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概述血管性痴呆(VD)的病理及诊断,总结血管性痴呆的预防要点,提出血管性痴呆的病人要在医院做系统性治疗,达到阻止恶化,缓解症状的目。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预防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95-01
血管性痴呆(VD)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第二病因,在痴呆中占10%-50%[1]。现就其病理、诊断标准及预防概述如下:
1 病理
VD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不同的血管病理变化均可引起VD症状,包括大、小动脉病变,弥漫性缺血性白质病变,心脏脱落栓子的栓塞,血液动力学改变,出血,血液学因素和遗传性疾病等。与VD有关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局灶性缺血性损害(定位,形态,数量,容积),白质病变(类型,定位,大小),其它与缺血有关的因子(不完全性缺血性坏死及梗死灶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局部脑组织对缺血改变的选择性、易感性),功能因素(梗死产生的局部和远处的功能损害)。这些机制中哪个起主要作用,目前尚不明了,但很可能是多个机制协同作用导致VaD。
2 诊断[2]
2.1临床诊断可能VD标准 VD是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或缺血-缺氧脑损引起的复合性疾病。NINDS-AIREN的VD诊断[4]分可考虑(possible)、可能(probable)和肯定(definite)3等级。临床诊断可能VD标准,包括下列项目:①痴呆。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表现为记忆力损害及二项或二项以上认知领域内的功能损害(定向、注意力、语言、视空功能、执行功能、运动控制和实施功能)。最好由临床和神经心理测试确定。这些功能缺陷足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不单纯是由卒中所致的躯体障碍引起。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谵妄,精神病,重度失语,明显感觉运动损害,但无神经心理测验证据的病例。且排除其它能引起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性疾病和其它脑部疾病。②脑血管病。神经病学检查有局灶性体征,如:偏瘫、下部面瘫、巴宾斯基征、感觉缺失、偏盲、构语障碍等,与卒中一致(不管有无卒中史)。脑部影像学检查(CT或MRI)有相关脑血管疾病的证据,包括多发性大血管卒中,或单发性重要区域内梗死(角回、丘脑、前脑基底部、前脑动脉和后脑动脉的供血区域),多发性基底神经节和白质内的腔隙性病灶,以及广泛性脑室周围缺血性白质损害,或二者兼有。③以上两个疾病诊断具相关性。至少有下列1个或1个以上的表现:①痴呆表现发生在卒中后3个月;②有突发的认知功能恶化,或波动性、阶段性进展的认知功能缺损。
2.2 临床特征与可能VD一致的情况 ①早期的步态不稳(小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或帕金森步态);②有不稳定的、频发的、原因不明的跌倒情况;③早期有不能用泌尿系统疾病解释的尿频、尿急和其它尿路症状;④假性球麻痹;⑤人格改变,情感淡漠,抑郁,情感失禁,其它皮层下缺损症状,如精神运动迟缓和执行功能异常。
2.3 排除VD诊断的特征 ①早期表现为记忆缺损,渐进性加重,同时伴其它认知功能的损害如语言(经皮层的感觉性失语)、运动技巧(失用)、感知觉(失认)方面的损害,且没有相关的脑影像学检查上的局灶性损害;②除认知功能损害外,没有局灶性神经体征;③脑CT或MRI上无血管性病损。
2.4 可考虑VD的情况 存在痴呆并有局灶性神经体征,但没有脑影像学检查上的VD发现;或痴呆和卒中之间缺乏明显的短暂的联系;或虽有VD存在,但缓慢起病,病程特征不符(没有平台期及改善期)。
2.5 肯定VD的诊断标准 ①临床上符合可能VD;②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或尸解)证实VD;③没有超过年龄限定数目的神经纤维缠结和老年斑;④没有其它引起痴呆的临床和病理的疾病。
3 预防[3]
VD的早期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如头痛、头昏、失眠、耳鸣、易疲劳、易激动等。其一是记忆力减退;其二是情绪极不稳定。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记忆力也愈来愈差,连对往事的回忆也困难了。在痴呆的进程中,部分病人会出现疑心和妄想,认为有人陷害他、偷他家的东西等等。但是,脑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生自私、怪癖、不近人情等性格上的变化较晚,也较轻,即使到了晚期,病人明显地傻了(痴呆)了,也还能保持原来的人格特点。这一点与老年性痴呆大不相同。但在临床上,脑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存在的情况十分常见。
早期诊断脑血管性痴呆,就可在出现脑衰弱症状前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继续进展和恶化。病人应戒烟、戒酒、限制进食动物性脂肪或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些含碘的食物,以防止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要坚持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乐观的情绪。
