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人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rain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在托尔斯泰的故乡——图拉,见识了晴天,也见识了雨天。离开托尔斯泰庄园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1928年,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来到庄园,看到了我刚刚在雨中瞻仰的那个墓。当时,这个墓只是个长方形的土堆,不知道有没有如此茂盛的青草。将近90年过去了,今天的土堆不仅长满了青草,而且修剪得整整齐齐。当年,茨威格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土堆前,只有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更没有墓志铭,没有任何标志,只有稀疏的一圈木栅栏。在土堆的四周,托尔斯泰少年时种的树已然成林。茨威格被这个世上最朴素的墓深深打动。如果想到中国帝王们恢宏的陵墓,墓中的陪葬者和陪葬品,就更能体会托尔斯泰是个怎样高贵的人——他连一块墓碑都不要。今天看到的托尔斯泰墓,就是89年前茨威格看到的那个墓。茨威格说,自己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这个墓更宏伟、更感人的,这是世间最美、给人印象最深刻、最感人的坟墓。
  仅仅是这个墓的存在,就彰显了一颗美好的人类心灵。托尔斯泰是全人类熟悉的伟大作家之一。他和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作家不一样,他代表的不只是本民族的良心,更是人类的良心,他的心脏始终是为整个人类的苦难而跳动的。在他的传世作品中,我们听到的是人类高贵的声音,深沉而博大。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
  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逝于1910年,在这个世界上活了82年。他存世的19世纪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也正是人类历史急剧变动的82年。他有幸赶上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统治的时代,这個时代给予文学家以最大的宽容,给他们留出充分的创造空间。俄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世界级作家,他们最重要的代表作《罗亭》《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几乎都是在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1855~1881年)完成的,那是俄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命恰好在1881年终结,屠格涅夫在1883年离世。托尔斯泰曾在1881年宣布,以后不再写小说了。事实上,在1889年到1899年的十年间,托尔斯泰还写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代表了俄国文学巅峰之一的《复活》。
  托尔斯泰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里享有世界性地位。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只有另外两个作家活着的时候就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法国的伏尔泰和德国的歌德。毫无疑问,伏尔泰、歌德、托尔斯泰分别是属于法国、德国、俄国的,他们用法语、德语或俄语写作,但是,他们又都是属于整个世界的,他们都超越了自己的国界,他们的作品早已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20世纪之前,也就是托尔斯泰还活着的时候,对于谁是俄国最重要的文学家,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争议——当然就是托尔斯泰。但是到20世纪之后,文学研究者的眼光、学术的方向开始有所改变。有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地位应该比托尔斯泰更重要。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比托尔斯泰更深刻,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痴》《地下室手记》等一系列作品代表着对人性的探索,对人类善恶问题的追问,对终极信仰的关切,这都超过了托尔斯泰的深度。也有人认为契诃夫更重要,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的契诃夫,是俄国文坛上极具特色、有超强原创性的小说家。有人认为他在文学上的地位高于托尔斯泰。这样一来,俄国文学到底谁最重要,就有了三个选项。
  到了现在,又过了一百来年。总的来看,托尔斯泰的博大、深沉还是无人可媲美的,他仍然是俄国文学的首席代表。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最深刻的作家,那么托尔斯泰就是俄国最博大、厚重的作家,在他身上显示着人类的宽度。他留下的作品是丰富的。在他82岁的人生当中,写了90部作品,平均一年要写出超过一部作品,而且常有精彩之作。这样的作家放在整个人类史中都是罕见的。我曾听过一句话:托尔斯泰的星光永远不会被任何一个天体所遮蔽。
  托尔斯泰是俄国贵族,是一个世袭的伯爵,生下来就是庄园的主人。但是他很不幸,两岁就失去了母亲,九岁又失去了父亲。托尔斯泰是姑妈养大的,姑妈是他一生最敬爱的人。据说他姑妈的形象后来被写进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当中,索尼娅就是按他姑妈的样子写的。1844年,托尔斯泰来到喀山大学读东方语言专业,他不喜欢这个专业,就转到了法律系,读了一段时间他又不喜欢,1847年他还没毕业就弃学了。但是托尔斯泰很早就开始创作文学作品,1851年就开始写小说。这一年,他去了当兵,在炮兵部队里面成为一名士官生。1851年,也就是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打出太平天国旗号的那一年,俄国与土耳其也发生了一场战争,托尔斯泰亲自参加而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他是一位英勇的士官生,经历过战争,又有极高的文学天赋和对人类的悲悯,所以最终能写出《战争与和平》。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我们无法理解他怎么写出这么一部渗透着恢宏气势的大作。罗曼·罗兰说,在整个19世纪当中,能够与《战争与和平》并列的欧洲小说,也许只有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司汤达的《红与黑》。但就创新性来说,《战争与和平》要比这两者更醒目,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领域和疆界。《战争与和平》最后一部分长篇大论地讨论了历史的理论问题。在小说里插入理论讨论,这是托尔斯泰开创的一个新写法,这种写法很不像小说,是古今中外的小说中极为罕见的。如此意味着这部作品不仅是艺术,不仅是虚构的文学,而是在巨幅画卷当中“添加了不可或缺的景深和智性的氛围”。这部作品出版之后,在整个世界引起极大震动。
