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科教学中。本文阐述了在实践操作性强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215-02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是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特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 “任务驱動”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情景是指完成任务的一种结果, 也可以是对某一种理论与实践活动完成后的一个作品。例如: 一个杂志的版面设计结果, 一个广告效果图等。情景的展示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待某个工具或软件能够实现的功能。
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 它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组织, 形成具有趣味性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必需以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为指导。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环节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四个主要环节:创设情境(呈现任务)、确定问题(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学习效果评价(任务评价)。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确定问题指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任务)。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引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
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指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交流、争论、补充、修正,加深每个人对该问题的理解,找出并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
3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根据中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笔者通过实践探索认为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情景创设的真实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创设情景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那就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寓学习与真实的情理之中。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情景,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例如,我在上Word排版操作时,首先给学生出示一份使用Word排版的漂亮文档,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以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3.2 任务设置的生活性、趣味性和简单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置首先要有趣味性,只有具有趣味性的任务才能驱动学生的学。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就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如何用电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者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完成的任务能够运用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常常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此,任务设置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生活性,还要符合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任务。例如我在教学Excel时,通过建立班级通讯录学习建立和编辑Excel表格,由学生采集身边的数据,分小组来完成。在上Powerpoint时,以向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为题材制作演示文稿,学生积极搜集素材,兴趣浓厚。在学习word软件的修饰命令时,我选择一篇学生的作文作为任务,同学们对如何使用各种修饰命令美化自己的作文有着强烈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并且事先承诺帮助学生打印出最后的作品,组织一次作文展览,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些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锻炼了自己,发展了创新和实践能力。
3.3 任务设置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让学生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进行操作。例如我在讲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我给学生布置写作和排版美化文档任务,最后打印出文档。
任务明确后,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讨论或探索来完成任务,而不是全部由教师来自导自演。教师在指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后,就应该尽快将任务交给同学们来单独或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检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否完成了基本任务,老师要能够一眼就能看出,以便及时进行记录。因此,基本任务设置要有可考核性。
如我在Word软件中插入绘图的教学中,我介绍完有关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后,如果马上布置的任务就是自由创作的话,很难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刚才所学的基本工具,甚至可能有些工具在学生的作品中根本就没有使用过,这样的任务就不具备可考核性。对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可能要浪费许多时间才能慢慢找到一些主题和感觉,不利于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这样的任务也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设计一个明确、统一、可考核的基本任务和一个可操作性的创新任务是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保证。
3.4 任务设置的差异性
计算机教育趋于普及,电脑进入家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就造成了我们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水平不同,个人的需求也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常把学生一律看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的存储器,从而很难认识学生的个性,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的一致性与操作的多样性并存,课堂变得灵活多样,为了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向上,发展个性,把握知识体系的脉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一般可按基本任务和提高性任务或探索任务三种要求来设计:最基本的任务的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教师有一个具体的样例,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要学生能照样例做出来,就初步掌握了任务中所包含的新知识、新技能。这个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易的,大家容易掌握和完成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提高任务和探索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比如学习Word的综合练习,其提高任务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有分栏等,其内容和版面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
3.5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充分的机遇,让学生以計算机为工具,主动构建知识、培养能力。教学时先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优秀成型作品,如全国中学生电脑优秀作品及本校学生评选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从而打消学生各种疑虑和对计算机的神秘感,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如我在上打开Word文档这节课时,一开始,就利用故事导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母亲节,老师昨天做了一张祝福贺卡,保存在名为“母亲节”的文件里,请你们带着对母亲的祝福找到这个文件并把它打开。同学们纷纷找了起来,结果出现了五种作法:在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我的文档、记事本、word中找到了文件。打开方式采取了:双击、右键快捷菜单、选中按回车、文件中的打开命令等。尤其是“选中按回车”这种方法是不常用的,学生完全凭着自己的尝试试出来的。
协作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讨论,讨论只是它的表现形式。真正的协作学习是要通过交流,使好一点的学生帮差一点的学生解决问题;同学之间探索到的新的操作方法能够得到互补,达到1+1>2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优生可以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也可以尽其所能。实践证明,优差生互助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常用手段,也是最有效手段,是一种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因为在完成某一任务时,优生动作快,完成任务早,老师可以及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帮助“差生”,协助“差生”,事实证明同学间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师生间的“教学”效果。
3.6 检查评价要注重科学性,使中职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的成功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足,是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当学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竞争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投以更大的热情。对学生所做作品的合理评析也让学生有一个能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教师对结果的评价要客观、科学,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当中,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对那些付出了努力,但效果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
参考文献
[1] 郭昭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 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3.6
[3] 许昭霞,《Word 2000 、Excel 2000 中文版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
[4] 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第176期
