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可谓煞费苦心。然而,不少学生怕写作文,厌学作文,毫无写作兴趣。要把“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我想写”,就得充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一、激发成功动机
大多数学生在学业上有一种强烈的成功需要,因此,激发写作上的成功动机,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怎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呢?不妨采取以下做法: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的评语应侧重于表扬、激励,善于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写了作文,对作文后的评语自然就有所期待,希望从老师简短的评语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享受劳动被尊重、劳动成果被肯定的愉悦。如果老师重点点评文章比较精彩的某个方面或某一点(这并不是说就忽略文章的不足之处),就会让学生品尝到作文获得成功的满足与自豪,写作兴趣就会得到激发。
在作文批改中,老师要注重恰如其分的激励。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差别的,教师要保护好各类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老师应注意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如用得好的一个字,写得妙的一句话,都要赞扬。
另外,鼓励学生勇于投稿,增进写作兴趣。其实,不少学生有作文的成功欲和发表欲,勇于投稿,他们就会精心作文,积极上进,富于创新。这样,写作热情将不断高涨,写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创设作文情境
创设作文情境可采用设置情境和诱发情境的形式。
(一)设置情境。
设置情境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去作文,对写作对象直接感受后作文。可采用以下方式:
老师让学生观察各种静物、陈设或人物的外貌,然后抓住特点进行“速写”练习。
老师也可有意创设某种情境之后,由学生把刚刚发生的情境“默写”下来。
例如,一位教师上观摩课,领导及同事早已坐在教室的后面,学生也端端正正坐在座位上。上课铃声响后,这位教师却不露面,同学们很着急,有的翘首门外,有的窃窃私语……正在这时,老师匆忙走进教室,满面淌着汗水,气喘吁吁地向大家表示歉意后,教室里平静下来。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作文题目“当老师迟到的时候”,要求学生把各自的想法、动作、表情、教室的气氛,如实地写出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写得生动、细腻……
“当老师迟到两分钟的时候”是教师特意创设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能凭短时的记忆进行生动的“默写”,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训练效果很好。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置于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的某种具体场景,让学生即兴写作。这样设置情境,实际上扩大了作文教学空间,把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能使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浓。
(二)诱发情境。
诱发情境主要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把学生带入与作文相关的特定情境之中。
教师可以根据题意要求和学生实际,声情并茂地范读例文,进行“例文诱发”,引起学生感情共鸣,从而诱发学生产生类似联想,进入作文情境。笔者曾要求学生写自己经历的一次波折,学生作文前,笔者读了一篇范文《波折》,学生听后引起心灵的连锁反应,不由自主地就联想到了自己所经历的生活情境。
教师也可以从引发学生情感的角度命题,让学生进入情境,即“命题诱发”。教师还可用富有感情的言语对作文内容进行点拨启示,叩击学生心扉,诱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追忆生活情境。
三、开放作文命题
写作教学跟阅读教学一样,要从“限制封闭”走向“自由开放”。开放作文命题,拓展作文题材,鼓励学生发挥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能激发写作兴趣。作文命题要注重发展个性,体现创新精神,多向立意,开放文体,让学生自由驾驭。鼓励创新,满足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显露自己独创才华的心理需要。作文题材不能局限于家庭、学校,否则越写越乏味。要把触角伸向社会,这就要提倡学生多接触社会感受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体味生活,思考人生,畅想未来,探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等,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勇于创新,充分调动写作积极性,“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
四、指导“互批互改”
学生完成作文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互批互改”,即学生交换检查与评改(或一个人读多人评改),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这是一种富有革新意义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让学生参与批改是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不少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大乐意看自己的文章,让学生评改别人的作文,往往有极大的兴趣,别人的水平、别人的能力会引起他极大的好奇。“互批互改”,通过发现别人文章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到自己文章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先要浏览全班作文,制定详细的评改标准,教师的“导”要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考虑,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批评者和创造者,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兴奋感和自豪感。■
一、激发成功动机
大多数学生在学业上有一种强烈的成功需要,因此,激发写作上的成功动机,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怎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呢?不妨采取以下做法: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的评语应侧重于表扬、激励,善于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写了作文,对作文后的评语自然就有所期待,希望从老师简短的评语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享受劳动被尊重、劳动成果被肯定的愉悦。如果老师重点点评文章比较精彩的某个方面或某一点(这并不是说就忽略文章的不足之处),就会让学生品尝到作文获得成功的满足与自豪,写作兴趣就会得到激发。
在作文批改中,老师要注重恰如其分的激励。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差别的,教师要保护好各类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老师应注意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如用得好的一个字,写得妙的一句话,都要赞扬。
另外,鼓励学生勇于投稿,增进写作兴趣。其实,不少学生有作文的成功欲和发表欲,勇于投稿,他们就会精心作文,积极上进,富于创新。这样,写作热情将不断高涨,写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创设作文情境
创设作文情境可采用设置情境和诱发情境的形式。
(一)设置情境。
设置情境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去作文,对写作对象直接感受后作文。可采用以下方式:
老师让学生观察各种静物、陈设或人物的外貌,然后抓住特点进行“速写”练习。
老师也可有意创设某种情境之后,由学生把刚刚发生的情境“默写”下来。
例如,一位教师上观摩课,领导及同事早已坐在教室的后面,学生也端端正正坐在座位上。上课铃声响后,这位教师却不露面,同学们很着急,有的翘首门外,有的窃窃私语……正在这时,老师匆忙走进教室,满面淌着汗水,气喘吁吁地向大家表示歉意后,教室里平静下来。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作文题目“当老师迟到的时候”,要求学生把各自的想法、动作、表情、教室的气氛,如实地写出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写得生动、细腻……
“当老师迟到两分钟的时候”是教师特意创设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能凭短时的记忆进行生动的“默写”,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训练效果很好。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置于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的某种具体场景,让学生即兴写作。这样设置情境,实际上扩大了作文教学空间,把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能使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浓。
(二)诱发情境。
诱发情境主要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把学生带入与作文相关的特定情境之中。
教师可以根据题意要求和学生实际,声情并茂地范读例文,进行“例文诱发”,引起学生感情共鸣,从而诱发学生产生类似联想,进入作文情境。笔者曾要求学生写自己经历的一次波折,学生作文前,笔者读了一篇范文《波折》,学生听后引起心灵的连锁反应,不由自主地就联想到了自己所经历的生活情境。
教师也可以从引发学生情感的角度命题,让学生进入情境,即“命题诱发”。教师还可用富有感情的言语对作文内容进行点拨启示,叩击学生心扉,诱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追忆生活情境。
三、开放作文命题
写作教学跟阅读教学一样,要从“限制封闭”走向“自由开放”。开放作文命题,拓展作文题材,鼓励学生发挥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能激发写作兴趣。作文命题要注重发展个性,体现创新精神,多向立意,开放文体,让学生自由驾驭。鼓励创新,满足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显露自己独创才华的心理需要。作文题材不能局限于家庭、学校,否则越写越乏味。要把触角伸向社会,这就要提倡学生多接触社会感受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体味生活,思考人生,畅想未来,探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等,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勇于创新,充分调动写作积极性,“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
四、指导“互批互改”
学生完成作文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互批互改”,即学生交换检查与评改(或一个人读多人评改),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这是一种富有革新意义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让学生参与批改是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不少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大乐意看自己的文章,让学生评改别人的作文,往往有极大的兴趣,别人的水平、别人的能力会引起他极大的好奇。“互批互改”,通过发现别人文章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到自己文章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先要浏览全班作文,制定详细的评改标准,教师的“导”要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考虑,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批评者和创造者,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兴奋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