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好生意的瓶颈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shuo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潜力巨大,资本大力支持……尽管争议缠身,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校园贷是门好生意。只是这门好生意怎样才能走得更长更远?
  也就是在2014年,吴晓波口中的“P2P金融元年”,借着互联网金融的风,校园贷成为被热捧的新市场。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到2019年,中国大学生人数将会达到3 876.9万人,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消费金额则会达到3 594.5亿元,分期交易规模达到2 117.3亿元。
  放在全球语境来看,校园贷都被认为富有潜力。在资本市场成熟的美国,校园贷平台已经率先进行证券化尝试。抛开道德层面探讨不谈,国内校园贷企业,比如趣分期、分期乐、校园e贷等,在实现初期高速增长之后,正在进入商业模式的瓶颈期。
  进入2016年,国内国外校园贷市场已是两重风景。校园贷在全球范围内继续生长,但在国内却似乎“道阻且长”。
  国外:校园贷证券化新进展
  3月末,美国最大的校园贷平台SoFi宣布推出了全新的对冲基金子公司。根据其CEO表示,该基金一开始规模是1 500万美元,但很快将增长至5亿美元到10亿美元。
  其实,SoFi手里应该并不缺钱。它在2015年8月刚从软银手里募集到了10亿美元,公司估值在40亿美元左右。12月中旬,SoFi的借款总额已经超过60亿美元。之前在2015年9月,SoFi才刚刚打破40亿美元的大关。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需要有持续增长的现金流。而推出对冲基金子公司,就是解决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手段。长远来看,资产证券化或将是校园贷平台大发展的重要前提。
  SoFi之外,在总部位于欧洲都柏林的Future Finance 近期也宣布获得 1.19 亿英镑(约 1.71 亿美元)融资。Future Finance 成立于 2014年5月,目前总融资额达到 2.66 亿美元。Future Finance 主要面向本科学生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的贷款。欧洲的校园贷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很大的原因在于欧洲大学的学费普遍很便宜。但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的学费相对较贵, 每个本科生一年的花费约为 6 万英镑,英国目前也是 Future Finance 的主要市场。英国政府通常每年可以向学生提供 3.5 万英镑的贷款,Future Finance 主要为学生提供差额部分的贷款。截至目前,Future Finance 一共收到 3.7 万份贷款申请,贷款金额以每年900%的速度在增长。
  再看国内,校园贷在经过竞争最激烈的2014年和2015年之后,正在从多个层面引发更多关注。
  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成立刚满两年的分期乐旗下“嘉实资本-分期乐1号资产支持证券”成功登陆上交所,发行并完成资产交割。这是国内第一单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首单基于年轻人分期消费债权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分期乐之后,估计行业其他类似产品,也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有了更多证券产品之后,国内校园贷公司的商业模式更为完善:一方面搭建线下消费场景向大学生赊销商品,另一方面撮合互联网理财平台的资金借给借款人,即中国3 500万在校大学生。
  分析认为,校园贷平台在采购、赊销环节需要占用大量的现金流。在回款环节,未来也会产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天然适合资产证券化的债权。
  但在业务模式突飞猛进的同时,校园贷产品在国内也遭遇到一些不小的舆论危机。
  从2016年初,陆续爆出了几个相关新闻事件,让很多人都注意到,虽然校园贷有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等优点,但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缺陷,学生在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连环贷”的陷阱,市场亟待加强监管。像分期乐、趣分期、诺诺镑客、名校贷等平台,都牵扯到此类事件中。
  那么,校园贷在国内发展两年之后,为何集中爆发出一些负面案例?校园贷被快速催熟之后,是否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
  校园贷是个好生意
  很多投资人都认为,校园贷是一个好生意。为什么这么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其一,从校园贷平台自身来说。
  做金融业务的都知道征信是个大难题,但校园金融的特性则大大降低这其中的难度。