[5] 傅道春,《教育学-情景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6] 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7-0215-02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是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特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 “任务驱動”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情景是指完成任务的一种结果, 也可以是对某一种理论与实践活动完成后的一个作品。例如: 一个杂志的版面设计结果, 一个广告效果图等。情景的展示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待某个工具或软件能够实现的功能。
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 它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组织, 形成具有趣味性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必需以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为指导。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环节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四个主要环节:创设情境(呈现任务)、确定问题(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学习效果评价(任务评价)。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确定问题指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任务)。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引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
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指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交流、争论、补充、修正,加深每个人对该问题的理解,找出并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
3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根据中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笔者通过实践探索认为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情景创设的真实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创设情景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那就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寓学习与真实的情理之中。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情景,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例如,我在上Word排版操作时,首先给学生出示一份使用Word排版的漂亮文档,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以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3.2 任务设置的生活性、趣味性和简单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置首先要有趣味性,只有具有趣味性的任务才能驱动学生的学。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就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如何用电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者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完成的任务能够运用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常常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此,任务设置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生活性,还要符合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任务。例如我在教学Excel时,通过建立班级通讯录学习建立和编辑Excel表格,由学生采集身边的数据,分小组来完成。在上Powerpoint时,以向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为题材制作演示文稿,学生积极搜集素材,兴趣浓厚。在学习word软件的修饰命令时,我选择一篇学生的作文作为任务,同学们对如何使用各种修饰命令美化自己的作文有着强烈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并且事先承诺帮助学生打印出最后的作品,组织一次作文展览,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些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锻炼了自己,发展了创新和实践能力。
3.3 任务设置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让学生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进行操作。例如我在讲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我给学生布置写作和排版美化文档任务,最后打印出文档。
任务明确后,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讨论或探索来完成任务,而不是全部由教师来自导自演。教师在指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后,就应该尽快将任务交给同学们来单独或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检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否完成了基本任务,老师要能够一眼就能看出,以便及时进行记录。因此,基本任务设置要有可考核性。
如我在Word软件中插入绘图的教学中,我介绍完有关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后,如果马上布置的任务就是自由创作的话,很难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刚才所学的基本工具,甚至可能有些工具在学生的作品中根本就没有使用过,这样的任务就不具备可考核性。对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可能要浪费许多时间才能慢慢找到一些主题和感觉,不利于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这样的任务也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设计一个明确、统一、可考核的基本任务和一个可操作性的创新任务是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保证。
3.4 任务设置的差异性
计算机教育趋于普及,电脑进入家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就造成了我们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水平不同,个人的需求也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常把学生一律看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的存储器,从而很难认识学生的个性,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的一致性与操作的多样性并存,课堂变得灵活多样,为了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向上,发展个性,把握知识体系的脉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一般可按基本任务和提高性任务或探索任务三种要求来设计:最基本的任务的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教师有一个具体的样例,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要学生能照样例做出来,就初步掌握了任务中所包含的新知识、新技能。这个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易的,大家容易掌握和完成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提高任务和探索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比如学习Word的综合练习,其提高任务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有分栏等,其内容和版面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
3.5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充分的机遇,让学生以計算机为工具,主动构建知识、培养能力。教学时先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优秀成型作品,如全国中学生电脑优秀作品及本校学生评选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从而打消学生各种疑虑和对计算机的神秘感,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如我在上打开Word文档这节课时,一开始,就利用故事导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母亲节,老师昨天做了一张祝福贺卡,保存在名为“母亲节”的文件里,请你们带着对母亲的祝福找到这个文件并把它打开。同学们纷纷找了起来,结果出现了五种作法:在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我的文档、记事本、word中找到了文件。打开方式采取了:双击、右键快捷菜单、选中按回车、文件中的打开命令等。尤其是“选中按回车”这种方法是不常用的,学生完全凭着自己的尝试试出来的。
协作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讨论,讨论只是它的表现形式。真正的协作学习是要通过交流,使好一点的学生帮差一点的学生解决问题;同学之间探索到的新的操作方法能够得到互补,达到1+1>2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优生可以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也可以尽其所能。实践证明,优差生互助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常用手段,也是最有效手段,是一种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因为在完成某一任务时,优生动作快,完成任务早,老师可以及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帮助“差生”,协助“差生”,事实证明同学间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师生间的“教学”效果。
3.6 检查评价要注重科学性,使中职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的成功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足,是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当学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竞争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投以更大的热情。对学生所做作品的合理评析也让学生有一个能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教师对结果的评价要客观、科学,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当中,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对那些付出了努力,但效果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
参考文献
[1] 郭昭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 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3.6
[3] 许昭霞,《Word 2000 、Excel 2000 中文版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
[4] 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第176期
[5] 傅道春,《教育学-情景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6] 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