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在托尔斯泰的故乡——图拉,见识了晴天,也见识了雨天。离开托尔斯泰庄园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1928年,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来到庄园,看到了我刚刚在雨中瞻仰的那个墓。当时,这个墓只是个长方形的土堆,不知道有没有如此茂盛的青草。将近90年过去了,今天的土堆不仅长满了青草,而且修剪得整整齐齐。当年,茨威格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土堆前,只有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更没有墓志铭,没有任何标志,只有稀疏的一圈木栅栏。在土堆的四周,托尔斯泰少年时种的树已然成林。茨威格被这个世上最朴素的墓深深打动。如果想到中国帝王们恢宏的陵墓,墓中的陪葬者和陪葬品,就更能体会托尔斯泰是个怎样高贵的人——他连一块墓碑都不要。今天看到的托尔斯泰墓,就是89年前茨威格看到的那个墓。茨威格说,自己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这个墓更宏伟、更感人的,这是世间最美、给人印象最深刻、最感人的坟墓。
仅仅是这个墓的存在,就彰显了一颗美好的人类心灵。托尔斯泰是全人类熟悉的伟大作家之一。他和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作家不一样,他代表的不只是本民族的良心,更是人类的良心,他的心脏始终是为整个人类的苦难而跳动的。在他的传世作品中,我们听到的是人类高贵的声音,深沉而博大。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
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逝于1910年,在这个世界上活了82年。他存世的19世纪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也正是人类历史急剧变动的82年。他有幸赶上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统治的时代,这個时代给予文学家以最大的宽容,给他们留出充分的创造空间。俄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世界级作家,他们最重要的代表作《罗亭》《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几乎都是在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1855~1881年)完成的,那是俄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命恰好在1881年终结,屠格涅夫在1883年离世。托尔斯泰曾在1881年宣布,以后不再写小说了。事实上,在1889年到1899年的十年间,托尔斯泰还写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代表了俄国文学巅峰之一的《复活》。
托尔斯泰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里享有世界性地位。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只有另外两个作家活着的时候就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法国的伏尔泰和德国的歌德。毫无疑问,伏尔泰、歌德、托尔斯泰分别是属于法国、德国、俄国的,他们用法语、德语或俄语写作,但是,他们又都是属于整个世界的,他们都超越了自己的国界,他们的作品早已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20世纪之前,也就是托尔斯泰还活着的时候,对于谁是俄国最重要的文学家,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争议——当然就是托尔斯泰。但是到20世纪之后,文学研究者的眼光、学术的方向开始有所改变。有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地位应该比托尔斯泰更重要。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比托尔斯泰更深刻,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痴》《地下室手记》等一系列作品代表着对人性的探索,对人类善恶问题的追问,对终极信仰的关切,这都超过了托尔斯泰的深度。也有人认为契诃夫更重要,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的契诃夫,是俄国文坛上极具特色、有超强原创性的小说家。有人认为他在文学上的地位高于托尔斯泰。这样一来,俄国文学到底谁最重要,就有了三个选项。
到了现在,又过了一百来年。总的来看,托尔斯泰的博大、深沉还是无人可媲美的,他仍然是俄国文学的首席代表。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最深刻的作家,那么托尔斯泰就是俄国最博大、厚重的作家,在他身上显示着人类的宽度。他留下的作品是丰富的。在他82岁的人生当中,写了90部作品,平均一年要写出超过一部作品,而且常有精彩之作。这样的作家放在整个人类史中都是罕见的。我曾听过一句话:托尔斯泰的星光永远不会被任何一个天体所遮蔽。
托尔斯泰是俄国贵族,是一个世袭的伯爵,生下来就是庄园的主人。但是他很不幸,两岁就失去了母亲,九岁又失去了父亲。托尔斯泰是姑妈养大的,姑妈是他一生最敬爱的人。据说他姑妈的形象后来被写进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当中,索尼娅就是按他姑妈的样子写的。1844年,托尔斯泰来到喀山大学读东方语言专业,他不喜欢这个专业,就转到了法律系,读了一段时间他又不喜欢,1847年他还没毕业就弃学了。但是托尔斯泰很早就开始创作文学作品,1851年就开始写小说。这一年,他去了当兵,在炮兵部队里面成为一名士官生。1851年,也就是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打出太平天国旗号的那一年,俄国与土耳其也发生了一场战争,托尔斯泰亲自参加而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他是一位英勇的士官生,经历过战争,又有极高的文学天赋和对人类的悲悯,所以最终能写出《战争与和平》。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我们无法理解他怎么写出这么一部渗透着恢宏气势的大作。罗曼·罗兰说,在整个19世纪当中,能够与《战争与和平》并列的欧洲小说,也许只有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司汤达的《红与黑》。但就创新性来说,《战争与和平》要比这两者更醒目,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领域和疆界。《战争与和平》最后一部分长篇大论地讨论了历史的理论问题。在小说里插入理论讨论,这是托尔斯泰开创的一个新写法,这种写法很不像小说,是古今中外的小说中极为罕见的。如此意味着这部作品不仅是艺术,不仅是虚构的文学,而是在巨幅画卷当中“添加了不可或缺的景深和智性的氛围”。这部作品出版之后,在整个世界引起极大震动。