  与众多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人群相比,高校学生的信息真实度更高、更集中。简单说,只要搞定了学生的学籍信息,基本关于学生的所有信息就都齐备了。再加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前景相对还算靠谱,校园贷平台在征信信息上的成本并不高,而且违约风险相对更小。再从具体的市场拓展来看,大学生的聚集程度很高,短期内提升渗透率的效果比较明显。在校园贷之前,社交产品、外卖服务等电商都已经证实并充分利用了这一市场的特性。从国内大量校园贷平台,比如分期乐、趣分期的成长路径看,也是如此。
  其二,从校园贷的主要客户——学生来说。
  总体来说,校园贷给学生解决了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对笔记本电脑等工具类产品,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的需求等。在笔者上大学的时候,都是要勤工俭学较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可能支付得起的。但现在的大学生完全可以把这个节奏大大加快。
  虽然最近有些负面案例出现,有人说是有些校园贷产品已经是高利贷。但笔者综合各方信息后发现,针对年化利率的高低,大家的认知差距其实很大。比如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其实国内主流合规的校园贷产品在收费方面尚不算过分。目前国内主流的校园贷年化利率大都在30%左右,比起国外一些动辄高达400%的年化利率,还是正常合理的。但在一些消费者眼中,大家在做完各种换算之后,跟银行、信用卡等业务一比较,往往就觉得这个30%似乎高得离谱。   当然,如果我们撇开这些不同认知、甚至是道德判断不谈的话,单就目前校园贷产品在高校学生中的渗透率来说,显然这个市场是被不少学生所接受的。
  好生意也有瓶颈
  好生意并不是说就没有问题。从现阶段来看,校园贷平台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其一,拉新业务遇到瓶颈之后,如果还要继续拉升渗透率,很容易出现动作变形,引发更多负面因素。
  所有针对高校学生做业务的公司都知道,高校市场的利弊都很明显。如果你做社交,好处是拉新快,但问题是四年后老用户可能都跑了,你又得接茬拉下一拨。如果你做的是外卖,好处是学生们现在吃货也多,但问题是基本不谈什么品牌忠诚度,今天你优惠2块我就吃你的,明天他优惠3块我马上就会吃他的。那么,现在在校园贷产品上也是如此,好处是学生好渗透,征信好做,但问题是大学生毕竟三观尚未定型,消费理念容易冲动。尤其在看到那些包装完善的商业广告之后,就冲动进行消费,还没顾上盘算结局,最后消费完了很可能就无法收拾,不得不违约。
  所以,在笔者看来,进入2016年之后,校园贷平台需要在核心KPI上作出调整。适时调低拉新方面的预期,转过来要把精力更多的放在针对现有用户的精耕细作上。比如近期,校园贷平台也在继续拓宽业务范围,推出针对大学生驾照、大学英语四级、雅思/托福、专升本/自考等培训业务的消费金融服务。从商业逻辑上说,这是正确的方向。
  其二,如何细化对用户的关怀。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细化为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对用户的挑选。坦白来说,大学生客户很多,但并非每一个客户都是校园贷平台需要覆盖的。以美国SoFi为例,它规定借款者必须毕业于其选定的美国排名前200位的优秀大学。根据美国教育部统计,这些学校学生的平均违约率为1.6%,低于学生贷款平均违约率8%。不仅如此,借款者只能毕业于SoFi规定的较热门、有发展的几个专业,如法律、医学、商业、工程、美术等。前汤森路透集团CEO Tom Glocer是CommonBond的股权投资者,他说:“说实话,如果你要向我借钱,而你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牙科学生的话,那么与克萨斯基督教大学艺术史专业的学生相比,我会更愿意把钱借给你。”同样,对于国内的校园贷平台来说,在前几年高校扩招之后,高校学生的数量急剧扩大,但学生的整体质量和就业前景其实已经打了不少折扣。平台对此心知肚明,但在业绩压力面前,可能也就顾不得更多。
  第二个层面是,如果学生客户出了问题之后,平台该怎么办?从相关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美同类平台的不同做法。比如在SoFi上,如果学生失业后,SoFi会帮助其找工作。任何SoFi的借款者都可以获得免费事业咨询与找工作帮助。如果借款者失业,SoFi帮助借款者找工作安排面试。SoFi认为,帮助失业的借款用户找工作,能够比粗暴的催收更能提升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加深用户黏性。但在国内,我们从相关报道中看到,粗暴催款甚至涉及黑社会的情况都有发生。事实上,一些平台事前主动降低了对客户质量的把控,后期又不得不通过一些灰色手段处理坏账,这两件事因果相继,长期来看很容易成为恶性循环。
  其三,校园贷平台的新方向,这个问题正在影响这些平台下一步的估值。
  校园市场的特性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细分市场的领先者借助资本、地推的力量可以迅速拉升渗透率。这个事短期看起来是个好成绩,但长期看起来,会严重影响校园贷平台的“市梦率”。
  所以,进入2016年,主流校园贷平台一方面在用户关怀、资产证券化上面加强精耕细作,但更关键的还是在于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
  比如校园营销可能就是一个潜在方向。只是从商业路径上看,校园贷走的是跟“淘宝——蚂蚁金服”、“京东商城——京东白条”一个相反的路子。淘宝和京东是先搞定消费、再去搞金融,而校园贷则是先搞金融、再搞消费。具体能否走得通、走多远,都还是个未知数。
其他文献
