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发扬课堂民主,欣赏学生的独特性;摒弃课堂包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拓展课堂自由空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减少课堂讲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是有情感的,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过程。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发扬课堂民主,欣赏学生的独特性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力求形成师生、生生间相互探讨的民主风气。在讨论中,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用欣赏的目光和语气鼓励他们,使他们的求异思维在民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长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4,求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最后归纳。有4个组的同学用常规的方法求出:
28÷2=14厘米,14×37=6厘米,14×47= 8厘米,6×8=48平方厘米,有两个小组的同学这样求了:3×2 4×2=14(份)、28×614=12厘米,28×814=16厘米,12×12×16×12=48平方厘米,同学们很疑惑,这时我乘势让这两个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见解,他们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解法:把28厘米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把长方形的周长进行分配,然后求出一条长和一条宽,长方形的面积也就迎刃而解了。同学们听了耳目一新,认为这种解法有根有据,完全正确。由此看来,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环境,充分肯定他们的独特见解,激活课堂,才能创造出新的成果。
二、摒弃课堂包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说把选择权归还给学生,减少教学的统一性和刚性,多增加选择性和弹性。要充分相信学生,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并在不同的阶段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如在教学“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时,我采用了分层教学法。首先,是独立探索;其次,是提供求助热线。第一条热线是请教课本,看书自学,然后在组内求证。第二条热线是寻找他人帮助,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在组内进行,也可以组与组间进行。教师引导学生既要独立思考,又要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巧妙创设合作学习时机的切入点,真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交流活动也自然、实在,促进了学生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彰显了他们的个性。
三、拓展课堂自由空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还指出:“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在积极探索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使学生感受“相遇”、“同时”、“相对”等几个关键词,我请了两名学生上台,并允许他们拿着自己的学具在教室地板上或桌面上找最好的伙伴一起演示。让他们切身体会什么是“相遇”、“同时”、“相对”等问题。这样既拓宽了课堂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减少课堂讲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自己去发现新老知识的联系点,学会分析、理解、概括,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能善于总结和概括学习方法、学习规律,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这时学生的问题就出来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储蓄哪种方式比较合理呢”……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轻轻松松地学习了新的知识,从而找到了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了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了联系,创造性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
五、借助多媒体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使学生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理,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设计《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以往的教学引入全凭教师的一张嘴给学生讲述一个《八戒分桃》的小故事。现在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计算机虚拟一个《八戒分桃》的小动画故事片:“一天,八戒应猴哥邀请到花果山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品桃大会。悟空忙着招待客人,便让八戒带着30只小猴去摘100个又大又鲜的桃子,抬回来后,八戒对30只小猴子们说:这100个桃子吗,你们每人分得3个,剩下一个就给我猪伯伯了!八戒怕小猴们不相信,还特意列了一个算式:100÷30=3(个)…… 1(个)。悟空知道了这件事,斥责八戒不老实,欺骗小猴子,吓得八戒只好求饶,嗑头不止。这一下把小猴们弄得莫名其妙。”学生们看到这样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动画片兴奋不止,同时又激起了他们强烈参与学习的意识,从趣中悟理。此时,我趁势指出:八戒是怎么欺骗小猴子们的?悟空指责八戒不诚实的理由又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余数除法》。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达到有效奠定了基础,是整节课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转。
总之,教师用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激情;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激活数学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是有情感的,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过程。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发扬课堂民主,欣赏学生的独特性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力求形成师生、生生间相互探讨的民主风气。在讨论中,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用欣赏的目光和语气鼓励他们,使他们的求异思维在民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长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4,求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最后归纳。有4个组的同学用常规的方法求出:
28÷2=14厘米,14×37=6厘米,14×47= 8厘米,6×8=48平方厘米,有两个小组的同学这样求了:3×2 4×2=14(份)、28×614=12厘米,28×814=16厘米,12×12×16×12=48平方厘米,同学们很疑惑,这时我乘势让这两个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见解,他们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解法:把28厘米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把长方形的周长进行分配,然后求出一条长和一条宽,长方形的面积也就迎刃而解了。同学们听了耳目一新,认为这种解法有根有据,完全正确。由此看来,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环境,充分肯定他们的独特见解,激活课堂,才能创造出新的成果。
二、摒弃课堂包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说把选择权归还给学生,减少教学的统一性和刚性,多增加选择性和弹性。要充分相信学生,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并在不同的阶段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如在教学“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时,我采用了分层教学法。首先,是独立探索;其次,是提供求助热线。第一条热线是请教课本,看书自学,然后在组内求证。第二条热线是寻找他人帮助,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在组内进行,也可以组与组间进行。教师引导学生既要独立思考,又要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巧妙创设合作学习时机的切入点,真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交流活动也自然、实在,促进了学生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彰显了他们的个性。
三、拓展课堂自由空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还指出:“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在积极探索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使学生感受“相遇”、“同时”、“相对”等几个关键词,我请了两名学生上台,并允许他们拿着自己的学具在教室地板上或桌面上找最好的伙伴一起演示。让他们切身体会什么是“相遇”、“同时”、“相对”等问题。这样既拓宽了课堂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减少课堂讲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自己去发现新老知识的联系点,学会分析、理解、概括,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能善于总结和概括学习方法、学习规律,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这时学生的问题就出来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储蓄哪种方式比较合理呢”……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轻轻松松地学习了新的知识,从而找到了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了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了联系,创造性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
五、借助多媒体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使学生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理,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设计《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以往的教学引入全凭教师的一张嘴给学生讲述一个《八戒分桃》的小故事。现在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计算机虚拟一个《八戒分桃》的小动画故事片:“一天,八戒应猴哥邀请到花果山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品桃大会。悟空忙着招待客人,便让八戒带着30只小猴去摘100个又大又鲜的桃子,抬回来后,八戒对30只小猴子们说:这100个桃子吗,你们每人分得3个,剩下一个就给我猪伯伯了!八戒怕小猴们不相信,还特意列了一个算式:100÷30=3(个)…… 1(个)。悟空知道了这件事,斥责八戒不老实,欺骗小猴子,吓得八戒只好求饶,嗑头不止。这一下把小猴们弄得莫名其妙。”学生们看到这样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动画片兴奋不止,同时又激起了他们强烈参与学习的意识,从趣中悟理。此时,我趁势指出:八戒是怎么欺骗小猴子们的?悟空指责八戒不诚实的理由又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余数除法》。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达到有效奠定了基础,是整节课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转。
总之,教师用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激情;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激活数学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