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为孩子的一生着想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q1984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有三个要点,即时机、内容和方法。高效的语文教学就是抓住最恰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法,把最具高能智慧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经典诵读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根。语文教学要为孩子的一生着想。如果能够做到这三点,就可以用6年时间,在知识、能力、德行的修为上为孩子奠定一生。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教学的根;6年;奠定一生
  语文教育,有三个根本点:时机、内容和方法。要改变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现状,就必须抓住最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法,把最具高能智慧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回首百年前,老祖宗的私塾教育,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没有互联网,甚至没有一支粉笔,却能教出德才兼备,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大师,而我们现代化的各种设备齐全,教学改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却仍然是少慢差费,学生甚至从小学到大学,除了考试用的书,都没有认真读过一本真正的书。学生上过学,却不曾读过书;有学历,却没有文化。怎么办?
  一、抓住语文教育的黄金时期
  语文教育的核心是语言教育。语言教育的最佳时机在12岁之前。依据是:
  其一,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神经突触生长呈∩状模型。即刚出生时低,2岁时达到最高峰,4岁时是次高峰,8岁时是第二个次高峰,到13岁时大脑神经突触呈现降低的趋势。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8年3月7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人类早在13岁的时候,大脑“记忆中心”一个关键区域的新神经细胞就停止生长了。研究脑组织样本的科学家没有发现人类在13岁后齿状回中有新神经细胞生长的证据。(2018年3月9日《参考消息》)
  其二,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假说。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概念是英国学者戴维·休伯尔等人在60年代提出来的。最近这40年来,数以百计的脑科学专家对“关键期”作了大量研究并已取得相当的进展。其科学结论简要说来就是,脑的不同功能的发展有不同的关键期,某些能力在大脑发展的某一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对语言学习来说,关键期在幼年,即8岁以前,最佳期在12岁以前。
  因此,要想教好以语言为核心的语文,就必须抓住12岁之前这个语言功能发展的黄金时机。
  育儿如同种植,也有严格节气。0到3岁为第一节气,3到8岁为第二节气,9到12岁为第三个季节。错过种植的最佳时机,就会荒芜整个季节;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期,就要荒芜孩子的一生。
  2岁,是记忆力细胞发育的高峰期,对语言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毫无疑问,从2岁开始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才是正确的决定,而不是等到8岁以后,或12岁以后。
  因此,语文教学的发端要前移,要及早,要和孩子的生理发育期相匹配。
  二、要选准确定的教学内容
  首先做个语文教学效果的比较:古代私塾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基本都是从6岁开始,12年后,其效果却相差万里。千年以来,中国的语文教育都是经典教育,或者叫读经教育。古代私塾没有专门的德育课,却培养出具备“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君子品格;私塾的读经教育,教学内容看起来单调无比,读书人的人生却丰富优雅,充满情趣,培养出来的是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人;今天学校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但细细想来,除了考试、学历、文凭,所获甚微。只会考试,不会读书的,大有人在;从小学到高中毕业,12年的时间,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的大有人在;身为中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大有人在;语文课花掉的时间最多,但其成效,一言以蔽之——少慢差费。
  一样的时间,判若霄壤的教育效果。原因何在?
  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所选用的教材不同。私塾先生用的是千年经典,我们用的是杂志似的拼盘教材。用这样的内容教学生,是完全不能匹配孩子的大脑接受力的。我们这是在浪费孩子的智力。古人说:“书不读秦汉以下。”从古到今,只有光照千年的经典,才叫真正的书,才配得上孩童的智力。在孩子大脑发育的最高峰,用涵盖人生最高智慧的经典去开导他,引领他,才是最正确的教育。
  经典是一切学问和智慧之源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连最简单的“弟三百千”这些启蒙读物,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弟子规》,1080字,知洒扫,知应对,知进退;《三字经》《千字文》也不啻浓缩的百科全书。
  古人说“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三辈不读书,如同一窝猪”。这“书”,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国学经典,就是古圣先贤的智慧宝库,而不是现在的杂志似的语文教材。
  可见,让经典诵读走进课堂,从经典诵读中寻找语文高效教学的根,才是大势所该趋。
  三、掌握经典诵读的正确方法
  诵读经典,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声朗读,字字清楚,眼睛看着这个字,口中读到这个字,耳朵听到这个字,心里想着这个字,手指指着这个字。《三字经》中说“读书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再加上手和心,就是“五要”了。另外,经典诵读的原则有:
  (1)老实读。读元典,不解读。 不要怕孩子为难,对孩子来说诵读文言文跟学喊“爸爸妈妈”难度一样,孩子不知道难,你教什么,他就有什么。12岁之前就把“四书”牢记于心了,他有八十年的时间去消化。所以不要怕孩子为难,直接要他读元典,且12岁之前不解读。
  (2)大量读。书读百遍。 读任何一部经典都要以一百遍为起点,哪怕整部书会背了,也要达到一百遍。
  (3)大声读。字字朗读,反复诵读。诵读经典要求孩子朗声诵读,字字清楚,不错字,不漏字,不加字,一遍又一遍反复诵读,直到百遍千遍,直到熟读成诵。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4)整本书读,反对碎片化。不要诵读节选的经典或带注释译文的经典。要给孩子干干净净的素读本。
  (5)從高到低,从难到易。总体顺序是“经史子集”。先读人生三大书:《论语》《道德经》《易经》,再读《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古文选》“唐诗宋词”等。
  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国学经典是中国最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倡导反复记诵,书读百遍,不求甚解,简单易操作,具有可行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目标明确,不给学生超出其生理发育规律和智力发展水平的作业任务,化繁为简,具有可行性。国学经典诵读评价标准,简单可量化,就是要求在小学六年的时间或中学三年的时间里,累计记诵十几万字的国学经典,具有可行性。公办学校基本都安装有视频教学设施,有推行经典诵读的教具、国学机、视频素材等软硬件设施设备,教学实施不受限制,具有可行性。
  真正有家国情怀的语文人,就应该抓住最佳时机,选择最有含金量的教材,运用最恰当的方法,赶紧行动吧,来一场真正的教育改革,从国学经典教育中寻找高效语文教学的根,用6年为孩子奠定一生!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儿童经典诵读基本理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4).