OTA其实本来就没想做个性化,也不需要。OTA是基于标准化产品发展起来的平台,尽管个性化需求在增多,但是并不意味着标准化需求在减少,市场依然在,这也是OTA存在的价值。OTA最大的价值和竞争力就在于标准产品的快速切换,对产品体系的强大控制。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标品一直都会是旅游产业中重要的产品组成部分,并且始终有巨大的需求。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商务出行订机票、订酒店会转变成非标需求吗?很难
期刊
当电商出现之后,旅游供应链效率低下的问题其实应该得以解决的。毕竟,资本大潮席卷而来,互联网对旅游业的改造也是摧枯拉朽。这两者足以击溃一切供应链上的阻碍——在零售等行业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  但是尴尬的一幕出现了:供应商的特色产品在OTA上无法呈现,OTA同时又在抱怨供应商的技术意识太差劲——供应链毕竟是双向的,某一端的一厢情愿,改变不了什么。  问题可能在于,大家都想挣钱,却都不想承担对方
期刊
今年2月,战略管理大师加里·哈默教授应邀访问海尔,并参加了“海尔互联网大讲堂”,对海尔的变革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大讲堂的主持人、商界企业研究院首席顾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穆胜先生与哈默教授进行了一场关于组织变革的会谈。以下为谈话内容。  战略意图决定战略方向  穆胜:加里,您好。今天听了您的不少观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观念冲击。我个人特别欣赏您的理论,也认为深入实践的学者,才最懂这个时代的商
期刊
有一个杀手锏线上永远不可能做到,那就是线下服务体验。红谷用“实体店+”的玩法来融合市场,用“体验美学”重塑了商业逻辑,将场景与消费者产生连接、互动,逆势生长。  红谷是谁?  裁剪皮料,缝线磨边,红谷要做皮具的设计与生产,是制造业的一员;找女明星代言,玩潮流设计,红谷又在吃时尚界的饭;如果走进它在各地的实体店,又觉得它是一个零售品牌,经营多类皮具与时尚饰品,同时还供应咖啡,像人来人往的驿站。  现
期刊
当人们觉得你不行,或者认为你做的事情不对时,恭喜你,你的方向可能走对了。因为最终改变世界的,是边缘人,而不是精英。  有一家银行,开了三个窗口,三个窗口都排满了人。当第四个窗口打开时,会是谁最先站过去?显然是那些排在队伍最后面的人,因为他们足够机警,总是在观察周围的环境。他们不在前排,没有那么多既得利益的诱惑,也没有那么多束缚。他们就站在边缘,随时可以灵活改变。  所以,创新常常发生在边缘。  硅
期刊
其实,赠品的价值在选择赠品之前就决定了。  首先,在选择赠品时,我们不能拿自己或别人卖不掉的东西赠送,也不能选择与主卖产品无关的赠品,抑或成本低的赠品,这样的赠品最后绝不可能让客户感觉到足够的价值。  正确的赠送方式如,卖车送导航和倒车雷达,这是提升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卖喜糖,赠送红包、精美请帖,或者桌上的小饰品,这是同场景使用需要;卖茶,送茶点佐茶,同时也出售此茶点,这是互相促进消费……而卖车送
期刊
不能再如三四年前那般傲慢,VC只有创立品牌并与创业者“统一战线”,才有未来。  我们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节点。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公司,这使持有基金者对投资标的的判断变得异常严谨。  三四年前,任何一个资本,面对一个创业者,都是强势对弱势的状态。无论什么层次的资本都比较傲慢,因为他们认为“我非常重要,我是稀缺资源,我才能决定你的命运。”  但这三四年来,面对风起云涌的创业氛围和千变万化的商业
期刊
信息的采集、传送、整理、交换,无一不是沟通的过程。良好的沟通如同一条通畅的血管,可以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血,让企业保持活力。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大多数创业型公司每天都只是忙着发货或完成交易,每周花几个小时坐下来和员工开会,感觉像是很大的公司才会做的事,根本不能解决眼前的日常问题。  杰克·韦尔奇曾说,“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作为领导者,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一对一。
期刊
那些创业成功的人,不只是因为他们的聪明和勤奋,还在于他们有正确的“创业三观”。  我们平常讲到的三观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创业的时候,我认为还需要加一个“创业三观”,分别是时间观、金钱观和市场观。很多创业者出现问题,其实都是这三观不正导致的。  第一是时间观。创业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创业者如何有效使用时间非常重要。无效的时间安排和凌乱的时间节奏,都是致命的。  我们的办公室到处放着“青山沙漏
期刊
如果可以像白蚁那样把集体智慧融入到行为管理中去,人类分工协作的效率可以大幅提高。  白蚁是一群有着良好效协作关系的建筑师,能够建造超过10米高、底部达15米宽的蚁丘。一只白蚁微不足道,然而一个蚁巢的数百万只白蚁却能够分工有序、目标明确地建造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蚁巢。白蚁的集体智慧何以形成?个体白蚁之间又是如何协同的?这对现代企业的组织行为方式颇有借鉴意义。  白蚁是群居动物,有阶级、有分工。蚁后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