对脑血管性痴呆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不外乎是降低胆固醇、保护和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等作用的药。由于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出无特效药可治疗,故任何积极措施只能达到延缓病程进展、减少功能退化的目的。预防血管性痴呆必须从年轻时做起,从预防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脑动脉 硬化入手。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锻炼,不嗜烟酒、调节饮食防止过度肥胖,还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到了老年后尤其要不断学习,加强记忆力训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
4 结语
虽然对VD来说,还没有具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的脑CT或MRI检查结果,但如CT或MRI检查无VD发现,则基本上否定VD的诊断,并成为AD和VD鉴别的有力依据。作为考虑诊断VD的依据,脑影像学检查显示的局部解剖结构的损害及严重度至少达到一定的标准[4]。尽管脑损害的体积与痴呆的关系不肯定,但可能存在累加效应。同时,对出现了血管性痴呆的病人,要在医院做系统性治疗。主要采用改善脑血流,预防脑梗塞、促进脑代谢的办法达到阻止恶化,缓解症状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 賀春钰,周晓辉.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类型及诊断[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2):192-193.
[2] 盛建华,高之旭.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分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4):237-239.
[3] 唐素霞,顾玲.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淮海医药.2007,25(1):92-93.
[4] 王智光,苏应龙,韩晓东,等.痴呆及其影像学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5,6(2):116-118.
[5] 邵亮,王庆周,焦洪斌.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5上):385-387.
作者简介:
丁静,女,大学,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预防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95-01
血管性痴呆(VD)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第二病因,在痴呆中占10%-50%[1]。现就其病理、诊断标准及预防概述如下:
1 病理
VD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不同的血管病理变化均可引起VD症状,包括大、小动脉病变,弥漫性缺血性白质病变,心脏脱落栓子的栓塞,血液动力学改变,出血,血液学因素和遗传性疾病等。与VD有关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局灶性缺血性损害(定位,形态,数量,容积),白质病变(类型,定位,大小),其它与缺血有关的因子(不完全性缺血性坏死及梗死灶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局部脑组织对缺血改变的选择性、易感性),功能因素(梗死产生的局部和远处的功能损害)。这些机制中哪个起主要作用,目前尚不明了,但很可能是多个机制协同作用导致VaD。
2 诊断[2]
2.1临床诊断可能VD标准 VD是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或缺血-缺氧脑损引起的复合性疾病。NINDS-AIREN的VD诊断[4]分可考虑(possible)、可能(probable)和肯定(definite)3等级。临床诊断可能VD标准,包括下列项目:①痴呆。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表现为记忆力损害及二项或二项以上认知领域内的功能损害(定向、注意力、语言、视空功能、执行功能、运动控制和实施功能)。最好由临床和神经心理测试确定。这些功能缺陷足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不单纯是由卒中所致的躯体障碍引起。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谵妄,精神病,重度失语,明显感觉运动损害,但无神经心理测验证据的病例。且排除其它能引起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性疾病和其它脑部疾病。②脑血管病。神经病学检查有局灶性体征,如:偏瘫、下部面瘫、巴宾斯基征、感觉缺失、偏盲、构语障碍等,与卒中一致(不管有无卒中史)。脑部影像学检查(CT或MRI)有相关脑血管疾病的证据,包括多发性大血管卒中,或单发性重要区域内梗死(角回、丘脑、前脑基底部、前脑动脉和后脑动脉的供血区域),多发性基底神经节和白质内的腔隙性病灶,以及广泛性脑室周围缺血性白质损害,或二者兼有。③以上两个疾病诊断具相关性。至少有下列1个或1个以上的表现:①痴呆表现发生在卒中后3个月;②有突发的认知功能恶化,或波动性、阶段性进展的认知功能缺损。