  罗曼·罗兰说,托尔斯泰是个伟大的心灵,在俄罗斯大地上所发出的光焰,对于那个时代的法国读者来说,也曾是照耀他们青春时代的最清纯的光彩。《战争与和平》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在托尔斯泰的计划当中,有一部史诗般的大壁画——整个俄罗斯历史,他曾经准备从彼得大帝一直写到十二月党人的时代,战争与和平》只不过是居于中心位置的其中一幅画。在1873年到1874年间,托尔斯泰写出了第二部重要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写完这部作品之后,他突然觉得自己的文学才华枯竭了,没有机会再写新的作品了。他曾经想过转行去研究历史,要写一部彼得大帝传记,要写一部十二月党人传记。但是他都没有完成,这期间他写了另外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忏悔录》,这部作品使他后半生的文学出现了新的转向。托尔斯泰总是不停留在已有的文学成就上面,他始终希望突破已有的高度,要有新的创造。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创造而活着的,不是为安逸地躺在已有的成就上而活着的。
其他文献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通眉比丘、寥天一阁主等。在这些名号中,华相众生和通眉比丘都打上了鲜明的佛门印记。  谭嗣同一生33年间,如此淬炼自己的身心:先是寒窗苦读,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于学无所不窥,对湖南先贤王夫之的学说尤为心折。18岁时,谭嗣同在《望海潮·自题小影》一词中写道:“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20岁
期刊
说起谭嗣同,很多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曾参与“戊戌变法”,是维新派的中流砥柱,为了变法不惜以血相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时至今日,在很多学术著作中,谭嗣同也仍被归类为“维新派”。  但实际上,谭氏一生念念不忘推翻清廷,乃是一名“革命党”。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仅从一些只言片语就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应综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作全面的分析——他为何要这么做,为何要这么说。  【言论
期刊
【狮子山精神强调同舟共济】  《同舟共进》: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对于亲历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您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您身边的亲人、朋友反应如何?  雷鼎鸣: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我和家里人都非常高兴,我有些亲人当时在外地,但也都在电视里看了回归典礼。总体而言,香港人对国家的态度是非常正面的,对香港的前途也寄予了很大希望。董建华先生在成为第一任特首时的威望很高,大家都相信公务员团
期刊
中国千年外交与全球治理分不开,不过,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内涵、理念、方式、作用等并不一样。梳理中国千年外交与全球治理的关系,总结其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发挥好中国今天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既有历史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古代中国:始终主导东亚体系  殖民体系建立和全球化形成后,严格意义上的全球治理问题才随之出现。古代全球治理与现代全球治理的差别之一就是,前者是区域性的,后者为世界性
期刊
以往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偏好简单明快,而一些历史著作的书写也乐于简洁了事,但若长此以往,让这种“简化”的思维模式固定下来,对理解历史是不利的。历史本身是复杂的、多样的,很多时候并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对其进行评判,比如研究二战中的“反法西斯”问题时,就应充分考虑这个因素。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多辞典包括网络百科,都称之为“20世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或者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
期刊
作为一名党的十九大代表,我非常荣幸地亲历了大会的全过程,特别是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深刻感到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气势恢弘、催人奋进,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创新成果,深刻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凡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历史担当,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期刊
报业易主案众说纷纭  《申报》是近代中国第一大报,最早由英国商人美查1872年创办,后于1905年卖给该报华人经理席子佩。1912年秋,史量才以12万银元购入《申报》,由此开创了《申报》的鼎盛时期。  关于这场报业易主案,历来有颇多说法。其中传闻最甚的,莫过于史量才借名妓沈秋水之财收购《申报》一说。据载,史量才生于1880年,原籍南京,家境平平。1899年,史量才考中秀才,两年后抛弃旧科举入读杭州
期刊
【“原来是天才,现在是蠢材”】  白发苍苍的廖冰兄像一个“小孩子”。  曾经,亲朋好友眼里的廖冰兄行动矫健,妙语连珠,晚年却不良于行,语不成句。时钟和记事本离不开身,所记多是生活细节。每天,他会根据身体状况,自己规定抽几支廉价香烟,抽完一支就在记事本上打个“√”,打完这几个“√”,就不再抽了。  别人来探望廖冰兄,有的人他一眼就认出来,有的他想了半天也记不起来,便拿出记事本让客人写下名字,还指着时
期刊
传统中国若想顺畅转型为现代中国,一方面须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成果,另一方面又确实有一个文明再造、传统再释的问题。一个现代中国,必须基于自身传统,又要从传统中展开。  一个现代的中国不可能建构在一张白纸上,它的传统,不论现代人是否喜欢,都不会悄然逝去。传统是一个国家、族群的胎记,与生俱来,如影随形。不论现代中国转型任务如何迫切,要想转型成功,要想让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造福于中国,必须从古
期刊
【巨大的“磋人机器”】  1937年,北平。死亡近在咫尺,眼前的情景让手拿铁锹的佟德麟惊骇至极:那是“满满一沟死人,多是光着身子的”。这里原先是守卫宛平的二十九路军挖的安全沟,就在著名的卢沟桥桥头的那座“卢沟晓月”御碑后面,南北长约三丈,东西宽约一丈,深有一丈多。在二十九路军撤出后,这条安全沟成了日本人的杀人场和埋人沟。  面对如此惨状,恐惧乃是人之常情。但佟德麟不敢抽身逃离这片死亡之地,在他和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