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目前针对鲁迅的研究成果可谓浩如烟海,鲁迅研究业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既有的鲁迅研究成果往往聚焦于鲁迅的文学成就或思想成就,而对生活面向尤其是鲁迅的艺术生活面向缺乏足够关注。事实上,鲁迅在古碑拓片、书法篆刻、木刻版画、信笺设计等方面的鉴赏经验及艺术修养,也影响了其文学创作。只是,艺术生活维度中的鲁迅,呈现出与文学观照视野下不同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本篇文章将试论鲁迅生活与文学的矛盾性,从而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形象。
关键词:书法绘画 木刻版画 生活中的鲁迅 文学中的鲁迅
一、鲁迅艺术收藏下折射出的鲁迅生活特点
(一)鲁迅与书法绘画
鲁迅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文学成就是极其突出的,这或多或少造成了其书法成就少受关注。鲁迅所写字体主要为行书,即使放在当今书法文化圈中也是专家口中的佳品。郭沫若曾说鲁迅遗留下来的手迹自成风格,“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
鲁迅先生的书法与师辈潜移默化的熏陶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最初在楼上所做的工作是抄写古文奇字,从那小本的《康熙字典》的一部查起,把上面所列的古文一个个抄写下来,订成一册。”久而久之这便培养起了鲁迅的书法意识。但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字与其文学上给人呈现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厦门大学的大门上一直保留着鲁迅先生的字。那四个字结构上紧凑严谨,字体端正,呈现出一种平和持重的特点。另外,还有1932年12月他为日本友人滨之上信写的起句为“故乡黯黯锁玄云”的一张横幅。该作品是将美幻化在作品之中,用笔遒润,灵动百变,也呈现一种温润内敛的特质。
总而言之,鲁迅的书法呈现出一种端庄持重的特质,而这种端庄持重的风格和鲁迅文学写作上的尖锐、深刻,思想上的不羁、颠覆之间是具有巨大反差的。
除此之外,他所收藏的绘画作品也有此特点。据有关记载,鲁迅从来没有上过美术学校,也没有跟从专业美术老师学习过。除此之外,当时的中国还较为落后保守,与当时的时代艺术圈并不接轨。鲁迅收藏画作完全是凭借个人最纯粹的感觉来选择的。换句话说,鲁迅收藏的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其潜意识的一种具化体现。
纵观鲁迅先生收藏的艺术作品,采用传统的中国农村主题的居多,宣扬西方启蒙意识的作品较少,例如司徒乔的《馒店门前》《风景》等。再则,作品颜色也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大部分保留了传统的中国绘画特点。线条上仍以传统绘制方法为主,线条简单,无精细加工;颜色色调朴实自然,以温柔色为主。以上可以说都是鲁迅朴素自然的体现。
综上所述,书法和绘画都论证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特点:低调包容,平和质朴。
(二)鲁迅与木刻版画
一提到鲁迅与艺术的关系,就不得不谈鲁迅与木刻。鲁迅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他为我国木刻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撰写了大量著作,代表作有《近代木刻选集》等。
在《北平笺谱序》中,鲁迅提到了版画兴起直至消亡的过程:“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始于中国。”可以看出木刻版画是源于中国,明清渐趋世俗化,并与文学产生联系,如《八戒招赘》等,正是五彩缤纷,谓之鼎盛。到了近代,趋于鄙俗,走向衰亡。
鲁迅是非常重视木刻艺术的。首先,木刻本身是民族艺术,这恰恰可以体现出鲁迅的民族情结。再则,木刻工艺是一种注重力量美的艺术形式。而这也就迎合了鲁迅刚强坚毅的内在品质,与其文学精神相辉映。最重要的一点,木刻艺术是一种草根基础的艺术形式,而鲁迅是植根于广大人民生活之中的作家,这与其表现普罗大众生活的精神倾向是完全吻合的。
鲁迅吸收欧洲的艺术观念,实行新兴木刻。这种新木刻属于创造木刻,与旧时的复刻木刻没有任何关系。但鲁迅并没有完全抛弃固有文化,为此鲁迅也有说明:“即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
比如在《鲁迅的艺术世界》中有一篇名字叫《韩江舟子》的作品,这篇木刻版画是中国风光的,笔法细腻,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木刻技法的作品。对此作,鲁迅便是极其喜爱的。
从书法绘画到金石木刻,鲁迅都保留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好。
二、鲁迅的艺术选择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黑白木刻的艺术方法
鲁迅钟爱黑白木刻版画,他把黑白木刻的一些技法也带到他的写作中来。黑白木刻画强调非颜色的反差,通过黑与白来突出整体的反差感,着重于线条美感的彰显,结合直线、曲线、细线等,强调一种“有力之美”,塑造空间表现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写作中,鲁迅的人物刻画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这种线条手法,如阿Q的人物刻画:“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还有关于“癞疮疤”的描写,这极少的几笔,就将整个阿Q区别于其他人物的个性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这种描写,就好似雕刻的工匠用力在木板上雕刻的情境,只需要在板子上篆刻几下,人物的大致面貌就出来了,极其简单,却又不失韵味。
(二)书法艺术手法的运用
1.飞白手法的运用
鲁迅书法艺术的运用,在文学上也有所体现。飞白手法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所谓飞白艺术技法,就是在笔画中间留有一丝空隙,留给观赏者以一种想象,造成一种绵长的感悟之美。
鲁迅先生也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了自己的写作之中。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时间永是流失,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这句话便运用了飞白的手法。单看这一句,说得很是含蓄,便有了鲁迅书法特征的几丝韵味,同时这句话引申的语义很广,在直露之外又保留了一丝飞白,引人遐想,批判中留有余味,发人深思。
