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二(9)班是文科班,重点班。
教该班的几位老师不是没有共同之处:师德高尚,业务纯熟,认死理,护犊子,堪称中国好老师;能说会道,又各有所长,聚到一起,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自诩“学问终结派”;喜欢彼此尊称为“先生”,据说这称呼既古今结合,又中西合璧,尤其能体现文科班老师的儒雅……但更多的时候,先生们则是于共性中充分体现个性,所谓“性相近,习相远”,用时下流行的广告词来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
王先生:风趣幽默“诸葛侠”
王先生教地理,体格魁伟,面目劲拔,造型颇具帕瓦罗蒂之风。先生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诸葛侠”,因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嘛!这外号真不是白叫的,先生的地理课,确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之一。这里略举一二,以飨诸君:班里有个挺二的哥们儿,地理试卷总是任性书写,错字连篇。那天,先生举了试卷,慢条斯理地说 :“咱班这位书写界的‘任我行’同学,第N次把‘彗星’写成 ‘慧星’,真是一把充满智慧的扫把星……”从此不仅这位同学,全班42位同学的“彗星”都永远闪烁正确的真理光芒了。至于亚洲的风性气候,先生是这么谆谆教导我们的:我送你们三只鸡——热鸡(热季),野鸡(粤语念“亚季”),瘟鸡(温季),谁要是再记不住,就是第四只鸡——死鸡!当然,先生临场发挥也堪称一绝:某天,先生正绘声绘色地讲滑坡,一位打瞌睡的女同学突然从凳子上滑到桌底下去了。先生迈着四方步走到她跟前,双手扶她起来,才悠悠说道:这位同学,谢谢你配合啊!你刚才做的就是“滑坡”,不过呢,也提醒你,瞌睡有风险,“滑坡”须谨慎啊…… 全班笑翻,“滑坡”连连。
王先生狂热篮球,但先生的球技远远不如他的课精彩。一投不中,再投不中的时候,先生就会摇摇头,很专业地叹息:“唉,到底咋回事?每次都偏离一个黄赤交角的角度……”但弟子们都极愿意和先生组队打球,因为先生郑重承诺:和我联手御敌,如果输了,作为补偿,每人可以获得一次免做地理作业的机会;如果赢了,作为奖励,每人可以得到两个鸡蛋,因为我最拿手的私房菜就是煮鸡蛋……
这就是王先生,无论上课还是课下,都让弟子们万分着迷的王先生。
刘先生:温文尔雅,诗人情怀
刘先生教语文,温文尔雅,性行淑均,一副近视镜更添几分风度。先生做事皆有板有眼,讲语文课更是细致不厌其烦。先生外表文弱,感情却极为丰富,且如孩童般纯真。先生爱国爱家爱学生,尤其喜欢诗朗诵,几乎每届学生都自愿或者被迫地听过他深情款款地、用掺了60%山东方言的普通话朗诵现代诗,代表篇目有《再别康桥》《雨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那只蟋蟀》。凡是听过先生朗诵的人,公推《就是那只蟋蟀》最能代表先生的朗诵水平。因为,先生的父亲就是国民党的一位将领,1949年去了台湾,先生当时十岁多,此后父子再没见面。“无论写文还是读诗,真情实感才是第一位啊!”实践出真知,这句话成了先生的口头禅。
先生深受孔孟文化熏陶,温良谦恭,极少和人斗嘴,但先生唯一一次斗嘴,却成为校史经典:先生的同事陈先生,教另一个班语文。某天,先生请陈先生帮他批语文试卷——因他着急于要在晚自习讲评。结果陈先生拿着一份卷子叹道:“我只道我班岳小山语文最烂,独步天下。没想到烂中更有烂中手,你班的赵一彤远胜我们岳小山。”“你说啥?”刘先生拍案而起,瞪着陈先生,“你说谁的学生烂?别说我的学生不烂,就是真烂,只能我说,也不能你说,更不能说比你的学生更烂……不行,把岳小山和赵一彤都叫来,当面比比,谁更烂。”
陈先生赶紧道歉认输:“我说着玩儿呢,您的学生都优秀,我的学生都是烂地瓜,行了吧?刘爷?”刘先生更火了:“老陈,你这话咋说?不服是吧,让这两个孩子来!”说完,亲自去教室接赵一彤。一路上,刘先生拉着赵一彤的手,语重心长:“赵一彤,你听好了,在老师心中,你语文一点也不烂,别人怎么能说你烂?哦,你就是语文烂点儿也比岳小山好很多,今天你俩PK,你一定要赢,证明你的语文一点儿也不烂,从来也不烂,今后更不会烂……”当然在众多老师甚至校长的多方调停下,这场比“烂”大赛最终流产。但赵一彤从此知耻后勇,感恩图报,语文成绩蹭蹭地往上升。此后赵一彤发誓将来一定当一个作家,并且准备了好几个版本的获奖感言,比如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几篇获奖感言开头都是一样的:今天我能站上这个领奖台,是因为一场流产的“比烂大赛”……
