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基于此,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语文园地的“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成语故事”等板块,安排成语积累,了解成语来历。因此,教师可充分挖掘成语资源,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中,积累成语,活用成语。
一、立足文本,让成语在课堂教学中“根深叶茂”
1.紧扣“文眼”,以点带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成语,如《三顾茅庐》《全神贯注》等,因此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紧扣文眼,学习相关成语。如在学习《三顾茅庐》时,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明白了成语的内涵就是“诚心诚意地做某件事情”。从《三顾茅庐》这个“题眼”中引出了“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等成语。又如学习课文《全神贯注》之前要求学生收集与课题相近的成语及相反的成语,如“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三心二意、漫不经心”等,学生通过对话,既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对成语内涵的理解,又很自然地将所积累的成语展示在课堂中。
2.慧眼观图,激活成语
教材中的课文配有一些直观形象的插图,画面是形象的,其内涵是深远的。借助插图,展开合理想象,可将成语、人物、故事等融合起来,使得成语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再只是一个个词语,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插图中出现的是父亲在废墟中救出儿子时激动的情景。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当时的状况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当学生说出“残垣断壁、破烂不堪、欣喜若狂”等成语时,请学生用上其中一个成语说说画面内容,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父亲当时救儿子的心理活动,说出一些成语,如“奋不顾身、竭尽全力、坚持不懈”等。这样既能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又进一步体会到了父亲不顾一切救儿子的伟大的父爱。成语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了,教师当然也就不必再愁学生不会运用了。
3.依托园地,举一反三
人教版语文园地中的许多栏目都安排了成语积累。如三年级上册的园地五就是反义词组成,如“远近闻名、舍近求远、积少成多、异口同声”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寻找其中的规律,以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再如三年级下册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中的成语,学生观察发现是“AABC”式的成语,然后让学生诵读,同时提示朗读的节奏是AA/BC。在迁移拓展中让学生想出几个形式相同的成语,同时告诉学生叠词成语还有另外的形式。如ABCC式和AABB式,然后出示填空让学生填写。适时的拓展,迁移中新的发现,使传统视野中的“双基”训练注入了探究的活力,让积累变成了富有情趣的活动。
4.连词成段,融会贯通
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都罗列了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其中有许多成语需要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每单元学完,在词语盘点时,我要求学生选择本单元学过的成语构段,这对学生是一次新的挑战。在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学完后,有位学生写出了这么一段话:“妈妈不在家,我早已饥肠辘辘。在平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出去,可今天……现在哪怕我最讨厌的西红柿,我都会吃得津津有味。闻着窗外飘来的香味,看着万家灯火,我只能祈祷妈妈早点回家。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多精彩的一段话,多么丰富的心灵世界呀!构段是孩子对成语灵活运用的过程,是学以致用能力的体现。
二、多向拓展,让成语在综合活动中“妙趣横生”
1.生肖比拼, 兴致勃勃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时,不仅让学生积累了书本中关于动物的成语,还让他们积累了相关的其他成语。如“指鹿为马、狗急跳墙、藏龙卧虎、鹤立鸡群”等,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又不太明白的成语,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形式进一步理解成语的意思和来历。一段时间后,班中开展了“十二生肖成语大比拼”。如讲出含有自己生肖的成语,选择其中的成语说不同的句子,或用上三个以上的动物成语说一段话。比赛使得学生积累成语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积累不再是枯燥的,它充满挑战性、趣味性。
2.畅游乐园,流连忘返
学校每年一次的语文节,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比赛、游成语乐园等。乐园中有“妙趣横生——对对碰”“成语之最——异想天开”“偷梁换柱——巧改错”“入木三分——巧作比” 等栏目。譬如 “妙趣横生——对对碰”栏目,就利用许多成语中存在近义、反义词的特点,让学生参与活动。如:“瞻前”对“顾后”、“出生”对“入死”、“天高”对“地厚”、“井然有序”对“杂乱无章”等。学生每答对一题,可领取一份奖券,然后兑换成奖品,学生沉浸在活动的乐趣中,往往流连忘返。
3.学科渗透,独具特色
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为学生积累成语创设了广阔的文化背景。笔者曾在一次数学大型公开课中看到了“百分数的意义”巩固练习片段,教者很精彩地借用了成语知识。教师出示卡片: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一举两得。(学生齐读)让学生说成语的意思,并用今天学到的百分数知识来解释一下。如一生说:“百发百中,指射箭或打枪一百次,次次都命中目标。我们可以说,能100%命中目标。”最后,老师又用百分数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如此的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
三、个性展示——让成语在七彩生活中“回味无穷”
孩子好胜,乐于表现自己。因此,教师要提供多种机会,展示孩子的学习成果,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沉浸在成语的芬芳里,回味无穷。
1.成语联写,各显神通
开展成语联写比赛,看谁写得又多又好,是检测一段时间孩子积累效果的有力手段。通过成语联写比赛,学生头脑中积累的词汇更加丰富了。
2.编辑小报,各展才华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摘抄,编辑成一份小报,内容丰富:有成语归类,有精彩故事简介,有阅读感悟,有成语构段,还有优美词句共赏析。每份小报有各自的亮点。小报展示,是学生学习成语的又一个广阔的平台。
3.词句“专利”,独领风骚
在日记、周记、作文等日常练笔中,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成语,平时还让学生相互比赛,看谁的词汇最丰富,表意最简练准确。讲评课上推荐好的章节,上台在班上朗读,并把自己喜欢的成语、片段等摘抄在黑板上推荐给大家,成为自己的专利。班上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赏识本”,上面记载着班上同学推荐的好成语、好句子。同时,还要注明“专利”人的姓名。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感、自豪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成语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做有心人,将成语教学变成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浸润在成语的芬芳里,流连忘返。
