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建设,需举全社会、全民之力共建。文章阐述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并基于涉农高职院校的学校特点和服务对象,探索涉农高职院校从提升乡村经济发展、传播乡村优秀文化、提供乡村文化人才保障等方面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涉农高职院校 乡村文化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7;G718.5 文献标志码:A
南齐时王融在《曲水诗序》中的“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点明了文化对人在思想境界、情操眼界上具有的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以文化建设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一条可行的创新路子。乡村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巩固民心、维持和谐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居民的精神支柱。振兴乡村战略发展也要融入乡村管理的日常工作中[1]。乡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全民都积极参与,给予大力支持。服务“三农”是涉农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部分,涉农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和当地实际情况,加强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文化”一词在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指导,没有文化存在的社会无法想象的,也必定是一个落后的社会。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竞争激烈,如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是中国广大农村面临的实际问题,除了加强经济基础的建设外,乡村文化的建设同样重要。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兴衰与国运和民族都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涵,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应该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文化的建设基点。乡村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不再只是单纯的物质建设,更需要文化建设[2]。
乡村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主要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包含了乡村中自然乡野文化、农业生产的相关习俗、风俗文化、日常乡村生活文化、乡村特色建筑等,同时也包含了属于农村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居民心理、行为习惯等这些社会意识方面的内容。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包括: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乡村文明;重视保护、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强乡村基层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乡村文化建设是全体社会成员幸福的重要途径。文化建设在乡村管理中扮演着精神导向、安定人心的重要角色。只有打造好乡村文化,才能为村民创建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为引领村民拥有积极、阳光、正面的精神风貌[3]。
乡村文化建设是维系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文化建设铸造乡村社会的心理环境,更新村民的乡村生活观念,塑造村民的民主观念、权利观念,培养村民的现代公民能力,增强村民有序有效參与乡村治理的能力,为乡村治理提供精神支持和文化保障。
乡村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和源泉。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文化建设不只是一个文化建设这么简单,一定程度上也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文明程度。乡村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观念的世代传承,使得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强化,推进了乡风文明的建设,是农民凝心聚力的黏合剂,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道德保证。
乡村振兴发展除了物质动力外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乡村文化建设则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也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助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时代农村新景象。
二、涉农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提升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要带动乡村文化建设,就要发展好当地经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不平衡现象,实现城乡均衡发展。而城乡均衡发展除了乡村和政府自身的造血外,还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和介入,涉农高职院校则可以是这个外部力量的扮演者。涉农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专业、师资、科研等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全面提升乡村经济。一是利用师资力量为地方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及培训。例如,针对大田作物、特色瓜果、畜禽生态养殖等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通过为贫困农户提供种苗、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效提高农户科学种养水平。二是帮扶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地方农业规划和要求,协助指导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发展特色水果、中药材、生态鸡等特色种养业,培育主导产业,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发挥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持续精准扶贫,因地制宜打好脱贫攻坚战。探索建立“科技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的“四位一体”扶贫模式,促进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地区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譬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根据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地理优势,在全乡推广学院引种、试种、示范成功的美国凯特杏、金太阳杏等优质杏品种,打破了成都地区不能种杏的历史,建立数千亩“优质杏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打造杏花观光旅游休闲地,实现一二三产的联动,以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走新农村建设之路,使农民真正富起来。
(二)丰富传播形式,传承乡村优秀文化
乡村文化建设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乡村文化的建设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根基,不能离开根基进行文化建设,离开根基建设的乡村文化毫无意义,也毫无发展前景。因此,乡村文化离不开“乡村”二字,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乡村要注重培养文明乡村的风气和精神,大力开展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弘扬传统美德,积极构建新时代农村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农民的主体,消除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危机。涉农高职院校有责任、有能力向不同群体以多样化的方式提供不同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下乡”活动、道德讲堂、“青春志愿、爱在社区”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宣讲、文艺活动开展、讨论交流会等形式,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引导农民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除陈规陋习,建立优秀乡村文化阵地。
(三)发挥育人功能,提供乡村文化人才保障
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学校与乡村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联动育人的过程。涉农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去了解乡村的发展和乡村的文化建设情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具有时代特性,才不会脱离乡村。乡村文化建设需要优秀大学生发挥作用。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需要招纳有新思想、会新技术、能干实事的新型农民参与其中,农民作为乡村的主要生活群体,其素质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才培养是涉农高职院校的第一要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可采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动结合的方式,努力探索乡村文化育人机制。
三、结语
乡村文化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不言而喻。涉农高职院校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时,要充分发挥学校特点,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涉农高职院校自身具有的优势,因地制宜,整合各方资源,多措并举,全力助推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Z].2018.
[2]杨婷婷.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略论乡村文化建设[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19(1):22- 26.
[3]张淑林,常新语.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87):143- 146.
[4]康杰.乡村振兴战略下北京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33(2):64- 68.
[5]李晓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经营管理,2019(5):89- 92.