袁先生:宁做一流老师,不做末流官员
袁先生教数学,二十有余,三十不足,是高二(9)班最年轻的老师。先生年轻气盛,大大咧咧,典型的多血质型,极易紧张激动。 但先生数学教得好,全校公认。据说某位土豪曾直接找校长并坦言:“只要让孩子进袁老师班,他愿意为学校出资建一个游泳池——听说校长和袁老师都喜欢游泳……”
也许先生的数学天赋特别突出,因为任何事情到他那儿都可以转化成数学语言,比如他把“周六补课”叫做“周长”,把犯错误叫做“正方形(欠扁)”,称班里早恋的同学为“象限(相互陷害)”……高中数学是文科班的短板,这令年轻的袁先生很是无奈和抓狂。一次先生叫一女生起来做选择题,她说“A”,先生说“再选”;她说“B”,老师严肃地说:“很好,还有一个错误答案,你都挑出来吧!”审时度势,全班学生纷纷低头,因为接下来就该是经典的“袁氏三问”了:“你们这些小牛犊子啊,我天天弹奏这么简单、美妙、迷人的数学琴音,你们怎么就是不懂呢?文科生做数学的知音就这么难吗?难道你们永远也不懂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文科生高考的成败吗?”
为提高重点班的一本上线率,校长建议先生把几个“班尾”调到普通班。袁先生直截了当地回答:“不同意!我们干教育,做老师,不能只注重‘小数点以后’的事儿。”“小数点以后”是什么事儿?校长琢磨半天,经人点拨,才明白小数点以后,就是整数以后,“分数”是也。那该注重什么呢?袁先生掷地有声:“注重什么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作为老师,如果连这点都不知道,还配做老师吗?”尽管当老师当得挺憋屈,也有诸多不如意,但袁先生却坚守阵地,不离不弃。据“路边社”消息,袁先生司点什么权的二叔曾欲提携他到政府机关,当个小官儿。可先生颇为老气横秋地说:“今生不愿做末流官员,只愿做一流老师。”
这就是我可敬又可愛的先生们,冠以“极品”,当之无愧!
教该班的几位老师不是没有共同之处:师德高尚,业务纯熟,认死理,护犊子,堪称中国好老师;能说会道,又各有所长,聚到一起,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自诩“学问终结派”;喜欢彼此尊称为“先生”,据说这称呼既古今结合,又中西合璧,尤其能体现文科班老师的儒雅……但更多的时候,先生们则是于共性中充分体现个性,所谓“性相近,习相远”,用时下流行的广告词来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
王先生:风趣幽默“诸葛侠”
王先生教地理,体格魁伟,面目劲拔,造型颇具帕瓦罗蒂之风。先生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诸葛侠”,因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嘛!这外号真不是白叫的,先生的地理课,确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之一。这里略举一二,以飨诸君:班里有个挺二的哥们儿,地理试卷总是任性书写,错字连篇。那天,先生举了试卷,慢条斯理地说 :“咱班这位书写界的‘任我行’同学,第N次把‘彗星’写成 ‘慧星’,真是一把充满智慧的扫把星……”从此不仅这位同学,全班42位同学的“彗星”都永远闪烁正确的真理光芒了。至于亚洲的风性气候,先生是这么谆谆教导我们的:我送你们三只鸡——热鸡(热季),野鸡(粤语念“亚季”),瘟鸡(温季),谁要是再记不住,就是第四只鸡——死鸡!当然,先生临场发挥也堪称一绝:某天,先生正绘声绘色地讲滑坡,一位打瞌睡的女同学突然从凳子上滑到桌底下去了。先生迈着四方步走到她跟前,双手扶她起来,才悠悠说道:这位同学,谢谢你配合啊!你刚才做的就是“滑坡”,不过呢,也提醒你,瞌睡有风险,“滑坡”须谨慎啊…… 全班笑翻,“滑坡”连连。
王先生狂热篮球,但先生的球技远远不如他的课精彩。一投不中,再投不中的时候,先生就会摇摇头,很专业地叹息:“唉,到底咋回事?每次都偏离一个黄赤交角的角度……”但弟子们都极愿意和先生组队打球,因为先生郑重承诺:和我联手御敌,如果输了,作为补偿,每人可以获得一次免做地理作业的机会;如果赢了,作为奖励,每人可以得到两个鸡蛋,因为我最拿手的私房菜就是煮鸡蛋……
