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探讨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ei8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计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中西医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及支持对症治疗。中西医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黄芪汤,由我院煎药房煎出,每剂煎2包,100ml,每日早8点及下午4点服用100ml。比较(1)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Sutherland DAI评分差异。(2)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差异。(3)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痊愈、有效及无效例数及总治疗有效率差异。结果: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前Sutherland 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utherland D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总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降低肠道内炎症程度。
  关键词:中西医;溃疡性结肠炎 ; 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弥漫性的炎性反应性病变,表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多数患者反复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迁延不愈[1]。目前西医主张抗炎、抑制免疫反应,虽然控制患者急性期症状效果可,但是由于长期服用药物副作用大, 患者多不能坚持,因此本院采用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计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中西医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中西医组平均年龄(43.9±11.2)岁,其中男性22人,女性23人。溃疡性结肠炎平均病程为(2.2±1.1)年;对照组平均年龄(45.2±12.9)岁,其中男性21人,女性24人,溃疡性结肠炎平均病程为(2.3±1.4)年;2组人员性别,年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保密知情书,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
  1.2 入选标准 (1)就诊时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完整。(2)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科学分会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医务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指标:(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入院有各种急性、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3)有局部狭窄、肠梗阻、中毒性结肠扩张及肛门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及支持对症治疗。中西医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黄芪汤,由我院煎药房煎出,每剂煎2包,100ml,每日早8点以及下午4点服用100ml。
  1.5 评价标准 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分为痊愈、有效及无效四级。(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舌、脉恢复正常,大便常规未见白细胞及红细胞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红、白细胞数在高倍镜观察时 3 个以下。(3)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症状加重。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比较项目 (1)参照文献[2],比较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Sutherland DAI(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总分为3分,分值越大,症状越严重。(2)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3)比较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痊愈、有效及无效例数及总治疗有效率。
  1.7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_(_。)X±s)描述,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Sutherland DAI评分 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前Sutherland 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utherland D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Sutherland DAI评分
  2.2 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比较 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比较
  2.3 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痊愈、有效及无效例数及总治疗有效率比较 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痊愈、有效及无效例数及总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中西医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痊愈、有效及无效例数及总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环境因素、神经因素等密切相关。临床上以直肠、乙状结肠受累多见[2,3]。西医上往往应用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剂治疗,但是用药时间长,不良反应多,因此患者多不能坚持服用药物。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无确切的病名,属“泄泻”、“痢疾”、“肠风下血”等范畴。现代医学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黏膜充血、糜烂、坏死,符中医学“脓肿、疮疡”之范畴。《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有脾虚,肝郁。脾虚则失运,不能运化水湿,久必化热,气血瘀滞,故便中脓血,肠黏膜溃疡难以修复,本病经久不愈。情志失调,抑郁不舒,肝失疏泄致使木乘土气,使脾失健运,腑气壅塞不通,气机失调,而罹患黏液脓血便等诸症[4]。
  四逆黄芪汤全方由柴胡 、黄芪、白芍、白芨、黄连、炒白术、乌梅、红藤、甘草组成。全方体现疏肝健脾,调和肝脾的治疗原则。方中柴胡、黄芪为君药,入肝胆经,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疏肝解郁,疏泄得复,不乘脾气,共奏疏达肝气,健脾益气,补土疏木。白芍、白芨、黄连、炒白术、乌梅、红藤为臣药,起舒畅气机,升清降浊之,养血敛阴,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和营缓急,使气血调和,清肠胃之湿热,健脾益气,行气导滞,有清热凉血,败毒散瘀。方中乌梅、红藤为佐药,起温中、疏肝郁、行血滞、涩肠止泻。方中甘草调和诸药之性,为使药。现代药理学[5]也证实四逆黄芪汤有抗炎性、抗黏膜损伤、抗溃疡、改善肠道微循环及调节自身免疫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降低肠道内炎症程度。
  参考文献:
  [1]陈立东,刘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7(3):169-172
  [2]王立春,马鑫,胡强基,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相关问题探讨[J].山西中医,2001,20(4):195-198.
  [3]赵少英,王静军.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研究,2010,16(3):30-31.
  [4]俞进,胡震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4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9(5):355一356.
  [5]史亚祥.四逆黄芪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8例疗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5):392-39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泪道穿线联合插管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泪道穿线联合插管治疗),对照组(30例,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方法,方法: 选择76例风寒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赛庚定,桂利嗪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赛区庚定,桂利嗪,中药,生麻黄,制附片,细辛,荆芥,防风,羌活,苍术,白芷,川芎。疗程14天,一月后随访。观察两组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消失,一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麻附细辛汤加味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疗效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不同程度肾积水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并不同程度肾积水的患者分为三组输尿管镜下碎石术(URL)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组、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U)组,对三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情况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手术治疗,URL组结石清除率为65%,术后并发症为5%;MPCNL组结石清除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时的临床疗效与肺压缩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1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依据线段法划分肺压缩程度:≦40%患者46例,40%患者52例,≧80%患者52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予以胸腔闭式引流,评估治愈、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在肺压缩≦40%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有较高治愈率,且并发症较少发生。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中心静脉导
期刊
手术中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护理的常见问题,是常见的并发症,以下介绍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发生的原因及相关护理。  一.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  正常体温是机体各项机能得以维持的关键。将机体核心温度在34—36℃之间称为低体温。多发生在手术和麻醉中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的现象容易被医务人员所忽视,有研究显示大约有5%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33.3%病人中心体温32℃时体温>38℃,室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含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和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经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失败的 Hp 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阿莫西林+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根除成功率为95例9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通过髋关节置换术以及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患有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70例,其中有35例患者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有35例患者进行了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在术后针对髋关节功能和视觉模糊疼痛感的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半年后将两组治疗效果和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性高  关键词:辛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随着人口机构和饮食方式的变化,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与预防措施。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抽取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不采取不合理用药预防措施,观察组采取不合理用药预防措施,对两组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处方进行分析,探讨发生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的原因,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对比。结果:观察组发生药物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60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溶栓加抗凝治疗52例,单纯抗凝治疗8例。治疗后病损肺段数减少(5.21±2.09)个。治疗前后行心电图检查,在溶栓后心电图变化的基础上,于出院前(约在溶栓3-4周)心电图又发生一些改变。结论: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为一过性、多变性改变,但仍有一些特征可循,所
期刊