2.2 临床特征与可能VD一致的情况 ①早期的步态不稳(小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或帕金森步态);②有不稳定的、频发的、原因不明的跌倒情况;③早期有不能用泌尿系统疾病解释的尿频、尿急和其它尿路症状;④假性球麻痹;⑤人格改变,情感淡漠,抑郁,情感失禁,其它皮层下缺损症状,如精神运动迟缓和执行功能异常。
2.3 排除VD诊断的特征 ①早期表现为记忆缺损,渐进性加重,同时伴其它认知功能的损害如语言(经皮层的感觉性失语)、运动技巧(失用)、感知觉(失认)方面的损害,且没有相关的脑影像学检查上的局灶性损害;②除认知功能损害外,没有局灶性神经体征;③脑CT或MRI上无血管性病损。
2.4 可考虑VD的情况 存在痴呆并有局灶性神经体征,但没有脑影像学检查上的VD发现;或痴呆和卒中之间缺乏明显的短暂的联系;或虽有VD存在,但缓慢起病,病程特征不符(没有平台期及改善期)。
2.5 肯定VD的诊断标准 ①临床上符合可能VD;②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或尸解)证实VD;③没有超过年龄限定数目的神经纤维缠结和老年斑;④没有其它引起痴呆的临床和病理的疾病。
3 预防[3]
VD的早期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如头痛、头昏、失眠、耳鸣、易疲劳、易激动等。其一是记忆力减退;其二是情绪极不稳定。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记忆力也愈来愈差,连对往事的回忆也困难了。在痴呆的进程中,部分病人会出现疑心和妄想,认为有人陷害他、偷他家的东西等等。但是,脑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生自私、怪癖、不近人情等性格上的变化较晚,也较轻,即使到了晚期,病人明显地傻了(痴呆)了,也还能保持原来的人格特点。这一点与老年性痴呆大不相同。但在临床上,脑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存在的情况十分常见。
早期诊断脑血管性痴呆,就可在出现脑衰弱症状前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继续进展和恶化。病人应戒烟、戒酒、限制进食动物性脂肪或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些含碘的食物,以防止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要坚持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乐观的情绪。
对脑血管性痴呆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不外乎是降低胆固醇、保护和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等作用的药。由于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出无特效药可治疗,故任何积极措施只能达到延缓病程进展、减少功能退化的目的。预防血管性痴呆必须从年轻时做起,从预防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脑动脉 硬化入手。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锻炼,不嗜烟酒、调节饮食防止过度肥胖,还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到了老年后尤其要不断学习,加强记忆力训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
4 结语
虽然对VD来说,还没有具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的脑CT或MRI检查结果,但如CT或MRI检查无VD发现,则基本上否定VD的诊断,并成为AD和VD鉴别的有力依据。作为考虑诊断VD的依据,脑影像学检查显示的局部解剖结构的损害及严重度至少达到一定的标准[4]。尽管脑损害的体积与痴呆的关系不肯定,但可能存在累加效应。同时,对出现了血管性痴呆的病人,要在医院做系统性治疗。主要采用改善脑血流,预防脑梗塞、促进脑代谢的办法达到阻止恶化,缓解症状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 賀春钰,周晓辉.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类型及诊断[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2):192-193.
[2] 盛建华,高之旭.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分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4):237-239.
[3] 唐素霞,顾玲.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淮海医药.2007,25(1):92-93.
[4] 王智光,苏应龙,韩晓东,等.痴呆及其影像学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5,6(2):116-118.
[5] 邵亮,王庆周,焦洪斌.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5上):385-387.
作者简介:
丁静,女,大学,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