这就是王先生,无论上课还是课下,都让弟子们万分着迷的王先生。
刘先生:温文尔雅,诗人情怀
刘先生教语文,温文尔雅,性行淑均,一副近视镜更添几分风度。先生做事皆有板有眼,讲语文课更是细致不厌其烦。先生外表文弱,感情却极为丰富,且如孩童般纯真。先生爱国爱家爱学生,尤其喜欢诗朗诵,几乎每届学生都自愿或者被迫地听过他深情款款地、用掺了60%山东方言的普通话朗诵现代诗,代表篇目有《再别康桥》《雨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那只蟋蟀》。凡是听过先生朗诵的人,公推《就是那只蟋蟀》最能代表先生的朗诵水平。因为,先生的父亲就是国民党的一位将领,1949年去了台湾,先生当时十岁多,此后父子再没见面。“无论写文还是读诗,真情实感才是第一位啊!”实践出真知,这句话成了先生的口头禅。
先生深受孔孟文化熏陶,温良谦恭,极少和人斗嘴,但先生唯一一次斗嘴,却成为校史经典:先生的同事陈先生,教另一个班语文。某天,先生请陈先生帮他批语文试卷——因他着急于要在晚自习讲评。结果陈先生拿着一份卷子叹道:“我只道我班岳小山语文最烂,独步天下。没想到烂中更有烂中手,你班的赵一彤远胜我们岳小山。”“你说啥?”刘先生拍案而起,瞪着陈先生,“你说谁的学生烂?别说我的学生不烂,就是真烂,只能我说,也不能你说,更不能说比你的学生更烂……不行,把岳小山和赵一彤都叫来,当面比比,谁更烂。”
陈先生赶紧道歉认输:“我说着玩儿呢,您的学生都优秀,我的学生都是烂地瓜,行了吧?刘爷?”刘先生更火了:“老陈,你这话咋说?不服是吧,让这两个孩子来!”说完,亲自去教室接赵一彤。一路上,刘先生拉着赵一彤的手,语重心长:“赵一彤,你听好了,在老师心中,你语文一点也不烂,别人怎么能说你烂?哦,你就是语文烂点儿也比岳小山好很多,今天你俩PK,你一定要赢,证明你的语文一点儿也不烂,从来也不烂,今后更不会烂……”当然在众多老师甚至校长的多方调停下,这场比“烂”大赛最终流产。但赵一彤从此知耻后勇,感恩图报,语文成绩蹭蹭地往上升。此后赵一彤发誓将来一定当一个作家,并且准备了好几个版本的获奖感言,比如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几篇获奖感言开头都是一样的:今天我能站上这个领奖台,是因为一场流产的“比烂大赛”……
袁先生:宁做一流老师,不做末流官员
袁先生教数学,二十有余,三十不足,是高二(9)班最年轻的老师。先生年轻气盛,大大咧咧,典型的多血质型,极易紧张激动。 但先生数学教得好,全校公认。据说某位土豪曾直接找校长并坦言:“只要让孩子进袁老师班,他愿意为学校出资建一个游泳池——听说校长和袁老师都喜欢游泳……”
也许先生的数学天赋特别突出,因为任何事情到他那儿都可以转化成数学语言,比如他把“周六补课”叫做“周长”,把犯错误叫做“正方形(欠扁)”,称班里早恋的同学为“象限(相互陷害)”……高中数学是文科班的短板,这令年轻的袁先生很是无奈和抓狂。一次先生叫一女生起来做选择题,她说“A”,先生说“再选”;她说“B”,老师严肃地说:“很好,还有一个错误答案,你都挑出来吧!”审时度势,全班学生纷纷低头,因为接下来就该是经典的“袁氏三问”了:“你们这些小牛犊子啊,我天天弹奏这么简单、美妙、迷人的数学琴音,你们怎么就是不懂呢?文科生做数学的知音就这么难吗?难道你们永远也不懂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文科生高考的成败吗?”
为提高重点班的一本上线率,校长建议先生把几个“班尾”调到普通班。袁先生直截了当地回答:“不同意!我们干教育,做老师,不能只注重‘小数点以后’的事儿。”“小数点以后”是什么事儿?校长琢磨半天,经人点拨,才明白小数点以后,就是整数以后,“分数”是也。那该注重什么呢?袁先生掷地有声:“注重什么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作为老师,如果连这点都不知道,还配做老师吗?”尽管当老师当得挺憋屈,也有诸多不如意,但袁先生却坚守阵地,不离不弃。据“路边社”消息,袁先生司点什么权的二叔曾欲提携他到政府机关,当个小官儿。可先生颇为老气横秋地说:“今生不愿做末流官员,只愿做一流老师。”
这就是我可敬又可愛的先生们,冠以“极品”,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