2.粗疏繁密,层次错落等结构技巧的运用
在鲁迅先生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于书法上的作品更讲求一种井然之美,注重单字的结构统一,也看重字与字之间的层次之感,不易过密,也不容过散。这在鲁迅的大量文学作品中亦有所体现。
关键词:书法绘画 木刻版画 生活中的鲁迅 文学中的鲁迅
一、鲁迅艺术收藏下折射出的鲁迅生活特点
(一)鲁迅与书法绘画
鲁迅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文学成就是极其突出的,这或多或少造成了其书法成就少受关注。鲁迅所写字体主要为行书,即使放在当今书法文化圈中也是专家口中的佳品。郭沫若曾说鲁迅遗留下来的手迹自成风格,“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
鲁迅先生的书法与师辈潜移默化的熏陶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最初在楼上所做的工作是抄写古文奇字,从那小本的《康熙字典》的一部查起,把上面所列的古文一个个抄写下来,订成一册。”久而久之这便培养起了鲁迅的书法意识。但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字与其文学上给人呈现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厦门大学的大门上一直保留着鲁迅先生的字。那四个字结构上紧凑严谨,字体端正,呈现出一种平和持重的特点。另外,还有1932年12月他为日本友人滨之上信写的起句为“故乡黯黯锁玄云”的一张横幅。该作品是将美幻化在作品之中,用笔遒润,灵动百变,也呈现一种温润内敛的特质。
总而言之,鲁迅的书法呈现出一种端庄持重的特质,而这种端庄持重的风格和鲁迅文学写作上的尖锐、深刻,思想上的不羁、颠覆之间是具有巨大反差的。
除此之外,他所收藏的绘画作品也有此特点。据有关记载,鲁迅从来没有上过美术学校,也没有跟从专业美术老师学习过。除此之外,当时的中国还较为落后保守,与当时的时代艺术圈并不接轨。鲁迅收藏画作完全是凭借个人最纯粹的感觉来选择的。换句话说,鲁迅收藏的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其潜意识的一种具化体现。
纵观鲁迅先生收藏的艺术作品,采用传统的中国农村主题的居多,宣扬西方启蒙意识的作品较少,例如司徒乔的《馒店门前》《风景》等。再则,作品颜色也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大部分保留了传统的中国绘画特点。线条上仍以传统绘制方法为主,线条简单,无精细加工;颜色色调朴实自然,以温柔色为主。以上可以说都是鲁迅朴素自然的体现。
综上所述,书法和绘画都论证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特点:低调包容,平和质朴。
(二)鲁迅与木刻版画
一提到鲁迅与艺术的关系,就不得不谈鲁迅与木刻。鲁迅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他为我国木刻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撰写了大量著作,代表作有《近代木刻选集》等。
在《北平笺谱序》中,鲁迅提到了版画兴起直至消亡的过程:“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始于中国。”可以看出木刻版画是源于中国,明清渐趋世俗化,并与文学产生联系,如《八戒招赘》等,正是五彩缤纷,谓之鼎盛。到了近代,趋于鄙俗,走向衰亡。
鲁迅是非常重视木刻艺术的。首先,木刻本身是民族艺术,这恰恰可以体现出鲁迅的民族情结。再则,木刻工艺是一种注重力量美的艺术形式。而这也就迎合了鲁迅刚强坚毅的内在品质,与其文学精神相辉映。最重要的一点,木刻艺术是一种草根基础的艺术形式,而鲁迅是植根于广大人民生活之中的作家,这与其表现普罗大众生活的精神倾向是完全吻合的。
鲁迅吸收欧洲的艺术观念,实行新兴木刻。这种新木刻属于创造木刻,与旧时的复刻木刻没有任何关系。但鲁迅并没有完全抛弃固有文化,为此鲁迅也有说明:“即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
比如在《鲁迅的艺术世界》中有一篇名字叫《韩江舟子》的作品,这篇木刻版画是中国风光的,笔法细腻,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木刻技法的作品。对此作,鲁迅便是极其喜爱的。
从书法绘画到金石木刻,鲁迅都保留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好。
二、鲁迅的艺术选择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黑白木刻的艺术方法
鲁迅钟爱黑白木刻版画,他把黑白木刻的一些技法也带到他的写作中来。黑白木刻画强调非颜色的反差,通过黑与白来突出整体的反差感,着重于线条美感的彰显,结合直线、曲线、细线等,强调一种“有力之美”,塑造空间表现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写作中,鲁迅的人物刻画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这种线条手法,如阿Q的人物刻画:“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还有关于“癞疮疤”的描写,这极少的几笔,就将整个阿Q区别于其他人物的个性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这种描写,就好似雕刻的工匠用力在木板上雕刻的情境,只需要在板子上篆刻几下,人物的大致面貌就出来了,极其简单,却又不失韵味。
(二)书法艺术手法的运用
1.飞白手法的运用
鲁迅书法艺术的运用,在文学上也有所体现。飞白手法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所谓飞白艺术技法,就是在笔画中间留有一丝空隙,留给观赏者以一种想象,造成一种绵长的感悟之美。
鲁迅先生也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了自己的写作之中。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时间永是流失,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这句话便运用了飞白的手法。单看这一句,说得很是含蓄,便有了鲁迅书法特征的几丝韵味,同时这句话引申的语义很广,在直露之外又保留了一丝飞白,引人遐想,批判中留有余味,发人深思。
2.粗疏繁密,层次错落等结构技巧的运用
在鲁迅先生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于书法上的作品更讲求一种井然之美,注重单字的结构统一,也看重字与字之间的层次之感,不易过密,也不容过散。这在鲁迅的大量文学作品中亦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