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更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承担着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而美术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路径,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能实现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可以吸引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保障,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思考;实践
小学是学生必须要经历的最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最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很多事情都存在模糊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將德育教育合理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而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也应该发挥出美术课程的优势,使用巧妙的方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德育效果,在保证美术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生活观念,更好的面对学习以及生活中的挑战。而且也能让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升华,可以让学生养成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这对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学习和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生的信心以及交往能力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向小学生渗透人文、德育方面的知识,能够有效地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交流以及互动中,可以无形中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进而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豁达的个性,为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三)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德育缺失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有必要,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成绩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重点,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重点教育方向。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与美术相关的内容,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道德素养,对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渗透也正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实际上,部分教师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缺乏对美术教学以及德育教育的正确认识,认为美术是一门副科,并不是必学科目,在美术教学中也仅仅重视为学生传授绘画技巧,甚至一直在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这就直接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实施。
(二)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队伍
目前来看,部分学校并没有为小学美术教学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甚至还存在由其他教师代课的情况,这部分代课教师自身的美术专业知识不足,难以掌握美术的重点,不仅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而且也会影响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时部分教师自身在思想素质方面,就存在一定的缺陷,缺少德育教育的渗透意识,导致德育教育难以在教学中得到落实。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实现美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来看,其中不少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意识,以小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动力和热情,让小学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深刻地认识到美术中与德育有关的知识和内容,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养。
(二)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开展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而小学美术教材中实际上也蕴含着丰富的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去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结合这些内容向小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认识中国画”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中国画的分类以及艺术造型等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中国画,来无形中接受中国画的教育和熏陶,养成热爱祖国传统意识的观念,来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创设课堂氛围,合理渗透德育教育
为了保证能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为小学生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来推动德育教育的融入,保证能够将德育教育与美术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美术的教学效率以及德育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在教学“汉字的联想”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来为学生展示汉字的多变,从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对汉字进行联想,并围绕汉字进行创作,让小学生在观看视频或者动画的过程中来感受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到与汉字相关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综合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大胆表现自我,从而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以便发挥出德育的功效,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学习。 (四)选择恰当题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这样才能从小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以及人生观,才能让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的顺利。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计划,并结合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合理地融入到每一节美术课堂中,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比如说在教学“材质的美”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不同材质的东西,并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事物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不同材质中所蕴含的美,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一下材质中的美,从而实现美的升华,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五)加大传统美德的宣传,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寻找德育教育的渗透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加强传统美德的宣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行表达,并提高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比如说在教学“生命之源——水”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宣传节约用水的传统美德,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节约用水的宣传视频以及公益广告,让小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才能围绕节约用水进行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对于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也有重要意义。
(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美术作品实际上就是作者表达思想以及心情的一种重要载体,是对美好愿望以及情绪的宣泄。而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十分丰富的,通过观看小学生的作品也不难看出小学生天真无邪的品质,。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这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同时也能让小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展现机会,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信心也有重要作用。而美术的学习需要经过不断反复、重复的练习,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重复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坚持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能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良好思想品质。例如在教学“学画农民画”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而且在美术创作中,不仅可以认识到农民的不易,而且通过教师的指导,也能让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等良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积极加强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潮流。美术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艺术科目之一,也应该主动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将德育教育积极有效地渗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高度耦合,从而促进美术教学效率与德育教育效果的共同提升,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素养,为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德育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小忠.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與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9,(2):235-235.
[2]宋正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8):69-69.
[3]郭丽华.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3):37-37.
[4]陈雪.浅析德育理念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7):45-45.
[5]班忠胜.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具体策略[J].数码设计(下),2019,(11):323-323.
[6]陆利芳.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小学时代(奥妙),2019,(8):70-71.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思考;实践
小学是学生必须要经历的最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最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很多事情都存在模糊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將德育教育合理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而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也应该发挥出美术课程的优势,使用巧妙的方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德育效果,在保证美术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生活观念,更好的面对学习以及生活中的挑战。而且也能让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升华,可以让学生养成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这对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学习和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生的信心以及交往能力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向小学生渗透人文、德育方面的知识,能够有效地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交流以及互动中,可以无形中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进而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豁达的个性,为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三)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德育缺失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有必要,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成绩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重点,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重点教育方向。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与美术相关的内容,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道德素养,对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渗透也正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实际上,部分教师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缺乏对美术教学以及德育教育的正确认识,认为美术是一门副科,并不是必学科目,在美术教学中也仅仅重视为学生传授绘画技巧,甚至一直在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这就直接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实施。
(二)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队伍
目前来看,部分学校并没有为小学美术教学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甚至还存在由其他教师代课的情况,这部分代课教师自身的美术专业知识不足,难以掌握美术的重点,不仅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而且也会影响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时部分教师自身在思想素质方面,就存在一定的缺陷,缺少德育教育的渗透意识,导致德育教育难以在教学中得到落实。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实现美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来看,其中不少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意识,以小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动力和热情,让小学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深刻地认识到美术中与德育有关的知识和内容,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养。
(二)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开展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而小学美术教材中实际上也蕴含着丰富的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去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结合这些内容向小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认识中国画”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中国画的分类以及艺术造型等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中国画,来无形中接受中国画的教育和熏陶,养成热爱祖国传统意识的观念,来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创设课堂氛围,合理渗透德育教育
为了保证能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为小学生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来推动德育教育的融入,保证能够将德育教育与美术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美术的教学效率以及德育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在教学“汉字的联想”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来为学生展示汉字的多变,从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对汉字进行联想,并围绕汉字进行创作,让小学生在观看视频或者动画的过程中来感受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到与汉字相关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综合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大胆表现自我,从而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以便发挥出德育的功效,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学习。 (四)选择恰当题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这样才能从小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以及人生观,才能让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的顺利。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计划,并结合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合理地融入到每一节美术课堂中,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比如说在教学“材质的美”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不同材质的东西,并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事物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不同材质中所蕴含的美,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一下材质中的美,从而实现美的升华,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五)加大传统美德的宣传,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寻找德育教育的渗透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加强传统美德的宣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行表达,并提高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比如说在教学“生命之源——水”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宣传节约用水的传统美德,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节约用水的宣传视频以及公益广告,让小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才能围绕节约用水进行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对于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也有重要意义。
(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美术作品实际上就是作者表达思想以及心情的一种重要载体,是对美好愿望以及情绪的宣泄。而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十分丰富的,通过观看小学生的作品也不难看出小学生天真无邪的品质,。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这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同时也能让小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展现机会,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信心也有重要作用。而美术的学习需要经过不断反复、重复的练习,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重复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坚持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能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良好思想品质。例如在教学“学画农民画”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而且在美术创作中,不仅可以认识到农民的不易,而且通过教师的指导,也能让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等良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积极加强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潮流。美术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艺术科目之一,也应该主动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将德育教育积极有效地渗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高度耦合,从而促进美术教学效率与德育教育效果的共同提升,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素养,为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德育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小忠.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與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9,(2):235-235.
[2]宋正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8):69-69.
[3]郭丽华.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3):37-37.
[4]陈雪.浅析德育理念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7):45-45.
[5]班忠胜.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具体策略[J].数码设计(下),2019,(11):323-323.
[6]陆利芳.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小学时代(奥妙),2019,(8):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