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疑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l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设疑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设疑应“适度”、“适当”、“适时”,抓住学生疑难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进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设疑;适度;适当;适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44-1
  在众多的公开课展示和日常的教学评估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要么设疑过于简单,缺乏新颖性和深度,到头來场面看似热闹,学生一无所得;要么缺乏梯度,难度太大,课堂上活跃的只是少数几个优生,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充当陪读的角色,被弃在遗忘的角落;要么急于表态,一味地“释疑”,缺少追问和引导,让学生被动接受所谓的“标准答案”。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片面地把提问作为向学生索取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而没有认识到释疑过程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开拓意识的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之一。教学过程本就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以至解疑、无疑的过程。课堂上“疑”之设置,能引起学生的“思”“辨”,让他们于不知不觉间钻进理解课文的“圈套”中来,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它更能使教师把课上“活”,揭示教材中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因此,课堂设疑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设疑应“适度”,巧设梯度,由易到难
  课堂提问应该难度适中,依据学生思维的认识规律设疑,讲究提问的层次性。《教育学》中的“跳一跳,摘桃子”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学生“跳了几跳”仍未能摘下桃子,或者根本不“跳”便能摘下“桃子”,他们便会失去兴趣,这样的问题他就不会有新鲜感和吸引力,那么又怎能达到“设疑”的目的?
  如在讲授高尔斯华绥的《品质》时,教师可以先提问:“文中对格斯拉店铺的描写有几处,有何异同?”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和思考,“跳几跳”,应该不难从文中找到答案,接着设疑“店铺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学生自然会得出“店铺的变化象征了主人公生活、命运的变化”的结论。一个新问题的解决,便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渴求进步的内在动力。这时,教师再铺设一两个问题,如:“格斯拉制作的靴子质量上乘,为什么生活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如果你是格斯拉,你会如何抉择?”通过巧设梯度,疏通学生思路中的淤塞部分,其它疑难问题便会迎刃而解。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会产生一种战胜“障碍”的满足感,品尝到释疑的欲望,进而打破其“唯教师独是”的依赖心理,张扬“学生主体”的全新观念和进取精神,推动教学进程的发展。
  二、课堂设疑应“适当”,生动有趣,举一反三
  课堂设疑,切忌枯燥无味。而应直接、生动有趣。“设疑”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过程,疑前引趣,能促使学生活跃思维,展开讨论,发挥想象,独立思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时,不妨先问问学生“对赵国而言,你认为廉颇和蔺相如哪个更不可或缺?”讲《雷雨》时,可让学生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讲《奥林匹克精神》时,先让学生谈谈“你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只有提出的问题具有新颖性,才能激起学生释疑的好奇心、探究欲,拓展求异思维,引导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易于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拓展其思维广度。这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知识,拓展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课堂设疑应“适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有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作任何正面答复,只是尽量“叩其两端”,指出问题的正反面,反复提问,让发问者多动脑筋,自己提出适当的结论。这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是很可取的。同样,教师在给学生提问后,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否则学生便只会依赖于教师把答案整理出来,人云亦云,邯郸学步。
  我们不妨来看一段《拿来主义》的课堂教学片断:
  师:穷青年得了大宅子这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例证法,就是举例子。文中的“譬如罢”,就是举个例子的意思。
  师(不急于纠正):例证法是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所举的例子一般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思考):一般所举的例子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很典型的事。
  师:可是这个譬如好像是虚构的一件事,根本就不存在,怎么能做例子呢?
  生(恍然大悟):不是举例子,是比喻论证!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这篇文章是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祖上留下来的大宅子与文化遗产两者之间有相似点,所以构成了比喻。
  从上面的教学片断中不难看出,课堂设疑即使学生答错也不要急于否定,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而应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追问,根据疑问的焦点,通过“启发式设疑”扶正其思维的方向,循循推进、诱导,最终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出正确的答案。
  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鼓励、启发和诱导他们去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只有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再根据其所需、所疑进行点拨、提问,才能达到设疑的目的。
  总之,课堂设疑要“适度”、“适当”、“适时”,给学生一个往上跳的“台阶”和一个思考的空间,思维的余地。同时要抓住学生疑难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进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主要目标是为了塑造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此促使学生们思想的不断进步发展,养成其远大的道德与法治理想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思想端正、能够给社会带来贡献的优秀人才。因此,这就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此,就需进行教学方式的深入探索,本文基于生活化思维视角,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展开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就像一束玫瑰,沁人心脾;更像大海中的一盏航标,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还像一支多彩的画笔,给我的生活添加绚丽的色彩。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岁月上下五千年,中华这个民族饱经风霜,却又繁衍生息,千年不衰。在这五千年里的沧海桑田,朝代更替,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这本书里,作者详细介绍了中国形成五千年里的重大事件和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如《盘
摘要: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除此之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展开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外国文化的氛围熏陶下提升个人语言能力水平,加强对英语的自主运用与实践,并获取有关国外优秀文化的重要理念与思想,提升自身的国际认知视野,保证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065-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从学生探究实验的表现观察到学生的思考能力较为薄弱。一堂科学实验探究课,如果学生不能思考着进行探究活动,那肯定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最终也不可能达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如何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将其引向深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促使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引发;思考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本文作者认为,作业的有效监控可以从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入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作业批改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45-1  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课堂所学的效果,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考查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掌握度,对课堂教
摘要: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而言,要想提高其教学效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就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得学生在教学预测与设计中进行目的计划性学习,在生成中得到知识的积累与思维的建构。它的运用既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对学生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一定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矛盾统一的发展关系,从而提高教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如火如荼地推行了素质教育改革,同时教育理念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与改革,在此背景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們的课余活动,特别是社团活动。作为学生们在校园中开展的最主要的课余活动形式,社团活动承载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本文主要针对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社团活
摘 要:课堂作业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使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作业的形式,简单地分为预习作业、课堂练习和强化训练。预习作业的设计是教师要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始学习。课堂练习的设计是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新知识。强化训练的设计是教师要熟悉未来学习的内容和不同题型,使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预习作业;课堂练习;强化训练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对文化知识的传承造就了现代语文的兴盛。语文科目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学生一直学习的重点科目。同时对于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摄入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的教育。语文课本中包含着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文事迹与精神品质,需要学生认真对待,注重培养自身正确观念。初中阶段的教育对孩子日后的性格、生活习惯、思想行为都起
摘要:初三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综合水平的体现,是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为了确保今年中考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动员全校力量,层层发动,力争把每天和教学有关的事做真、做实、做细、做透。本文从教师研修、落实制度、精细管理和德育渗透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具体落实每一个细节,以保证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本真研修;目标引领;精细掌控;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