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罪的心理诱因之探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64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贪污罪是现代法律所专用的一个罪名术语。
  在我国,早在夏朝皋陶的时候,便有皋陶之刑:“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汉代时,则出现了惩治“主守盗”的律令。
  心理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是人脑的特殊功能。在贪污犯罪活动中,作为实施犯罪活动的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决定了贪污犯罪的发生发展。
  
  一、侥幸心理
  
  侥幸即是碰运气之意。拥有侥幸心理是人的本性,它源自于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使然。基于这种本性,人们往往不愿意付出太多太多的艰辛努力,却希望收获累累硕果一因为付出会带来人的体力消耗和脑力的损费,在多数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坐享其成。于是,侥幸心理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一些不愿意付出而期待收获的人们所确信了下来。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人们自身心理变化的要求,侥幸心理还会成为那些根本不可能达成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人们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性满足。
  表现在贪污犯罪活动中,侥幸心理是贪污犯罪行为人在实施贪污犯罪行为时的一种最为显著的心理状态。由于贪污犯罪活动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贪污犯罪主体往往都是熟知法律的^——至少也是对法律有所了解的人。在认识上,他们一般对于法律关于贪污犯罪行为的规制处于一种非常清楚的认识状态。在意识上,对于法律与社会关于贪污行为的评价十分了然。于是,在贪污犯罪活动中,犯罪行为人往往便会对实施犯罪行为的后果即自己由此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与由于实施犯罪行为可能会获得的现实性利益,这二者之间进行利益得失的权衡。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以指导其行为。基于法律对于贪污犯罪行为的严厉的刑事处罚,犯罪行为人往往都不敢轻易实施贪污犯罪行为。
  在此种情况之下,犯罪行为人往往丧失理性,被眼前那些能满足于自己的物质或精神的利益所扰乱心智;在此种情况之下,犯罪行为人正处于思想极度矛盾之中,两种不同的思想都在试图找着各种理由来说服与自己相矛盾的另一种思想——即实施或不实施贪污犯罪行为;在此种情况之下,基于人的那种本性使然所生的侥幸心理跳了出来,站在了实施犯罪行为思想的一边,使其一下子占了上风。
  具体而言,在贪污犯罪活动中,侥幸心理表现于两个阶段:
  在贪污犯罪活动实施之时,犯罪行为人会权衡实施与不实施贪污行为的利弊得失,而由于侥幸心理的作用,致使贪污犯罪行为人往往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判断。侥幸心理达到了这样一种效果,即是侥幸心理使犯罪行为人认为自己实施贪污犯罪行为设计是多么多么的天衣无缝,绝对的无人知晓,一定是神不知鬼不觉。
  在贪污犯罪活动实施之后,犯罪行为人在取得于实施贪污行为之时所期待得到的物质或精神利益之后,很快便会陷入害怕受到法律的追诉与制裁的恐慌心理中。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不敢花贪污所得的,一有风吹草动,草木皆兵;另一方面,犯罪行为人对于已经得到的现实利益又爱不释手。
  