罗曼·罗兰说,托尔斯泰是个伟大的心灵,在俄罗斯大地上所发出的光焰,对于那个时代的法国读者来说,也曾是照耀他们青春时代的最清纯的光彩。《战争与和平》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在托尔斯泰的计划当中,有一部史诗般的大壁画——整个俄罗斯历史,他曾经准备从彼得大帝一直写到十二月党人的时代,战争与和平》只不过是居于中心位置的其中一幅画。在1873年到1874年间,托尔斯泰写出了第二部重要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写完这部作品之后,他突然觉得自己的文学才华枯竭了,没有机会再写新的作品了。他曾经想过转行去研究历史,要写一部彼得大帝传记,要写一部十二月党人传记。但是他都没有完成,这期间他写了另外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忏悔录》,这部作品使他后半生的文学出现了新的转向。托尔斯泰总是不停留在已有的文学成就上面,他始终希望突破已有的高度,要有新的创造。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创造而活着的,不是为安逸地躺在已有的成就上而活着的。
仅仅是这个墓的存在,就彰显了一颗美好的人类心灵。托尔斯泰是全人类熟悉的伟大作家之一。他和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作家不一样,他代表的不只是本民族的良心,更是人类的良心,他的心脏始终是为整个人类的苦难而跳动的。在他的传世作品中,我们听到的是人类高贵的声音,深沉而博大。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
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逝于1910年,在这个世界上活了82年。他存世的19世纪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也正是人类历史急剧变动的82年。他有幸赶上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统治的时代,这個时代给予文学家以最大的宽容,给他们留出充分的创造空间。俄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世界级作家,他们最重要的代表作《罗亭》《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几乎都是在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1855~1881年)完成的,那是俄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命恰好在1881年终结,屠格涅夫在1883年离世。托尔斯泰曾在1881年宣布,以后不再写小说了。事实上,在1889年到1899年的十年间,托尔斯泰还写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代表了俄国文学巅峰之一的《复活》。
托尔斯泰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里享有世界性地位。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只有另外两个作家活着的时候就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法国的伏尔泰和德国的歌德。毫无疑问,伏尔泰、歌德、托尔斯泰分别是属于法国、德国、俄国的,他们用法语、德语或俄语写作,但是,他们又都是属于整个世界的,他们都超越了自己的国界,他们的作品早已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20世纪之前,也就是托尔斯泰还活着的时候,对于谁是俄国最重要的文学家,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争议——当然就是托尔斯泰。但是到20世纪之后,文学研究者的眼光、学术的方向开始有所改变。有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地位应该比托尔斯泰更重要。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比托尔斯泰更深刻,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痴》《地下室手记》等一系列作品代表着对人性的探索,对人类善恶问题的追问,对终极信仰的关切,这都超过了托尔斯泰的深度。也有人认为契诃夫更重要,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的契诃夫,是俄国文坛上极具特色、有超强原创性的小说家。有人认为他在文学上的地位高于托尔斯泰。这样一来,俄国文学到底谁最重要,就有了三个选项。
到了现在,又过了一百来年。总的来看,托尔斯泰的博大、深沉还是无人可媲美的,他仍然是俄国文学的首席代表。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最深刻的作家,那么托尔斯泰就是俄国最博大、厚重的作家,在他身上显示着人类的宽度。他留下的作品是丰富的。在他82岁的人生当中,写了90部作品,平均一年要写出超过一部作品,而且常有精彩之作。这样的作家放在整个人类史中都是罕见的。我曾听过一句话:托尔斯泰的星光永远不会被任何一个天体所遮蔽。
托尔斯泰是俄国贵族,是一个世袭的伯爵,生下来就是庄园的主人。但是他很不幸,两岁就失去了母亲,九岁又失去了父亲。托尔斯泰是姑妈养大的,姑妈是他一生最敬爱的人。据说他姑妈的形象后来被写进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当中,索尼娅就是按他姑妈的样子写的。1844年,托尔斯泰来到喀山大学读东方语言专业,他不喜欢这个专业,就转到了法律系,读了一段时间他又不喜欢,1847年他还没毕业就弃学了。但是托尔斯泰很早就开始创作文学作品,1851年就开始写小说。这一年,他去了当兵,在炮兵部队里面成为一名士官生。1851年,也就是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打出太平天国旗号的那一年,俄国与土耳其也发生了一场战争,托尔斯泰亲自参加而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他是一位英勇的士官生,经历过战争,又有极高的文学天赋和对人类的悲悯,所以最终能写出《战争与和平》。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我们无法理解他怎么写出这么一部渗透着恢宏气势的大作。罗曼·罗兰说,在整个19世纪当中,能够与《战争与和平》并列的欧洲小说,也许只有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司汤达的《红与黑》。但就创新性来说,《战争与和平》要比这两者更醒目,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领域和疆界。《战争与和平》最后一部分长篇大论地讨论了历史的理论问题。在小说里插入理论讨论,这是托尔斯泰开创的一个新写法,这种写法很不像小说,是古今中外的小说中极为罕见的。如此意味着这部作品不仅是艺术,不仅是虚构的文学,而是在巨幅画卷当中“添加了不可或缺的景深和智性的氛围”。这部作品出版之后,在整个世界引起极大震动。
罗曼·罗兰说,托尔斯泰是个伟大的心灵,在俄罗斯大地上所发出的光焰,对于那个时代的法国读者来说,也曾是照耀他们青春时代的最清纯的光彩。《战争与和平》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在托尔斯泰的计划当中,有一部史诗般的大壁画——整个俄罗斯历史,他曾经准备从彼得大帝一直写到十二月党人的时代,战争与和平》只不过是居于中心位置的其中一幅画。在1873年到1874年间,托尔斯泰写出了第二部重要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写完这部作品之后,他突然觉得自己的文学才华枯竭了,没有机会再写新的作品了。他曾经想过转行去研究历史,要写一部彼得大帝传记,要写一部十二月党人传记。但是他都没有完成,这期间他写了另外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忏悔录》,这部作品使他后半生的文学出现了新的转向。托尔斯泰总是不停留在已有的文学成就上面,他始终希望突破已有的高度,要有新的创造。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创造而活着的,不是为安逸地躺在已有的成就上而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