,尤其是钟鼓更是有严格的使用等级。能以钟鼓迎娶淑女的,非王公贵族不可。所以,不少人猜测这首诗写的是文王与太姒的“天作之合”、家国结合的爱情典范,不是没有道理的。即使不是专指他们两个,也是写王公贵族的婚恋,千万别错当成普通老百姓的爱情故事。
《关雎》这首诗信息含量极大,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
从诗的思想内容上看,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君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表达,以组建家庭为目的的追求,以琴瑟钟鼓为手段的高雅情操,开忠贞重义之道,创温柔敦厚之风,定夫妇人伦之始,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
从诗的写作手法上看,我们可以学到写故事要有开头———发展———波折———结局(高潮)一个完整的过程,其间可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注意详略安排,还有高超的“镜头切换”。包括人物的名称、细节的运用,都具有象征意义。这告诉我们:写故事不仅要给人物起恰当的名字,还要注重细节的安排,赋予物件象征意义。
诗歌还写到了关雎鸟、荇菜这些动植物,从这个方面进行品析,也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孔子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亦是研究《诗经》的一个重要课题。
无论是品析诗歌本身,还是跟着学习写故事,《关雎》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从《关雎》中品读出怎样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