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经很不愿意说梦想,因为我怕失败;我也曾经对一些似乎脱离实际的想法发出嘲讽——做梦去吧!我愿意脚踏实地、低头耕耘,在付出中缓慢地前行。我也曾经有过疑问,从教数载,虽然有所收获,但做到最好的自己了吗?我能前进得更快速一些,把自己历练得更优秀吗?我的潜能已经发挥充分了吗?多年以后,当我回首自己的人生旅途,我会因为自己的目标足够高远、奋斗足够充分、生命足够精彩而无怨无悔吗?
“中国梦”,这个打动人心、激励人心、凝聚人心的名词,让我豁然开朗,让我明白了生命中的缺憾——我的生活缺少梦想的装点。我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阻碍我前行的原因是我的眼睛只盯着脚下的一方土地,而没有将目光投向高远的天空。没有梦想,我会缺少激情,容易被挫折打败,缺少拼搏的力量;沒有梦想,我会疏于创新,不愿给自己定下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因为,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能够发掘个体的无限潜能;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需要有梦想飞翔,梦想决定着人们奋发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应该有什么梦想呢?我开始了认真的思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实现中国梦,就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在当前这个大众消费文化泛滥的时代,我的梦想就是以一个大学教师的高度责任心、使命感和感召力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完美人格的大学生。这个梦想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其实很难。“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又成长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少数大学生对国家没有奉献之心,对长辈没有敬畏之心,对同学没有友爱之心;他们会享受,但不会给予;他们羡慕韩寒的逆道而行,渴望一夜成名;他们心智并没有发育成熟,但自认为看透了成人世界的规则,是一种典型的“伪成熟”。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他们会独立思考,坚守个性,信奉公平、互惠。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怎样在教学中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博雅人格,这是高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梦想,我们在教学中要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因为这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之根基,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之源泉。但问题也出现了。我们面对的大多数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对中华经典了解不够,觉得自己不了解也无所谓。经典在“90后”的眼中已经被淡化了。他们认为经历比经典更为重要。有学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作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对“85后”,尤其是“90后”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有较大影响的基本是日本动漫。这是他们心中认同的那个经典。这个调查表明,在年轻人成长过程中,中华文明的经典没有通过一个有效的形式抵达他们的心灵,这是我们教育的疏忽。那么,怎样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弥补这些空缺,让他们拥有更加完善的人格?
对高校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要理解当代大学生。“90后”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不断壮大。这个从出生就被电视、音乐、网络包围着的年轻群体,对于画面和声音的感知能力非常强,但对文字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90后”是读图的一代、网络的一代,今天以网络为中心的新媒体,他们是主人。“90后”有一套他们自己的话语系统。如果你说两句他们觉得你懂他的话,他们会把你纳入他的话语体系。如果你不会说,他们会非常温和、客气、礼貌地用你的语言说话,其实是把你挡在了心灵之门的外面。“90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个性追求,他们会带着质疑去看待名人,对偶像也不是全盘接受。
作为教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培养的时候,要讲究教育与传输的方式和技巧,中华文明中那些优秀的道德文化才能更有效地抵达他们的心灵、被他们真心接受,为他们所吸纳。这需要我们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去贴近时代、熟悉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一棒子”打死他们“非主流”的所言所行所想;要帮助大学生分析问题纠正问题,帮助他们发挥潜能,最大限度地做好自己;鼓励大学生确立自己的梦想,树立高远的追求。只有主动去亲近学生的生活与心灵,消除与他们之间的代沟,“立德树人”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有梦想的国家是有着无限光明前途的。为了实现梦想,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既要激情澎湃,又要沉着稳重。让我们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吧!
“中国梦”,这个打动人心、激励人心、凝聚人心的名词,让我豁然开朗,让我明白了生命中的缺憾——我的生活缺少梦想的装点。我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阻碍我前行的原因是我的眼睛只盯着脚下的一方土地,而没有将目光投向高远的天空。没有梦想,我会缺少激情,容易被挫折打败,缺少拼搏的力量;沒有梦想,我会疏于创新,不愿给自己定下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因为,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能够发掘个体的无限潜能;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需要有梦想飞翔,梦想决定着人们奋发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应该有什么梦想呢?我开始了认真的思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实现中国梦,就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在当前这个大众消费文化泛滥的时代,我的梦想就是以一个大学教师的高度责任心、使命感和感召力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完美人格的大学生。这个梦想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其实很难。“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又成长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少数大学生对国家没有奉献之心,对长辈没有敬畏之心,对同学没有友爱之心;他们会享受,但不会给予;他们羡慕韩寒的逆道而行,渴望一夜成名;他们心智并没有发育成熟,但自认为看透了成人世界的规则,是一种典型的“伪成熟”。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他们会独立思考,坚守个性,信奉公平、互惠。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怎样在教学中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博雅人格,这是高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梦想,我们在教学中要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因为这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之根基,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之源泉。但问题也出现了。我们面对的大多数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对中华经典了解不够,觉得自己不了解也无所谓。经典在“90后”的眼中已经被淡化了。他们认为经历比经典更为重要。有学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作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对“85后”,尤其是“90后”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有较大影响的基本是日本动漫。这是他们心中认同的那个经典。这个调查表明,在年轻人成长过程中,中华文明的经典没有通过一个有效的形式抵达他们的心灵,这是我们教育的疏忽。那么,怎样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弥补这些空缺,让他们拥有更加完善的人格?
对高校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要理解当代大学生。“90后”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不断壮大。这个从出生就被电视、音乐、网络包围着的年轻群体,对于画面和声音的感知能力非常强,但对文字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90后”是读图的一代、网络的一代,今天以网络为中心的新媒体,他们是主人。“90后”有一套他们自己的话语系统。如果你说两句他们觉得你懂他的话,他们会把你纳入他的话语体系。如果你不会说,他们会非常温和、客气、礼貌地用你的语言说话,其实是把你挡在了心灵之门的外面。“90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个性追求,他们会带着质疑去看待名人,对偶像也不是全盘接受。
作为教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培养的时候,要讲究教育与传输的方式和技巧,中华文明中那些优秀的道德文化才能更有效地抵达他们的心灵、被他们真心接受,为他们所吸纳。这需要我们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去贴近时代、熟悉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一棒子”打死他们“非主流”的所言所行所想;要帮助大学生分析问题纠正问题,帮助他们发挥潜能,最大限度地做好自己;鼓励大学生确立自己的梦想,树立高远的追求。只有主动去亲近学生的生活与心灵,消除与他们之间的代沟,“立德树人”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有梦想的国家是有着无限光明前途的。为了实现梦想,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既要激情澎湃,又要沉着稳重。让我们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