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项目化学习设计的研究和实践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wa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化学习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体验并深入探究学科知识的外延世界,激发学生对学科及其外延的内在兴趣.项目化学习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发现—探索—成功—再发现—再探索—再成功”的积极状态中.本文就如何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领会—探究”的过程中调动已有知识再学习的复习策略进行初探,期能抛砖引玉.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一直走的是传统教学的老路,缺乏新意和变动.教师运用同样的教案、教学模式对目前差异性越来越大的学生进行授课,导致教学效果欠佳.一堂课下来,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针对这种现象,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介入.“同班分层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通过运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收获进步和成长.
教学要以凸显育人功能,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用好教材,注重情境创设,设置实践性任务,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苏科版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深度教学的单元设计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理论支撑,但如何形成教学范式与实践路径却是一个难点.本文结合初中物理具体案例,阐述基于深度教学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单元设计.通过“双向”目标设计、“双链”过程设计、“双维”评估设计,追求单元设计的充分广度、充分深度、充分关联度.
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实验教具是使学生直接观察橡皮膜的形变程度来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但存在设计不足、演示现象不显著等问题.笔者自制“浮力产生原因”演示仪,将橡皮膜的形变程度转换为U形管压强计两侧液柱高度差,从而更显著地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
初中综合能力题是初中物理考试中一种成熟的题型.笔者以STEAM视角评析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综合试题,发现综合能力题能够对学生整合真实情境能力、关注项目设计能力、过程经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能在考查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符合STEAM教育理念,体现初中物理学科的考试要求;本文通过STEAM视角,窥探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综合能力题特点及功能,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STEAM教育提出指导意见.
“摩擦力”概念学习是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从感受摩擦到概括共性再到探究方向、大小的过程中,摩擦力概念模型逐渐完善.本文通过对“摩擦力”一课的评析,讨论在建构摩擦力概念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建模、概括、推理、辨析、猜想、设计、操作、论证、迁移、表达等关键能力.
本文对小孔成像实验进行改进,以期解决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困难问题.笔者利用红、绿、蓝三色LED灯泡(220V 12W)模拟三色“点光源”,在实验中连续改变孔形和孔径,动态演示三色“点光源”从不成像到成像的动态过程.实验经改进后,可视性、操作性更强.通过实验现象的动态变化发现,孔径“大”时各“点光源”形成的光斑重叠,无法成像;孔径“小”时各“点光源”形成的光斑不明显重叠,成倒立、清晰实像.
基于对文献和教材的分析,本文梳理在覆杯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覆杯实验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提出深度教学的几点建议.
物理实验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效果如何、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故而实验优化是初中物理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实例,分析教材实验设置的缺陷,同时介绍改进实验装置,说明改进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乐趣中的作用.寄希望于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最佳路径.
“关于科学的知识”是PISA2006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物理教学中要认识“关于科学的知识”的概念,认识“关于科学的知识”的特征,厘清“关于科学的知识”与科学能力之间的关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基于数据的推理论证能力、物理量的定义能力和科学规则的理解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和模型解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