★基金项目:四川文化产业研究中心2018年度科研项目“乡村文化建设助推四川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索”(WHCY2018B02)。
[关键词]涉农高职院校 乡村文化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7;G718.5 文献标志码:A
南齐时王融在《曲水诗序》中的“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点明了文化对人在思想境界、情操眼界上具有的深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以文化建设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一条可行的创新路子。乡村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巩固民心、维持和谐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居民的精神支柱。振兴乡村战略发展也要融入乡村管理的日常工作中[1]。乡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全民都积极参与,给予大力支持。服务“三农”是涉农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部分,涉农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和当地实际情况,加强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文化”一词在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指导,没有文化存在的社会无法想象的,也必定是一个落后的社会。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竞争激烈,如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是中国广大农村面临的实际问题,除了加强经济基础的建设外,乡村文化的建设同样重要。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兴衰与国运和民族都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涵,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应该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文化的建设基点。乡村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不再只是单纯的物质建设,更需要文化建设[2]。
乡村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主要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包含了乡村中自然乡野文化、农业生产的相关习俗、风俗文化、日常乡村生活文化、乡村特色建筑等,同时也包含了属于农村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居民心理、行为习惯等这些社会意识方面的内容。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包括: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乡村文明;重视保护、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强乡村基层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乡村文化建设是全体社会成员幸福的重要途径。文化建设在乡村管理中扮演着精神导向、安定人心的重要角色。只有打造好乡村文化,才能为村民创建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为引领村民拥有积极、阳光、正面的精神风貌[3]。
乡村文化建设是维系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文化建设铸造乡村社会的心理环境,更新村民的乡村生活观念,塑造村民的民主观念、权利观念,培养村民的现代公民能力,增强村民有序有效參与乡村治理的能力,为乡村治理提供精神支持和文化保障。
乡村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和源泉。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文化建设不只是一个文化建设这么简单,一定程度上也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文明程度。乡村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观念的世代传承,使得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强化,推进了乡风文明的建设,是农民凝心聚力的黏合剂,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道德保证。
乡村振兴发展除了物质动力外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乡村文化建设则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也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助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时代农村新景象。
二、涉农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提升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要带动乡村文化建设,就要发展好当地经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不平衡现象,实现城乡均衡发展。而城乡均衡发展除了乡村和政府自身的造血外,还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和介入,涉农高职院校则可以是这个外部力量的扮演者。涉农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专业、师资、科研等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全面提升乡村经济。一是利用师资力量为地方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及培训。例如,针对大田作物、特色瓜果、畜禽生态养殖等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通过为贫困农户提供种苗、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效提高农户科学种养水平。二是帮扶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地方农业规划和要求,协助指导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发展特色水果、中药材、生态鸡等特色种养业,培育主导产业,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发挥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持续精准扶贫,因地制宜打好脱贫攻坚战。探索建立“科技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的“四位一体”扶贫模式,促进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地区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譬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根据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地理优势,在全乡推广学院引种、试种、示范成功的美国凯特杏、金太阳杏等优质杏品种,打破了成都地区不能种杏的历史,建立数千亩“优质杏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打造杏花观光旅游休闲地,实现一二三产的联动,以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走新农村建设之路,使农民真正富起来。
(二)丰富传播形式,传承乡村优秀文化
乡村文化建设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乡村文化的建设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根基,不能离开根基进行文化建设,离开根基建设的乡村文化毫无意义,也毫无发展前景。因此,乡村文化离不开“乡村”二字,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乡村要注重培养文明乡村的风气和精神,大力开展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弘扬传统美德,积极构建新时代农村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农民的主体,消除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危机。涉农高职院校有责任、有能力向不同群体以多样化的方式提供不同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下乡”活动、道德讲堂、“青春志愿、爱在社区”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宣讲、文艺活动开展、讨论交流会等形式,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引导农民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除陈规陋习,建立优秀乡村文化阵地。
(三)发挥育人功能,提供乡村文化人才保障
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学校与乡村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联动育人的过程。涉农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去了解乡村的发展和乡村的文化建设情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具有时代特性,才不会脱离乡村。乡村文化建设需要优秀大学生发挥作用。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需要招纳有新思想、会新技术、能干实事的新型农民参与其中,农民作为乡村的主要生活群体,其素质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才培养是涉农高职院校的第一要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可采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动结合的方式,努力探索乡村文化育人机制。
三、结语
乡村文化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不言而喻。涉农高职院校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时,要充分发挥学校特点,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涉农高职院校自身具有的优势,因地制宜,整合各方资源,多措并举,全力助推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Z].2018.
[2]杨婷婷.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略论乡村文化建设[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19(1):22- 26.
[3]张淑林,常新语.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87):143- 146.
[4]康杰.乡村振兴战略下北京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33(2):64- 68.
[5]李晓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经营管理,2019(5):89- 92.
★基金项目:四川文化产业研究中心2018年度科研项目“乡村文化建设助推四川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索”(WHCY2018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