  [2]叶留香.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以南京某小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7(17).
  [3]林助雄.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关于倡导儿童诵读中国文化经典的脑科学分析[J].石油政工研究,1999(4).
  作者简介:朱秋英,女,1966年生,河南周口人,正高职称,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快速作文。
其他文献
补钙,其实并不简单    钙的吸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因而补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达到预期目的,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要考虑年龄因素:从年龄方面来说:婴幼儿发育最快,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最强,吸收率达50%左右;4岁后吸收率略有下降,达40%;成年人的吸收率只有2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每10岁下降5%-10%;孕妇和哺乳妇女的吸收率有所提高,可达30%-40%。因此,在补钙时要考虑年
视觉中国供图  现代厨房常备有多种香料,胡椒是其中寻常的一类,它能祛腥、解腻,助消化,中餐常见于川菜,西餐常佐牛排。这种原产于印度西南海岸马拉巴尔地区热带雨林的香料,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其独特的风味很早就被人类发现和使用,公元前4世纪的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就有用胡椒佐食的记载。在香料的历史中,胡椒曾经被称为“天堂的种子”,贵比黄金,传说只能生长在由龙看守着的瀑布下面,这不仅是因为古代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种名为“战车”的新式战斗型玩具开始独霸六B班的午休时间。就在今天,我也加入了这股“战车”狂潮。从此,我的课桌成了“车迷”们的战场。  “战场往往是疯狂的,后勤往往是很忙的”,为了进一步对自我产品进行完善,不少铁杆“车迷”纷纷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他们不但加工自己的“战车”,而且也热衷于替别人做“战车”或帮别人改良。正因为如此,我发现自己的透明胶少了一大截(后来才知道被他们用去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愚公精神,泽被后世。在济源大大小小的村、镇和行政区里,一代又一代的济源人秉承愚公精神,勤劳、踏实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山口村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庄。  在河南省的地图上,我们找不到山口村。这是个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居住着800多口人,再往山深处走上几公里,就是野生的太行猕猴聚居区。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适龄儿童不足80人的小山村里,却有着一所在校生人数超过
【摘要】本文从加强道德品行培养的必要性入手,就如何在初中政治教育中促进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育;道德品行;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政治教育不仅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行培养的重要手段。只有对学生的道德品行進行良好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对其必要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采
“顾客是上帝”这一当今各行业中最时髦的口号,放在医务界则为“病人是上帝”。俗语说,“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不生病”!从胚胎发育、降生人间,经过婴幼儿、青少年,到中年、老年,在死亡之前的漫漫数十年间,为了生存、发展,人们随时都要面对风、霜、雨、雪,社会变迁,甚至天灾人祸、战争、瘟疫。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不止一次地进入病人的角色而充当“上帝”。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已经提出了“不失人情”的观点。那时
近年来,由于反恐形势严峻、经济复苏缓慢等原因,欧洲许多国家,如英国的治安状况恶化,监狱里“人满为患”。但是,荷兰监狱却面临另外一个问题:犯人太少。在最近几年时间里,共有19座荷兰监狱因犯人少而关门。如果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的话,还会有更多的荷兰监狱会关上大门。那么,荷兰监狱为何会出现“犯人荒”?监狱关闭看上去是件好事,怎么成了问题呢?  犯人数量下降 看守多于犯人  荷兰是西欧的一个发达国家,社会治安
什么是气质?了解一个人的气质又有什么意义?  一天,同学们进行登山活动。同学甲看见山高坡陡、怪石嶙峋,吵吵嚷嚷不择道路地率先开始攀登;同学乙环顾一下周围之后,选择了一条易攀的捷径,指挥着小组同学登山;同学丙看见此山危峻,攀登不易,于是坐在山下观察,看清两组同学的登山实况后,尾随乙组同学慢慢地向上攀登;同学丁望山生畏,认为山势险峻,绝非自己所能攀登,于是乎独自一人,随便往上爬上几步就下来了……四个人
真是个疯子。这是我在看《徒手攀岩》时无数次冒出的想法。这部让我数度捂住眼睛不敢观看,并且在心中暗自咒骂的电影,却成了结束后盘桓在我心头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33岁攀岩家Alex Honnold在2017年6月徒手攀爬1000余米高酋长岩的故事。影片拍摄历时两年,记录了Alex从准备到最终完成这次史无前例攀登的全过程。  影片英文名“Free Solo”,也是“无保护”和“独自”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