一、立足文本,让成语在课堂教学中“根深叶茂”
1.紧扣“文眼”,以点带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成语,如《三顾茅庐》《全神贯注》等,因此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紧扣文眼,学习相关成语。如在学习《三顾茅庐》时,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明白了成语的内涵就是“诚心诚意地做某件事情”。从《三顾茅庐》这个“题眼”中引出了“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等成语。又如学习课文《全神贯注》之前要求学生收集与课题相近的成语及相反的成语,如“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三心二意、漫不经心”等,学生通过对话,既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对成语内涵的理解,又很自然地将所积累的成语展示在课堂中。
2.慧眼观图,激活成语
教材中的课文配有一些直观形象的插图,画面是形象的,其内涵是深远的。借助插图,展开合理想象,可将成语、人物、故事等融合起来,使得成语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再只是一个个词语,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插图中出现的是父亲在废墟中救出儿子时激动的情景。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当时的状况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当学生说出“残垣断壁、破烂不堪、欣喜若狂”等成语时,请学生用上其中一个成语说说画面内容,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父亲当时救儿子的心理活动,说出一些成语,如“奋不顾身、竭尽全力、坚持不懈”等。这样既能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又进一步体会到了父亲不顾一切救儿子的伟大的父爱。成语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了,教师当然也就不必再愁学生不会运用了。
3.依托园地,举一反三
人教版语文园地中的许多栏目都安排了成语积累。如三年级上册的园地五就是反义词组成,如“远近闻名、舍近求远、积少成多、异口同声”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寻找其中的规律,以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再如三年级下册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中的成语,学生观察发现是“AABC”式的成语,然后让学生诵读,同时提示朗读的节奏是AA/BC。在迁移拓展中让学生想出几个形式相同的成语,同时告诉学生叠词成语还有另外的形式。如ABCC式和AABB式,然后出示填空让学生填写。适时的拓展,迁移中新的发现,使传统视野中的“双基”训练注入了探究的活力,让积累变成了富有情趣的活动。
4.连词成段,融会贯通
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都罗列了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其中有许多成语需要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每单元学完,在词语盘点时,我要求学生选择本单元学过的成语构段,这对学生是一次新的挑战。在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学完后,有位学生写出了这么一段话:“妈妈不在家,我早已饥肠辘辘。在平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出去,可今天……现在哪怕我最讨厌的西红柿,我都会吃得津津有味。闻着窗外飘来的香味,看着万家灯火,我只能祈祷妈妈早点回家。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多精彩的一段话,多么丰富的心灵世界呀!构段是孩子对成语灵活运用的过程,是学以致用能力的体现。
二、多向拓展,让成语在综合活动中“妙趣横生”
1.生肖比拼, 兴致勃勃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时,不仅让学生积累了书本中关于动物的成语,还让他们积累了相关的其他成语。如“指鹿为马、狗急跳墙、藏龙卧虎、鹤立鸡群”等,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又不太明白的成语,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形式进一步理解成语的意思和来历。一段时间后,班中开展了“十二生肖成语大比拼”。如讲出含有自己生肖的成语,选择其中的成语说不同的句子,或用上三个以上的动物成语说一段话。比赛使得学生积累成语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积累不再是枯燥的,它充满挑战性、趣味性。
2.畅游乐园,流连忘返
学校每年一次的语文节,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比赛、游成语乐园等。乐园中有“妙趣横生——对对碰”“成语之最——异想天开”“偷梁换柱——巧改错”“入木三分——巧作比” 等栏目。譬如 “妙趣横生——对对碰”栏目,就利用许多成语中存在近义、反义词的特点,让学生参与活动。如:“瞻前”对“顾后”、“出生”对“入死”、“天高”对“地厚”、“井然有序”对“杂乱无章”等。学生每答对一题,可领取一份奖券,然后兑换成奖品,学生沉浸在活动的乐趣中,往往流连忘返。
3.学科渗透,独具特色
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为学生积累成语创设了广阔的文化背景。笔者曾在一次数学大型公开课中看到了“百分数的意义”巩固练习片段,教者很精彩地借用了成语知识。教师出示卡片: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一举两得。(学生齐读)让学生说成语的意思,并用今天学到的百分数知识来解释一下。如一生说:“百发百中,指射箭或打枪一百次,次次都命中目标。我们可以说,能100%命中目标。”最后,老师又用百分数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如此的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
三、个性展示——让成语在七彩生活中“回味无穷”
孩子好胜,乐于表现自己。因此,教师要提供多种机会,展示孩子的学习成果,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沉浸在成语的芬芳里,回味无穷。
1.成语联写,各显神通
开展成语联写比赛,看谁写得又多又好,是检测一段时间孩子积累效果的有力手段。通过成语联写比赛,学生头脑中积累的词汇更加丰富了。
2.编辑小报,各展才华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摘抄,编辑成一份小报,内容丰富:有成语归类,有精彩故事简介,有阅读感悟,有成语构段,还有优美词句共赏析。每份小报有各自的亮点。小报展示,是学生学习成语的又一个广阔的平台。
3.词句“专利”,独领风骚
在日记、周记、作文等日常练笔中,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成语,平时还让学生相互比赛,看谁的词汇最丰富,表意最简练准确。讲评课上推荐好的章节,上台在班上朗读,并把自己喜欢的成语、片段等摘抄在黑板上推荐给大家,成为自己的专利。班上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赏识本”,上面记载着班上同学推荐的好成语、好句子。同时,还要注明“专利”人的姓名。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感、自豪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成语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做有心人,将成语教学变成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浸润在成语的芬芳里,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