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的改革机制推进教育改革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674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其中,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一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二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三是“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四是深化科研体制改革部分提到,“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这四个方面的改革针对的都是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义务教育不均衡、择校热高烧不退、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基础教育应试教育、教育行政化趋向严重、学术行政化与功利化。客观而言,这些问题早在2009年国家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就曾引起社会关注,此后,2010年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针对这些“老大难”问题,均提到明确的改革思路。但遗憾的是,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纲要》提到的这些改革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决定》提到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本上都是对三年前颁布的《纲要》所提到的相关改革的重申。比如,对于高考改革,《纲要》提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就包括“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略微不同的是,《决定》提到了“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明确“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很显然,这体现了国家坚定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可眼下的问题是如何贯彻《决定》,切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笔者看来,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其一,应把握改革的核心实质,抓住教改的“牛鼻子”
  《决定》提到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些设想的出发点是不错的,即希望通过减少科目减轻学生负担,不分文理科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一年多考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但笔者看来,如果这成为未来高考改革的重点,恐难起到多大效果。高考改革必须以考试招生分离为核心,如果不推进考试招生分离,而只是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上做改革调整,将很难打破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切实缓解社会的考试焦虑。高考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牛鼻子”,而考试招生分离又是高考改革的“牛鼻子”。
  推进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把目前已经尝试的90所高校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脱钩,将自主招生移到统一高考之后,并把统一高考的功能从目前的选拔转为评价即可。在统一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大学可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申请成绩要求的考生可自主申请若干所高校,大学独立进行录取,一个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样的考试、招生方式,就做到了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同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如果操作成熟,就可以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改革考试。实行一年多考,最终形成多次考试、多次选择、多次录取,建立全新的多元评价体系。这种考试、招生方式就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招生的方式,已经运作多年,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在技术上并不存在任何难题。
  从目前的高考改革思路来看,虽然再次提到了考试招生相对分离,但是改革的落脚点可能还在考试改革,包括统一考试、减少科目、一年多考,这都是在不改变集中录取制度前提下进行的。这样的改革效果尚需观察。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过去20年的高考改革,一直在高考科目上做文章,从7门到6门,再到3+X,可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没有大的改观,原因在于高校在录取时还是按单一的分数从高低结合志愿投档录取。再就是,推进一年多考,须对应多次录取才有成效;否则,多次考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进行排序录取,还是为一次集中录取服务,非但不能减轻学生考试焦虑,反而可能增加学生的考试焦虑。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院士管理制度改革中,《决定》提出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被认为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亮点”之一。客观而言,相对于此前院士没有退出机制来说,这一改革确有进步意义,会让当选院士感受到“淘汰”的压力,也防止院士一直掌握最高学术权力。但是,这却不是触及根本的院士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院士制度的核心问题是院士利益化——院士本来是最高学术荣誉,现在却与具体的经济利益和学术利益挂钩。某人当选院士之后,这不但是单位的荣耀,个人也可获得各种好处,包括津贴、社会福利,更重要的是学术话语权。从当选起,院士就一直处在学术顶端,是重大课题的当然负责人和各种评审的牵头人,这导致院士评审、院士管理都存在严重问题,如“跑要”公关现象、院士四处兼职、学术腐败等。有的院士非但没有起到学术表率作用,反而败坏学术风气,改革院士制度势在必行。“张曙光案”曝出行贿2000万用于“跑要”院士,就折射出了当选院士极为可观的“双重”利益。
  近年,针对院士当选年龄过大、终身制等问题,舆论提出过年轻化、建立退出机制的建议。但其实,如果院士只是学术头衔、学术荣誉,不与学术利益挂钩,年龄和终身制其实都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学者符合当选的条件,什么时候当选都可以,因为当选之后,他还是和其他学者一样平等进行学术研究,没有学术特权。同时,终身荣誉也没有问题,因为只是荣誉而已。
其他文献
摘 要:专业综合实验是材料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需要对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行“自助式”实验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自助式;材料类专业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
期刊
摘 要: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启者和推动者,不仅见证了百年来河南天翻地覆的变化,更是引领社会发展、提升人口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如今,走过百年华诞的河南大学正朝着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坚实迈进,力争在新时期续写新的辉煌。  关键词:河南大学;新使命;新目标  河南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是河南省建校时间最早、专业最齐全的高校。如今的河南大学承载千年华夏文明,依靠文化强省支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2013届大学毕业生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届大学毕业生又迎来了“更难就业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趋势;对策  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可谓“更难就业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
期刊
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语重心长、情真意切,是新时期教师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讲话,对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教育是最具人类良心的事业,是人类最纯洁、最光荣的事业。因为教育的第一使命是让人像人,让人更高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
期刊
进入10月份,许昌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义、院长陈建国先后三次奔赴许昌市魏都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襄城县、长葛市、鄢陵县等地,调研该校与许昌市人才共建“双百工程”开展情况。作为许昌学院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双百工程”已经实施了近一年,首批20名学校教授、专家被派往地方县(市、区)政府部门挂职锻炼,27名企事业单位专家走进许昌学院任兼职教授也即将收官,“双百工程”到底效果如何?作为一个平台,该项工作对政
期刊
策划人语:  当今,新媒体作为便捷、快速的信息发布通道,已成就了“人人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适当的新媒体生活是可取的,也是有必要的,我们处在一个网络信息社会,每天使用新媒体了解资讯、交流沟通等都是必需的。但是这些一切的一切都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所谓的合理是指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是公共参与的平台,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也有义务去遵守和维护网络公共秩序。  在高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李见新)1月9日至10日,教育部在黄淮学院举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省政府副秘书长景照辉,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亚伟、尹洪斌等出席座谈会。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主持座谈会。  在听取了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的经验介绍和河南、山东、重庆三地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具体政策和具体成效后,鲁昕充分肯定了黄淮学
期刊
摘 要: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在培养面向应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郑州大学是河南省第一个设立网络工程方向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至今已经招收了7届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郑州大学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都碰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适用于工程硕士培养的论文评价体系。近年,郑州大学针对工程硕士论文评价体系这一重要问题,将
期刊
本刊讯(记者 赵冬冬)1月2日,河南省协同创新推进工作座谈会召开,省长谢伏瞻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徐济超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谢伏瞻为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揭牌,并为河南省第二批12个协同创新中心授牌。谢伏瞻指出,协同创新中心是创新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肩负起牵头协同创新的重任,努力把协同创新中心建成科技体制改革的实验区、创新人才的集聚区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助推器
期刊
近年,郑州大学大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实现了四个校区万兆带高速互联、教学楼宇千兆互联、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接入方案,服务器设备先进,组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校内网的建设使各校区之间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校园网络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渠道。  校园网络平台对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目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旨在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