  二、反反贪心理
  
  反反贪是指贪污犯罪行为人对于国家所实施的旨在反对贪污犯罪活动的一系列法律或其他措施,实施的以逃脱这些反对贪污犯罪行为措施所致法律或其他制裁的行为。由于贪污犯罪活动的犯罪主体一般是拥有公共权利的特殊主体,因此,在犯罪行为人实施了犯罪活动之后,基于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使然,便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公共权利,以各种可以利用的方式与手段来掩盖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为逃脱法律的制裁提供保护伞。
  反反贪心理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反社会的性质,但它又不完全属于反社会性质的心理类别。反反贪心理仅仅是犯罪行为人对于自己所进行的贪污犯罪活动所持的一种对于现行的局部社会制度中的反贪制度的抵抗性心理,并不是对于全部现行社会制度的仇视与敌意的心理。反反贪心理滋生于侥幸心理与享乐心理所导致的贪污犯罪行为人所持的心理状态,并将侥幸心理与享乐心理所产生的人的心理对行为的作用综合起来,形成了贪污犯罪行为人的一种终极的心理状态。
  具体而言,在贪污犯罪活动中,反反贪心理表现于以下两个阶段:
  在贪污犯罪活动实施之时,反反贪的心理表现为贪污犯罪行为人在实施贪污犯罪活动之初,由于惧怕法律的制裁,对于是否要实施犯罪行为尚有犹豫不决的心理时,反反贪心理给了贪污犯罪行为人的心理上一剂强心针。
  在贪污犯罪活动实施之后,贪污犯罪行为人由于害怕其犯罪行为败露,心理上处于一种极度恐慌的状态。此时,犯罪行为人需要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来控制自我的情绪,反反贪心理又一次站了出来,并直接导致犯罪行为人在实施贪污活动之后,叉以各种职务上的便利与权利上可行的方法与手段来阻止国家司法机关对其犯罪行为的追诉。
  基于上,笔者认为可从廉洁心堤与树立榜样这两方面作为深层诱因之对策。
  廉洁心堤。廉洁心堤即是要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廉洁从政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改造。从而倡导廉洁的风气,引导良好的氛围。
  榜样作用。从人的本性来说,都有一种向往崇高的潜在性心理。一方面,由于受法律本身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受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公认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是由于人具有的这种心理,树立榜样,从而对人们的言行心理以影响,可对人的心理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
其他文献
一、礼貌用语及其社会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必须通过与别人交流以获取信息,获得知识,达到各种目的。为了取得交际成功,人们必须在与他人交谈中采取一些重要的会话策略。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大多数情况,人们说话交际是由人们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一种语言行为必定是一种社会行为。在交际中我们就必须考虑社会所能接受的各种因素,
通过开展云南广南1∶5万旧莫幅、董堡幅、马街幅、那洒街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查明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地下水系统划分与水资源评价,根据水资源分布及构造条件,
数值研究了不对称分子HeH2+在两束激光场形成的组合驱动场下发射高次谐波以及阿秒脉冲的特点.为了有效的展宽谐波的截止能量,基频场选择为5fs/800nm的啁啾激光场.计算结果表明,当
观察是科学研究中最一般的实践方法,同时也是最简便易行的研究方法。工业设计的发展推动着各个相关学科的进步。在人们的思想中,“以人为本”和工业设计逐渐建立了联系。而以人为本首先要对“人”进行观察。    一、观察法介绍    观察法是使用者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使用者的行为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它包括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研究人员
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把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归结为形而上学时代,并宣称这一时代已经走向终结,接踵而来的是思的时代。这一时代,工具陛的思想被哲学之恩取代,技术性的语言也被诗意的语言代替,同时,人不再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而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本文试图从传统形而上学向哲学之思的转变,以及在思的时代人的生存状态分析等方面来阐述海德格尔哲学的开创性。    一、形而上学向哲学之思的转变    
英语是一个外来语种,不像母语那样有着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和交流机会,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学生所处的情境是汉语世界,非常缺乏英语的语言情境。小学英语课程又是小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往往会影响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对于激发学生喜爱学习英语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求知乐趣,鼓励学生增强
2008年12月18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有“网络暴力第一案”之称的王菲诉三网站案作出一审判决,两家网站被判侵权,一家网站获免责。至此,由死亡博客引发的首例人肉搜索第一案一审尘埃落定。  这种由所谓的“网络暴力”“网络通缉”“网络道德审判”等引发的新型案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什么叫网络暴力    关于网络暴力,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笔者认为,它应该是一种借助网络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案例介绍    丁某,男,24岁,现为信阳某大学大四学生,专业是绘画艺术。平时酷爱艺术追求,性格内向,为人孤僻。对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患者认为人与人是互相利用的关系,顺我者为友,逆我者为敌,为人处世以自我为中心,至今没有知心朋友。对周围人与事极度不信任,对他人较为敏感,常常怀疑他人在说自己的坏话,常为一点小事常怀恨在心。性生活较为随意,常常与女孩交往只为性而不为爱,性活动之后发现更无聊,至今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富强和民族的昌盛,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在新課程理念下,上好初中体育课至关重要,因此,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本文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介绍了新课标下上好初中体育课的一些方法,以求为体育教育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关键词:体育课;方法  当前教育面临着新的体制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第一线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